鳳梨、西瓜、芒果少吃為妙 恐害血糖狂飆!研究曝這些水果助HbA1c控制更好
害怕血糖飆升不要吃水果?新鮮水果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與選擇策略,一直是營養醫學領域的重要議題。長期以來,許多糖尿病患者因擔心血糖飆升而完全避開水果,營養師薛曉晶指出,這其實是個常見迷思,研究顯示,每周攝取5次以上新鮮水果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控制得更佳,關鍵在於選對水果種類及正確的食用方式。
高GI值水果須謹慎食用
2019年《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研究顯示,每周攝取5次以上新鮮水果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和空腹血糖控制得更好。而另一篇2023年發表在《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統合分析也指出,水果攝取有助於降低空腹血糖(-8.38mg/dL),但對糖化血色素(HbA1c)改善則視水果種類與攝取方式而定。所以重點「不是不能吃水果,而是要選對水果!」。
薛曉晶說,糖尿病患者在選擇水果時,需特別留意其升糖指數(GI值)。芒果、西瓜、香蕉、葡萄、鳳梨等高GI水果雖然香甜可口,但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若想食用必須嚴格控制份量。薛曉晶強調,果汁和果乾因纖維被去除,糖分更容易被快速吸收,導致血糖失控。2019年《Current Developments in Nutrition》研究指出,100%果汁與含糖飲料對血糖的影響相似,並不適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飲用。
看更多:吃香蕉助排便、緩解便祕?吃錯更嚴重!這些蔬果也會塞腸胃 正確吃法曝
低GI水果成為健康選擇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低GI水果是較安全的選擇,包括藍莓、草莓、奇異果、蘋果(連皮食用)及梨子等。而且2023年《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研究發現,攝取低GI水果能讓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更佳,良好血糖控制的機率提高超過3倍。
水果與蔬菜的營養差異
許多人常將水果與蔬菜視為相同類別的健康食品,但薛曉晶提醒,兩者對血糖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水果含有較高的天然果糖,雖富含維生素與抗氧化物,但若攝取過量仍會快速提升血糖。相比之下,蔬菜通常低糖低熱量,特別是深綠色蔬菜如地瓜葉、花椰菜、菠菜,不僅GI值低,還富含鎂、鉀與植化素,有助於穩定血糖及降低發炎反應。
看更多:天天吃很多菜卻瘦不下?3大錯誤吃法 害你肥胖、高血糖、高血脂
水果食用建議
薛曉晶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可攝取1至2份低GI水果,最好搭配蛋白質一起食用,延緩糖分吸收。例如「藍莓優格堅果碗」就是理想選擇,材料包括無糖優格一杯、藍莓一小把、核桃3至4顆及少許燕麥。藍莓富含花青素、抗氧化劑與膳食纖維,配上無糖優格與堅果,不僅GI值低,還能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零食選擇。
看更多:警告!「4種夏日高人氣水果」恐影響骨骼健康 醫提醒適量攝取很重要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薛曉晶營養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不只骨質疏鬆!肌少症、隱形肥胖共同危害 喝豆漿能補鈣?
不愛運動?柯有倫親授1方法養成習慣 還能拉近親子感情
美國權威代謝生理學博士曝3招改善胰島素阻抗!防糖尿病、燃燒脂肪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比果肉還威!柑橘「1部位」是營養寶庫:控血糖、降血脂、護腸道
一般人吃橘子、柳丁時,會剝掉白色筋膜,但醫師張家銘表示,那層白色筋膜其實是果皮與果肉之間的營養寶庫,富含果膠、膳食纖維、多種植化物,有助於穩定血糖、降膽固醇、抗發炎、護腸道、改善免疫力、修復血管及血液循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早餐9點後才吃 醫師:發生糖尿病風險高59%
[NOWnews今日新聞]減肥是許多人一生的課題,但其實更該關心的是血糖是否波動太大,家醫科醫師王姿允表示,我在門診常常建議學員第一餐一定要早上10點以前完成,跟穩定血糖有很大的關係,許多初診來吃的不...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一直「這樣喝」咖啡超傷身!營養師揭露咖啡因真相 4方法提神更有效
一直喝咖啡提神,其實是在「提前透支」健康!營養師提醒,咖啡能提神是因為,咖啡因會阻斷腺苷接收器,讓大腦誤以為身體尚未疲勞,但實際上身體依然很疲憊,過度依賴咖啡因提神,還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使精神狀態
健康2.0 ・ 11 小時前
不只少糖!營養師認證「這6種飲料」更穩血糖 牛奶、蕃茄汁都上榜
影響血糖的不只是吃什麼,還有喝什麼。想要穩定血糖,避免含糖飲料(如汽水、果汁飲料、檸檬水與加糖紅茶)是顯而易見的選擇。不過,還有一些飲品能進一步正向影響你的代謝功能。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是 6 種對血糖友善的聰明選擇。 1、白開水水不僅零熱量,還能提供血糖控制不可或缺的水分補充。研究顯示,喝水與第 2 型糖尿病風險降低 6% 有關。尤其當人們從含糖飲料改喝白水時,能減少糖分與熱量攝取,幫助維持健康體重,進而支持血糖控制。 2、咖啡不論是含咖啡因或低因咖啡,研究都顯示,經常喝咖啡的人,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原因在於咖啡中的植物化合物(植化素),能保護肝臟與胰臟細胞健康,避免脂肪肝並維持胰島素功能。但要注意,咖啡加料很重要。若添加過多糖漿與奶油,會抵消咖啡的益處。營養師建議可在研磨咖啡時撒一點肉桂粉,增添風味又無需加糖。 3、紅茶若不喝咖啡,可以選茶。研究顯示,茶與降低糖尿病與其併發症風險有關。茶中的成分能改善胰島素阻抗,並減少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研究者甚至指出,這些茶成分未來可能被開發成糖尿病輔助管理產品。建議選擇紅茶或烏龍茶(綠茶也同樣有效)。與咖啡相同,避免添加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熬夜使免疫力下降?營養師:「芝麻素」與「Omega-3」對抗發炎利器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熬夜已成為現代人因工作、學業或娛樂而經常面臨的狀況。當睡眠不足時,人體容易出現頭痛、腦壓升高感、走路不穩或肌肉痠痛等症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若長期缺乏休息,更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發炎或感染的風險,例如常見的口腔潰瘍或眼睛長針眼。了解熬夜後的生理反應,才能及時透過飲食與營養補充進行修復。 維生素B群 維持能量與神經功能 熬夜會快速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尤其是攝取高糖飲食時更容易不足。李婉萍營養師指出,維生素B2、B3對於緩解口腔潰瘍有幫助;B2與B12則能改善頭痛與神經不適;B6則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可協助改善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焦躁或淺眠。常見食補包括豬肝湯、皮蛋瘦肉粥、麥芽牛奶與毛豆,這些食品能有效補充B群,協助身體恢復能量代謝與腦部功能。 Omega-3脂肪酸 減少發炎與眼疾 Omega-3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主要來源是深海魚類。其功能不僅在於保護心血管、維持腦部運作與調節血壓,對於預防熬夜後常見的眼部發炎與針眼也有幫助。李婉萍營養師提到,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鱘龍魚、鮪魚蛋餅,或搭配奇亞籽飲品,若平時攝取不足,也能透過魚油補充。適量的Omega-3能協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牙齦出血、口臭是警訊 醫示警「口腔菌失衡」胰臟癌風險恐飆3倍
張家銘指出,胰臟癌是目前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五年存活率僅約13%,且多數患者在被診斷時已屬晚期。過去醫界已知吸菸、糖尿病、慢性胰臟炎等因素會提高罹病機率,但這些風險僅能解釋不到三成的病例。張家銘表示,這項研究針對超過十二萬人的口腔樣本進行分析,並追蹤近九年,...
CTWANT ・ 1 天前
不是健忘!新研究揭「3現象」是早發型失智症:說不出話也中
失智症是現代重要議題,一般人最熟悉的阿茲海默症,多半跟「記憶力變差」畫上等號,但中醫師林舜穀表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不只是健忘,還可能還可能「說不出話。」患者在發病初期常常不是忘記事情,而是說不出話、語句不連貫,或突然忘了常用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光復2校泡水重建估逾億 鄭英耀允經費會快速到位
花蓮洪災重創光復市區,身為重災戶的光復國中及光復商工,經國軍、志工投入大量人力清淤,校園雖已陸續恢復原形,但重建經費初估至少1至2億,復原時間最少需要1年,且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二度到災區視察校園復課情形,強調教育部會從速從簡讓經費快速到位,協助學校用最快時間幫助重建。
中時新聞網 ・ 8 小時前
退休女師自製健康早餐 「1吃法」險得糖尿病還變胖!很多人中
許多人會將五穀米等穀物磨成粉後沖泡飲用。但醫師劉博仁表示,一名60多歲女子每天早餐喝一大杯自製的五穀粉,即使無糖,但半年內她體重增加2公斤,尤其是腹部變大、血糖飆升,已接近糖尿病前期。他表示,此因穀物磨成粉狀後,容易變成「糖水」,讓人變胖、血糖飆升、內臟脂肪增加,甚至可能導致糖尿病等代謝疾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糖化血色素8.5%險截肢!他靠「菇類飲食」成功控糖
一名35歲業務男子因三高數值嚴重異常,導致下肢動脈阻塞,面臨截肢危機。楊智雯醫師建議他攝取菇類並配合服藥、運動,三個月後不僅體重減少10公斤,糖化血色素也從8.5%大幅下降至6.0%。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連吃3年麵包當早餐!45歲男胖10公斤血糖飆升險洗腎
醫師與營養師近期相繼提出警告,指出台式麵包含糖量驚人,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血糖失控、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專家建議,早餐應避免高糖麵包,改以全穀類搭配蛋白質為主。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不吃早餐會燃脂?研究揭真相!醫師教點餐公式:蛋白質+這個超燃脂
不吃早餐就能瘦得更快?醫師指出,早餐就像是身體開機的按鈕,讓一天開始高效運作,若完全不吃早餐,身體很可能會進入省電模式,反而降低代謝率,讓減重進度卡關。但若吃錯早餐,小心愈吃愈胖! 早餐能啟動一
健康2.0 ・ 11 小時前
護心、抗發炎、降壓控糖!超級食物「羽衣甘藍這樣吃」效果最好 但2種人別天天吃
羽衣甘藍這個被譽為「超級食物」的綠葉蔬菜到底憑什麼那麼紅?真的適合天天喝嗎?有什麼風險要注意?這篇就用最新的實證研究,帶你全面解析羽衣甘藍的優缺點,讓你喝得安心、吃得聰明! 為什麼羽衣甘藍被稱為「超級綠蔬」?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解釋,羽衣甘藍(Kale)是十字花科蔬菜,營養密度極高,每100g就含有超過700µg的維生素K,還富含葉黃素、維生素C、鈣、鎂與膳食纖維。根據《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年的研究,32名高膽固醇男性每天飲用150ml甘藍汁,連續12週後: • HDL(好膽固醇)上升27%• LDL(壞膽固醇)下降10%•動脈硬化指數降低24%•穀胱甘肽過氧化酶活性顯著上升,抗氧化力提升 這項研究結果代表,不只是營養素「數字漂亮」,而是真正能在臨床實驗中看到心血管風險指標的明確改善。也就是說,適量攝取羽衣甘藍,能夠幫助提升保護性膽固醇(HDL)、降低壞膽固醇(LDL)與動脈硬化指數,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降血壓與血糖? 還真的有科學根據 在《Nutri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早餐別再吃這些!醫示警:恐害心肌梗塞、中風
早餐的選擇對血糖有很大的影響,早上是一天當中血糖飆升最快的時段,若早餐習慣吃奶酥麵包、菠蘿麵包等,長期下來恐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甚至中風。對此,營養師建議,若早餐真的想吃麵包,可選擇夾料三明治,類型越單純越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大腦抗老別只會超慢跑!澳洲千人研究:這些運動更直接,附完整建議
一位澳洲50+熟女,每週固定做特定運動,結果檢測出大腦抗發炎指標比許多人都好,可說是大腦凍齡與防失智最佳範例!這個澳洲追蹤千人的研究,在2025年8月也刊登在權威期刊上,證實大腦抗老別只懂得超慢跑!推薦這些運動將有更直接的健康證據。到底研究怎麼說?如何建議運動類型與時間?也有人說過超慢跑以及日行萬步
遠見雜誌 ・ 12 小時前
中國祭「史上最嚴稀土禁令」台積電恐停工?蔡正元示警1事:台股準備溜滑梯
中國商務部日前再次祭出「史上最嚴稀土禁令」,美國總統川普隨後宣布今年11月1日起對所有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額外100%關稅,中美角力下,恐再度掀起全球動盪。對此,前立委蔡正元在節目《張雅婷辣晚報》表示,中國這次再度祭出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在爭取關稅談判上的籌碼。蔡正元直言,這件事對台灣影響比較大,恐衝擊台股。中國大幅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美國總統川普痛批北京當......
風傳媒 ・ 1 天前
每週運動5天!30歲男探病順便健檢 驚見「胃有50顆腫瘤」胃部全摘除了
根據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2019年統計指出,男性一生罹癌機率達65.5%、女性為51.2%,等於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可能罹癌。然而,許多人仍抱持「還輪不到我」的想法。日本一名男子泰生(たいせい)30歲時確診胃癌,雖然外表強健、熱愛運動,卻因檢查意外發現罹癌,最終接受「胃全摘手術」,他的經歷也讓女友重新思考健康檢查與身體意識的重要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解教師荒 業界人士 免師培將可任教
近年教師荒嚴重,尤其是自然科學、數學或工程等領域教師招聘不易,教育部近日預告修法,放寬支援老師聘任,讓具業界實務經驗卻無師培經驗或未取得教師證者,從事較為彈性教學工作,預計115年起聘。教育團體批評,此舉破壞現行教師培訓制度,無視教師專業,倉促上路會引發更多教育問題,呼籲教育部不要反其道而行。
中時新聞網 ・ 14 小時前
台積電工作1年!他曝「每個月加班60小時↑」嘆想離職:會很草莓嗎?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護國神山「台積電」更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更是許多台灣人投資、就業的首選,不過就有一名台積電員工表示自己在台積電工作並不開心,工作快滿一年,平均每個月加班時數都超過60個小時,讓他大嘆「有點想下山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1類醃製物」超養生!護腸道、抗發炎、調解免疫:要天天吃
一般認為,醃製品不利健康,但醫師劉博仁表示,最新研究發現,泡菜等發酵食物能調節免疫、抗發炎,還能提升營養的吸收度,例如增加食物中的維生素B群、礦物質、多酚的吸收度。在一項臨床試驗中,每天吃發酵食物 6 週的受試者,腸道菌相明顯變得多樣,發炎指標都下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