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雞蛋風波!芬普尼是什麼?吃到快做2事
市售雞蛋被驗出農藥殘留「芬普尼」,引發社會關注。這起事件讓「芬普尼」這個名字再次進入大眾視野中。《EBC東森新聞》為您整理了來自專業資訊的分析,帶您一次了解芬普尼的來龍去脈、它如何汙染雞蛋,以及如果不小心吃到受汙染的雞蛋,又該如何應對。
根據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用藥安全使用宣導網的資訊,芬普尼是一種化學物質,在台灣被合法作為農藥和環境用藥使用。它對昆蟲具有毒性,可用於驅除犬貓身上的跳蚤、壁蝨等體外寄生蟲,用於防治農作物的害蟲,例如稻米等經濟作物,也常見於家庭或公共場所使用的殺蟲劑,例如連鎖殺蟑藥或防治螞蟻、蚊子的藥劑。不過,芬普尼嚴格禁止使用於人類食用的飼養禽畜。
芬普尼進入雞蛋可能原因
芬普尼會進入雞蛋,通常不是單純的意外,而是發生在飼養環境或飼料鏈中,主要有2種可能的原因:
1.環境用藥誤用:
部分業者將芬普尼作為環境用藥,不當地用在雞舍內除蟲或確保環境衛生,導致雞隻在日常舔舐或接觸中攝入。
2.飼料汙染:
作為農藥使用的芬普尼,用在稻米等經濟作物的除蟲害上,這些含有殘留的作物可能被製成雞隻的飼料,進而進入雞隻體內,最終進入人類食用的雞蛋中。
芬普尼在動物實驗中被觀察到可能增加甲狀腺癌的風險,並可能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危害。因此國際上對於蛋、奶、肉類等動物源產品都有明確訂定殘留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日本及澳洲都訂為20ppb(十億分之一)。由於芬普尼不得用於食用動物,台灣對於芬普尼的殘留檢驗以10ppb作為標準。
2方式加速芬普尼的代謝與排出
如果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了含有芬普尼的雞蛋,也不用過於恐慌。由於芬普尼屬於脂溶性物質,在人體內主要會由腸胃道排出,少部分則會透過尿液排出。
因此,專業人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加速芬普尼的代謝與排出:
1.多喝水:
幫助毒素透過尿液代謝。
2.多吃高纖蔬果:
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加速將芬普尼排出體外。
雖然不合格廠商的雞蛋主要流向散戶與早餐業者,但民眾應保持警覺,並多攝取天然、健康的食物,以維持身體正常代謝能力。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毒蛋擴大封鎖!食藥署:即起全面逐批檢驗才放行
毒蛋風波延燒 專家詳解「C」編號含義!母雞處境曝光
鳳山大全聯「芬普尼蛋」未積極通知消費者遭開罰 客人反應曝光
其他人也在看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3 天前
只花3.1萬做「副業」 現在年收3億元!他說:創業要信任自己
美國波士頓一名32歲饒舌歌手凱姆·梅金斯(Cam Meekins),2014年和他的兄弟創立了英式馬芬的品牌,最初只投入了美金1000元(約新台幣3萬1153元),第2年每個月的收入已達到美金10萬元(約新台幣311萬元),現在年收入高達美金8位數(超過新台幣3億元)。他提醒所有創業的人,說創業一定要信任自己。
鏡報 ・ 1 天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45歲女從69kg減到60kg!多吃一餐反而變更瘦,秘訣在於「早上選這4樣食物」
一位45歲女性透過調整早餐習慣,在短時間內從69公斤降到60公斤,成功減掉9公斤。她身高165公分,過去雖有減重意識,但效果不佳。經過分析發現,問題關鍵在於「不吃早餐」。
姊妹淘 ・ 1 天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 天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做大腸鏡前一定要看!「低渣飲食清單」1圖看懂 這些食物絕對不能碰
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安排做大腸鏡,但很多人一聽到要檢查就緊張到不行!其實,只要前幾天執行低渣飲食,整個過程不但順利,還能讓醫師檢查更清楚。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簡單來說就是少纖維、少殘渣、好消化的飲食,幫助腸道在檢查前徹底清乾淨! ▲全穀雜糧類腸鏡前幾天建議改吃「精緻澱粉」讓腸胃更輕鬆.可以吃:白飯、白麵條、白土司.避免吃:糙米、玉米、燕麥、地瓜等含纖維穀類 ▲豆魚蛋肉類選擇軟嫩、易消化的蛋白質最合適.可以吃:魚肉、瘦肉、水煮蛋、豆腐.避免吃:煎的、炸的、不熟或太韌的肉類▲飲品類檢查前飲品也要注意顏色與成分.可以喝: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等,無渣無色飲品.避免喝:牛奶、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 ▲蔬菜類蔬菜不代表都能吃,要選「嫩葉菜」族群.可以吃:菠菜、小黃瓜、香菇.避免吃:竹筍、菜梗、芹菜等粗纖維蔬菜▲水果類果肉軟、水分多的水果比較適合.可以吃:木瓜、哈密瓜、荔枝、西瓜.避免吃:黑棗、芭樂、百香果、柿子等高纖水果▲烹調方式.建議:水煮、汆燙、蒸煮、清炒.避免:煎、烤、炸 高敏敏提醒,放進嘴裡需要「咬很多下」的食物,通常都不適合!記得「少渣、軟質、清淡」是原則,吃平常的五到七分飽即可。此外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喝水?營養師揭「4警訊」:身體缺水了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每天都應攝取足夠的飲水量,營養師羅晞蕾提到,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有喝水,但實際上都沒補夠,當水分不足時,身體會出現很多小警訊,呼籲民眾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才喝水,雖然咖啡、茶、湯都能算一部分水分,但絕對無法取代白開水。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7 小時前
生、熟香蕉功效各異!營養師:依身體需求選擇最佳熟度
香蕉不同熟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各異,選擇適合的熟度可以針對不同身體狀況提供幫助。營養師呂美寶指出,香蕉會隨熟度改變顏色及營養成分,生香蕉富含抗性澱粉有助控糖,熟香蕉則適合改善便祕。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維生素B群需要每天吃嗎? 飯前還是飯後效果較好?
你的家裡是不是也常準備各種保健品? 其中B群相信是大家很熟悉的維他命補給品,但你知道該怎麼正確的服用B群、發揮最好的效果嗎?
Yahoo特別企劃 ・ 1 天前
50歲男意識混亂是失智?醫揭缺1維生素!禍首是這習慣
意識混亂、記憶力下降、躁動不安、步態不穩,是失智嗎?南投一名男子被送醫檢查,竟是嚴重缺乏維生素B1引發的腦部病變!醫師提醒,酗酒和營養不良者是高危險群,應及早發現並補充高單位維生素B1,才能讓病情逐漸
健康2.0 ・ 9 小時前
比胖更危險!「1體型」恐增失智、中風風險 BMI正常也中鏢
現代人久坐、少運動,恐成為「肌少型肥胖」高危族群。家醫科醫師許芷瑜指出,肌少型肥胖是一種結合「肌少症」與「肥胖」的綜合症,健康風險比一般肥胖還高,不只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與慢性發炎,甚至提高代謝性、心血管疾病、失智的發生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喝茶抗癌又降血糖!這種茶更有益健康 還能補充維生素C、B群
喝茶好處多!你知道喝茶也能補充維生素C、B群嗎?尤其綠茶好處遠超過紅茶,抗癌喝綠茶就對了。 茶葉含豐富礦物質 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指出,人體中含有86種
健康2.0 ・ 9 小時前
吃東西也能健康瘦!三餐攝取20種「超級燃脂食物」搭配運動,一個月腰內肉減半、大腿瘦一圈! | BAZAAR
本篇精選20種營養師推薦的超級燃脂食物,只要取代原本三餐的食物並搭配適量運動,調整三餐飲食一個月就能健康減肥減重(附減肥餐菜單!)
Harper’s BAZAAR TW ・ 1 天前
常吃「這個水果」能抗癌護心還降血壓? 研究:具有多重保護效應!
每天攝取約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可使心血管疾病整體風險下降約5%至25%。在血脂異常或代謝症候群等高風險族群中,每週食用蘋果三至四次的人,其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甚至可降低約40%到50%。這些保護作用主要來自蘋果中果膠與多酚的協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果膠能在腸道中與膽汁酸結合,促進膽固醇排出,進而降低壞膽固醇的濃度、多項流行病學研究指出,長期攝取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飲食者,其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風險可降低約 10% 至 20%。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44歲與60歲的身體關鍵轉折點:史丹佛最新研究揭示生理衰退模式與影響因素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史丹佛大學最新研究揭示人體老化有兩大關鍵轉折點:44 歲與 60 歲!44 歲起代謝機能與肌肉開始下滑,心血管風險升高;60 歲則進入免疫力與代謝全面衰退期,慢性病風險激增。研究指出,基因、人種、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老化速度。想延緩身體退化,關鍵在於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提前預防。近期,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針對108位年齡介於25至75歲的成人,進行一項跨越數年的縱向追蹤研究,透過高解析度分析體內高達13.5萬個生理特徵,包含血液成分、蛋白質表現、脂肪組織與皮膚細胞等,揭示出身體兩個明顯的生理衰退高峰:44歲與60歲。研究指出,44歲左右人體代謝機能出現首波下滑,酒精、脂肪、咖啡因的代謝能力逐漸下降,心血管風險增加,且肌肉開始出現老化現象。到了60歲,肌肉老化加劇,同時碳水化合物代謝能力與免疫力顯著降低,這些變化帶動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風險激增。人種差異是否會影響生理衰退時程?身體代謝與免疫功能受基因調控,而不同人種基因組成存在差異,可能導致生理老化軌跡有所不同。例如,東亞人與歐洲人在脂質代謝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表現上有一定差異;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5 小時前
糖尿病前期要注意! 國健署提供穩糖5招逆轉健康危機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台灣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為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重要議題。適逢世界糖尿病日,國民健康署呼籲糖尿病前期個案透過定期檢查、血糖監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積極管理代謝症候群,降低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
NOW健康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