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男意識混亂是失智?醫揭缺1維生素!禍首是這習慣
意識混亂、記憶力下降、躁動不安、步態不穩,是失智嗎?南投一名男子被送醫檢查,竟是嚴重缺乏維生素B1引發的腦部病變!醫師提醒,酗酒和營養不良者是高危險群,應及早發現並補充高單位維生素B1,才能讓病情逐漸恢復。
他老是獨自喝悶酒 出現意識障礙被送醫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鄭耕兆醫師分享案例,南投一名50歲男子因意識混亂、躁動不安等症狀被家人帶到醫院急診就醫。家屬透露,這名男子長期獨自喝悶酒,久而久之竟然意識出現障礙。經過電腦斷層等檢測,排除腦中風、水腦等各種病因及心理因素後,發現該男竟然是缺乏維生素B1所引起的腦病變「韋尼克-高沙可夫症候群」。
看更多:缺這維生素!30+女血壓突飆高 運動女不知腎臟出問題 以為血壓計壞掉
酗酒、營養不良造成維生素B1嚴重缺乏
鄭耕兆說明,「韋尼克-高沙可夫症候群」是由「韋尼克腦病變」及「高沙可夫症候群」所組合成的神經系統病變,患者可能會出現視力模糊、步態不穩、意識障礙、記憶力下降、時間與空間定向障礙等症狀。而酗酒、營養不良者等嚴重缺乏維生素B1者是高危險群。
維生素B1幫助人體神經傳導、肌肉功能
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解釋,維生素B1的化學名稱為硫胺,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由食物補充。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維生素B1對人體神經傳導具有生理功能,若長期缺乏,會影響神經肌肉系統的功能失常,出現肌肉無力、周邊神經麻痺等症狀,尤其是酗酒,過量的酒精會影響維生素B1的攝取、代謝與增加流失率。
看更多:更年期女性小心這飲品!會影響維生素B1吸收 導致腦霧、情緒不穩、疲倦
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B1 均衡飲食降罹病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在民國111年公布的新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男女性每天的B1建議量分別為1.2與0.9毫克。
黃淑敏表示,維生素B1食物中以小麥胚芽與瘦肉為最豐富的來源;其他如全麥麵包、黃豆、芝麻等,都是維生素B1的良好來源;而精輾過的白米,因為維生素B1在加工中受到破壞,幾乎不含維生素B1。建議民眾戒酒、均衡飲食,降低罹病風險。
鄭耕兆表示,治療「韋尼克-高沙可夫症候群」須及早發現並施予高單位維生素B1。該男子在安排住院並給予高單位維生素B1之後,症狀漸漸改善。醫師也警示,酒精會直接傷害腦細胞,造成記憶力及專注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酗酒的人若再加上營養不良,恐造成腦細胞更嚴重的傷害。
看更多:罹癌就從第1口酒開始!醫:酒精導致7種癌 喝酒=喝毒 易臉紅更危險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鄭耕兆醫師.黃淑敏營養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更年期每天吃橄欖油+堅果居然這麼神奇!1吃法防失眠、煩躁、護心血管
婦常肚子痛一痛又不痛找不到原因 都是「這些東西」害的
五十肩好不了?先檢查「甲狀腺」!醫曝:小心全身都在發炎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血癌權威陳耀昌病逝!享壽76歲
血液腫瘤科權威陳耀昌早年投入血癌治療,是台灣首位完成骨髓移植的醫師、曾擔任國衛院幹細胞中心創所主任,也是「法醫師法」的推動者,行醫之餘也從事台灣史小說創作,被人說「一手執筆、一手做研究」,但今日傳出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台大醫院表示,因涉及病人隱私,不便證實相關訊息,一切仍以家屬說法為主。
自由時報 ・ 17 小時前
阿北發燒「雙眼化膿」險失明 醫示警「1月爆5例」!
國際中心/江姿儀報導不少人出現喉嚨痛、發燒等症狀時,初期病症輕微時,自行購買感冒藥服用,而沒有及時就醫。近日中國1名55歲男子突感喉嚨痛、還發燒,以為只是小感冒,而自行服用退燒藥。沒想到病情加重、差點失明,緊急就醫後確診「化膿性腦膜炎」,接受手術才保住眼球。
民視 ・ 15 小時前
高雄楠梓老翁為省3分鐘 抄近路違規右轉釀1死8傷 家屬悲痛相驗
73歲陳姓老翁昨天傍晚近6點時,駕車行經高雄市楠梓區土庫1路陸橋,下橋後疑為抄近路,違規右轉進入清豐2路360巷,先撞上正騎機車外送餐飲的便當店老闆、50歲林姓男子,隨後車輛失控暴衝待轉區,連撞8名機車騎士;下午相驗,死者家屬相當悲戚,一語不發。
鏡報 ・ 14 小時前
以為只是感冒?醫示警「4大症狀」恐是心肌炎前兆 胸悶、心悸別拖
知名主持人謝哲青日前在金鐘獎頒獎典禮上神采奕奕,令人難以想像,3年前他曾因心肌炎暴瘦10公斤,心跳一度降至每分鐘僅30多下。當時他誤以為胸悶、失眠只是喪母之痛所致,身邊朋友也以為他是健身有成,直到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真正的元兇是心肌炎。 病毒感染是心肌炎最常見的原因 又以「柯薩奇B型病毒」最為典型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指出,病毒感染是心肌炎最常見的原因,其中又以引起腸病毒的「柯薩奇B型病毒(Coxsackievirus B)」最為典型。這種病毒會先在腸道與脾臟中繁殖,接著趁機進入心臟,不僅直接破壞心肌細胞,還可能引發免疫系統的錯亂反應。即使病毒清除後,免疫攻擊仍可能持續,導致心臟長期受損。由於病毒感染是心肌炎的主要誘因,預防病毒入侵是防範的關鍵。黃奭毓主任強調,秋冬是感冒與流感高峰期,不論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都應提高警覺。在心肌炎患者中,約有一半經正確治療後可於2至4週內康復;但約30%可能發展為慢性心臟功能異常或擴張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少數則可能進展至重度心衰竭甚至死亡。 心肌炎初期症狀與感冒極為相似 出現這些症狀應盡快就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影/颱風假祭品之亂!南投排100隻烤雞 民眾插隊爆衝突
知名連鎖「烤雞特攻隊」預測颱風假失準,老闆兌現承諾免費請民眾吃烤雞,分別在台東、南投各發送100隻雞,但現場卻發生衝突,老闆則在社群上還原事件始末。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21 小時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4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21 小時前
「使用瘦瘦針」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減半 BMI高者效果更顯著
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 天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 天前
咖啡+茶「2:3 黃金比例」曝光! 研究揭驚人保健效果:降低45%死亡風險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下午一杯茶放鬆,這樣的習慣可能比想像中更健康。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掌握咖啡與茶的「黃金比例」與飲用方式,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與更低的死亡風險相關。
姊妹淘 ・ 19 小時前
「3超級食物」助消化、降發炎!營養師揭密:味噌滾5分鐘=好菌死光
發酵食物護腸道、抗發炎,但若烹調方式不當,好菌恐在高溫下全軍覆沒。營養師陳珮淳表示,泡菜、味噌、納豆都是常見發酵食物,不過市售泡菜多已加熱滅菌,好菌含量有限,而味噌中的乳酸菌在85°C以上幾乎無法存活,若經大火滾煮5分鐘,喝到的只是味噌風味鹽湯,建議起鍋前最後1分鐘再放味噌,有助於留住好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瘦瘦筆爆紅/台灣胖子有多少? 真實數據嚇死人
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代謝危機。國健署統計顯示,全台20歲以上成人有高達50.3%、約988萬人過重或肥胖;更有超過8成糖尿病患者同時面臨體重問題,形成日益嚴重的「糖胖症」。健保署資料顯示,糖尿病每年醫療支出超過250億元,若加上減重用藥需求,在腸泌素類藥物崛起下,有關減重健康規模經濟將突破千億元。
鏡報 ・ 22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3 小時前
每天多吃這一樣,失智風險竟降7成!60歲前記住這幾件事延緩失智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流行病學調查,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高達7.99%,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失智症意識提升 及早介
健康2.0 ・ 21 小時前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80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健檢完全沒紅字!不過她自曝唯一的小毛病是「比較容易喘」。醫師表示,80歲了健檢完全沒紅字真的很令人佩服,會有點喘可能是正常衰老情形,但是也提醒,如果喘的症狀是最近才出現,或愈
健康2.0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