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抗癌又降血糖!這種茶更有益健康 還能補充維生素C、B群
喝茶好處多!你知道喝茶也能補充維生素C、B群嗎?尤其綠茶好處遠超過紅茶,抗癌喝綠茶就對了。
茶葉含豐富礦物質
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指出,人體中含有86種元素,而茶葉中已查明存在有28種元素,其中氟、鉀、錳、硒、鋁、碘等幾種元素含量很高。
看更多:泡茶防癌還可淨化水中重金屬!研究揭:這種茶效果好 隔夜冷泡更強
綠茶維生素C、B 比紅茶多
陳宗懋舉例,每天飲茶10c.c.透過茶湯飲入的鉀,達到人體每日需要的量6~10%,錳可達到一半左右;氟的含量在茶葉中比其它植物都要高,占人體需要的量60~80%。
茶葉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綠茶中每100c.c.含100~250毫克,可與動物肝臟、檸檬相媲美,但紅茶的維生素C含量不高。
維生素B的含量,在各種綠茶中約每100c.c.含200~600μg,烏龍茶和紅茶的含量較低,約在100~150μg,每杯茶約有2~3μg。
維生素B2的含量,也是綠茶稍高於紅茶,綠茶的含量約為每100c.c.茶葉中1.2~1.8mg,紅茶和烏龍茶為0.7~0.9毫克,維生素B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每杯茶含量約17~34μg。
維生素B5在茶葉中的含量也較高,100c.c.綠茶中含5~7.5毫克,紅茶高於綠茶,約10毫克左右,由於維生素B群一般易溶於水,因此泡茶時大部分進入茶湯。
維生素E雖在茶葉中的含量高於其他食品,但是脂溶性化合物,因此泡茶時不易泡出。維生素K的含量每100c.c.茶中有300~500國際單位,每天飲茶5杯即可滿足人體需要。
看更多:泡茶不要用這種水!泡茶選錯水、溫度、茶具 小心浪費好茶
喝茶能抗癌、降血糖
除維生素外,茶葉中還含有2~4%氨基酸,尤其是綠茶中含量更高,其中茶氨酸是茶葉中特有的氨基酸,具有消除人體緊張狀態,同時具有抗癌效果。
茶葉中含有0.3~1.0%單糖(葡萄糖、果糖),0.5~3%雙糖(麥芽糖、蔗糖等)和1~3%多糖,其中單糖和雙糖易溶於水,多糖不溶於水,但對人體具有降血糖效果。
看更多:綠茶、紅茶、烏龍茶功效有什麼不同?醫曝「它」抑制腫瘤生長、防失智
◎ 本文摘自/《品茶圖鑑:走進茶的世界,214種茶葉解析&全彩茶湯圖片》陳宗懋.俞永明.梁國彪.周智修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更多健康2.0報導
這食物是天然抗老食材!百萬網紅醫曝研究:皺紋深度減9%
睡越久越好?醫警告:「這種人」睡超過9小時死亡風險不降反增!
喝咖啡護腎!1天幾杯最剛好?醫:3種人要節制 喝錯反傷腎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橄欖油、花椰芽、苦瓜有效護腎!她吃一個月改善蛋白尿
一名30歲女性出現蛋白尿與下肢水腫症狀,醫師建議她食用橄欖油、綠花椰芽與苦瓜等苦味食物,一個月後回診時不僅蛋白尿減少,連帶便祕和青春痘問題也獲得改善。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微創動脈栓塞止痛 局部栓塞減少發炎
一位50歲男性,20年前腳踝骨折,近年來疼痛加劇,影響生活,四處求醫無法改善。大林慈濟醫院疼痛科王思讚醫師,為他進行「微創動脈栓塞手術」,從鼠蹊部導管進入,阻斷異常血管,減少發炎,術後疼痛大幅下降...
大愛電視 ・ 1 天前
陳柏同觀點》健保永續不能只靠一位部長失眠:透過公民會議為健保改革儲備底氣
[Newtalk新聞] 近期,衛福部長石崇良多次公開為全民健保的財務永續提出示警。前有補充保費改革構想,雖遭行政院暫緩;後有明年健保破兆若無足夠預算補貼,健保恐出現上千億缺口「讓我睡不著」的直白憂慮。在台灣政治文化裡,政務官願意直球對決核心問題並不常見,石部長的用心良苦與不怕面對政治風暴的勇氣值得大家的肯定。 但更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這個滿意度近九成、全民受惠、被視為台灣最成功公共政策的制度,面臨永續危機時,卻只有部長睡不著? 難道不該是全體國民—真正的利害關係人—共同焦慮、共同承擔? 民主國家民選總統、政務官、民意代表可以替換,但健保制度的未來卻與我們父母、孩子、甚至未來的自己息息相關。若全民依然以旁觀者心態看待,健保改革將不斷延宕,直到制度崩解的臨界點到來。 健保支出上升是必然,不是任何人做錯事 健保財務惡化不單純是浪費或管理不善,而是兩個不可逆的大趨勢:老化速度全球罕見、醫療科技快速進步。(1)人口老化:醫療需求急速膨脹1995 年健保開辦時,根據國發會資料台灣國民年齡中位數是 29.83歲,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僅佔 7.64 %。30 年後的今天,年齡中位數已達 45.66 歲
新頭殼 ・ 1 天前
44歲與60歲的身體關鍵轉折點:史丹佛最新研究揭示生理衰退模式與影響因素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史丹佛大學最新研究揭示人體老化有兩大關鍵轉折點:44 歲與 60 歲!44 歲起代謝機能與肌肉開始下滑,心血管風險升高;60 歲則進入免疫力與代謝全面衰退期,慢性病風險激增。研究指出,基因、人種、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老化速度。想延緩身體退化,關鍵在於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提前預防。近期,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針對108位年齡介於25至75歲的成人,進行一項跨越數年的縱向追蹤研究,透過高解析度分析體內高達13.5萬個生理特徵,包含血液成分、蛋白質表現、脂肪組織與皮膚細胞等,揭示出身體兩個明顯的生理衰退高峰:44歲與60歲。研究指出,44歲左右人體代謝機能出現首波下滑,酒精、脂肪、咖啡因的代謝能力逐漸下降,心血管風險增加,且肌肉開始出現老化現象。到了60歲,肌肉老化加劇,同時碳水化合物代謝能力與免疫力顯著降低,這些變化帶動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風險激增。人種差異是否會影響生理衰退時程?身體代謝與免疫功能受基因調控,而不同人種基因組成存在差異,可能導致生理老化軌跡有所不同。例如,東亞人與歐洲人在脂質代謝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表現上有一定差異;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50歲男意識混亂是失智?醫揭缺1維生素!禍首是這習慣
意識混亂、記憶力下降、躁動不安、步態不穩,是失智嗎?南投一名男子被送醫檢查,竟是嚴重缺乏維生素B1引發的腦部病變!醫師提醒,酗酒和營養不良者是高危險群,應及早發現並補充高單位維生素B1,才能讓病情逐漸
健康2.0 ・ 1 天前
男星肺癌4期「照演20場舞台劇」!醫揭續命關鍵:第四期肺癌不是絕症
2025年金馬影展開幕,以《大濛》角逐影帝的33歲港星柯煒林,7月才自曝因久咳不癒,確診肺腺癌第4期。消息一出震驚各界,然而,罹癌後的他不僅沒停下腳步,還接連演了20多場舞台劇。他樂觀地說:「我就是身
健康2.0 ・ 1 天前
膽囊切除後狂拉肚子?醫揭真實原因 這樣吃才不會痛又不會拉
膽囊雖然小小一個,但在消化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詳細解釋膽囊切除後的飲食控制原理,幫助大家了解如何正確調整飲食! 膽囊的重要功能 ? 首先要了解膽囊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膽囊主要負責「儲存」和「濃縮」肝臟產生的膽汁,當我們吃進油脂食物時,膽囊會收縮擠出濃縮膽汁到十二指腸,幫助分解和吸收脂肪。 切除後身體的變化? 膽囊切除後,肝臟依然會持續產生膽汁,但失去了「儲存槽」的功能,這意味著: .膽汁變成「細水長流」模式:不再有大量濃縮膽汁可以瞬間釋放,而是少量膽汁持續流入腸道。就像原本有個大水桶可以一次倒出大量水,現在只剩下細細的水龍頭慢慢滴水!.消化油脂的能力下降:當你突然吃進大量油脂食物時,身體無法立即提供足夠的膽汁來分解,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很多患者形容就像「身體突然不認識油脂了」! 常見的不適症狀? 膽囊切除後如果沒有做好飲食控制,身體會出現這些警訊: .腹瀉是最常見症狀:未完全消化的脂肪會刺激腸道,導致腹瀉、油便或大便呈現油膩感。有些患者形容大便「浮在水面上」或「沖不乾淨」,這就是脂肪吸收不良的表現!.腹脹腹痛:尤其是右上腹部會有脹痛感,這是因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俄羅斯第一款AI人形機器人首秀 一登台就摔倒 工作人員急拉黑布遮蓋
機器人產業競爭白熱化,俄羅斯的首款AI人形機器人「AIDOL」,11月11日在莫斯科首度登台亮相,在電影《洛基》(Rocky)的主題曲中,機器人緩緩步出,並試圖舉起右手向觀眾揮手。 未料,機器人走沒幾步便失去平衡、面部朝下摔倒,兩名人類助手立刻衝上前攙扶、將其「拖行」回後台,與此同時,還有工作人員拿出黑色布幕遮住舞台,避免被現場約50名記者與來賓看到。 有媒體人表示,機器人摔倒後「現場一片寂靜」,隨後才開始有掌聲以示支持。俄羅斯媒體報導,研發AIDOL的科技公司表示,摔倒可能是光線不足或故障導致,期盼從錯誤中學習。該公司據稱研發團隊僅14人,表示AIDOL目前能夠執行三項基本功能,包括走路、移動物體以及和人類溝通;其零件77%由俄國本土製造,目標是93%。
Yahoo奇摩(國際通) ・ 19 小時前
喝水就能瘦?日本機能水爆紅 專家揭減少內臟脂肪關鍵
近期日本飲料大廠SUNTORY推出一款名為「特水」的機能飲品,主打外觀與一般飲用水無異,卻能幫助減少內臟脂肪,在日本社群媒體引發熱烈討論。這款產品瞄準日本上班族普遍面臨的腰圍超標問題,標榜只要像平常一樣喝水,就能輕鬆管理體態,讓不少想減重卻難以改變飲食習慣的人躍躍欲試。但「喝水減肥」的概念和功能性飲水的健康幫助,的確還有待商榷。
NOW健康 ・ 4 小時前
甲狀腺亢進症警訊:心悸、手抖、體重下降別輕忽!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形狀如蝴蝶,是調節全身能量代謝與體溫的重要腺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佳潔表示,當甲狀腺分泌過多賀爾蒙時,身體代謝會過快,可能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甲狀腺亢進症」。 若不及時治療,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出現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屬於急重症狀況。甲狀腺亢進的原因多樣吳佳潔指出,甲狀腺亢進的原因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是自體免疫疾病——葛瑞夫茲氏症(Graves’ disease),免疫系統誤將甲狀腺當作外敵持續刺激賀爾蒙分泌。此外,過度活躍的甲狀腺結節或腺瘤、甲狀腺發炎、攝取過多含碘食物或藥物也可能造成病情。治療上,甲狀腺亢進主要目標是控制賀爾蒙分泌,減少對身體的刺激。初期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必要時合併心臟用藥以緩解心悸與手抖,並需定期抽血監測甲狀腺及肝功能。若藥物無效或病情反覆,醫師可能建議放射性碘治療,透過破壞過度活躍的細胞來恢復賀爾蒙平衡。部分患者治療後可能轉為甲狀腺功能低下,需補充賀爾蒙藥物;若腺體明顯腫大或懷疑腫瘤,則可能採取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狀
常春月刊 ・ 1 天前「南國白袍天使」戴鐵雄醫師過世!守護恆春近60年 享耆壽92歲
出生在屏東縣東港鎮的戴鐵雄,是恆春半島的醫療先行者,於5日辭世,享耆壽92歲。他畢業於台大醫院醫科,選擇前往國境之南懸壺濟世,在偏鄉扎根近60年,其開設的「戴外科」先後救治當地四代人,過世的消息一經傳出,不少民眾在網路上發文悼念。
中時新聞網 ・ 21 小時前
眼科醫點名「4種眼外傷」恐害白內障!完全沒料到 尤其年輕人常中招
很多人以為白內障只會發生在年長者身上,但其實眼睛受到外傷也可能引發白內障!而且這種「外傷性白內障」不分年齡,連年輕人都可能中招。對此,眼科粘靖旻院長揭開四種最容易被忽略的眼外傷白內障成因,讓大家了解如何保護眼睛避免意外傷害! 1、鈍挫傷造成的水晶體囊袋破裂:眼球遭受鈍器撞擊時,就像被重拳打中一樣,會產生強大的衝擊波傳遞到眼球內部!這種力量會導致水晶體的前囊或後囊破裂,讓原本密封的水晶體暴露在房水中。常見的原因包括球類運動撞擊、拳頭打鬥、交通事故等。最可怕的是,有些鈍挫傷造成的白內障可能在受傷後數天甚至數週才出現症狀,讓人防不勝防! 2、穿透性外傷的直接破壞:當尖銳物體如鐵絲、玻璃碎片、金屬碎屑穿透眼球時,就像利刃直接切割水晶體一樣!這種直接的機械性損傷會立即造成水晶體囊袋撕裂,讓水晶體纖維散亂分佈,瞬間形成明顯的白內障。工地意外、居家修繕、園藝工作都是高危險情境!。 3、化學性灼傷的蛋白質變性:強酸、強鹼或其他化學物質濺入眼睛時,就像把水晶體放進化學反應爐一樣!這些化學物質會改變眼內環境的酸鹼值,破壞水晶體蛋白質的正常結構,導致蛋白質變性凝固形成白內障。清潔劑、漂白水、工業溶劑都是常見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懷孕6個月!37歲愛雅首公開露臉「暴肥破10公斤」 巨大孕肚曝光
37歲「最美孕婦」愛雅懷孕邁入6個月,終於決定解放「準媽媽」身心,與老公萬先生一起飛往韓國首爾旅行充電!她表示距離上次出國已經有2年之久,這次是因為老公要去參加運動賽事,她才決定愛相隨去當最佳啦啦隊:「因為閨蜜、老公要去參加國際運動比賽,我只能參加,不然前兩年因為愛雅辣呦忙碌工作、加上家裡年邁的狗狗,都讓我放不下心,這次的動力比較大,才讓我放下一切飛出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BL直式影集《黑白原來是真的》20天破300萬觀看!葛兆恩、紀成澔出席慶功茶敘
直式影集《黑白原來是真的》上線短短20天,全平台觀看突破300萬次,話題熱度持續攀升!為感謝粉絲一路以來的熱烈支持,今(15)日導演蔡妃喬率領主演葛兆恩、紀成澔出席慶功媒體茶敘,並同步揭曉與D.a ONE攜手合作的限量「黑白告白甜甜圈禮盒」,正式亮相。
Yahoo奇摩電影戲劇 ・ 19 小時前
腳麻刺痛竟非椎間盤突出!OL長期「暴食」B群 醫:維生素變慢性神經毒
現代人追求健康,大量攝取保健食品已成為日常,然而,錯誤的劑量與迷思,可能將原本「神經營養」的好幫手,轉化成毒害身體的「健康殺手」。中醫師徐國峰近期分享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臨床案例:一名長期腳麻、刺痛的A小姐,遍尋骨科、復健科未果,最終發現元凶竟是她每天補充的高劑量維生素B群,導致罕見的功能性神經病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南國白袍天使」戴鐵雄醫師92歲辭世!恆春行醫一甲子
出生於屏東東港的戴鐵雄,於5日辭世,享耆壽92歲。他自台大醫學系畢業後,選擇遠赴偏鄉奉獻醫療近60年,其創立的「戴外科」陪伴當地四代居民成長,消息傳出後,引發社群廣大悼念。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轉職一夕翻身! 28歲女靠「豪門特殊工作」年薪破700萬還能環遊世界
在年輕世代掀起的「不上班風潮」中,越來越多人質疑:高薪一定要靠熬夜爆肝、升遷競爭、坐辦公室嗎?美國一名28歲女子的選擇點醒許多人——她離開穩定工作後,不僅沒有走下坡,反而一腳踏進富豪圈,年薪飆到新台幣700萬以上,還能搭私人飛機、豪華遊艇,全因為她的新工作「富豪家庭的私人保母」。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山藥產季到!農糧署教你4種切法品嘗多變美味
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是國產山藥盛產的季節。山藥依品種及外型區分,可見塊狀或棍棒狀、白肉或紅肉等多種型態,常見的如大薯、長薯(基隆山藥)、戟葉田薯(恆春山藥)等六大類,主要栽種於南投、彰化及新北等地。 農糧署表示,山藥不僅百搭美味,口感細緻、更兼具健康與營養,內含澱粉酶、黏蛋白、維生素與多種礦物質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