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小心堆出脂肪!營養師李婉萍指出,一些現代食物易讓膽固醇過高,例如甜點、飲料,還有不少上班族拿來作為正餐的「小吃」(如餛飩麵、水煎包、煎餃、滷肉飯)還是能享受食物,但建議減少精緻澱粉、甜食、油脂的量,並可額外吃膳食纖維幫助代謝、補充維生素D甩油、補維生素E抗氧化、吃優質植物油降低壞膽固醇密度等。
壞膽固醇堆成脂肪 愛吃甜食、小吃須留意
日前李婉萍發文指出,不少人在連假前後「不敢面對健檢報告上的數字」,特別是體重與膽固醇方面,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過高,加上運動量少,就會導致脂肪堆積。而容易膽固醇過高的族群,有「美食家」熱愛量少但油脂高的料理,如鵝肝、牛排、起司。
此外,常去應酬「吃大魚大肉的桌菜還配啤酒」也容易膽固醇過高;最後是喜歡「甜點、飲料」和「以小吃當作正餐的上班族」,李婉萍點出,蔥油餅、水煎包、煎餃、滷肉飯等,絞肉類料理還有精緻澱粉其實都是膽固醇過高的原因。
營養師建議 精緻澱粉、高脂肉類少吃
想避免吃進太多壞膽固醇,李婉萍提出可「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如早餐先不吃澱粉,無法接受也能換成全麥麵包、蒸烤地瓜、馬鈴薯、燕麥片;午餐也能考慮換成燕麥飯或糙米飯。
另外,「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也很重要,建議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為1:2,要攝取前者,建議吃低脂白肉如雞、鴨、鵝、魚(含有Omega-3可增加好膽固醇,建議優先補充),吃排骨、牛排會讓降膽固醇效果打折;而後者則可在黃豆、豆製品、毛豆、黑豆中找到。
如何降低膽固醇?
要促進壞膽固醇代謝,則可「補膳食纖維」如吃燕麥、豌豆、黑白木耳、蘋果、柑橘類等,增加體內循環代謝,提升飽足感降低食欲;補「維生素E(堅果類)、植物甾醇(柳橙、蘋果、青花菜)、白藜蘆醇(葡萄、桑葚、蔓越莓)」抗氧化、減少膽固醇堆積。
還有吃油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苦茶油,降低壞膽固醇密度;出門運動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可甩油降膽固醇,也能讓糖分不積在肝臟變脂肪。最後李婉萍推薦4種「降膽固醇的飲品」,豆漿(植物性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助膽固醇代謝)、可可(含黃烷醇抗氧化)、番茄汁(含茄紅素降低密度膽固醇、改善血脂)、綠茶(含兒茶素抗氧化)。
資料來源:李婉萍營養師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40歲男大便「灰白色」一驗驚見癌症已擴散!醫:糞便見5顏色注意
蒜頭突然發芽!內行用「這招」保存到明年 配饅頭也好吃
它曾是皇帝專用「長壽菜」 如今市場就買得到!抗癌又護眼
大新竹輕軌有進展!中央核定補助 有望串聯竹科、高鐵站
其他人也在看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愛吃米其林也中招?營養師點名3族群容易膽固醇破表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攝取,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膽固醇過高的問題。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假期後兩週剛好是「黃金降膽固醇期」,如果日常吃太多炸物、甜點、小吃,加上平常又少運動,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就很容易往上飆,最後堆成脂肪黏在身上。李婉萍點名「3大高風險族群」,提醒很多人以為是油害的,其實精緻澱粉吸收快、又不運動時,也會默默轉成脂肪。
民視健康長照網 ・ 23 小時前
糖尿病失明風險高!5 大警訊教你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旨在提醒民眾關注血糖管理、均衡飲食與健康生活。然而,除了控制血糖外,醫界也發現,糖尿病對視力的影響往往被忽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正悄悄成為成人健康的重要隱形威脅。 根據2019至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國內20歲以上成人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2.8%,也就是說,約每8人中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其中約三成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意味著許多患者可能已處於失明的風險中而不自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多無症狀眼科醫師陳怡豪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常在視力開始模糊或察覺視野有異常時才前往就醫,往往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糖尿病會影響全身血管,尤其是眼底微血管受損最為明顯。 因為長期高血糖會導致視網膜微血管壁受損,血液供應不足,進而刺激眼內生長新的不成熟血管,這些血管容易滲漏液體或破裂出血,並形成纖維組織,最終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網膜病變,甚至永久性失明。如果患者又同時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或腎臟疾病等性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速度會更快。 5大視網膜病變警訊陳怡豪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應留意以下「5大視網膜病變警訊」: 1.視力模糊或看東西變得不清楚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營養師教你「升級」哈佛抗癌蔬菜湯!添加3食材更營養3種人喝湯要注意
最近哈佛大學教授推薦的「抗癌蔬菜湯」爆火,只需要4種常見蔬菜,就能輕鬆製作,不僅美味可口,更富含多種植化素,還有助於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低三高風險及促進體重管理,營養師教你把蔬菜湯「再升級」,營養補充更
健康2.0 ・ 2 小時前星座理財(11月17日~11月21日)-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廣結善緣 積累貴人
偏財的世界依舊熱鬧,同樣也充滿機會,同時更布滿了陷阱。最理想的趨吉避凶,就是掌握機會,速戰速決,見好便收。白羊本周財運依舊是有利可圖的。貴人磁場也明顯,廣結善緣積累貴人籌碼的功課值得積極執行。投資求財,短線運作,高出低進,逐步執行短線減碼策略。幸運物與色彩:橄欖石與淡黃。幸運數字:2、6、8、4及其組合。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喝水?營養師揭「4警訊」:身體缺水了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每天都應攝取足夠的飲水量,營養師羅晞蕾提到,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有喝水,但實際上都沒補夠,當水分不足時,身體會出現很多小警訊,呼籲民眾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才喝水,雖然咖啡、茶、湯都能算一部分水分,但絕對無法取代白開水。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愛吃烤香腸」18歲男學生罹大腸癌 譚敦慈:吃芭樂助解毒
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國內每年新增逾萬名患者。無毒教母譚敦慈指出,飲食不當會增加罹癌風險,曾有一名18歲男學生因長期食用烤香腸,後來不適就醫確診大腸癌,病情快速惡化不治。她強調,燒烤食物在高溫過程中會產生多種致癌物質,建議民眾每月最多食用1至2次,且需搭配高維生素C水果幫助排毒。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膽固醇一飛沖天!醫嚇阻:吃鍋3大地雷=血管灌油
生活中心/吳宜庭報導天氣逐漸轉冷,許多人都會用暖呼呼的火鍋來暖身,但若吃法不當,恐怕補身不成,反傷身。雲林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卓韋儒近日分享一名門診案例,一名患者在立冬連續三天吃火鍋,回診時膽固醇竟從180 mg/dL飆升至260 mg/dL,還被檢出輕度脂肪肝。卓韋儒直言,台灣人普遍喜歡「高油、高鹽、狂喝湯」的進補方式,等同於在替血管「灌油」,一塊肥肉甚至可以說是心血管地雷!
民視健康長照網 ・ 20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4 天前
不只是油!營養師曝膽固醇飆高元凶 不挨餓2週有效降低
連假過後不少人面對健檢報告上的膽固醇數字感到憂心,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假期後兩週內是黃金降膽固醇期,透過正確飲食調整,能有效幫助代謝,避免脂肪定居體內。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研究證實「乳鐵蛋白可降氧化壓力」 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屬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統稱,其中阿茲海默症患者佔比高達75%,因此國際研究多以阿茲海默症為主流。阿茲海默症最令人擔憂的是,患者在出現臨床症狀前約有10年的臨床前階段,但通常被發現時已處於晚期階段。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坤達復工《玩很大》恐生變?涉閃兵遭起訴 吳宗憲53字喊話表態
演藝圈近日爆出多起閃兵事件,檢警今再依違反妨害兵役條例等罪,起訴藝人謝坤達等12人,並就陳柏霖、謝坤達、修杰楷、廖允杰、張書偉5人,建請法院量處2年8月徒刑。其中,坤達昨才傳出要重返《綜藝玩很大》錄影,對此,吳宗憲稍早也回應記者吐露心聲。坤達閃兵風波延燒近一個月,三立電視昨才證實,坤達確定將重返《綜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上班族愛吃1類食物恐讓膽固醇狂飆 營養師5建議維持健康
現代人飲食選擇多且豐富,一不小心健康就會亮紅燈!營養師李婉萍直指,喜歡吃甜點、飲料,甚至以小吃當正餐的上班族,很容易膽固醇過高,直指降低膽固醇的飲食原則為以低脂的優質蛋白質優先,同時減少精緻澱粉比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3 小時前
鑽轎方式大改!黑面三媽南巡遇週末人潮 台南祭新規疏堵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黑面3媽相隔百餘年重返祀典大天后宮,光工作人員超過1000人,加上圍觀民眾估計破萬人,因陣頭進入鬧區為周末假期,台南市警方協調各廟宇信徒可在廟埕排隊等候,避免沿街鑽轎底,降低造成交通衝擊。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天使有約活力歡唱 澎湖身障者大展歌喉讚(1) (圖)
澎湖縣政府與澎湖縣慢飛天使服務協會15日舉辦「天使有約活力歡唱比賽」,縣長陳光復(圖)獻唱「港都夜雨」為活動開場,渾厚的歌聲,贏得在場熱烈的掌聲。
中央社 ・ 22 小時前「天使有約」熱鬧開唱 澎湖身障者舞台綻放光芒
(中央社澎湖縣15日電)澎湖縣政府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來自全縣近30名身障者今天大展歌喉,展現歌唱才華,還有應援團到場加油,場面熱絡,營造一場充滿愛與希望的音樂盛會。
中央社 ・ 23 小時前
跟風挑戰「一口吞漢堡」!22歲男「無法呼吸2分鐘」倒地…醫嘆:只能靠奇蹟
又是TikTok挑戰害人!希臘近日發生一起意外,一名22歲男子11月13日與朋友在科羅皮(Koropi)一間餐廳聚餐時,疑似想跟風社群媒體上的「整顆吞下漢堡」挑戰,竟將一整個漢堡直接塞入口中並嘗試吞下,最終當場噎住、緊急送醫,至今仍未脫離險境。
鏡報 ・ 20 小時前
吸菸不只傷肺!專家:糖尿病風險暴增4成 這樣做才能救血糖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吸菸不只傷肺,還可能得糖尿病!」糖尿病是我國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奪走近萬人生命,國民健康署呼籲,吸菸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導致血糖失控,增加第2型糖尿病及併發症風險。戒菸可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達4成。 吸菸增糖尿病風險 每年近萬人死於糖尿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統計,自2000年以來,糖尿病死亡率持續上升,2021年,糖尿病及其引起的腎臟疾病甚至導致全球超過200萬人死亡。我國死因統計年報中亦可發現,糖尿病是全國主要死因,近年來每年約有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顯著上升,而改變生活方式是預防或延緩第2型糖尿病發作的最佳方法。 菸害危害血糖 健康快速失控 WHO報告顯示,吸菸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吸菸與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中,會提高罹患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風險,且增加糖尿病併發症(如糖尿病腎病變)及心血管事件的機會。吸菸使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下降,同時會在體內產生大量自由基與氧化壓力造成胰臟細胞損傷。 長期血糖升高損害身體 菸害與糖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北港媽進府城8天!11/16起遶境將交管
北港媽進府城!11月16日至23日將有為期8天的「2025乙巳年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南都巡歷」活動,遶境路線將由鹽水區開始陸續行經南市多個行政區,民眾要注意提早規劃替代路線,避開市區主要幹道可能擁擠路段,節省旅行時間。南市交通局表示,遶境自16日進入鹽水區,陸續至新營區、下營區、麻豆區、七股區、佳里區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