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血癌」好發銀髮族,9成有慢性共病!台大醫揭「1療法」可望停藥
白血病又稱血癌,其中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發病年齡高,主要發生於老年人,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是在健康檢查後才發現,且多已合併慢性病。醫師指出,此病早期僅有化療可選,但近年已有新型標靶藥物問世,透過「固定療程療法」,以標靶藥物組合治療,患者不需長期用藥,就能有效控制疾病。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豐銘表示,根據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的患者共計270人,約佔全部白血病個案數的1成,雖佔少數,但觀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高齡族群
田豐銘說明,CLL屬於進展相對緩慢的血液癌症,患者平均年齡約60~70歲,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化現象,往往是在健檢時發現白血球異常升高後才進一步確診,且近9成合併1種以上的慢性共病,難以承受化療副作用;以往治療方式僅有化療可選,加上平均病程長達10~20年,使長期治療控制更具挑戰。
由於CLL患者多為銀髮族群,無法承受化療帶來的強烈副作用,因此必須降低藥物劑量,但也因此可能影響治療效果,造成兩難困境。田豐銘指出,近年來已有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用,可降低CLL疾病進展幅度達72%,不過視治療效果好壞,病友長期用藥動輒5~10年,甚至需持續用藥。
新療程14個月可停藥
隨著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在2025年10月起,擴大給付BTK抑制劑,食品藥物管理署也核准雙標靶組合14個月固定療程新制應證,讓適用治療的病友增加。田豐銘說,預估未來2年將嘉惠300名CLL患者,並可為每位患者每年減少約180萬元的治療費用。
田豐銘強調,目前最新治療模式為「固定療程療法」,以標靶藥物組合治療,病患只需用藥14個月就可停藥,且復發比例不高,也能減輕用藥副作用。「患者不用再為了化療副作用而苦撐治療,這也象徵CLL的治療階段,從被動長期用藥控制,進一步轉變到了積極控制、可停藥的里程碑。」
健保擴大給付123線治療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部長葉士芃表示,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除了作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第1線健保治療用藥,此次健保更擴大給付至第2、第3線治療,讓患者在各階段的前後線治療中,均能獲得完善的選擇權與健保支持,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不過,台灣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台大癌醫中心血液腫瘤部主任柯博升表示,健保雖擴大給付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用藥,但目前的CLL治療仍與國際治療標準相距較遠,且疾病篩檢方法上仍未完善,離接軌國際還有一段路要走,期盼讓更多白血病病友早期確診、及早用藥治療。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疲倦發燒、瘀青出血⋯就是急性白血病嗎?醫教「1關鍵症狀」判斷
婦「全身超痠」喘又無力⋯竟是急性白血病!醫揭「6症狀」非正常老化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這種血癌」好發銀髮族,9成有慢性共病!台大醫揭「1療法」可望停藥
其他人也在看

血癌沉默殺手 健保擴大給付新抑制劑
血癌的各種疾病裡,有沉默殺手,叫做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60歲以上,而且初期沒有顯著症狀,常常被誤認是老化、而延誤治療。除了從體重、反覆發燒、來及時察覺疾病,現在也有新藥,降低惡化風險。健檢時,發...
大愛電視 ・ 1 天前
涉違法傾倒千噸水肥還「不供出下落」!業者一家3口聲押禁見
大江衛生工程公司承包台塑汽車貨運公司水肥載運業務,卻涉嫌違法傾倒於水溝、下水道和汙水處理廠,不法獲利上百萬。台北地檢署今(11/14)日指揮保七總隊,會同新北市政府環保局,兵分3路搜索老闆陳男、陳男兒子、媳婦住處及公司,並拘提到案。但檢方複訊時,業者疑似不願供出其餘水肥下落,檢察官認定三人涉犯《廢棄物清理法》等罪嫌重大,向法院聲押禁見。
太報 ・ 1 天前
壞膽固醇總超標?營養師推「一食材」降10%,這樣吃更防大腸癌
一提到蒟蒻,很多人馬上想到「低熱量、低負擔、減肥必備」,甚至連綾瀨遙都曾靠它瘦身成功甩掉6公斤。但蒟蒻的功效其實遠比想像更多,近年研究發現,它不只幫助控體重,更...
早安健康 ・ 1 天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4 天前
精神科家屬座談會 提升用藥安全與照護知能
為增進家屬對精神科用藥的了解與照護能力,衛福部桃園療養院於日前於門診後診區舉辦「精神科家屬座談會與用藥衛教講座」,由臨床藥師向病患家屬說明常見精神科藥物種類、副作用及照護注意事項,現場參與踴躍,氣氛溫馨理性。講座中指出,精神科常用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及抗焦慮藥物等,可協助患者穩定情緒、改善幻覺妄想與睡眠困擾。然而,藥物也可能產生嗜睡、體重增加、手抖、月經不規則、口乾、心跳加快等副作用,少數患者甚至可能出現肌肉僵硬、姿勢異常或遲發性動作障礙等情形。藥師提醒,若家屬察覺患者有不適反應,不應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而應儘速與醫療團隊討論。此外,桃療藥師李宜馨也強調正確服藥的重要性。精神科藥品需持續規律服用才能維持血中藥物濃度,若因症狀好轉就自行停藥,可能導致病情復發甚至更為嚴重。提醒家屬協助患者按時服藥、不重複服用、避免與酒精、中藥或未經醫囑的保健品同時使用,並留意是否出現嗜睡影響駕駛或機械操作等安全問題。桃療藥師鄭淑文表示,透過此次講座更加了解藥物功能與服藥細節,減少恐懼與誤解,未來將持續辦理家屬支持與衛教活動,期盼與家庭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安全、安心的精神醫療照護環境。更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太陽光電產業公協會:應暫緩環評法修法 給綠電生路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4日電)立法院針對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草案、發展觀光條例、國家公園法、地質法有關太陽光電系統環評及禁建相關修法草案進行朝野協商,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等7大公協會發出聲明指出,修正案將使太陽光電面臨比火力電廠、核電廠及石化工業更難以克服的審查障礙,將對台灣能源轉型造成衝擊,應暫緩修法、充分溝通。
中央社 ・ 1 天前
廚房趴趴走! 台中魯肉飯名店驚見"料理鼠王"
中部中心 / 中部綜合報導台中北區魯肉飯名店,被民眾直擊,廚房內有隻超大老鼠低頭找食物,甚至還有員工邊抽菸邊備料,讓用餐客人直呼太噁心,完全吃不下去。影片曝光,引發網友熱議,業者表示,廚房都有定時消毒,每天都有打掃清潔,沒想到開放式廚房,還是被老鼠跑進來,會再加強清消改進。對此,台中市衛生局食安處表示將前往稽查。
民視 ・ 17 小時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19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3 小時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40歲以下暴增25%」!糖尿病年輕化 營養師曝「4類人」最該警覺
年輕族群小心「糖化」加劇!「世界糖尿病日」剛過,現代人隨著工作繁忙、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比例攀升,血糖失衡成為現代人日常中潛藏的健康警訊;營養師表示,有效的血糖控制並非一味節食,而是建立在科學均衡的飲食策略上,若能做好均衡飲食、規律用餐、監測觀察等三雃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遠離糖尿病威脅。(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瘦瘦針暗藏陷阱「啟動身體飢荒模式」 名醫:2條底線要守住
近期各式各樣的「瘦瘦針」在台灣非常流行,不管是醫院、一般診所、醫美,甚至於路邊的藥局,都能買到瘦瘦針,讓許多人趨之若鶩。有民眾就問醫生,只要打瘦瘦針就能減肥成功,為什麼還要做飲食控制?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瘦瘦針的陷阱是「啟動了身體的饑荒模式」,最後反而壓不住食慾,而且有2條底線一定要守住,否則的話,施打瘦瘦針只會產生「溜溜球效應」而已。
鏡報 ・ 20 小時前
醫師沒標小數點!佛州2歲童遭注射「10倍磷酸鉀」心臟驟停 搶救15天無效身亡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男童德馬庫斯‧佩奇(De'Markus Page)的母親多明尼克‧佩奇 (Dominique Page)透過律師提交的訴訟文件指出,德馬庫斯在2024年3月因為被懷疑患有自閉症及厭食症,在佛羅里達州奧卡拉復臨健康醫療中心(AdventHealth Ocala)救治。但由於被檢查出感染了病毒...
CTWANT ・ 17 小時前
她「一腳水腫3倍大」險長期臥床 醫神手用比髮細縫線吻合血管拆彈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90歲的陳阿嬤,多年前因為子宮頸癌切除子宮,並接受骨盆淋巴結廓清手術治療,手術雖然順利,但術後不久右腳就開始水腫,且日益加重,「右腳比左腳腫大三倍」,因為腫脹而疼痛,行走也開始出現困難,卻一直無法改善也求助無門,最嚴重可能得長期臥床。所幸,在醫師藉由超高倍顯微鏡輔助,一一重新將直徑不到0.8mm的淋巴管與小靜脈做吻合...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