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膽固醇總超標?營養師推「一食材」降10%,這樣吃更防大腸癌
一提到蒟蒻,很多人馬上想到「低熱量、低負擔、減肥必備」,甚至連綾瀨遙都曾靠它瘦身成功甩掉6公斤。但蒟蒻的功效其實遠比想像更多,近年研究發現,它不只幫助控體重,更能促進腸道健康、預防大腸癌,甚至對穩定血糖與延緩認知退化都有潛在助益,可說是被低估已久的「腸活超級食材」。從降三高到防失智,小小一塊蒟蒻預防生活習慣病威力驚人
群馬大學食健康科學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鳥居征司,長期鑽研蒟蒻的健康功效,他指出,蒟蒻之所以能帶來這麼多益處,秘密就在於「葡甘露聚醣(Glucomannan)」與「神經醯胺」兩大明星成分。而蒟蒻的主要組成是膳食纖維,這也讓它的健康魔力更全面,以下功效就能說明一切:
1.排毒、養腸、控血糖一次搞定
蒟蒻的主要成分葡甘露聚醣,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在腸道中吸附食物殘渣和有害物質,它還會透過膨脹與物理刺激,促進腸道蠕動,自然幫助排便順暢。
更棒的是,葡甘露聚醣還能增加腸道益菌、抑制壞菌,維持免疫平衡,從而降低大腸癌風險。群馬大學的動物實驗也發現,它能抑制大腸癌發生率與癌細胞生成。
這些膳食纖維還能放慢腸道吸收速度,使餐後血糖升得更平緩,減少脂肪囤積與胰島素波動,有「穩糖又穩體重」雙重功效!
2.降血脂
如果你的膽固醇總是亮紅燈,不要只怪罪吃太油,可能是「黏性不夠」。蒟蒻的葡甘露聚醣能像小膠水一樣黏附膽酸,阻止膽固醇被身體反覆吸收,順利降低壞膽固醇與總膽固醇濃度。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分享,一篇刊登於《AJCN》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每天攝取約3克蒟蒻葡甘露聚醣,平均可把壞膽固醇降低10%,效果甚至比早睡還驚人!
3.不只美肌,還能守護腦健康
提到神經醯胺,多數人想到的都是保濕、美肌功效。但鳥居教授指出,蒟蒻所含的「蒟蒻神經醯胺」其實還有抑制阿茲海默症關鍵蛋白質「β類澱粉蛋白」累積的作用。
隨著年紀增長,大腦清除β類澱粉蛋白的能力會下降,恐累積成斑塊,干擾神經傳導。由於從蛋白累積到出現阿茲海默症症狀,可能要花20~30年,因此年輕時就要開始預防。鳥居教授特別推薦,50歲左右的族群可將蒟蒻納入日常飲食,為大腦健康加分。
吃蒟蒻要選對!教授:別選「蒟蒻粉」製品
要想吃出健康功效,蒟蒻可別隨便挑。鳥居征司教授提醒,應選擇以「蒟蒻原料」製成的產品,才能攝取到較高濃度的神經醯胺;而用「蒟蒻粉」製作的效果就相對有限。
吃法也是必須注意的一環。由於蒟蒻本身幾乎沒有熱量與其他營養,吃太多不只可能讓你吃不下其他食物,還可能造成腹脹或營養失衡,適量才最關鍵。
這樣吃三高不上身!蒟蒻教授公開護胃抗癌食譜
因此,想在生活中悄悄改善血糖、血脂、肥胖與老化風險,每天在一餐中加入適量蒟蒻就對了!例如把白麵條換成蒟蒻麵,就是既簡單又有效的做法。
營養師薛曉晶也建議,可用蒟蒻飯取代白飯,或用蒟蒻麵涼拌,搭配黑木耳、洋蔥、杏仁等幫助膽固醇代謝的食材,就能輕鬆組出一份三高友善菜單,讓健康更升級。
如果你還在煩惱蒟蒻該怎麼料理,不妨參考這些簡單又美味的食譜吧:
【薑炒高麗菜蒟蒻】:腸胃道調理讚
這道料理結合蒟蒻膳食纖維與高麗菜,能延緩腸道吸收速度,高麗菜的維生素U還能護胃黏膜,而生薑的辛辣風味則幫助減少鹽分,穩血糖又保護腸胃,是蒟蒻料理的首選!
材料:豬肉片70g、蒟蒻50g、高麗菜2-3瓣、生薑3g、沙拉油1小匙。
調味料:酒1小匙、醬油1/2小匙、鹽胡椒少許。
做法:
豬肉切成3公分寬段,撒上鹽與黑胡椒調味(份量外)。蒟蒻切成細絲或薄片。
平底鍋加入沙拉油和薑片,中火炒香。
薑味散發後,加入豬肉與蒟蒻,中火拌炒至均勻。
待肉色變白後,加入切成大塊的高麗菜一起炒,全部食材熟透後,倒入調味料 A。最後用鹽和黑胡椒調整味道即可。
【蒟蒻蘑菇燉煮】:預防大腸癌效果up
這道料理將菇類富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醣與蒟蒻搭配,不僅排便效果更好,防大腸癌的功效也升級!
材料:蒟蒻50g、鴻喜菇30g、舞菇30g、沙拉油(或芝麻油)1小匙
調味料:醬油1大匙、酒1大匙、味醂1小匙、水1大匙、七味粉依個人喜好
做法:
蒟蒻用湯匙切成一口大小,鴻喜菇與舞菇去蒂後拆散。
鍋中加入蒟蒻,中火炒約 1 分鐘,不加油先炒蒟蒻能去除澀味。
加入沙拉油、鴻喜菇與舞菇,炒至全部食材熟透。
倒入調味料 A,炒至湯汁收乾,依個人喜好撒上七味唐辛子即可。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誰說便祕沒救?專家公認10大「腸道回春習慣」第1名竟然不是吃菜 本來好好的,為什麼突然得癌症?腫瘤醫點名5大癌前警訊:身體快崩潰
其他人也在看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8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 天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她靠「1飲食法」狂瘦25公斤,暴食症不藥而癒…別到50歲才知道,這些「超級食物」越吃越不健康
搭上那些被廣為推薦的營養食物熱潮,你開始吃大量的杏仁、菠菜、薑黃、黑莓、藜麥或黑巧克力等,卻覺得愈來愈沒有活力、身體虛弱,或許是你最愛的「超級食物」背後,藏著一個隱形殺手,那就是許多植物都會製造的化學毒物:草酸。我也曾為了實行健康飲食,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草酸,導致身體愈來愈不健康。在步入50歲時,才終於找到病根……
幸福熟齡 ・ 8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3 天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3 小時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13歲就胖到85kg!可藍自創「柳丁減肥法」狂減35kg 醫警告:種下易復胖因子
藝人可藍以模特兒身分出道,曾出書分享自己從85公斤成功瘦身的經歷,近日上節目《新聞挖挖哇》再度分享細節。她透露,當時使用的是自創的「柳丁減肥法」,花費4年順利地瘦下35公斤,看似相當有效,卻也被醫師指出「容易復胖」。
姊妹淘 ・ 22 小時前
芬普尼藏在蛋黃裡!營養師揭「解毒蔬菜之王」肝臟解毒力飆升30%
看到毒蛋新聞嚇到了?這次的主角「芬普尼」讓人心慌慌。營養師要告訴你,只要肝腎功能正常,我們的身體天生就內建超強的「自動解毒系統」。現在就教你如何啟動身體的排毒模式! 芬普尼是什麼?為什麼會藏在蛋
健康2.0 ・ 10 小時前
每天多吃這一樣,失智風險竟降7成!60歲前記住這幾件事延緩失智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流行病學調查,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高達7.99%,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失智症意識提升 及早介
健康2.0 ・ 1 天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 天前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80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健檢完全沒紅字!不過她自曝唯一的小毛病是「比較容易喘」。醫師表示,80歲了健檢完全沒紅字真的很令人佩服,會有點喘可能是正常衰老情形,但是也提醒,如果喘的症狀是最近才出現,或愈
健康2.0 ・ 1 天前
工程師暴吃後超自責!醫揪「真正兇手」:靠自律、補充品也沒用
許多人減重失敗,常會自責意志力不夠。一個工程師只要熬夜就會狂吃漢堡、炸雞、奶茶,且越吃越餓。對此,醫師楊智鈞表示,熬夜確實會讓人餓,但越吃越餓、越吃越亂,則是腸道微生物群失衡所致。壞菌透過菌腸腦軸發出更餓的假訊號,讓人吃進更多垃圾食物。「當壞菌製造的毒素已經跑進血液,靠飲食、自律、補充品追不上失衡速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熱潮紅、失眠,更年期一定要補充荷爾蒙嗎?教你「吃對蔬果」助緩解更年期不適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是一類天然存在於植物中的營養素,其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因此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進而影響體內的生理機制,幫助身體維持激素穩定。然而,植物性雌激素也常被質疑——吃太多會不會致癌?子宮肌瘤患者能不能吃?本篇一次解析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機轉、常見食物來源及潛在副作用......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9 小時前
胃癌從3大死因掉到第8名!根除幽門桿菌可防9成胃癌…權威醫吳明賢:閃重鹹重辣,不如好好吃飯
胃癌曾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3名,但過去30多年來,臺灣醫界針對胃癌元兇「幽門螺旋桿菌」發展出有效除菌治療,不僅大幅降低胃潰瘍與胃癌的發生率,更讓胃癌在十大癌症榜一路下滑到第8名。現任台大醫學院院長、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單純吃辣吃重鹹並不會導致胃癌,而是幽門桿菌「點火」所造成,因此防範胃潰瘍、胃癌形成,最好方法就是「好好吃飯」。
幸福熟齡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