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到≠沒乳癌!乳房外科名醫揭迷思:出現腫塊、橘皮多已中晚期…40歲開始做1件事,把握99%存活率
「許多女性對乳癌存在迷思:我運動、生活作息正常、什麼都不敢吃、什麼東西都沒摸到…怎麼可能得了乳癌?」北醫乳房醫學中心教授杜世興說,事實上早期乳癌絕大部分沒有症狀,一旦乳房或腋下有明顯硬塊、乳房變形、乳房皮膚潰瘍或橘皮狀變化時,都已是晚期了。杜世興直言,攔阻乳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透過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在乳癌零期揪出癌細胞,掌握99%存活率!
根據國健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乳癌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2位,每年約新增1.7萬名病人,平均每30分鐘就有1名女性確診乳癌。包括歌手朱俐靜、前民視主播張瑞玲、星座專家薇薇安等名人,皆因乳癌病逝。
許多女性對乳癌存在迷思:「我運動、生活作息正常、什麼都不敢吃、什麼東西都沒摸到…怎麼可能得了乳癌?」
事實上,早期乳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一旦乳房或腋下有明顯硬塊或腫瘤、乳房變形、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時,通常已進展至中晚期。若癌細胞進一步轉移至骨頭、肺、肝或腦,才會出現骨痛、呼吸困難、肝衰竭或頭痛昏迷等症狀,而這就代表已是末期乳癌。
乳房不正常現象:
1、乳房上任何無痛硬塊或腫瘤
2、乳房變形:突然性兩邊乳房大小不一、兩邊乳頭高低不一、突發性乳頭下陷、乳房上有凹陷現象
3、乳頭上有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
4、乳房上有不收口的傷口
5、腋下有無痛硬塊或腫瘤
6、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
美國乳癌死亡率降近6成,台灣卻不降反升
「台灣的名醫太多了,醫藥很進步、醫療系統很優秀,但為什麼乳癌死亡率老是輸歐美?因為我們的乳癌篩檢率就是輸人家,那考試一定會輸他們!」杜世興指出,台灣每12位女性就有1位罹患乳癌,美國則是每8名女性就1人,但過去10年來美國乳癌死亡率降低了58%,台灣卻不降反升,關鍵就在於篩檢率很低。
杜世興說,政府為推動公費乳癌篩檢,送香皂、送盆栽,甚至是超商禮券,但篩檢率仍僅約47%,不及美國的6~7成,因此零期乳癌發現率遠低於美國,自然推升死亡率。「很多人形容乳房攝影像『滿清十大酷刑』、『難以抹滅的夢魘』,每次都用這理由逃避,就錯過了早期發現的契機,這其實很可惜。」
據國健署最新乳癌登記資料,2022年乳癌新增17,366例,若含侵襲癌,每年約有2萬例乳癌個案,其中原位(零期)乳癌僅佔18%,其餘皆為侵襲癌。「兩者差在哪?零期癌不會轉移、不會致命,是救命的關鍵!」
乳房攝影是發現「零期癌」重要工具
杜世興說,零期乳癌的十年存活率約99%,與常人無異,但惡性乳房鈣化點根本摸不出來,所以就要靠乳房攝影來把關。其他的徵兆還包括:
●乳癌異樣分泌物或出血,紅色、黃色一定要小心,且一壓就擠出來、甚至衣服上有殘跡,那一定有問題。
●乳頭濕疹、落屑,如乳頭癢到擦藥都沒用,極可能是柏杰氏乳房疾病。
不過乳房攝影準確性約為80%,仍有15~20%乳癌被忽略,杜世興自己就曾遇過腫瘤5公分大的侵襲性乳癌,在開刀前影像檢查仍正常,而此時就需要乳房超音波來補強。至於檢查方式選擇,他提醒:「乳癌篩檢不是點餐,讓醫師根據情況判斷最合適的方式即可。」
▲
北醫乳房醫學中心教授杜世興說,零期乳癌的存活率達99%,能及早發現是好事,千萬別抱持鴕鳥心態逃避。(圖/劉咸昌攝)
乳房攝影減痛秘訣與檢查注意事項
許多女性害怕乳房攝影的壓迫疼痛,杜世興說明,「夾緊」是為了提高影像清晰度、減少輻射暴露。他也提供減痛建議:
●避開經期前一週:此時期乳腺腫脹較敏感,建議經期後的3週內檢查。
●檢查前避免攝取大量咖啡因(濃茶、濃咖啡、巧克力等)。
●勿擦香水、乳液,因其可能含有金屬顆粒,恐造成影像誤判,反而需重拍一次。
●若仍害怕疼痛,也可自費約3500元做3D乳房攝影,影像更清晰、舒適度也較高。
生活習慣與荷爾蒙使用,都是乳癌風險因子
預防乳癌應保持規律作息、充分睡眠、避免肥胖與過度輻射暴露,多運動、不亂用荷爾蒙藥物。
杜世興提醒,女性荷爾蒙療法雖能緩解更年期不適,但黃體素會增加乳癌風險,建議使用時間不超過5年,並應在醫師監控下進行。若症狀輕微,可先透過飲食調整(如豆類、豆漿、大豆異黃酮)改善,不會有致癌疑慮。
此外,塑化劑、農藥、殺蟲劑等也會干擾荷爾蒙系統,像以塑膠袋盛裝熱湯、抽菸、酗酒等習慣都會提高乳癌風險。他也笑說:「上天會懲罰懶惰蟲!」肥胖、不運動、高齡生產或未生育女性,皆屬高風險族群。
延伸閱讀:
更年期補充荷爾蒙增乳癌風險?她吃保健品「自救」5年後竟罹癌…名醫籲「這樣做」別當白老鼠
吃膠原蛋白、胎盤素養顏,1成分恐致「內膜病變」!子宮內膜癌病例激增10倍…醫:這些東西都要遠離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59歲莊人祥親證罹胃癌!樂觀喊「祖上有燒香」恢復得很好…4種食物養出癌細胞「味噌湯」也中
他上班25年努力工作「頂多不窮」!老婆卻把家用1200萬滾成1億元、買3棟房,全靠3個理財智慧
其他人也在看

台灣女性近8成屬高密度乳房 乳房檢查要分齡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乳房檢查分齡建議表/美兆診所提供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多年來持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僅2022年就有超過1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太勵志!女師「9年罹3癌症」舌頭被切1/3 親揭挺過病魔關鍵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第一名,但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多數病友都能康復。除了身體的治療,更要重視心理的照護。一名正音老師曾罹患過3種癌症,受到巨大打擊,卻在志工的陪伴與同儕的鼓勵下,重新找回笑容與勇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大家都吃錯!婦喝「這款無糖飲」半年暴肥險糖尿病 醫一看驚:根本喝糖水
不少人追求健康飲食,會自製早餐、甚至以挑選無糖食材作為健康準則,不過這樣的「健康習慣」卻可能變成隱藏版的陷阱。有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天天喝自製飲品體重增加、血糖更逼近糖尿病前期。(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八旬老翁原愛外出串門子 卻變孤癖、躲家中⋯原來得了這病
彰化縣一名80歲老先生原本喜歡種花草,會到社區、宮廟和鄰居親友閒聊,但家人發現近期他突然花枯了也不理,越來越孤僻,整天躲...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進口菜農藥超標!民眾慶幸沒買 菜販曝:其實天天都在吃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不少消費者看完後慶幸只買台灣青菜,不過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民眾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吃到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17 小時前
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別再迷信眼皮跳會偏財或遇災!醫師揭真相:是你的眼睛在求救
不少人發現自己眼皮跳不停,第一反應往往是「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預兆。然而,天祥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提醒,眼皮跳多半與迷信無關,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訊號。
鏡報 ・ 1 天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小心「更年期」變健康大敵! 衛福部:2成女性因此罹代謝症候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了!國健署今(17)日發表統計指出,國內更年期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而背後最大原因就是荷爾蒙變化,容易導致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提醒女性要做到生活習慣「F4」守則: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心情(Feeling)及...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30多歲婦女竟生11胎 這縣市未成年懷孕全國之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台東報導 圖: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皮下植入避孕器衛教/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台東馬偕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台東因民族性及地域關係,意外懷孕情況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一早這樣做!醫認證「6大晨間習慣」護腦又防失智 早餐雞蛋配咖啡
一天的開始,不僅決定了效率與心情,還可能是守護長期大腦健康的重要關鍵。阿茲海默症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雖然基因等許多因素無法控制,但研究顯示,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培養一些小習慣,可能對預防發揮作用。根據eatingwell網站指出,透過留意每天早晨的習慣,我們就能以簡單又可持續的方式,主動支持大腦健康。 1、早餐吃雞蛋營養豐富的早餐,能為整體健康定下基調,而雞蛋是出色的選擇之一。營養師 Maggie Moon表示:「最新資料顯示,雞蛋攝取與降低老年人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研究指出,雞蛋中的膽鹼、DHA(ω-3 脂肪酸)與葉黃素等營養素,能長期支持大腦健康。然而,Moon補充,即使膽鹼對大腦健康至關重要,美國人中卻有 90% 攝取不足。吃兩顆雞蛋就能提供 50%到 70% 的每日需求量。將雞蛋融入早餐很容易──不論是炒蛋、水煮蛋,或加入滿滿蔬菜的蛋餅,都是營養選擇。 2、早晨來杯咖啡早晨的咖啡不只幫助醒腦,也可能守護大腦。研究發現,每天適量飲用 1 至 4 杯咖啡,與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咖啡天然的抗氧化物,加上咖啡因的刺激效果,都能支持大腦健康。特別的是,這是一個非常容易養成的習慣。想像每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7 小時前
2成更年期女性罹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守則」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根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到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經成為中年女性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愉快心情以及朋友支持,希望降低更年期代謝症候群等相關慢性疾病風險。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你也中招?這5種飲食「最傷腎」 醫師警告:腎臟病初期「完全沒感覺」!
腎臟病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結果。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性腎病變就是長期血壓過高導致腎血管受損、腎小球硬化,另外則是慢性腎絲球腎炎、藥物與中草藥傷腎,及泌尿道阻塞或結石。醫師指出過鹹的食物,意味著鈉含量太多,會導致高血壓 及血管硬化,造成腎功能損害。
TVBS新聞網 ・ 1 天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