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是救命利器但仍可能再堵塞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根本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心臟疾病是國人死亡10大死亡原因的第2名、僅次於癌症,常見的心臟問題是心血管動脈硬化、堵塞或狹窄,血管狹窄程度較輕可採藥物治療;嚴重則要進行血管繞道手術、球囊擴張術,或是置入「血管支架」治療,但血管支架仍可能再次堵塞。
血管支架有兩種 植入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血管支架是植入式醫療器材,是治療動脈狹窄或阻塞的重要器材,當血管因動脈粥樣硬化而狹窄,若經醫師評估適用,可透過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以撐開病灶血管,維持血流暢通。
血管支架是一種細小的網狀金屬管,可簡略分為裸金屬支架與塗藥支架兩大類:
裸金屬支架:以金屬網狀結構支撐血管
塗藥支架:在金屬表面塗有抑制細胞增生的藥物,目的是降低血管再狹窄的機率,常見的塗覆藥物有Everolimus、Sirolimus及Paclitaxel。
食藥署提醒,在接受血管支架植入前務必與醫師充分溝通,依醫師建議選擇適合的血管支架,定期追蹤並且確實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
植入心血管支架血管仍可能再堵塞 4大警訊趕緊就醫
心導管手術置入心臟支架,能有效打通阻塞血管,恢復心臟供血。但並非一勞永逸,術後仍存在支架再阻塞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廖振宇指出,置入心臟支架後數月至數年內都有可能血管再次堵塞。
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生,使支架內膜變厚、動脈硬化進一步惡化,及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血糖控制不佳等,導致血管再次受損。
儘管新一代藥物塗層支架已大幅降低再狹窄率(5~10%),但仍可容輕忽風險。
支架再阻塞的症狀與心絞痛類似,一旦出現以下狀況,可能是再次心肌梗塞的警訊,應立即就醫:
胸悶、胸痛
運動耐受力下降
呼吸急促
夜間或休息時胸口不適
養成良好日常生活習慣才是關鍵 醫師分享生活保養4方式
預防勝於治療,廖振宇提醒,置放支架只是治療的第一步,術後保養才是關鍵:
規律服藥:按醫囑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與降膽固醇藥物。
控制三高:維持血壓、血糖、血脂在正常範圍。
健康生活: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定期追蹤:透過心臟超音波等檢查,及早發現問題。
除了藥物支架,近年來也發展出「可吸收性支架」與「新一代藥物球囊」等新技術,目標是進一步降低再阻塞風險,並實現血管的「無痕治療」。
廖振宇強調,心臟支架是救命的橋樑,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長遠的道路。患者與家屬不應僅依賴手術,而是從日常做起,才能真正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延伸閱讀】
中年男心臟支架裝20年,病況穩定 突胸痛竟「二次心肌梗塞」險喪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專家打造「貓咪療癒艙」 紐約街角療癒民眾
寵物是許多人生活的療癒來源,但不是每一個住家環境都適合養寵物。美國紐約一位寵物行為專家,打造一種可移動式的「貓咪療癒艙」放在街角,讓民眾有機會跟貓咪親密接觸,現場也有療癒小遊戲,可以讓人找回童心,暫時丟掉壓力。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加價成黃牛2/黃牛手法翻新夾縫中壯大 法規取締受限粉絲需求成攻防戰
隨著《文創法》修法後加重處罰,黃牛手法也不再局限於單純加價轉售,而是隨著法規進化出一套「對抗體系」。以韓星GD來台開唱為例,門票雖採實名制登記,但黃牛仍找出灰色操作空間。業者早在開賣前便「先接單」,找到買家、談好區域與加價幅度,再在開賣當日出手搶票。他們抓...
CTWANT ・ 1 天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你也中招?這5種飲食「最傷腎」 醫師警告:腎臟病初期「完全沒感覺」!
腎臟病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結果。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性腎病變就是長期血壓過高導致腎血管受損、腎小球硬化,另外則是慢性腎絲球腎炎、藥物與中草藥傷腎,及泌尿道阻塞或結石。醫師指出過鹹的食物,意味著鈉含量太多,會導致高血壓 及血管硬化,造成腎功能損害。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全球逾9成人吸髒空氣 研究:吃水果與「護肺」有關
最新研究證實,吃水果與保護肺有關聯性!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指出,全球超過9成人口暴露在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空汙環境,而女性每天吃4份以上水果,肺功能受空氣汙染影響的退化幅度,明顯較低!研究:女性吃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鄭家純」輕井澤浪漫婚禮曝光!先生「Akira」深情承諾實現
【警政時報 司徒/臺北報導】鄭家純結婚近三年後,(18日)正式在日本輕井澤-森之美教堂舉行婚禮。她與先生Aki […]
警政時報 ・ 13 小時前
MLB/佐佐木朗希魔球救援成功!捕手驚呼太誇張 主帥讚Betts神守備安定軍心
國聯冠軍賽第3戰,道奇今(17)日在主場以3比1擊敗釀酒人,系列賽豪取3連勝、率先聽牌。23歲佐佐木朗希於九局上登板救援,拿下個人季後賽第3次救援成功,游擊手Mookie Betts則以神級守備助攻,攜手守住勝果。
鏡報 ・ 1 天前
切高麗菜撇步多! 農糧署揭專業切法秘訣
農糧署近日在社群媒體分享高麗菜的專業切法,指出不同料理適合不同的切法,甚至連作為炸豬排配菜的高麗菜絲,「順切」或「垂直切」都會大幅影響口感。專業的切法不僅能讓料理更加美味,也能讓民眾輕鬆處理整顆高麗菜。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高雄經濟成效亮眼!陳其邁上任「連續4年0舉借」 還債金額曝光
即時中心/黃于庭報導高雄為六都之一,近年「演唱會經濟」成效亮眼,創下驚人產值的同時,債務也逐年降低。針對外界「曲解」債務一事,財政局長陳勇勝澄清,市長陳其邁上任時,高雄債務為全國最高,但上任後落實減債,歷年來除了2017年曾經還債10億元外,其餘還債都在陳其邁任內達成,截至去(2024)年底,連續4年0舉借,累計償還201億元,是六都減債第2多。
民視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大家都吃錯!婦喝「這款無糖飲」半年暴肥險糖尿病 醫一看驚:根本喝糖水
不少人追求健康飲食,會自製早餐、甚至以挑選無糖食材作為健康準則,不過這樣的「健康習慣」卻可能變成隱藏版的陷阱。有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天天喝自製飲品體重增加、血糖更逼近糖尿病前期。(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進口菜農藥超標!民眾慶幸沒買 菜販曝:其實天天都在吃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不少消費者看完後慶幸只買台灣青菜,不過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民眾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吃到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23 小時前
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別再迷信眼皮跳會偏財或遇災!醫師揭真相:是你的眼睛在求救
不少人發現自己眼皮跳不停,第一反應往往是「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預兆。然而,天祥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提醒,眼皮跳多半與迷信無關,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訊號。
鏡報 ・ 1 天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小心「更年期」變健康大敵! 衛福部:2成女性因此罹代謝症候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了!國健署今(17)日發表統計指出,國內更年期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而背後最大原因就是荷爾蒙變化,容易導致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提醒女性要做到生活習慣「F4」守則: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心情(Feeling)及...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一早這樣做!醫認證「6大晨間習慣」護腦又防失智 早餐雞蛋配咖啡
一天的開始,不僅決定了效率與心情,還可能是守護長期大腦健康的重要關鍵。阿茲海默症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雖然基因等許多因素無法控制,但研究顯示,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培養一些小習慣,可能對預防發揮作用。根據eatingwell網站指出,透過留意每天早晨的習慣,我們就能以簡單又可持續的方式,主動支持大腦健康。 1、早餐吃雞蛋營養豐富的早餐,能為整體健康定下基調,而雞蛋是出色的選擇之一。營養師 Maggie Moon表示:「最新資料顯示,雞蛋攝取與降低老年人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研究指出,雞蛋中的膽鹼、DHA(ω-3 脂肪酸)與葉黃素等營養素,能長期支持大腦健康。然而,Moon補充,即使膽鹼對大腦健康至關重要,美國人中卻有 90% 攝取不足。吃兩顆雞蛋就能提供 50%到 70% 的每日需求量。將雞蛋融入早餐很容易──不論是炒蛋、水煮蛋,或加入滿滿蔬菜的蛋餅,都是營養選擇。 2、早晨來杯咖啡早晨的咖啡不只幫助醒腦,也可能守護大腦。研究發現,每天適量飲用 1 至 4 杯咖啡,與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咖啡天然的抗氧化物,加上咖啡因的刺激效果,都能支持大腦健康。特別的是,這是一個非常容易養成的習慣。想像每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