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廣東江門屈公病疫情趨緩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18日電)中國廣東江門屈公病疫情趨緩,每天新增通報病例數量下滑。廣東江門官方表示,儘管屈公病疫情有趨緩態勢,單日新增病例基數仍偏高,社區傳播風險尚未完全解除。
中央社 ・ 1 天前
亞洲流感疫情示警 連假出國先「超前部署」打疫苗
「光輝十月」的出國旅遊與商務人潮攀升,適逢連假在即,預料將有新一波出入境人潮高峰。鄰近亞洲國家的流感疫情正快速升溫,公衛專家提醒,民眾出國前,最好「超前部署」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特別是19至49歲非公費疫苗族群,應先做好預防工作,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中幼童與長輩。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假日輕急症新選項!健保署推UCC:精準分流 解決急診壅塞第一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長久以來,民眾在假日期間若出現輕度急性症狀,常因基層診所休診而只能前往大醫院急診,不僅造成急診壅塞,也增加醫療體系負荷。為解決此問題,健保署自11月2日啟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試辦計畫,讓民眾在假日也能獲得即時、適當的醫療服務。 假日急症中心定位於「非重大急症但需即時處理」的醫療據點,主要收治輕中度急性症狀患者,如發燒、呼吸道感染、腸胃炎、輕度外傷等。健保署說明,透過分流機制,UCC期望能減輕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急診壅塞現象,讓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獲得即時處理。 建立「假日不中斷」照護網 解決急診室壅塞問題 根據健保署規劃,假日急症中心將優先於人口密集且假日急診量高的地區設置,採「區域試辦、逐步擴點」方式推動。首波試辦院所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具備一定急診量能的地區醫院,並依照各縣市實際需求配置。 UCC的設計強調「假日不中斷」的社區照護理念,提供週末與國定假日的延續性醫療服務。健保署表示,民眾若於假日出現輕急症,可就近前往假日急症中心就醫,不必再擔心診所休診或急診人潮擁擠。 這項制度亦將透過健保署「醫療服務地圖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如何正確使用耳滴劑?一篇搞懂滴耳藥的正確步驟與注意事項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耳滴劑是常見的外用藥物,在治療中耳炎、外耳道炎、耳垢阻塞、耳朵搔癢或感染等情況都很常使用到。雖然耳滴劑操作看似簡單,但若使用不當,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引發耳道刺激或感染。耳滴劑的作用是什麼?耳滴劑根據藥品所含的成分不同有不同的局部作用效果:消炎止痛:減緩耳道紅腫、疼痛與壓痛。抗菌抗黴:治療細菌或黴菌感染,如外耳道炎。止癢抗敏:舒緩因過敏或濕疹引起的耳朵癢感。軟化耳垢:幫助溶解過多耳垢,避免耳塞或聽力受影響。哪些情況下需要使用耳滴劑?耳滴劑常用於治療耳部相關的局部症狀或感染,主要針對特定疾病進行局部藥物治療。常見適應症包括急性或慢性中耳炎,此類患者可能出現耳痛、耳脹、聽力減退,透過耳滴劑可協助控制感染與緩解症狀;外耳道炎則是外耳道受細菌或黴菌感染,導致紅腫、搔癢、分泌物增加,此時使用含抗菌或抗黴成分的耳滴劑,有助於改善病灶;若耳垢過多造成耳道阻塞、聽力模糊,使用軟化耳垢的耳滴劑可輔助清除耳垢,避免進一步影響聽覺;此外,若有耳部搔癢、滲液或輕微感染症狀,經醫師診斷後,也可能會開立適當的耳滴劑進行處理。不過民眾需要注意,耳滴劑仍屬於藥品,並非所有耳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別再硬撐!研究揭示心理健康新觀念:「什麼都不做」反而更重要
大多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會傾向「做什麼來改善」,董氏基金會表示,增加行動若反倒造成另一種壓力,不妨試著「停止有害行為」。根據一篇2025年8月發表於《傳播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增益性建議(additive advice)偏誤」普遍存在於人際對話、社群貼文,甚至聊天機器人的推薦中,這對人們心理健康造成的壓力可能多於受益。人與AI都愛「多做」 心理健康成永無止境待辦清單該研究整合了八項實驗,囊括了數百名參與者,並分析了社群媒體上的建議內容,甚至測試人工智慧的回應,請參與者針對有關賭博等不良習慣,及錯失運動等有益活動的情境,向陌生人、朋友或自己提供建議。結果顯示,人們大多建議「增加新行動」,而非「減少有害行為」。人們認為「多做」比「少做」更容易、更有效,也較願意接受。但當建議對象是朋友時,大家比較容易提出「少做」的選項,反觀給自己的建議,則更傾向加上新任務。研究也發現,人工智慧的回應也呈現相同模式。這意味著,當越來越多人透過AI獲得心理健康建議時,這種偏誤可能被放大。研究者提醒,過多的增益性建議,可能讓心理健康變成一份永無止境的待辦清單,反而增加壓力。學會減法思考 讓心理健康少壓力更持久諮商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國民主席選舉》卓伯源投票日喊「睡很好」 提改革3箭拚8萬票當選
國民主席候選人卓伯源今在父母陪同下到田中鎮部投票,現場支持者熱情歡呼,他說,選前睡得很好,對選情樂觀,也拜託幫他催票。卓伯源受訪時提出「改革三支箭」主張,強調當選後將推動「三支箭」,免收費吸引百萬員回娘家,推動務徹底民主化並啟動憲政改革,在憲政改革方面,卓伯源具體主張實施內閣制,監察委員與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以為很健康!38歲女愛吃「這類食物」確診乳癌 醫曝風險恐增6成
乳癌持續是國內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衛福部數據,我國婦女乳癌發生高峰落在45至69歲,每十萬名婦女約有188至194人確診。依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69.1、死亡率為12.0(每十萬人口),換算下來,平均每天有31名婦女確診乳癌、6人因乳癌失去性命,藝人朱俐靜、李玟也都因乳癌病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吃完血糖就失控!營養師點名「麻醬麵、羹麵」是碳水炸彈
糖尿病患者外食時常感困擾,尤其在中式麵店點餐更擔心血糖失控。營養師李婉萍建議,糖尿病友到麵店用餐時應優先選擇湯麵,因為油脂較少且份量容易控制;而乾麵、麻醬麵和羹麵則被她列為「碳水炸彈」。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 天前
百萬粉吃播網紅體重飆到175公斤 !動切胃手術保命 專家說話了
綜合陸媒報導,近年來獵奇型吃播內容在平台演算法推波助瀾下爆紅,但背後的健康代價令人憂心。據業界人士透露,部分主播為吸引流量,不僅長期暴飲暴食,甚至有人為了更快吞食大量食物而切除味覺神經,嚴重危害身體。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醫師李曉翠指出,長期過量進食會造成...
CTWANT ・ 8 小時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胃脹氣、打嗝竟是癌症找上門!35歲女罹胃癌擴散全腹腔
一名35歲女性因胃脹氣、打嗝等症狀拖延就醫,最終確診為胃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整個腹腔。醫師提醒,約15%的胃癌發生在年輕族群,特別是分化不良型胃癌更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4大高風險族群應提早進行胃癌篩檢。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這種糖有助對抗膀胱癌!4水果含甘露糖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近日一項刊登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走向崩潰、自我毀滅。這項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
健康2.0 ・ 22 小時前
台灣醫療加速崩壞 醫沉痛示警:未來5年,請不要生病!
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體系,其核心的「救命醫療」品質正亮起史無前例的紅色警訊!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今(19)日在臉書粉絲專頁上沉重發文,指出由於健保給付價格長期凍結且不合理,與高報酬的醫美、健康管理等自費市場形成巨大落差,導致醫護人力與藥物等核心資源正從健保體系中「加速」流失。他對當前「醫療寒冬」的窘境表達強烈憂慮,並向全民喊話:「在環境改善前,未來五年內,請盡量不要生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平民人蔘」白蘿蔔減肥、防癌又解毒!營養師揭7大功效 2種人別吃多
白蘿蔔不僅是減肥聖品,更是冬季養生的代表蔬菜。營養師指出,白蘿蔔能幫助肝臟解毒、降低血脂血糖,甚至具有抗發炎、防癌潛力,被譽為「平民人蔘」。但別以為人人都適合吃,若是脾胃虛弱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吃多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愛咬冰塊恐是身體在求救!5症狀暗藏警訊要小心
許多人習慣在炎夏嚼食冰塊消暑,但這個看似無害的動作,背後可能隱藏著重要的健康警訊。藥師陳雨亭鄭重提醒,對冰塊的強烈渴望,恐是身體「缺鐵」的求救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