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週逆齡2歲!最強抗老飲食曝光 還能抗發炎、穩定荷爾蒙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飲食可能改變基因老化速度!家醫科醫師鄧雯心表示,研究發現,只要執行8週的飲食生活方案,就可以讓生物年齡逆轉2歲。包括多吃深色菜葉、十字花科蔬菜,每週至少運動5天、每次30分鐘等,都能幫助身體抗發炎、變年輕。
鄧雯心在臉書指出,有研究者設計了一個8週的飲食生活方案,找來43位受試者,並用甲基化時鐘(Horvath clock)作為「生物年齡」指標,結果發現介入組的生物年齡比控制組年輕了大約3年,介入組本身的生物年齡比介入前平均年輕約2年。
鄧雯心表示,文獻中介入方法是「8週飲食生活方案」,目標以抗發炎、穩定荷爾蒙、支持甲基化正常功能,與大眾想的健康飲食完全不一樣。方案如下:
一、飲食處方
每週建議肝臟類3份(1份約85g),優先選用有機或放牧。雞蛋5至10顆,放牧、有機、Omega-3 加強更佳。
每日建議深色葉菜2杯(生、切碎、壓實),包含羽衣甘藍、瑞士甜菜、芥菜、菠菜、蒲公英葉等;不含蘿蔓、冰山、綜合沙拉葉。十字花科蔬菜2杯(生、切碎、壓實)。包含花椰菜、白花椰、抱子甘藍、小白菜、芝麻葉、芥藍、蘿蔔、蕪菁、蕪菁葉等。其他彩色蔬菜3杯,不含白馬鈴薯、玉米。甜菜1至2顆(中型)、南瓜籽4湯匙、葵瓜子4湯匙。
二、甲基化促進食物(每日至少選1項以上)
莓果半杯(約75 g)、迷迭香半茶匙、薑黃粉半茶匙、大蒜2瓣、綠茶2杯(沖泡10分鐘)、烏龍茶3杯(沖泡 10分鐘)。
三、動物性蛋白(每日)
約170g,草飼、放牧、無抗生素為佳。
四、低升糖水果(每日)
2份,例如莓果、奇異果、小蘋果、葡萄柚。
五、一般生活建議
優先選擇有機食材、充足水分、晚上7點到早上7點不進食(12小時禁食)、攝取健康油脂,如椰子油、橄欖油、亞麻籽油、南瓜籽油;避免添加糖、糖果、乳製品、穀物、豆類與豆製品;盡量減少使用塑膠容器。
六、補充品處方
PhytoGanix®(有機蔬果種子香草植物酵素與益生質混合配方)、UltraFlora® Intensive Care(含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v)
七、運動處方
每天至少30分鐘,每週至少5天 ,強度達自覺最大強度的60%至80%。
八、睡眠處方
每晚至少7小時睡眠。
九、壓力管理處方
每天2次練習Herbert Benson, MD 所開發的呼吸練習。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27年連鎖書店宣布熄燈!出清大拍賣 全館79折「文具1折起」
護腎又抗發炎!醫大讚1蔬菜 抗癌含量「多綠花椰菜50倍」
不只義大利?日本餐廳「共食」潛規則曝 台灣人吃拉麵曾踩雷
比綠茶更能瘦!「1飲料」喝完能量消耗飆10% 還能抗發炎
其他人也在看

「3超級食物」助消化、降發炎!營養師揭密:味噌滾5分鐘=好菌死光
發酵食物護腸道、抗發炎,但若烹調方式不當,好菌恐在高溫下全軍覆沒。營養師陳珮淳表示,泡菜、味噌、納豆都是常見發酵食物,不過市售泡菜多已加熱滅菌,好菌含量有限,而味噌中的乳酸菌在85°C以上幾乎無法存活,若經大火滾煮5分鐘,喝到的只是味噌風味鹽湯,建議起鍋前最後1分鐘再放味噌,有助於留住好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13歲就胖到85kg!可藍自創「柳丁減肥法」狂減35kg 醫警告:種下易復胖因子
藝人可藍以模特兒身分出道,曾出書分享自己從85公斤成功瘦身的經歷,近日上節目《新聞挖挖哇》再度分享細節。她透露,當時使用的是自創的「柳丁減肥法」,花費4年順利地瘦下35公斤,看似相當有效,卻也被醫師指出「容易復胖」。
姊妹淘 ・ 13 小時前
4旬婦長7公分子宮肌瘤 達文西手術腹部無傷口
45歲的魏姓女子近半年來出現下腹部悶痛,前往婦產科求診,檢查發現有下腹部悶痛並合併壓迫症狀,赫然發現竟有7公分的子宮肌瘤,經討論後決定採用健保有給付的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結合經陰道自然孔手術切除子宮,不但腹部沒留下傷口,且術後1週就能返家休養,讓患者開心恢復正常生活。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心梗救命速度升級!科技串聯到院前心電圖判讀 成功救回62人
為了搶救心跳的每一秒,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高屏業務組擴大推動「到院前救護車心電圖判讀跨院合作計畫」,去年起攜手屏東縣政府及縣內急救責任醫院,共同打造「零距離屏東救心網」,以科技串聯緊急救護與醫療團隊,爭取黃金90分鐘的救命時間,2年內搶救62名病患的生命。
自由時報 ・ 19 小時前
全球首屆「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篩檢年齡下修至25歲
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11月17日訂為「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台灣自1995年推動免費抹片檢查以來,子宮頸癌發生率已降低超過七成,今年更將篩檢年齡下修至25歲,並為特定年齡層女性新增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她起身「眼前一片黑」險摔! 醫揭「2原因」釀禍:不是中風
近來氣溫變化大。一名女子最近從床上或椅子起身,都會頭暈,且眼前一片漆黑,還險些暈眩跌倒,懷疑是中風前兆。醫師林軒任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是「姿態性低血壓」所致,原因包括缺水及藥物影響,但仍有機率是貧血、神經病變等疾病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補充保費不設上限? 石崇良:方案持續討論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7日電)健保財務問題迫在眉睫。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表示,相關單位正持續討論各種可能方案,包括取消補充保費上限等措施,最關鍵的仍是跨部會溝通,改革無明確時程表,會持續推動。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不是靠保養品!新研究找到熟男「不老關鍵」 抗老力勝年輕人2.6倍
有些男性越活越年輕,有的卻越顯疲態,其實與荷爾蒙有關。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表示,男性荷爾蒙「睪固酮」幫助延緩老化,甚至有機會「逆轉」,當身體失去睪固酮保護時,老化速度明顯加快,平時透過健康飲食與運動,能穩定睪固酮。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減重小心!4種「液體碳水」地雷公開,喝錯等於多吃半碗飯
許多人以為「喝的比吃的更清爽」,但不少看似健康、實際上含有高碳水的飲品,常常讓減重成效停在原地。以下整理4種生活中最常被忽略的「液體碳水」地雷,減重族群務必要多加留意。
姊妹淘 ・ 1 天前
手搖飲店用科技海綿洗茶桶 遇熱恐釋放三聚氰胺釀致癌風險!業者回應了
人稱清潔神器的科技海綿,常常被用在清理廚房、廁所汙垢,豈料最近有網友發文爆料,連鎖飲料店利用科技海綿洗茶桶,引發民眾恐慌,醫師提醒科技海綿接觸到高溫會釋放三聚氰胺,長期下來恐怕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腎絲球腎炎」不痛不癢 尿液變色別輕忽
小張是一名上班族,平時身體健康,某天卻驚覺尿液偏紅,原本以為是吃火龍果造成的,沒想到幾天後泡泡尿不散,顏色更為深沉。就醫檢查發現有蛋白尿和血尿,確診為「腎絲球腎炎」。由於腎絲球腎炎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人往往拖到腎功能受損,甚至演變成慢性腎臟病(CKD)才被發現。
聯合新聞網 ・ 3 小時前
鼻涕臭、一直感冒?醫驚見「鼻竇長黴菌」 52歲男差點失明
一名52歲男子長期受流鼻涕、鼻涕異味困擾,幾乎三天兩頭就感冒,即使到診所拿藥但很容易復發。直到他前往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林恆甫醫師以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後,才發現鼻竇內疑似有黴菌,確診為「黴菌性鼻竇炎」。 黴菌性鼻竇炎常見台灣潮濕環境 易與一般感冒或鼻竇炎誤判 耳鼻喉科醫師林恆甫表示,黴菌性鼻竇炎是黴菌感染鼻竇黏膜引起的慢性發炎,常見於台灣這類潮濕環境。患者多為單側發病,常見症狀包括單側鼻塞、黃綠色濃稠鼻涕、鼻腔飄出腐臭或魚腥味、鼻涕倒流及持續性頭痛等。由於症狀與一般感冒或鼻竇炎相似,容易被誤判,若藥物治療超過2週仍未改善,就應提高警覺。林恆甫醫師進一步說明,黴菌球一旦形成會逐漸增大,堵塞鼻竇開口,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手術清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 好發氣喘、鼻過敏、鼻中膈彎曲等族群 嚴重恐引發視力喪失 根據統計,每年台灣約有15~20%的民眾曾感染鼻竇炎,其中黴菌性鼻竇炎約占一成。林恆甫醫師提醒,黴菌性鼻竇炎好發於免疫力相對低下者、生活在潮濕環境或通風不良地區的民眾、從事園藝農作或畜牧業者,以及本身有氣喘、鼻過敏病史或鼻中隔彎曲等鼻部結構異常者。若未及時治療,黴菌可能擴散至眼眶甚至腦部,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新研究曝「3招」真的防癌、防失智!醫大推:很容易做到
癌症、失智是現代重要的議題。醫師張家銘表示,一篇今年新發表的研究指出,症與阿茲海默症之間有一種「反向關聯」,即癌症風險越高的人,阿茲海默症風險反而越低。而阿茲海默症的基因特質,似乎也讓某些癌症風險下降。當人吃得對、睡得好、動得夠,身體會被拉回中間的平衡,就能避開癌症與失智上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9 分鐘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1 天前
六旬男彎腰覺得身體卡卡 竟是肝癌腫瘤!「這些」族群風險快篩檢
一位B肝帶原者,60歲前長期規律追蹤、病情穩定,未出現肝纖維化,但在後續檢測中卻因發現表面抗原檢測轉為陰性,誤以為不用再...
聯合新聞網 ・ 11 小時前
李多慧維持體重48公斤秘訣曝!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律生活網看呆
韓籍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到台灣邁入第三年,憑藉親民性格圈粉無數,近日,她在YouTube分享長年來將體重維持在48公斤左右的秘訣,提到每天早餐幾乎都會吃蘋果沾花生醬,高自律的飲食模式也讓網友感到佩服。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衣服沾到油別直接用水洗!專家曝「1招」10秒就去漬,網友實測驚呆:超神奇
衣物油漬長期以來困擾著許多民眾,特別是在廚房烹飪或用餐時不慎滴落的油脂或醬料,往往讓人束手無策,第一時間會選擇用水清洗,然而有專家指出這是錯誤的做法。一位擁有豐富服裝業經驗的專業人士分享了一項令人驚艷
食尚玩家 ・ 1 小時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血液如檸檬汁!他自行停用胰島素 血糖飆至850險喪命
一名54歲男子因工作忙碌壓力大,自行停用胰島素一週,結果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發現血糖飆升至850 mg/dL,為正常值的8.5倍,確診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合併高滲高血糖狀態。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以為只是累?夜間盜汗、牙齦出血…當心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醫示警6症狀:60+熟齡族最常見血癌
藝人沈玉琳日前證實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引起社會關注。急性白血病進展迅速,治療必須與時間賽跑;相較之下,另一種「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病程較緩慢,但仍是65歲以上長者最常見的血癌之一。特別是當病人帶有某些基因變異時,傳統化療常常力有未逮,這時候標靶藥物就成了關鍵選擇。
幸福熟齡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