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很多人都擔心吃蛋會害膽固醇變高,其實一天吃一顆雞蛋不會有太大影響,不過烹煮方式可是關鍵,不要油炸,也別油煎蛋,最好還是吃水煮蛋。他也特別分享一篇巴西聖保羅學者的研究,分別將雞蛋「水煮」和「油煎」,然後放著觀察膽固醇變化。
看更多:鳥蛋好營養!補蛋白補鐵好物 鵪鶉蛋這樣吃膽固醇不過量
油煎蛋的氧化膽固醇含量明顯較高
結果發現油煎蛋中的「氧化膽固醇」含量明顯升高。這種氧化物質會促進血管發炎和硬化,成為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風險因子。更值得注意的是,加熱時間越長、溫度越高,或是煮好後放置時間越久,產生的氧化膽固醇就越多。相較之下,水煮蛋產生的氧化物質較少,對健康的影響也較小。
看更多:80歲男虛弱需人攙扶「自認最後一次回診了」醫囑每天吃5顆水煮蛋竟不藥而癒
膽固醇偏高適合一天一顆水煮蛋
對於膽固醇偏高的人群,劉博仁建議,每天可以適量攝取一顆雞蛋,因為雞蛋富含優質蛋白質和多種營養素。然而,烹調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水煮蛋、蒸蛋或蛋花湯等低溫烹調方式是較佳選擇。
荷包蛋或炒蛋若用油量少,且烹調時間短,也屬於相對安全的烹調方法。但應盡量避免油煎蛋、炸蛋或鍋邊焦香蛋等高溫高油烹調方式,這些方法會增加氧化膽固醇的產生。
膽固醇太高怎麼辦?飲食對策快看
除了正確食用雞蛋外,膽固醇管理還需要全面考量整體飲食結構。劉博仁特別提醒,膽固醇高的人士應特別注意避免攝取反式脂肪和加工食品,同時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這些食物比雞蛋本身對膽固醇水平的影響更為顯著。透過科學的飲食選擇和烹調方式,即使是膽固醇偏高的人群,也能安心享用營養豐富的雞蛋。
看更多:海上鮮絹玉子/脂肪肝剋星!蒸蛋、豆腐、海鮮蒸7分鐘搞定護肝餐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劉博仁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中醫博士早餐都吃它抗衰老!飯粥+1湯品增強腎功能、身體變好
脫臼不止一次!醫揭「反覆脫位」隱憂 持續發作恐造成關節退化
59歲張清芳抗老祕訣「1運動」超親民!醫曝:降59%糖尿病風險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8週逆齡2歲!最強抗老飲食曝光 還能抗發炎、穩定荷爾蒙
飲食可能改變基因老化速度!家醫科醫師鄧雯心表示,研究發現,只要執行8週的飲食生活方案,就可以讓生物年齡逆轉2歲。包括多吃深色菜葉、十字花科蔬菜,每週至少運動5天、每次30分鐘等,都能幫助身體抗發炎、變年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護腎又抗發炎!醫大讚1蔬菜 抗癌含量「多綠花椰菜50倍」
苦味食物護腎臟!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0歲女生出現尿蛋白及水腫,他除了開立藥物外,也請患者多吃苦味食物,沒想到一個月後,患者尿蛋白、便秘及青春痘都獲得改善。洪永祥分享3大苦味護腎食物排行榜,分別是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綠花椰芽及苦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3超級食物」助消化、降發炎!營養師揭密:味噌滾5分鐘=好菌死光
發酵食物護腸道、抗發炎,但若烹調方式不當,好菌恐在高溫下全軍覆沒。營養師陳珮淳表示,泡菜、味噌、納豆都是常見發酵食物,不過市售泡菜多已加熱滅菌,好菌含量有限,而味噌中的乳酸菌在85°C以上幾乎無法存活,若經大火滾煮5分鐘,喝到的只是味噌風味鹽湯,建議起鍋前最後1分鐘再放味噌,有助於留住好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9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2 天前
南市表揚工業區優秀員工
臺南市政府昨(十七)日於永華市政中心舉行「一一四年台南市工業區優秀員工」表揚活動,市長黃偉哲感謝獲獎的資深管理人員與績優從業人員,亦肯定其專業技能、工作績效與敬業態度卓越表現;新營工產業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魏千芸等各產業代表均出席祝賀表達支持。黃偉哲市長表示,企業的持續成長來自所有員工的專業投入,感謝工業區優良企業與從業人員的努力,讓產業發展更加穩健;今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突破五%。能有這些亮眼成果,是全體產業界共同努力的最佳證明。經濟發展局長張婷媛指出,臺南是南部重要產業聚落,亦擁有完整工業區佈局,高科技、傳統製造及綠能等產業在此交會發展;南市共輔導成立廿二個廠商協進會,加上工業會等單位,作為市府與區內各廠商的橋樑,同時也與工業區及企業緊密合作,協助掌握產業需求並協力解 ...
台灣新生報 ・ 3 小時前
咖啡+茶「2:3 黃金比例」曝光! 研究揭驚人保健效果:降低45%死亡風險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下午一杯茶放鬆,這樣的習慣可能比想像中更健康。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掌握咖啡與茶的「黃金比例」與飲用方式,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與更低的死亡風險相關。
姊妹淘 ・ 15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3 分鐘前
被困在角色裡出不來!卡卡拍《一個巨星的誕生》瀕臨崩潰、湯姆霍蘭德演《擁擠的房間》陷入低潮息影、佛蘿倫絲普伊完成《仲夏魘》歷經半年憂鬱
好萊塢演員為角色全心投入並非新鮮事,但近年越來越多明星坦言,逼近極限的演出方式對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反噬。從女神卡卡(Lady Gaga)在《一個巨星的誕生》期間瀕臨精神崩潰、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拍完《擁擠的房間》後陷入低潮而暫別演藝圈,到佛蘿倫絲普伊(Florence Pugh)因《仲夏魘》深陷長達半年的憂鬱,三人不約而同揭示了入戲太深所帶來的「角色後遺症」。
Yahoo奇摩電影戲劇編輯部 ・ 52 分鐘前自由車》帕運金牌澳洲女將葛蕾科驟逝 得年28歲各界哀悼
帕拉林匹克自由車金牌女將葛蕾科(Paige Greco)週日在澳洲突然病逝,得年28歲各界紛紛致以哀悼。葛蕾科出生患有腦性麻痺,身體右側僅有部分行動能力,原本接受田徑訓練的她,2018年改練自由車嶄露頭角,生涯獲得多項世界冠軍頭銜,2021年東京帕運勇奪C1-3級3000公尺女子個人追逐賽金牌,榮膺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 天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加盟店老闆退休 賺錢「丹丹」連收二店外界看嘸
丹丹漢堡高雄大社店,傳出營業到11月底,17號將由總部官宣,主要是老闆年紀大,累了想退休,民國73年丹丹漢堡創始店開幕,要吹熄燈號的大社店,則是民國79年開業,也是高雄最後一家加盟店,也就是說丹丹並不如傳聞,都是家族的人開的,而半年內關了小港和大社兩家分店,也讓外界好奇,為何生意那麼好,總部卻沒找人接手。 #加盟店#丹丹漢堡#創始店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
攝護腺癌居「台男發生率第3名」 別輕忽頻尿、夜尿警訊!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據了解,陳耀昌曾在64歲時罹患攝護腺癌,外界猜測可能是癌症復發而病逝。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顯示,攝護腺癌已成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3高的癌症,民國111年發生人數高達9062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6人。專家提醒,若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
上班族愛吃1類食物恐讓膽固醇狂飆 營養師5建議維持健康
現代人飲食選擇多且豐富,一不小心健康就會亮紅燈!營養師李婉萍直指,喜歡吃甜點、飲料,甚至以小吃當正餐的上班族,很容易膽固醇過高,直指降低膽固醇的飲食原則為以低脂的優質蛋白質優先,同時減少精緻澱粉比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百萬小學堂》小西瓜女大十八變!最新近況曝 網讚長大還是優秀
由綜藝天后張小燕主持的益智節目《百萬小學堂》,從2008年播出至2013年,節目中「小學生智囊團」憑著超乎年齡的知識量及靈活反應讓觀眾印象深刻。其中可愛外型與高學習力深受觀眾注意的「小西瓜」(廖書嫻),多年後近況再度掀起討論。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使用瘦瘦針」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減半 BMI高者效果更顯著
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