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廖繼鼎在YouTube頻道發布影片表示,他常被患者問「我不抽菸、不喝酒,也吃得很清淡,為什麼還會得癌症?」而癌細胞大多是被日常習慣養出來的。門診一名40歲男工程師,每天外食、喝手搖飲、熬夜加班,健檢發現罹患早期大腸癌,得知後說「他到底做錯什麼?」預防癌症應從生活、飲食下手,而非等生病才搶救。
廖繼鼎分享4種癌細胞最喜歡的養分,首先是「糖毒」,如含糖飲料、白麵條、甜麵包,許多人認為,癌細胞愛吃糖,只要戒糖就不會罹癌,事實並非如此,適量攝取糖才有能量,問題不在於糖,而是種類與份量,應盡量避免高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
廖繼鼎解釋,過量攝取高糖、高升糖指數食物,導致血糖上升,胰臟狂分泌胰島素,使身體細胞的生長訊號IGF1(幫助細胞修復、成長)太活躍,若飲食不正常,會讓它過度分泌,不穩定細胞更容易出問題,增加癌變風險,而過量糖分的環境,讓癌細胞更容易生長。
再來是「油毒」,例如反式脂肪、人造奶油,若經常攝取炸雞、甜甜圈、餅乾、加工肉品(香腸、培根),這些油會在體內被氧化,產生自由基,久了造成細胞容易突變 ,建議少吃加工肉品,選好油脂如橄欖油、堅果油,或多吃鯖魚、沙丁魚,降低食用炸物的頻率。
還有「氧化毒」,長期處於熬夜、壓力大、抽菸的狀態,會產生大量自由基,也叫做活性氧,不斷攻擊細胞、破壞DNA,導致身體「生鏽」。若想避免氧化毒,首先是戒菸,還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能夠消耗運動荷爾蒙,排出多餘的活性氧,並與人多社交,有助於排毒。
最後是「腸毒」,腸道又被稱為第二大腦,飲食方面愛吃肉,且少菜多油,恐造成腸道菌相失衡,免疫力隨之下降,增加癌症風險。建議多吃發酵食物,例如優格、納豆、味噌,還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蔬菜、海藻、菇類,以及含有寡糖的香蕉與洋蔥,幫助腸道好菌增長,因為養好菌等於增強免疫力。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比健忘更早出現!醫揭「失智症6大前兆」 性情大變=大腦在求救
板機指≠手太操!恐是慢性發炎 醫點名「3類人」是高危群
不喝酒卻肝硬化!醫揭「1關鍵」釀禍 腹肥胖風險增1.8倍
吃薑母鴨進補「恐變熱量炸彈」!營養師揭5招去油、減鈉
其他人也在看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 天前
《百萬小學堂》小西瓜成中醫師!近照曝光網驚:等比例長大了
曾在張小燕主持的益智節目《百萬小學堂》中擔任小學生智囊團的「小西瓜」廖書嫻,多年後的近況再度引發關注。立委葉元之在Threads分享與她的合照,意外曝光她現在已是林口長庚中醫師的身份,讓不少網友驚呼「童星都長大成學霸了」。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自稱68歲身體逆齡15歲!長壽專家的抗老菜單:早餐不吃「它」就行
你今天早餐吃什麼?是牛奶麥片配柳橙汁,還是茶葉蛋配全麥吐司?現年68歲的比利時醫師Eric Verdin,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自稱自己的「生理年齡」比實際年...
早安健康 ・ 2 週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11月下旬起溫差大 幼兒氣喘年齡層下降
(中央社記者蔡孟妤高雄17日電)每年11月下旬至隔年4月,隨氣溫驟降及溫差大,即進入氣喘高發期。兒科醫師指出,近年幼兒型氣喘的發病年齡層不斷下降,甚至不到1歲就發作,提醒新手爸媽正視。
中央社 ・ 1 天前
Anthropic最新報告:史上首次!中國以 AI 發動的大規模網路間諜攻擊曝光
Anthropic指出,中國支持的駭客透過Claude AI 完成自動化高達 80%–90% 的網路攻擊。
數位時代 ・ 9 小時前蘋果擬改變iPhone發表節奏,高階秋季、平價春季「雙季發表」上路
【財訊快報/陳孟朔】知名科技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最新披露,蘋果計劃自iPhone 18系列起,徹底打破延續逾十年的「秋季一口氣發完所有新機」模式,轉向一年兩度的「雙季發表」策略:高階旗艦機型如iPhone 18 Pro、iPhone 18 Pro Max以及傳聞中的折疊iPhone,將維持在2026年秋季登場,以鎖定年底假期旺季;而較親民的iPhone 18、iPhone 18e與可能更新的iPhone Air,則移師2027年春季亮相。未來蘋果每年將維持約五至六款新機型的節奏,以回應競爭白熱化的高階與中階市場。古爾曼指出,過去十年將所有新品壓縮在秋季發表,已「最終成為一種負擔」,不但使蘋果難以將營收更均衡地分散全年,也讓行銷與工程團隊承受巨大壓力,供應鏈在短時間內被迫滿負荷運轉。2024年Apple Intelligence推廣不順,以及改良版Siri語音助手推遲問世,就是現行排程的壓力縮影。新策略旨在平滑季度間營收波動,減輕員工與製造夥伴壓力,並避免高階與入門機種在宣傳上互相稀釋火力。在產品策略上,蘋果正同步啟動一輪更大規模的產品線重塑。未來三年,規畫包括明年秋季推
財訊快報 ・ 9 小時前
B肝早篩早治療 拒絕肝癌遺憾
今天(17日)開始是「世界肝炎篩檢週」起跑日,為與全球共同響應肝炎篩檢的重要性,台灣癌症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厚生基金會、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共同舉辦記者會,邀請民眾在世界肝炎篩檢週,彼此關心「B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外送平台稽查 知名平價牛排店紅茶腸桿菌科超標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7日電)食藥署今天公布美食外送平台稽查執行結果,名單出現多家知名餐廳,其中基隆市知名平價牛排店紅茶初抽驗檢出腸桿菌科超標,複驗數據不減反增,遭衛生局裁處新台幣3萬元。
中央社 ・ 1 天前AI通靈讓亡者「復活」 如「黑鏡」劇情引發道德爭議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17日專電)美國一款新上架的人工智慧(AI)應用程式,能為過世的親人建立數位分身,讓活人與亡者對話,有如科幻影集「黑鏡」劇情,在網路上引發批評。
中央社 ・ 8 小時前
鮪魚、鯊魚、旗魚含汞高!長期食用恐傷神經增失智風險
台灣四面環海,魚類是民眾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但並非所有魚類都適合經常食用。蕭捷健醫師指出,研究顯示鮪魚、鯊魚和旗魚等深海魚類含有高濃度重金屬,長期食用可能傷害神經系統,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蕁麻疹不是過敏,是自體免疫病!癢到崩潰睡不著,抓到「指甲都是血」…醫:規律治療,不能只靠擦藥膏
每年十月一日是世界蕁麻疹日,國際間醫學機構與病友團體皆會發起活動,呼籲社會提高對蕁麻疹的認識。雖然活動已落幕,但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的困擾並不會因時間而消失。這種疾病往往帶來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反覆發作,偷走患者的睡眠、影響工作與課業,甚至壓垮心理健康。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提醒:「別再把蕁麻疹當成單純過敏或皮膚病,正確就醫並接受標準治療,才是走出反覆惡性循環的關鍵。」
幸福熟齡 ・ 1 天前
南投三千青楓換新裝「轉紅七成」 園區銀杏波波草爭豔
南投杉林溪已迎來美不勝收的賞楓季節,成為國內賞楓勝地之一!目前園區內約有三千多顆青楓已變色七至八成,配合金黃色的銀杏葉以及可愛的波波草,共同編織出一幅繽紛的秋冬畫卷。遊客們紛紛表示,在此欣賞台灣本土楓紅景觀,不僅能感受芬多精的滋養,更能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療癒效果,無需遠赴國外也能飽覽絕美秋景。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使用瘦瘦針」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減半 BMI高者效果更顯著
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行走的撲滿! 5星座「存錢能力超驚人」 克制物慾還懂理財
在理財與生活中,有些星座展現出驚人的存錢能力。他們懂得控制消費、規劃長期目標,並以耐心與紀律逐步累積財富,對此小孟塔羅雲蔚老師彙整「存錢能力十分驚人的星座前五名」,將揭曉哪些星座最能守住錢袋,默默打造堅實的財務基礎,成為低調卻令人讚嘆的贏家。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小時前
被拱選台北市長!沈伯洋澄清「沒法選戰場」:是不能選擇被中國通緝與否
民進立委沈伯洋近期被聯電創辦人曹興誠等點名參戰台北市長,而沈伯洋在節目上一句「戰士沒有辦法選戰場」更引起猜測。沈伯洋今(18)日表示,他是指自己不能選擇中國要不要通緝他,而而人民是希望他能守護國安、拚外交、護國防,選舉目前不在規劃內,比他適合的人也非常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新研究曝「3招」真的防癌、防失智!醫大推:很容易做到
癌症、失智是現代重要的議題。醫師張家銘表示,一篇今年新發表的研究指出,症與阿茲海默症之間有一種「反向關聯」,即癌症風險越高的人,阿茲海默症風險反而越低。而阿茲海默症的基因特質,似乎也讓某些癌症風險下降。當人吃得對、睡得好、動得夠,身體會被拉回中間的平衡,就能避開癌症與失智上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鴻海科技日/未來5年人形機器人全球出貨量狂飆14倍
人形機器人熱潮在輝達推波助瀾下快速成型,市調機構Counterpoint表示,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只有1萬8千多台,但到了2030年,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預估將來到25.6萬台,出貨量將比今年暴增超過14倍,相當於5年內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高達69.7%。
鏡報 ・ 11 小時前
「3超級食物」助消化、降發炎!營養師揭密:味噌滾5分鐘=好菌死光
發酵食物護腸道、抗發炎,但若烹調方式不當,好菌恐在高溫下全軍覆沒。營養師陳珮淳表示,泡菜、味噌、納豆都是常見發酵食物,不過市售泡菜多已加熱滅菌,好菌含量有限,而味噌中的乳酸菌在85°C以上幾乎無法存活,若經大火滾煮5分鐘,喝到的只是味噌風味鹽湯,建議起鍋前最後1分鐘再放味噌,有助於留住好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