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型糖友髖部骨折風險 比常人高4.35倍
研究顯示,第一型糖友髖部骨折風險比起常人高出四‧三五倍,平均骨折年齡提早十至十五年;第二型糖友雖骨密度正常甚至偏高,髖部骨折風險仍為一般族群的一‧七九倍,終生骨折風險增加四○%至七○%,脊椎骨折率更上升三十五%,進而提高整體死亡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暨成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吳至行教授表示,糖尿病與骨鬆的共病關係常被忽視,許多患者雖骨密度正常,但骨質微結構卻已受損、強度下降。建議糖友將骨密度檢測納入常規追蹤,特別是六十歲以上或長期使用胰島素者,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預防骨折影響行動力。
今年底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四五○萬,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影響台灣長者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骨鬆可造成多部位骨折,其中尤以脊椎體骨折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據調查,台灣五十歲以上國人,女性每三人就有一人、男性每五人就有一人一生中可能出現骨折,包括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研究顯示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髖骨骨折發生率約五○%,一年內死亡率近二○%,三成患者將面臨永久性失能、八成無法獨立生活,此骨折亦常導致長期臥床、失能,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研究指出,約有四成糖友罹患骨鬆,罹病時間越久、因骨骼代謝影響,跌倒機率增加,骨折風險更高。然糖友經常因專注於血糖控制易忽略骨骼健康,造成骨鬆問題長期被低估。糖友骨鬆性骨折之風險上升約三十四%,美國糖尿病學會已在糖尿病照護指南納入骨骼健康議題,建議六十五歲以上或高風險糖友定期檢測骨密度。
今年十月二十日世界骨鬆日,美國骨骼健康基金會與國際骨鬆基金會建議,對於骨密度偏低、骨鬆或曾發生脆弱性骨折的高風險患者,除了調整生活與營養,更應積極使用抗骨鬆藥物,能降低骨折風險、提升治療效果與安全性,並有助於減少死亡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崇桓理事長指出:「骨鬆治療應比照慢性病長期管理,著重於『接續』與『持續』,並從骨折前就積極防治,才能有效守護骨骼健康與行動力。」
最新《二○二五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提出「骨骼健康優化」概念,強調以整合性的治療流程改善患者預後並減輕醫療負擔,指引指出,最新治療觀念的轉變,代表骨鬆治療已從傳統「骨折後補救」進化為「骨折前預防」的前瞻性策略。並推動「骨折聯合照護計畫」並參與「國際脆弱性骨折網路組織」。強調跨專科協作與長期追蹤,此模式不僅強調及早介入與長期管理,更重視患者的參與與教育,並結合患者參與決策,可提升治療依從性與照護品質。
隨著健保擴大骨鬆藥物給付政策上路,台灣骨鬆防治策略正式邁向「預防導向的新里程碑」,不僅首度將尚未發生骨折但屬高風險族群(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納入初級預防(未骨折)保障,更在次級預防(已骨折)中擴大骨折給付部位至遠端橈骨骨折(手腕骨折)與近端肱骨骨折(上臂骨折),透過健保新制雙重防線守護,讓更多高風險族群可更早啟動骨鬆治療。提升骨密度、減少骨鬆性骨折發生風險,降低後續醫療與長期照護支出,擴大骨骼健康保護網。
其他人也在看

50歲後「1部位」骨折死亡率達2成! 醫示警:勿輕忽骨質疏鬆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高醫大附醫骨科部教授陳崇桓表示,骨質疏鬆症可造成多部位骨折,並以脊椎體骨折、髖部骨折最為嚴重,而有研究顯示,髖骨骨折發生率約50%,髖骨骨折發生後,1年內死亡率近20%,3成患者將面臨永久性失能、8成無法獨立生活,且常導致長期臥床、失...
CTWANT ・ 1 天前
更年期女性約2成有代謝症候群 慢性病風險大增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7日電)更年期是女性生命歷程的新挑戰,尤其對健康影響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女性,每5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大增。
中央社 ・ 1 天前醫療奉獻獎/生命之鏈 林芳郁帶台灣急診走出醫院
本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頒給曾任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亞東醫院3所醫學中心院長的林芳郁。林芳郁雖是台灣心臟外科權威,卻是台灣緊急醫療體系的先行者,他帶領醫師走向最前線,以行動連結醫療與消防,讓生命在最危急的瞬間抓住希望。 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今年6月發表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揭露自己的先生國內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已罹患失智症5年,震撼各界。林芳郁在台灣醫療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國醫療體系影響深遠,他培養出的「種子」如今更是各自發光,為台灣醫療做出貢獻。 台灣緊急醫療與災難醫學的奠基者 1975年從台大醫學院畢業的林芳郁,投身當時正快速發展的心臟外科,喜歡挑戰的個性展露無遺。 林芳郁是台灣心臟外科的先驅之一,專攻心律不整及瓣膜整形手術,醫術精湛,30年前利用「迷宮手術」(Maze surgery)治療心房顫動,這項技術在當時極為先進,能透過手術阻斷心臟亂傳的電訊號,維持心臟規律跳動,治癒許多患者。 雖然林芳郁以心臟外科手術聞名,但他對台灣最重要的貢獻是推動緊急醫療救護制度與災難醫學系統。 現今救護車一到現場,緊急救護技術員(EMT)便立即評估傷患嚴重度,並施予電擊或CPR急救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許光漢獻出好多第一次!《他年她日》今推粵語版19家戲院登場
許光漢為了奇幻愛情片《他年她日》首次到香港拍戲,獻出許多第一次,幾乎把「能做的都做到了」,從上山取景、海上漂流、飛天吊鋼絲,到首次留長髮、臉部翻模與特效燒傷妝,他笑說:「這真的是我第一次嘗試特化,不管上山還是下海還是空中,這部片好像能做的都做到了!」
自由時報 ・ 1 天前
6人即可開席 天成世貿國際會館除夕夜圍爐宴開訂
春節腳步將至,為搶攻一年一度的圍爐商機,天成世貿國際會館於2026年2月16日除夕推出圍爐晚宴,六人宴席17,800元+10%、十人宴席22,800元+10%、包廂十人宴席29,800元+10%,保證三桌起,由主廚團隊精心打造的宴席菜單,匯聚了精緻美饌佳餚與招牌手路菜,每一道菜色皆經細心挑選食材、講究烹調工序,兼具美味與視覺的豐盛饗宴,三小時席間還可享果汁無限暢飲,當晚6點到8點更安排喜氣民俗童玩互動,為闔家團聚增添年味樂趣,打造難忘的節慶回憶。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助更年期女性遠離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World Menopause Day),2025年主題為「生活習慣醫學」(Lifestyle Medicine),提醒更年期女性可透過日常作息來守護身心。而根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中國高層會庫克 王文濤:中美經貿波動源頭在美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17日電)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北京會見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王文濤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波動,主因在於美國於馬德里會談後推出一系列對中限制措施,嚴重損害中國利益。
中央社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進口菜農藥超標!民眾慶幸沒買 菜販曝:其實天天都在吃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不少消費者看完後慶幸只買台灣青菜,不過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民眾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吃到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23 小時前
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別再迷信眼皮跳會偏財或遇災!醫師揭真相:是你的眼睛在求救
不少人發現自己眼皮跳不停,第一反應往往是「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預兆。然而,天祥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提醒,眼皮跳多半與迷信無關,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訊號。
鏡報 ・ 1 天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小心「更年期」變健康大敵! 衛福部:2成女性因此罹代謝症候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了!國健署今(17)日發表統計指出,國內更年期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而背後最大原因就是荷爾蒙變化,容易導致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提醒女性要做到生活習慣「F4」守則: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心情(Feeling)及...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30多歲婦女竟生11胎 這縣市未成年懷孕全國之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台東報導 圖: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皮下植入避孕器衛教/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台東馬偕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台東因民族性及地域關係,意外懷孕情況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