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也在吃的「抵消卡路里飲食法」吃飯中加入燃燒系食物變成易瘦體質,不用忌口也能瘦下來 | ELLE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3sign
大口享受美食,輕輕鬆鬆就能健康瘦下來!「哪有這種好康的事?」—你心裡一定這麼想吧!事實上,在日本院長高橋弘的減肥門診患者中,靠這個方法瘦了5公斤、10公斤,甚至20公斤以上的大有人在,一點都不難。接下來,就要鉅細靡遺地將這個療法介紹給各位。
高橋弘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部工作了15年後,於2009年在東京設立了內科診所,並同時開辦減肥門診。高橋弘的減肥門診所提倡的療法是以科學為依據,讓任何人都能不勉強地瘦下來;至今為止有許多患者都成功減重。而其中的中心療法就是不用忌口的「抵消減肥法」。
抵消減肥法關鍵1:減肥效果馬上看得見的「咀嚼訓練」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omoyega
肥胖的人都有個共通的習慣。那就是「狼吞虎嚥」。如果沒有仔細咀嚼,總是三兩下就吞下去的話,就算胃部撐大了,大腦還是沒有得到滿足;於是又會想再吃別的東西,導致飲食過量而發胖。
抵消減肥法的「第1課」,就是細嚼慢嚥。在我的減肥門診中,會讓患者練習「仔細咀嚼後再慢慢吞下」,稱為「咀嚼訓練」。這是減肥時的重要基礎,能夠大幅提升成效。
吃東西時,就算身體沒有活動,代謝量也會增加,稱為「攝食產熱效應(DIT: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
DIT會因營養素的種類而異,在所攝取的熱量中,約有30%的蛋白質、6%的醣類、4%的脂質會在飲食中被消耗。就結果而言,普通一餐大約可以消耗掉10%的熱量。此外更有研究報告指出,若能細嚼慢嚥,飯後的DIT比起狼吞虎嚥時,更能增加20倍以上。
利用咀嚼運動來減重,吃一口嚼30次以上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omoyega
細嚼慢嚥對於減肥的效果十分驚人,不僅能讓招致肥胖的飯後血糖值緩慢上升,還能讓人只吃少量就獲得滿足,在無意識中減少食量,而且還能增加DIT。結果就是達到自然減重的功效。
咀嚼就是一種「運動」!持續咀嚼,不僅能活動下顎和嘴巴一帶,就連喉嚨、舌頭、食道、腸胃的肌肉也能產生連動,而且從消化道輸送血液到肝臟的肝門靜脈血流也會增加,提升肝臟的代謝力。
利用咀嚼運動來減重吧!具體來說,目標是吃一口嚼30次以上。
抵消減肥法關鍵2:在飲食中加一點就能瘦的燃燒系維生素&燃燒系植化素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Westend61
食品中所含的「燃燒系」成分,也可以活用在想吃就吃免忌口的減肥法上。那就是「燃燒系維生素」和「燃燒系植化素」。抵消減肥法的「第2課」,就是要有意識地食用這2種成分。
「燃燒系維生素」是指能將醣類和脂質的卡路里加以燃燒的維生素。在減肥時不可欠缺的,就是維生素B1、B2、B6、菸鹼酸(維生素B3)等維生素B群。只要在飲食中稍微加一點富含這類燃燒系維生素的食材,就能輕鬆燃燒攝取過多的卡路里,變成易瘦體質。
燃燒系植化素,除了減肥還有著健康效果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ATU Images
「燃燒系植化素」則是源自於植物的天然機能性成分,有助於燃燒脂肪。富含於蔬菜、水果、茶類、辛香料中,除了減肥效果之外,也有各種健康效果和美容效果。
例如大家熟悉的多酚類,有烏龍茶中的烏龍茶多酚、咖啡中的綠原酸(咖啡多酚)、綠茶中的兒茶素(綠茶多酚)等。
另外還有辣椒中的辣椒素、胡椒中的胡椒鹼、生薑中的薑烯酚等辣味成分、蔥蒜中所含的蒜胺酸‧大蒜素(蒜胺酸會轉換成大蒜素。蒜頭中含有許多蒜胺酸,但有些蔥類則是本身就含有大蒜素)等氣味成分、番茄中的13-oxo-ODA等。
只要在飲食中加一點燃燒系維生素和燃燒系植化素,就能更輕鬆地達成減肥效果。
抵消減肥法關鍵3:「怪物卡路里」和「殭屍卡路里」 的抵消就是成功關鍵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Artur Kozlov
想吃就吃免忌口的抵消減肥法,有兩個不可忽視的強敵。
那就是「怪物卡路里」和「殭屍卡路里」。如果不打倒這兩個大頭目,減肥就不會成功。
抵消減肥法的「第3課」,就要教你如何打倒怪物&殭屍卡路里。
在高卡路里的食材中,加入更高卡路里的食材所做成的食品,就有滿滿的「怪物卡路里」。對於減肥來說,這簡直是怪物般的存在。像是丼飯、麵類、披薩、炸物、漢堡等,雖然是許多人喜愛的美食,但卻也是高卡路里、容易讓人發胖的食物。
殭屍卡路里無法讓人獲得飽足感,更容易導致過食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Jena Ardell
「殭屍卡路里」則是含於營養價值低、甚至是零的高卡路里食品中。例如泡麵、蛋糕、薯條、甜麵包、零食、酒類等。這些食品雖然有卡路里,但卻沒有實際的「營養」,因此在本書中稱之為「殭屍卡路里」。
殭屍卡路里無法讓人獲得飽足感,容易導致過食,因此跟怪物卡路里可說是同等甚至是更加危險的東西。就跟恐怖電影中的殭屍一樣,會嚴重威脅你的體重。
不管是怪物卡路里還是殭屍卡路里,兩者都是不可輕忽的減肥大敵。
瘦小腹超有感!「間歇性斷食」減肥法到底怎麼吃?168斷食、週一斷食法與52斷食方法一次搞懂
抵消減肥法關鍵4:先從蔬菜湯開始喝! 讓人不易發胖的「新進食順序」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Mint Images
即使是吃卡路里相同的食品,也有讓人容易發胖的吃法和不容易發胖的吃法。抵消減肥法的「第4課」就要告訴你「新進食順序」。
過去的減肥法往往只注重在卡路里上。但是,現在的減肥法更重視飯後的血糖值。如果從白飯或烏龍麵這類富含容易吸收的醣類、易導致飯後血糖值急遽飆高的「高GI值食品」(後面會有詳細解說)開始吃的話,肥胖荷爾蒙就會快速分泌,讓人越來越胖。
想要抑制危險的飯後血糖值急遽上升、預防肥胖荷爾蒙分泌,改變「進食順序」是很重要的。以往曾經推廣「蔬菜優先」的吃法,建議大家先吃蔬菜、海藻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但現在又更進階了。
新進食順序:蔬菜湯→海藻、菇類→肉類、魚類→飯麵類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SolStock
「新進食順序」要從蔬菜湯開始喝。首先,要仔細咀嚼溫熱的蔬菜湯(我推薦「植化素湯品」,詳情之後會敘述),讓腸胃和內臟的溫度上升。內臟一溫暖,不僅能提高滿足感,代謝力也會上升。
接下來,是醣類較少、卻有豐富膳食纖維的蔬菜、海藻類、菇類;然後是含有優質蛋白質的肉類、魚類、大豆食品;最後才是飯或麵等醣類(注意不要攝取過多)。
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吃,飯後的血糖值就不易上升,會使得飲食整體的「GI值」下降,讓人不容易發胖;同時也能抑制醣類、脂質等卡路里的吸收,讓人容易瘦下來。這麼說來,法國菜中的套餐及和食中的懷石料理,上菜順序也都是經過精心考量的呢!
奇蹟蛋白質減肥法!日本醫師傳授3款「14天蛋白質減重計畫」衝破瘦身停滯期,不餓肚子一個月輕鬆瘦下7公斤!
*本文由 ELLE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其他人也在看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1 天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許多人苦於落髮困擾,皮膚科醫師柯傅桓表示,落髮不只是外觀問題,許多患者因髮量少或禿頭而自卑、憂鬱,目前雖有藥物,仍副作用讓人卻步,一項研究發現,廚房常見的洋蔥,竟是治療落髮的天然良藥,男性效果尤佳,僅2週就看到初步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8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1 天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40歲以下暴增25%」!糖尿病年輕化 營養師曝「4類人」最該警覺
年輕族群小心「糖化」加劇!「世界糖尿病日」剛過,現代人隨著工作繁忙、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比例攀升,血糖失衡成為現代人日常中潛藏的健康警訊;營養師表示,有效的血糖控制並非一味節食,而是建立在科學均衡的飲食策略上,若能做好均衡飲食、規律用餐、監測觀察等三雃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遠離糖尿病威脅。(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瘦瘦針暗藏陷阱「啟動身體飢荒模式」 名醫:2條底線要守住
近期各式各樣的「瘦瘦針」在台灣非常流行,不管是醫院、一般診所、醫美,甚至於路邊的藥局,都能買到瘦瘦針,讓許多人趨之若鶩。有民眾就問醫生,只要打瘦瘦針就能減肥成功,為什麼還要做飲食控制?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瘦瘦針的陷阱是「啟動了身體的饑荒模式」,最後反而壓不住食慾,而且有2條底線一定要守住,否則的話,施打瘦瘦針只會產生「溜溜球效應」而已。
鏡報 ・ 1 天前
研究證實秋葵可降空腹血糖!醫:黏液是關鍵成分勿炒太久
全台約有200萬名糖尿病患者,近期研究顯示,常見蔬菜秋葵具有穩定血糖的功效,其中最關鍵的成分就是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黏液,而料理方式也會影響其保健效果。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神經為何會失調?這1件事是關鍵!學會2技巧,不怕自律神經失調
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輕化, 誘發多種病症許多有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男性發生率女性2倍 胃癌「一症狀」常被誤認消化不良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發現常常為時以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提醒,這是因為胃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導致延誤診斷,民眾一旦出現食慾不振、上腹悶痛、體重減輕、黑便或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國人因為胃癌喪命者共約2200人,位居十...
匯流新聞網 ・ 2 小時前
【下班經濟學】不吃藥快速搞定自律神經!名醫曝:吃一物快速緩解!
不吃藥又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邀請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專家郭育祥來告訴大家,高血壓、睡不好、疲倦、焦慮、失眠、胃痛,但去醫院檢查又沒事,小心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喔!哪些補品吃了會讓自律神經更越補越糟?一次告訴你!不吃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名醫提醒用藥非讓患者長期依賴!近年越來越多人飽受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包括失眠、心悸、頭暈、胸悶、容易緊張等症狀......
風傳媒 ・ 1 天前
不是高血壓!「晚上1現象」害猝死:增2倍心梗、中風機率
一名女子睡前量血壓時,發現比白天低10~20毫米汞柱,擔心「血壓太低」有健康風險。醫師林軒任表示,這是好事,反而晚上血壓降幅小於10%的人,清晨發生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高出一般人2.2倍。另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就算白天血壓「完全正常」,光是「晚上血壓沒有降」,心血管死亡率的風險就暴增 2.35 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頭痛要小心了!4部位「出現症狀不能拖」:恐是腦中風、癌症前兆
身體出現疼痛時,很多人習慣忍一忍就過了,但要小心這些「看似小毛病」的痛,其實可能是癌症、腦中風等嚴重疾病的警訊!越南健康媒體《SOHA》就指出,如果你常在以下4個位置出現持續的疼痛,務必要提高警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手腳冰冷被稱「現代林黛玉」?她靠藥膳調理改善體質
38歲上班族吳小姐因體力差、手腳冰冷,自小被同學戲稱為「現代林黛玉」。去年冬天就醫後,透過中藥與藥膳調理體質,今年立冬回診時表示手腳已變得溫暖,體力也明顯改善,直呼立冬補冬確實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況。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