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啤酒肚危機!改掉3大壞習慣,遠離心血管疾病
現代人生活忙碌,加上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很多人都默默累積「啤酒肚」。不只影響外觀,更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中風的風險。根據統計,台灣超過50%的成人都有肥胖問題,其中三大主因最容易養成啤酒肚:
1.不良飲食習慣:高糖、高油、高鹽、高脂的精緻食物
2.不良工作習慣:久坐、過量飲食或不定時用餐
3.不良生活習慣:缺乏運動、睡眠不足
男性脂肪多囤積在腹部,女性則常從臀部開始堆積。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就已經身處肥胖危險區,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的風險將比腰圍正常的人高出數倍。
小李,35歲,上班族,平日久坐、喜歡宵夜甜點,最近發現自己的肚子日漸突出。一次健康檢查後,醫師提醒他腰圍已達危險值,血脂偏高,若不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未來罹患心臟病或糖尿病的風險很高。小李開始依循醫師建議,調整飲食、增加運動,每天測量腰圍,2個月後腰圍減少5公分,健康指標也逐步改善。
改掉啤酒肚,五大行動策略
1. 改變飲食結構
減少熱量攝取,上班族每日可控制在約1600大卡
外食少碰油炸、油膩食物,多選熟食或清淡餐點
下午茶減糖、降低碳水攝取
2. 調整生活模式
盡量站立、走動,分段運動或原地踏步也有效
上下班可提早下車增加步行量
用餐細嚼慢嚥,避免脂肪累積
3. 養成運動習慣
遵循「運動333原則」: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心跳達每分鐘130下
推薦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快走
配合飲食控制,1個月可減重2~4公斤
4. 定期測量腰圍
成年女性建議腰圍 <80公分,男性 <90公分
透過定期測量,隨時掌握健康風險
5. 睡眠規律
成人每日睡眠至少6小時
避免打亂生理時鐘,促進脂肪自然代謝
啤酒肚不只是外觀問題,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隱形危機。從飲食、生活、運動到睡眠,每一步都是守護健康的重要環節。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男性保養用「男性專用」產品比較好?醫解答 教你避開護膚地雷
·男性更年期「6症狀」遲遲未改善要就醫!醫忠告 一直覺得累、不想愛愛入列
其他人也在看
「這不是我的牛」拍攝遇災難 場景毀損重建
(中央社記者王心妤高雄11日電)2025高雄電影節「高雄拍」單元今年選映9部短片,將角逐金馬獎劇情短片「這不是我的牛」劇組自嘲是災難片等級拍攝,拍攝期間遇颱風滯留飯店,連場景都被摧毀只能重來。
中央社 ・ 9 小時前
女棒聯賽》前職棒名將謝佳賢執教 永筑尋求隊史首冠
【智林體育台台北報導】台灣女子棒球聯賽從2020年開打,邁入第6屆,永筑Sunday近兩屆都是亞軍,今年獲永筑建設贊助,委請前職棒名將謝佳賢加入教練團,率全隊尋求隊史首冠。今天(11日)...
智林體育台 ・ 11 小時前
腹部肥胖「隱形殺手」:體重正常也可能提高死亡風險
許多人以為只要體重正常就健康,但研究發現,即使BMI在正常範圍,如果腰圍過大、脂肪集中在腹部,也會大幅增加健康風險。這種情況常被稱為「隱形肥胖」或「幸運的胖子」,表面看不出問題,但其實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死亡率的潛在隱患。 腰圍與死亡率:密切關聯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分析1988~1994年間15,184名18~90歲成人的健康資料(52.3%女性),追蹤至2006年,結果發現: 約40%受測者體重正常,35%過重、25%肥胖 70%的受測者有腹部肥胖 女性腰臀比正常應 <0.85,男性 <0.9 研究顯示,腹部肥胖與死亡率密切相關,即使體重正常,腰圍過大仍大幅增加健康風險。 體重正常卻腰腹肥胖,風險驚人 *體重正常但腰部肥胖的男性,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男性高2倍 *女性體重正常但腰部肥胖,死亡風險比同體重過重或肥胖女性高32% *與腰圍適中的同體重者相比:男性死亡風險高出87%女性死亡風險高出48% 換句話說,即使體重看似健康,腹部脂肪過多仍是「隱形殺手」。 小林,28歲,身高165公分,體重55公斤,BMI正常,平時不愛運動,常久坐辦公室。衣服寬鬆時幾乎看不出腹部凸起,但健康檢查發現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
中年族心肌梗塞急增!戒菸、規律運動與善用科技健檢,守護心臟健康刻不容緩
一名42歲小吃店老闆娘日前因肚子劇痛、甚至冒冷汗送醫,經檢查確診為心肌梗塞,部分心肌已因壞死破裂出血。所幸在緊急心導管手術及葉克膜、左心室輔助幫浦的治療下,歷經三個多月才順利出院。然而,心衰竭後遺症仍使她必須終身服藥控制,醫師提醒,心臟功能一旦嚴重損壞幾乎不可逆,有時甚至需換心才能保命。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林俊立表示,根據衛福部113年統計,心血管疾病奪走國人23,276條生命,居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40至60歲男性心肌梗塞發生率近五、六年呈上升趨勢,臨床上也出現無三高、無慢性病史卻心梗猝死的案例,而吸菸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共同危險因子。 吸菸是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則指出,吸菸者罹患心肌梗塞與心絞痛的風險比不吸菸者高2至4倍,但只要戒菸一年,心臟病風險即可降低一半;持續戒菸十年後,風險可回復至與非吸菸者相同。規律運動同樣能降低3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即可,無需激烈訓練。 此外,林俊立提醒,若走路時胸悶、稍微動就喘或無故冒冷汗,都可能是心臟缺氧或受損警訊,民眾不可輕忽。智慧型穿戴裝置雖可監測心律,但仍需醫院心電圖確認,如出現警訊應立即就醫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
【下班經濟學】抗發炎、降膽固醇必吃食物清單!名醫教你護心清血管!
你知道用什麼天然的方法,不吃藥就能降壞膽固醇嗎?今天邀請到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郝文瑞醫師來破解,不抽菸不喝酒沒有危險因子的人,竟然容易罹患心肌梗塞?關鍵原因是什麼? 保護心血管怎麼吃最好?一起來看看!抗發炎、清血管!名醫曝護心降膽固醇這樣吃!郝文瑞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多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與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加上美國心臟協會(AHA)與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等權威指......
風傳媒 ・ 1 天前
「瘦瘦針」控糖、減重又護心,醫揭關鍵:改善血脂減心血管疾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久坐少動,三高與肥胖族群逐年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也隨之上升。近年醫界發現,原本用於糖尿病控制...
Heho健康網 ・ 1 天前
柯文哲曝1情況恐關到死!超怕「這事」陳佩琪說了
政治中心/李汶臻報導民眾前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捲入政治獻金案、京華城弊案,遭羈押禁見長達一年。先前以7千萬現金交保後,仍需穿戴電子設備監控;如今,他出關已滿個月,昨(10)日算好恰逢好日子,柯文哲也帶著胞妹柯美蘭、柯媽何瑞英以及愛妻陳佩琪等人前往祭拜父親柯承發。陳佩琪今(11日)稍早發文談及此事,期間再度提到老公的看守所「後遺症」,直言「先生被關到全身是病」,更透露阿北至今仍害怕這件事。
民視 ・ 14 小時前
RSV不只是「嬰幼兒殺手」!50歲以上族群同樣面臨高風險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過去多被視為「嬰幼兒呼吸道殺手」,但最新由國內五大醫學中心完成的臨床研究首度揭示:台灣50歲以上族群也深受威脅。 RSV具高度傳染力,透過飛沫或接觸即可傳播。初期症狀常與一般感冒相似,容易讓人掉以輕心,但對於高齡或慢性病患者卻可能快速惡化,引發肺炎甚至重症。研究顯示,RSV導致肺炎與重症的風險比流感高出近三倍。臺北榮總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林邑璁提醒,除了流感與肺炎鏈球菌外,RSV同樣不可忽視,應及早透過疫苗保護自己。 高齡慢病患者死亡率近兩成在亞太地區,平均每 500 位 60 歲以上長者中,就有 1 人因 RSV 住院。其中高達 96% 的患者伴隨至少一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肺疾病)。中國醫藥大學附醫檢驗醫學中心院長薛博仁指出,這類患者感染後住院風險比一般人高出 2 至 10 倍,還容易使 COPD、哮喘與心衰竭惡化。 統計顯示,RSV住院患者中將近一半合併其他感染,院內死亡率達 17.8%,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不幸過世,主要死因是呼吸衰竭。 重症率高、醫療負擔沉重RSV病程長、重症比例高。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患者需送進加護病房,平均住院 9 天;普通病房中位數也
常春月刊 ・ 1 天前中市府國慶升旗擠爆 盧秀燕:7年耕耘 市政豐收
【記者陳世長台中報導】台中雙十國慶升旗典禮,(10)日在府前廣場盛大舉行,76位民防義警及霹靂小組聯手展護全國最大長36公尺、寬24公尺的巨幅國旗進場,場面吸睛壯觀,全場突破2萬3千人次參加刷新紀錄。...
自立晚報 ・ 1 天前
台大名醫也做錯!自認抽血正常 忘做腹部超音波「驚罹10公分肝癌」
一名台大治癌名醫雖有B肝帶原,但因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皆正常而忽略腹部超音波檢查,某日為自己檢查時意外發現已是10公分大的巨大肝癌。醫師指出,約有三成肝癌患者的肝指數呈現正常,提醒民眾肝炎追蹤檢查不能單靠驗血報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託運「需加錢+簽免責」仍刮傷 男怨:電動機車活該?
電動機車託運受損引爭議!民眾丁先生委託知名機車託運公司從高雄運送電動車至桃園,儘管支付1550元費用,其中還包含電動車加收的300元,並簽署免責聲明書,沒想到車體竟嚴重毀損。丁先生質疑是否因簽署免責同意書,導致運送人員故意刻意;但業者回覆車主未提供託運前照片及包裝,不負賠償責任。專家建議託運高單價車輛應謹慎拍照存證,電動車因零件價格較高,託運皆須簽署免責聲明,否則業者拒絕接單!
TVBS新聞網 ・ 1 天前北極羽賽/周天成帶傷逆轉梅克爾 男單衛冕就差最後一步
BWF超級500的北極羽球公開賽,我國男單一哥周天成今天在4強賽遭遇世界排名第45名的法國梅克爾(Arnaud Merkle),最終在先丟首局且手指一度受傷見血的情況下,以13:21、21:13...
聯合新聞網(運動) ・ 10 小時前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10月底登場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將在10月底登場,聚焦「能源轉型」與「淨零減碳」,串聯完整再生能源供應鏈與解決方案。涵蓋「太陽光電展」、「風力能源展」、「智慧儲能應用展」及「多元創能展」四大展區,展現多元化再生能源應用場景。
工商時報 ・ 1 天前言語爭執持刀將對方刺成重傷 法官判處1年5個月徒刑
30歲吳姓男子前年10月12日凌晨4點,與一群友人在桃園市桃園區大同路KTV唱歌結束後,在戶外與洪姓男子發生爭執,吳竟拿出長7公分彈簧刀往洪男腹部、背部猛力刺擊,導致洪的肝臟、腎臟受傷,輾轉送往林口長庚醫院緊急手術才救回一命,檢方以殺人未遂罪將吳起訴,桃園地方法院判決出爐,法官認為吳男有悔意,且與對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梨形身材其實更健康?研究揭示下半身脂肪的保護力
很多女性對於「屁股大、大腿肉多」既愛又恨,但科學研究顯示,這樣的梨形身材其實可能比蘋果形(腹部脂肪多)更健康。 德國圖賓根大學研究指出,對於體重正常的人來說,臀部和大腿脂肪的堆積,反而能幫助預防心臟病、糖尿病等代謝疾病。 *梨形身材:脂肪主要存在於臀腿,屬於「安全儲存」,不易進入心臟或肝臟。 *蘋果形身材:脂肪容易集中在腹部,增加心血管與代謝疾病風險。 為什麼臀腿脂肪比較安全?研究者解釋,臀部和大腿的脂肪較「穩定」,不像腹部脂肪容易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血糖、膽固醇上升,增加疾病風險;甚至有研究顯示,大腿脂肪還能儲存對大腦發育有益的ω-3脂肪酸。 研究也發現,雖然BMI正常,但下半身脂肪太少的人,代謝風險反而更高,罹患心臟病與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更大;大約20%的正常體重族群,其實代謝並不健康。 臀腿脂肪 ≠ 壞事臀腿脂肪並非壞事,適度的下半身脂肪對心臟與代謝反而有保護作用,但不代表越多越好,腰臀比例才是重點。 健康的關鍵還是在於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而不是單靠身材形狀。 資料來源:Stefan N、Schick F 和 Haring HU。 《人類代謝不健康正常體重的成因、特徵及後果》。《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又來!吳思瑤遭兩度冒名發恐嚇信 揚言下午3點衝撞總統府、丟炸彈
民進立委吳思瑤在國慶前夕遭冒名發布恐嚇信,威脅國慶日要到總統府「開槍掃射、丟汽油彈」,更留下吳思瑤的公開信箱,警方初步研判寄信IP位址於境外。吳思瑤今(10)日指出,她再次遭到冒名發恐嚇信,信中威脅在下午三點要「開車衝撞總統府人群」、「丟炸彈」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38歲五熊生了!喜迎「雙十寶寶」 發一家三口合照報喜
38歲女星五熊(蔡頤榛)在2025年10月10日國慶日順利產下一名男嬰,成為備受矚目的「雙十寶寶」!她透過社群平台宣布母子均安的消息,興奮寫道:「歡迎雙十寶寶,兒子生日快樂」,讓粉絲們紛紛送上祝福。 五熊曾因出演《終極一班》系列走紅,這次喜迎寶寶,也象徵著她人生的新篇章。
鏡報 ・ 1 天前
疲憊的靈魂補充體力 杜忠昆駛入光復鄉
來自新店的慈濟志工杜忠昆,開著自己的露營車,9月29號就進駐光復第一醫療站,為醫護人員及民眾提供現煮冰飲,包括咖啡、果汁、烏龍茶等,還有現煮泡麵和零食,這12天來,他每天都睡在車上,卻不覺得辛苦,...
大愛電視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