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經濟學】抗發炎、降膽固醇必吃食物清單!名醫教你護心清血管!
你知道用什麼天然的方法,不吃藥就能降壞膽固醇嗎?今天邀請到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郝文瑞醫師來破解,不抽菸不喝酒沒有危險因子的人,竟然容易罹患心肌梗塞?關鍵原因是什麼? 保護心血管怎麼吃最好?一起來看看!
抗發炎、清血管!名醫曝護心降膽固醇這樣吃!
郝文瑞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多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與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加上美國心臟協會(AHA)與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等權威指南,都一致證實某些飲食模式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其中包括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健康素食或半素食飲食,以及高品質植物性飲食。在科學證據方面,像地中海飲食與 DASH飲食,有大型隨機對照試驗(例如 PREDIMED研究)證實,能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不抽菸喝酒的年輕人卻心梗?醫曝注意這指數!
郝文瑞醫師指出,脂蛋白(a)是一項獨立於傳統危險因子的指標。當血中 Lp(a) 濃度偏高(大於 30 mg/dL)時,若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它會阻止血塊正常溶解,使血塊持續增大。即使只是血管內的小傷口,也可能因微小血栓附著在血管壁上,長時間下來造成血管狹窄。根據美國心臟學會與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的標準,Lp(a) 的高風險閾值為 ≥50 mg/dL,而正常值則為 <30 mg/dL。當數值過高時,造成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倍數相加,加起來有達到十幾倍。所以千萬要注意脂蛋白(a)的指數。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下班經濟學》,讓主持人謝哲青、張珈瑄、名醫郝文瑞讓你健康擁有人生。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每天1碗燕麥護心、控糖又抗壓! 營養師揭「5大健康功效」
營養師王證瑋在臉書粉專「營養小當家_阿罐營養師」發文分享,燕麥是超級食物中的常青樹,就像健康的百寶箱,每天吃1碗能護心、控糖、顧腸胃,還能增加飽足與幫助抗壓。不過王證瑋提醒,食用時應優先選擇「原型燕麥」(如燕麥片、燕麥粒),避免加糖或奶精的速食燕麥,另外腸...
CTWANT ・ 2 小時前
萬人齊聚凱道「孝親洗腳」結合反毒宣導 中華道法總會熱心捐助支持弘揚孝道
【警政時報 包克明/臺北報導】台灣孝道總會於11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台灣人人行孝、愛從腳開始——弘揚孝道推行 […]
警政時報 ・ 1 小時前
行人地獄又現!高雄白車右轉「無視斑馬線」撞倒老翁
8日晚間8時許,喬男駕車準備右轉博愛二路時,未注意到正在穿越道上的陳翁,車輛直接擦撞上正在通行的陳翁。後方機車騎士錄下撞擊過程,影片顯示白車完成右轉後未減速,直接撞上斑馬線上的行人。畫面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有人批評「車頭都擺正了還看不到人…這比切西瓜的還扯了...
CTWANT ・ 2 小時前
從《教父》到《愛你在心眼難開》 奧斯卡影后黛安基頓逝世「享壽79歲」
根據《CNN》報導,黛安基頓的經典形象跨越半世紀,從《安妮霍爾》(Annie Hall)到《教父》(The Godfather)系列,再到《愛你在心眼難開》(Something’s Gotta Give),不僅以1977年的《安妮霍爾》奪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也在多部作品中再獲提名。黛安基頓於1946年以黛安霍...
CTWANT ・ 10 小時前
腹部肥胖「隱形殺手」:體重正常也可能提高死亡風險
許多人以為只要體重正常就健康,但研究發現,即使BMI在正常範圍,如果腰圍過大、脂肪集中在腹部,也會大幅增加健康風險。這種情況常被稱為「隱形肥胖」或「幸運的胖子」,表面看不出問題,但其實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死亡率的潛在隱患。 腰圍與死亡率:密切關聯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分析1988~1994年間15,184名18~90歲成人的健康資料(52.3%女性),追蹤至2006年,結果發現: 約40%受測者體重正常,35%過重、25%肥胖 70%的受測者有腹部肥胖 女性腰臀比正常應 <0.85,男性 <0.9 研究顯示,腹部肥胖與死亡率密切相關,即使體重正常,腰圍過大仍大幅增加健康風險。 體重正常卻腰腹肥胖,風險驚人 *體重正常但腰部肥胖的男性,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男性高2倍 *女性體重正常但腰部肥胖,死亡風險比同體重過重或肥胖女性高32% *與腰圍適中的同體重者相比:男性死亡風險高出87%女性死亡風險高出48% 換句話說,即使體重看似健康,腹部脂肪過多仍是「隱形殺手」。 小林,28歲,身高165公分,體重55公斤,BMI正常,平時不愛運動,常久坐辦公室。衣服寬鬆時幾乎看不出腹部凸起,但健康檢查發現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新北女借酒解情傷散步跌落車道 遭車輾過送醫搶救
12日上午7時50分許,李女因感情問題飲酒後外出散心。徐男駕車外出時,因車道狹窄視線死角,未發現躺在地上的李女,直接輾過其身體。徐男發現車輛異常後立即報案。警消使用千斤頂救出李女,經檢傷發現其大腿骨折及內臟受損,已送往雙和醫院進行手術搶救。詳細事故原因仍待警方...
CTWANT ・ 2 小時前
「瘦瘦針」控糖、減重又護心,醫揭關鍵:改善血脂減心血管疾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久坐少動,三高與肥胖族群逐年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也隨之上升。近年醫界發現,原本用於糖尿病控制...
Heho健康網 ・ 1 天前
奧斯卡影后黛安基頓逝世 好萊塢群星發文向女神致敬
好萊塢資深影后黛安基頓(Diane Keaton)於2025年10月11日在美國加州辭世,享年79歲。消息由家屬發言人證實,家屬未透露具體死因,並呼籲外界尊重隱私。消息傳出後,全球影迷與好萊塢同業深感震驚與哀悼。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 小時前
大番茄與小番茄有什麼差異?茄紅素抗氧化 加「這款油」一起吃助吸收!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番茄紅潤的外表不只是吸引人的顏色,它蘊含的營養與植化素,對健康有多重好處,尤其是對抗氧化與癌症防護。了解如何吃對番茄,能讓健康效果加倍。 大番茄:健康守護的紅色力量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徐桂婷指出,大番茄的營養非常豐富,含水量高達94.5%,並提供蛋白質、膳食纖維、果糖,以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B群、C、E,以及鈉、鉀、鈣、鎂、鐵、鋅、磷等礦物質。與小番茄不同,大番茄屬於蔬菜,每100克僅約20大卡,碳水化合物量也只有小番茄的一半,更適合穩定血糖。 除了基本營養,大番茄還富含多種植化素,包括胡蘿蔔素、楊梅素、維生素C、茄紅素,以及維生素P類黃酮。茄紅素具抗氧化效果,能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與分裂,尤其紅透的番茄茄紅素含量越高,與維生素A、B、C、E共同作用時,可進一步保護細胞染色體不受自由基損害。 研究指出,大番茄可能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也可能對肺癌、胃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有保護作用,雖然證據力仍有限,但長期攝取有潛在健康益處。 小技巧:加油脂吸收更好 茄紅素屬於脂溶性植化素,建議烹調大番茄時可加入橄欖油涼拌,或加熱後食用,以提高吸收率。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不只能控糖!GIP/GLP-1藥物助減重、護心血管,研究證實降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
現代人飲食西化、久坐少動,讓「三高」與肥胖成為常見的健康隱憂。長期下來,不僅增加代謝症候群,還可能演變成心肌梗塞、中風等致命的心血管疾病。 醫界近年出現重大突破!GIP/GLP-1藥物 不僅能有效降血糖,還能幫助減重,甚至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成為守護心臟的新利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凌旺業指出,過去大家以為GLP-1藥物只適合糖尿病患者,但近年大型國際研究顯示,它的保護力遠超想像。 例如,2023年公布的 SELECT研究 發現,每週施打一次GLP-1藥物 semaglutide 的患者,平均體重減輕超過 10%,同時 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 20%,包含心肌梗塞與中風。更令人振奮的是,這些參與者大多沒有糖尿病,代表GLP-1藥物的好處並不侷限於糖友。 另一項 SURPASS-CVOT試驗 也證實,雙效藥物 tirzepatide(GIP/GLP-1雙重機制),在控糖、減重與心血管保護上都展現亮眼成效,與已驗證的GLP-1藥物相比毫不遜色。 這類藥物為什麼能護心?凌旺業解釋,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穩定血糖外,它們還能: *減少體脂肪 *改善血脂 *降低血管發炎 多重作用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62歲嬤血糖飆破470險昏迷!中醫示警:早餐「這2物」是元兇
一名62歲的阿嬤近日頻繁出現皮膚乾癢、心悸及視力模糊等症狀,起初以為是更年期或皮膚疾病所致,結果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糖竟高達474,已經接近危急邊緣。對此,中醫師艾莉絲表示,造成血糖飆高的主要原因有兩個,警告若未即時處理,可能隨時陷入昏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建置 台灣以國旗身分入2聯盟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0日電)「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將完工,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今天說,台灣已加入國際和亞洲兩大菌種聯盟,且以「國旗」身分參與,將成為台灣重要感染病研究基礎,掌握全球疫情脈動。
中央社 ・ 1 天前
連吃3年麵包當早餐!45歲男胖10公斤血糖飆升險洗腎
醫師與營養師近期相繼提出警告,指出台式麵包含糖量驚人,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血糖失控、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專家建議,早餐應避免高糖麵包,改以全穀類搭配蛋白質為主。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早起別亂吃!常嗑「1類」早餐要小心 醫警告:致癌物恐吃下肚
一日之計在於晨,開啟一天能量的來源就是好好吃頓早餐,但在享受美食的時候,小心美味背後恐隱藏危機,一個不注意恐把「致癌物」吃進肚裡,癌症就此找上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30歲男嚴重糖尿病 靠「3招」一年半治好!不用再吃藥
糖尿病是腎病變的一大主因,醫師林軒任表示,所以患者一旦確診糖尿病,醫師均希望病人配合積極服藥,「因為糖尿病只要早期介入,並配合醫囑治療,是有可能日後不用服藥的!」一名30歲出頭的男子糖化血色素一度飆到13.2%,但靠著堅守飲食、運動和用藥原則,一年半後就完全不用吃藥,也瘦得非常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熬夜使免疫力下降?營養師:「芝麻素」與「Omega-3」對抗發炎利器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熬夜已成為現代人因工作、學業或娛樂而經常面臨的狀況。當睡眠不足時,人體容易出現頭痛、腦壓升高感、走路不穩或肌肉痠痛等症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若長期缺乏休息,更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發炎或感染的風險,例如常見的口腔潰瘍或眼睛長針眼。了解熬夜後的生理反應,才能及時透過飲食與營養補充進行修復。 維生素B群 維持能量與神經功能 熬夜會快速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尤其是攝取高糖飲食時更容易不足。李婉萍營養師指出,維生素B2、B3對於緩解口腔潰瘍有幫助;B2與B12則能改善頭痛與神經不適;B6則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可協助改善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焦躁或淺眠。常見食補包括豬肝湯、皮蛋瘦肉粥、麥芽牛奶與毛豆,這些食品能有效補充B群,協助身體恢復能量代謝與腦部功能。 Omega-3脂肪酸 減少發炎與眼疾 Omega-3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主要來源是深海魚類。其功能不僅在於保護心血管、維持腦部運作與調節血壓,對於預防熬夜後常見的眼部發炎與針眼也有幫助。李婉萍營養師提到,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鱘龍魚、鮪魚蛋餅,或搭配奇亞籽飲品,若平時攝取不足,也能透過魚油補充。適量的Omega-3能協
健康醫療網 ・ 6 小時前


不用飆汗運動!每天「1輕鬆動作」就能降血壓、防心梗
許多女性在停經後血壓會開始升高。醫師張家銘表示,這是因停經後,可保護血管的雌激素減少,使得血壓升高。但一篇新研究指出,每天只要多站起來26次,3個月內能讓血壓顯著下降。因此,不用跑步、不用流汗,光是在生活裡多幾次起身,就能有效地降血壓,從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