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模糊、變暗⋯恐是「視網膜病變」警訊!醫揭「1關鍵」千萬別忽略
糖尿病帶來的影響不只是血糖波動,還可能默默侵蝕視力。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患者約有3成有視網膜病變,但有做眼底檢查者卻不到三分之一,眼科醫師提醒,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小心5大徵兆,別誤以為只是用眼過度太累或度數加深,若延誤就醫,可能身陷失明危機而不自知。
3成糖尿病患有視網膜病變
澄清眼科診所副院長陳怡豪表示,調查統計20歲以上國人盛行率為12.8%,等於每8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其中約有3成有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等到發現視力模糊才就醫,不但錯過治療黃金期,更可能演變成永久性失明。
陳怡豪說明,糖尿病對全身血管都有慢性傷害,其中又以眼底微血管的影響最為顯著,長期高血糖會使視網膜微血管受損,進而刺激新生不成熟血管形成滲漏、出血與纖維組織,最終可能造成視力永久受損。若合併高血壓、高血脂,更易加速視網膜損傷。
5大視網膜病變警訊
陳怡豪提醒,糖尿病患者相較一般人,更容易出現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與白內障等疾病,其中又以視網膜病變最為常見,也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因,呼籲糖尿病患者應注意「5大視網膜病變警訊」:
視力模糊或看東西變得不清楚
看到的顏色較暗、較淡
眼前出現飛蚊、黑影或蜘蛛網狀陰影
夜間視力變差、怕黑,開車或走路時特別吃力
因血糖波動造成晶狀體水腫,出現視野扭曲、變形或暗影
然而,上述情況常被患者誤以為是太累或度數又加深,忽略可能是視網膜病變的警訊。陳怡豪提醒,糖尿病患者只要察覺上述任一異常症狀,就應儘速至眼科就醫並安排眼底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眼底檢查降低視力惡化風險
陳怡豪強調,要避免糖尿病走向失明,定期眼底檢查是最關鍵的一步。陳怡豪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應接受一次完整的眼科檢查,包括視網膜攝影、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必要時搭配螢光血管攝影等,可以協助醫師清楚掌握視網膜微血管的狀況,及早發現病變、降低視力惡化風險。
陳怡豪建議,糖尿病患者平時應維持穩定血糖、規律用藥與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第一步。然而,即使在積極控制下,視網膜仍可能因長期糖化壓力而受損,因此定期檢查仍然關鍵。若病程已久、血糖控制不佳者,建議在醫師評估下縮短檢查間隔,更緊密追蹤。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糖友注意!秋冬「皮蛇纏身」風險高,醫呼籲:優先做1事可預防
水果吃多會導致糖尿病嗎?醫破迷思「吃對這份量」反降低糖尿病風險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視力模糊、變暗⋯恐是「視網膜病變」警訊!醫揭「1關鍵」千萬別忽略
其他人也在看
印度首度出口航空燃油至美國西岸,洛杉磯供應吃緊撐高亞歐價差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受美西煉廠事故衝擊供應之際,印度煉油商搶搭套利窗口,首度將一批航空燃油出口至美國西岸,用於彌補洛杉磯一帶的燃料缺口。交易員指出,此舉雖屬「罕見航線」,但凸顯美西航空燃油供應偏緊、區域價差擴大,短期內亞洲煉油商對美出口量有望維持高檔。據市場船期與貿易流向資訊顯示,約6萬公噸(約47.28萬桶)航空燃油於10月28日至29日,自印度占奈加爾港裝船啟運,承運的巴拿馬型油輪預計在12月上半月抵達美國西岸。這批貨源來自當地大型煉油廠,將供應美西成品油市場,以舒緩當地現貨緊張與庫存偏低壓力。美西航空燃油供應自10月起顯著收縮,主因當地一座日煉油能力約28.5萬桶的關鍵煉廠發生火警事故,多個生產單元被迫停車維修,推升洛杉磯一帶航空燃油價格相對亞洲基準價大幅走升。交易員估算,目前美西航空燃油報價較新加坡現貨離岸價高出每桶約10美元,為跨區運輸提供充足套利空間。受價差誘因帶動,除印度首航貨外,來自亞洲的航空燃油近月已加速西進。最新船舶追蹤數據顯示,10月自亞洲運往美西的航空燃油出口量升至約60萬公噸、為五個月高點,主要出口方包括韓國、台灣、中國與日本,顯示西岸買家積極自亞洲
財訊快報 ・ 12 小時前
世界窮人日!教宗呼籲關懷弱勢
替窮苦人發聲,世界窮人日,是前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2017年訂立的年度活動。今年是第9屆了,時間在11月16號,教宗良十四世,主持彌撒的時候,呼籲世界各國領袖,要傾聽窮人的心聲,也請信徒們,多多...
大愛電視 ・ 14 小時前
糖尿病為何常伴隨高血脂? 醫:與遺傳、肥胖等原因有關
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使得慢性病問題日益嚴重,其中糖尿病與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是兩個最常見且密切相關的代謝疾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吳怡農公園街訪年輕父母 曝光競選核心政見
爭取代表民進參選台北市長的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展開街頭與民眾對話,希望了解市民對台北市的想像,也希望跟他同為三明治世代的朋友,跟他一起討論面臨的壓力、顧慮;他今(17)天在臉書分享說,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未來他競選台北市長的核心政見,就是完善孩子們的照顧,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作為家長們的後盾。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沒吃海鮮、沒碰塵螨卻天天抓癢鼻塞? 醫揭:免疫系統在跟自己作戰
不少人明明沒有接觸海鮮、花粉或塵螨,過敏檢查都是陰性,卻仍經常皮膚發癢、鼻塞,甚至腸胃不適。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這很可能是「IgE自體過敏」。原因是免疫系統把身體自己的蛋白誤認為威脅,像對外界過敏一樣釋放組織胺與發炎物質,導致全身出現類似過敏的症狀。
鏡報 ・ 15 小時前
每天抽40支菸!70歲男「咳嗽、痰多」竟是肺阻塞 醫揭4大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70歲的張先生每天抽40支菸、菸齡長達42年,近年常出現咳嗽、痰多與爬樓梯就喘不過氣的情形,經檢查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國泰綜合醫院魏芳君護理部主任表示,張先生起初嘗試自行戒菸未果,院方透過醫病共享決策(SDM)說明疾病嚴重度與吸菸相關性後,轉介至戒菸門診接受尼古丁貼片治療與衛教輔導。一個月後成功停止吸菸,三個月後完全戒斷並不再需要戒菸貼片。目前他持續回診,在個案管理師追蹤與協助建立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習慣下,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吸菸是最大危險因子 戒菸是預防COPD最有效方法 國泰綜合醫院張嘉修醫師指出,「菸害」就是罹患COPD最大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風險較非吸菸者高出6.3倍。COPD特徵為「氣道長期發炎、呼吸道狹窄」,患者會越來越喘、越容易咳嗽,甚至走幾步就喘不過氣;肺功能一旦受損,難以恢復。目前國內約有10多萬名COPD患者,但仍有許多人未被診斷。 張嘉修醫師提醒,一般人常將「慢性咳嗽」、「容易喘」誤認為老化或感冒,實為肺功能惡化警訊。預防C
健康醫療網 ・ 17 小時前
被點名助太子集團幹部入境 前藍委限期《自由時報》一周內公開道歉
[Newtalk新聞] 跨國詐欺洗錢團體「太子集團」 上個月遭美國制裁後,台北地檢也在台灣發動大規模搜索,平面媒體日前則點名,國民立委林思銘與與前立委李德維等人關說協助入境。李德維今(17日)則發出聲明,抨擊該報導內容子虛烏有,惡意抹黑,完全與事實不符,限期《自由時報》應於一周內公開澄清並道歉,否則將依法提告。 就《自由時報》於11月8日刊登於頭版「太子集團中籍高層來台 爆找林思銘、李德維關說」報導,內容提及,據了解,集團董事長陳志的核心幹部劉學鋒、李丞丞均曾來台,甚至找上李德維、林思銘等人關說協助入境,目前相關單位正調查兩名立委涉入程度,包含有無金錢往來、是否涉及違法等。 李德維指出,《自由時報》指控渠與林思銘為涉嫌跨國詐欺洗錢的太子集團其陸籍幹部劉學鋒、李丞丞的入境向移民署關說,還查出劉學鋒來台的時間為2015年,李丞丞則是2017年及2018年。然而,林思銘與他於2020年才開始擔任第十屆立委,是要如何穿越時空來進行「幽靈關說」?《自由時報》憑空杜撰,時空錯置,簡直可笑至極,根本是「拿明朝劍斬清朝官」般的荒謬至極。 李德維指出,林思銘在11月13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時,即當
新頭殼 ・ 12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使用瘦瘦針」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減半 BMI高者效果更顯著
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9 小時前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許多人苦於落髮困擾,皮膚科醫師柯傅桓表示,落髮不只是外觀問題,許多患者因髮量少或禿頭而自卑、憂鬱,目前雖有藥物,仍副作用讓人卻步,一項研究發現,廚房常見的洋蔥,竟是治療落髮的天然良藥,男性效果尤佳,僅2週就看到初步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80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健檢完全沒紅字!不過她自曝唯一的小毛病是「比較容易喘」。醫師表示,80歲了健檢完全沒紅字真的很令人佩服,會有點喘可能是正常衰老情形,但是也提醒,如果喘的症狀是最近才出現,或愈
健康2.0 ・ 19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2 小時前
攝護腺癌居「台男發生率第3名」 別輕忽頻尿、夜尿警訊!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據了解,陳耀昌曾在64歲時罹患攝護腺癌,外界猜測可能是癌症復發而病逝。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顯示,攝護腺癌已成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3高的癌症,民國111年發生人數高達9062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6人。專家提醒,若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 天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19 小時前
血液如檸檬汁!他自行停用胰島素 血糖飆至850險喪命
一名54歲男子因工作忙碌壓力大,自行停用胰島素一週,結果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發現血糖飆升至850 mg/dL,為正常值的8.5倍,確診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合併高滲高血糖狀態。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咖啡+茶「2:3 黃金比例」曝光! 研究揭驚人保健效果:降低45%死亡風險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下午一杯茶放鬆,這樣的習慣可能比想像中更健康。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掌握咖啡與茶的「黃金比例」與飲用方式,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與更低的死亡風險相關。
姊妹淘 ・ 17 小時前
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病逝享壽76歲 醫界與文化界深感惋惜
被譽為「台灣骨髓移植教父」、血液腫瘤醫學權威的陳耀昌醫師,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消息一出,不少醫師及衛福部長石崇良紛紛悼念,直呼令人萬分不捨。「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病逝 醫界不捨
台視新聞網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