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失衡恐肥胖難瘦!營養師曝「這類蔬菜」有助調節雌激素
荷爾蒙失衡與飲食控制對女性體態管理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正在飲食控制的江小姐分享,早年為表演而極端節食的經驗導致體重反彈,現在她選擇健康的早餐搭配如豆漿泡燕麥片加黑芝麻,甚至在選擇速食時也會避免重複澱粉攝取。新光醫院外科主治醫師方躍霖指出,荷爾蒙失衡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導致中心肥胖、代謝變差,形成惡性循環。專家建議透過調整飲食習慣、認識食物特性及維持規律作息來穩定荷爾蒙,避免不僅是肥胖問題,還可能引發的全身性健康警訊。
江小姐分享她的飲食控制歷程,早餐會選擇豆漿泡燕麥片加黑芝麻,注重營養均衡。她回憶高中時期為了表演而採取極端節食方法,晚上只喝優酪乳配堅果,雖然短期內瘦了很多,但表演結束後恢復正常飲食時,體重不僅快速反彈,還再也無法回到從前的身材。現在的江小姐在飲食上更加講究。即使偶爾吃速食,她也會精心選擇,避免同時攝取多種澱粉,例如選擇薯條時會搭配雞塊而非漢堡,因為雞塊主要是蛋白質。江小姐認為,體重控制70%靠飲食,但若要達到理想體態,還是需要搭配運動。
方躍霖解釋,荷爾蒙是調控全身代謝的內分泌激素,影響吸收、消化和排泄等功能。他特別提到,四五十歲前具生殖功能的女性若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導致中心肥胖、代謝變差和雌激素減少,而肥胖又會使症狀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從少女到熟齡女性,荷爾蒙問題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現,如經期過早、卵巢早衰等。當出現莫名變胖、情緒波動大或頻繁排尿等症狀時,不應忽視這些荷爾蒙失衡的警訊。方躍霖強調,荷爾蒙失衡可能源於自然老化或飲食失衡,而解決之道仍是以減重為主。
營養師吳文惠建議,女性可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等,有助改善雌激素平衡,進而改善因荷爾蒙引起的身材問題。她強調三餐規律的重要性,避免大小餐問題導致血糖波動,進而影響胰島素分泌和脂肪合成。
除了飲食外,情緒壓力和睡眠品質也是影響荷爾蒙的重要因素。專家提醒,荷爾蒙失控不僅可能導致肥胖,還可能影響全身健康,值得每位女性關注。
更多 TVBS 報導
50歲女慢跑3年瘦不了!專家教:補蛋白質+重訓 體態秒逆齡
超慢跑不是萬能!醫示警「1族群」恐傷膝蓋:應從低衝擊有氧開始
「這時間」吃飯竟易暴食!醫師曝3訣竅 讓你減重更輕鬆
唐綺陽狂甩20公斤!靠「這運動」大變身 喊話穿短褲辣翻全場
其他人也在看

不是含糖飲料!他每天狂喝「這飲品」慘了 醫:終生洗腎
茶和咖啡這兩種飲品在台灣廣受歡迎。然而,隨著研究指出咖啡可能對腎臟有保護作用,有些民眾開始好奇是否可以用茶來替代咖啡。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過去就曾在節目分享專業見解,提醒民眾在選擇飲品時需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76歲翁體檢正常卻罹癌!醫揭「5大警訊」:身體早已透支
廖繼鼎醫師日前分享一名76歲患者的案例,一位長者平常生活規律、每天運動,且體檢報告也很正常,怎料,卻在某次手術後突然發高燒、器官衰竭,最後確診癌症。對此,廖繼鼎列出「5大警訊」,認為此狀況並非偶然,而是身體長期透支所致。
鏡報 ・ 2 小時前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具有穩定血糖和抗癌潛力,但中醫師提醒,由於其屬性偏涼,不適合涼拌或生食。此外,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和高鉀,特定族群應謹慎食用。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地瓜葉超強功效!防癌、抗發炎又助排便 醫:2吃法恐傷身
地瓜葉低卡高纖,是排便及減重的好幫手。醫師指出,地瓜葉裡頭的多酚與花青素能抑制多種癌細胞增殖,因此想要抗發炎或預防癌症,地瓜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地瓜葉為涼性,不宜涼拌或生食,很多人會用來打精力湯,記得葉菜最好要熟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跌倒是我國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防跌首要維持肌力與平衡,除了運動之外,也應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不過國人雖然普遍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中卻潛藏引發肌少症的風險——早餐蛋白赤字。營養師建議,早餐至少應攝取2份蛋白質,譬如200毫升豆漿就是1份蛋白質,搭配雞蛋、豆製品等,補足早餐蛋白質所需。
幸福熟齡 ・ 1 天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1 天前
更年期「腹部脂肪」更易囤積!壯世代女性掌握3招 管理體重好簡單
女性一生中有三個時期特別容易發胖,分別是懷孕後、更年期後以及談戀愛期間。其中「更年期肥胖」問題尤為普遍,主要源自荷爾蒙變化、代謝速率下降以及睡眠品質降低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壯世代女性更要多加注意。
健康2.0 ・ 1 天前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資深歌手坣娜(原名唐娜)病逝享年59歲,原本外界傳她是胰臟癌過世,但坣娜的丈夫薛智偉今(10/31)日發出聲明指出,證實妻子罹患肺腺癌,抗癌4年終不敵病魔,於10月14日離世。薛智偉說,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坣娜離世前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沒選擇在醫院病房治療,而是與丈夫商量,希望能以居家安寧的方式走完人生。薛智偉說,坣娜臨終當日,「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人世。」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逾4.2萬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中約1.8萬人選擇「居家安寧」,但多數家屬因無照護經驗,仍傾向等待醫院安寧病床。其實目前安寧居家可提供的護理服務有6大項,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也提供心理、靈性諮詢與家屬的哀傷輔導,圓滿臨終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
幸福熟齡 ・ 15 小時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1 天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只是「血糖高」而已?追蹤45萬人研究:「糖尿病前期」讓失智風險多54%…控血糖最簡單的3方法
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截至2022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56萬人,並以每年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其中18歲以上成人盛行率達12%,男女患病比率分別為11.4%及8.9%;且每4人就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許多人以為,僅是「血糖偏高」,又還沒被診斷為糖尿病,就不必太在意?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血糖過高,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裡!」不僅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現在更有研究顯示,即使血糖只是略高,都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幸福熟齡 ・ 23 小時前
一吃早餐就停不下來、愈吃愈想吃? 營養師揭「關鍵元兇」:少了這1類食物
早餐不僅是一天的第一餐,更是啟動身體代謝與大腦運作的重要時刻。營養師陳珮淳表示,若選擇錯誤的食物,可能導致血糖波動、精神倦怠,甚至影響整日的專注與效率。不同的早餐組合會帶來截然不同的能量表現,因此正確搭配營養素,才能讓身體維持穩定狀態。 高油高糖早餐 會帶來負面效應 若早餐以油炸食物、含糖飲料或精緻澱粉為主,容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隨後迅速下降,導致腦部短暫缺乏能量而出現疲倦感與注意力下降。此外,陳珮淳營養師指出,過多油脂會使消化速度變慢,讓人精神遲滯、氣色黯沉;若僅依靠飲料充飢,則缺乏足夠營養,不僅無法維持飽足感,也使工作效率下降。 補充優質蛋白質 是啟動身體鑰匙 蛋白質是維持代謝與穩定血糖的重要營養素,能延長飽足感,避免血糖大幅波動。若早餐缺乏蛋白質,例如僅吃白吐司或饅頭,容易出現疲倦與飢餓感。陳珮淳營養師建議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蛋、無糖豆漿、優格、毛豆、鮪魚與雞胸肉,這些食材能有效提供大腦與肌肉所需的能量。 適量健康油脂 有助情緒與腦部運作 適量攝取優質油脂,不僅能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還能穩定情緒與提升專注力。陳珮淳營養師指出,早餐若能加入酪梨、堅果、橄欖油或亞麻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黴菌毒素爆表!醫示警「5類人」小心恐致癌 8種排毒法曝光
台灣溫暖又潮濕的氣候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但如果家中黴菌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美觀,對人體也有極大的害處,有研究顯示,黴菌毒素和35種癌症息息相關,若想排除黴菌,一定要由體內到環境徹底排除,對此,醫師王偉全就列出8種排毒方法給民眾參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手術前一刻被喊卡?只因「沒停藥」 醫:可能危及生命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術前未依醫囑停藥是導致手術臨時取消或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李姓女性病患經過長時間等待準備接受手術,卻在手術前一刻被告知必須取消或延期,原因是她忘記依醫囑停用特定藥物。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痛風別怪豆製品!醫點名「番茄、鵝肉」才是真地雷
全台約有百萬名痛風患者,許多人深信豆製品會使其發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誤會,雖然黃豆本身的普林含量確實偏高,但研究顯示,大豆中的異黃酮具強力抗發炎作用,反而能降低痛風發作機率,「真正容易使其發作的,反而是番茄與鵝肉」。
聯合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只是血糖、血壓高一點,怎麼就要洗腎?66歲退休公務員不甩5警訊:才1年「腎臟喪失排毒功能」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造成腎損害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2倍。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應每3至6個月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延緩惡化,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幸福熟齡 ・ 21 小時前
久坐害中風、糖尿病!研究曝「日做簡單1事」風險大降 心梗也少10%
你是否天天黏在椅子上呢?小心坐出糖尿病和中風!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只要少坐30分鐘,用來做簡單的家務,或是飯後快走,就能大幅降低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如果所有成年人每天都少坐30分鐘,每年可望減少10%的心肌梗塞的新發病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健保「補充保費」大變動 醫界支持喊:有錢人應助經濟弱勢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明年啟動《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法,改革「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其中針對利息、股利、高額獎金三項,將改採年度結算,以杜絕民眾利用拆單來規避,預計影響480萬人,能讓健保多1至200億入帳。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今(5)日表示,站在醫界立場是支持的,方向非常正確,回歸健保「有錢人幫助經濟弱勢」初衷,有...
匯流新聞網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