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型糖尿病 新發病6成是兒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台約有1.2萬位第1型糖尿病(T1D)患者,新發病患者有6成為兒童及青少年,患者發病高峰集中在10至14歲,其中約7成初診即併發酮酸中毒,3成以上曾發生嚴重低血糖。專家呼籲打造友善環境,全方位照護。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13日攜手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共同舉行記者會,聚焦第1型糖尿病患者照護,呼籲打造友善支持環境。
T1D多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發病,由於T1D無法痊癒,患者終生需仰賴胰島素注射與血糖監測,若控制不當,恐縮短壽命10至16年。
台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童怡靖指出,第1型糖尿病與第2型糖尿病相似,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可能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被誘發。約7成患者在首次診斷時即伴隨酮酸中毒,嚴重時可能引發腦水腫甚至死亡。另超過3成患者曾經歷嚴重低血糖,年齡越小,症狀往往越為嚴重。
由於T1D患者一年內平均要進行血糖監測1460-3650次、胰島素注射約1460次,同時憂鬱症比例較高,青少年情緒問題的盛行率為一般青少年的3倍。
童怡靖表示,目前健保第1型糖尿病的給付項目,有胰島素治療、每天4次血糖監測,及每年最多2次連續血糖監測;胰島素幫浦與胰島素輸注系統尚未納入給付範圍,盼未來能納入給付,讓照護與國際接軌。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指出,目前健保在T1D的醫療照護與管理上仍有提升空間,唯有在診斷、照護、與治療層面全面強化,才能縮短與國際的差距。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2019至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20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盛行率為12.8%,國健署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今年9月底已收案管理約46萬人,其中近5成個案空腹血糖偏高、6成糖化血色素偏高,符合糖尿病前期標準個案約9.8萬人。
經3次或以上追蹤管理,13%糖化血色素已緩解達正常值,顯示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延緩疾病進展。
沈靜芬呼籲,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前期有機會逆轉,個案應積極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他人也在看

毛豬價上漲! 台北水餃名店12/1起將調漲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在台北相當知名的「巧之味手工水餃」,日前才挺過非洲豬瘟疫情恢復營業,不過業者又公告,由於豬肉價格從去年至今已調漲過3次,不堪負荷,將從下個月1日起調整售價;同樣人氣相當夯的龍門客棧預計明年初調漲;南港名店「北大荒」則表示,目前沒有調漲計畫,原物料成本、還算可以負擔。分店遍布全台的八方雲集及四海遊龍,也說目前沒有漲價計畫。一粒粒水餃在鍋中烹煮,算好時機起鍋,內場人員忙到手都沒停過,台北知名水餃店巧之味,連外國遊客都聞香而來,但店家發文下個月1日開始要漲價了,記者VS.民眾說:「現在一顆水餃7塊,那您覺得多少價格,您是可以接受的,大概...10塊。」民眾說:「我覺得如果它調到8塊,9塊的話,我覺得還可以接受,但如果超過15塊的話,應該就不行。」業者表示,今年的豬肉及其他原物料,已經不只一次調漲了,尤其是豬肉已經在去年開始,至少調漲三次以上。根據畜產行情資訊網資訊,去年7月到12月,毛豬每公斤價格,都落在95元上下,而今年同期毛豬價格浮動較大,8、9月每公斤甚至破百元,跟去年同期價格相比,8月漲最多漲了11.89%,有人調漲也有其他業者,含淚吸收成本。被饕客稱為進擊的巨人水餃,位在南港的水餃名店北大荒,業者說近期沒有調漲價格的打算,台北四大餃子名店裡,南機場夜市的來來水餃,在非洲豬瘟疫情前也調漲過價格,而龍門客棧雖然表示今年不漲,但預計明年1月初可能會漲價。其他水餃業者說:「比較訝異的是蔥跟辣椒,蔥跟辣椒,辣椒好貴喔,人事的成本很重啊,那價格的話,食材成本很多都是自己吸收啊,因為客戶對調漲價格這種,很敏感喔。」至於全台連鎖的品牌,八方雲集以及四海遊龍,都表示目前不會再做價格調整,非洲豬瘟疫情加上颱風攪局,豬肉蔥等原物料調漲,有業者咬牙苦撐,也有人更改定價策略,要怎麼吸引消費者上門,也考驗著業者的應變能力。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8 小時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流感大爆發!醫揭「海外感染真相」:90%重症因硬要玩 教6招自保
流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人在國外,醫療不熟、語言不通、身體又虛,那才是真正的重症風險。重症醫師黃軒分享,只要做到以下6招,你不只能避免海外被流感「電爆」,甚至能讓你的旅行更輕鬆、更安全、更自在! 如何避免在海外得流感重症? 1、出國前至少2週打一劑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所有出國族客的最強護身符。研究顯示:可降低 40–60% 感染風險;病程較短、重症與住院率大幅下降。2、長途飛行記得「保濕鼻腔」很關鍵飛機上的濕度常低於 20%,比沙漠(25%左右)還乾。乾燥鼻腔會讓黏膜防禦力下降,讓病毒更容易黏上你。飛機上的「鼻腔保命三步驟」:.生理食鹽水噴鼻:每2–3小時補一次水分,讓黏膜保持「濕潤+活著」。.多喝水:不是口渴才喝,是持續補.不要喝酒:酒精會讓黏膜更乾,更脆弱。而且在飛機上代謝酒精會更慢,頭會更痛。3、隨身攜帶「抗流感的急救包」.口罩:密閉人群=病毒高速公路。戴著就對了。.乾洗手:每次摸過門把、桌面、電梯按鈕→手不是手,是病毒停機坪。兩滴酒精,比你想的更管用。.生理食鹽水鼻噴劑:讓鼻腔一直處於「濕潤防守模式」。保持濕潤→纖毛活動正常→病毒難黏上。乾燥=病毒穿牆模式ON。.加碼妙招:在
常春月刊 ・ 5 小時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嘴角長水泡≠火氣大 醫揭「慘烈後果」:免疫亂了、最後恐失智
許多人有嘴角長小水泡的經驗,一般以為是壓力大、免疫差所致,醫師張家銘表示,小小皰疹都提醒著大腦未來的風險。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是造成唇皰疹的主因,此病毒會潛伏在人的神經系統,一旦發作,就會沿著神經系統、深入到大腦深處,每活化一次,就可能引發局部神經發炎,且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李多慧長年維持48公斤!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製菜單公開:好吃又能減肥
南韓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台超過3年,在球場上跳舞時充滿爆發力,但私下形象又相當親切可愛。外界常好奇她如何在保持良好體力的同時,又長年把體重控制在48公斤,她近日在 YouTube 上傳新影片,難得公開日常飲食控制方法,立刻吸引大量粉絲點閱討論!
姊妹淘 ・ 19 小時前
一閉眼就睡著?醫揭真相示警:可能比失眠更危險 下午3點別喝咖啡了
你是否也羨慕那些一躺下就能立刻入睡的人?許多人認為「倒頭就睡」代表睡眠品質良好,但醫學研究卻指出,過快入睡可能是健康警訊,表面上看似睡得香甜,實際上可能整夜都在與缺氧狀態搏鬥。 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近十億人 慢性睡眠剝奪狀態下容易「秒睡」 根據2019年發表於《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全球約有9.36億成年人患有輕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中4.25億人患有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疾病會導致睡眠期間呼吸道反覆阻塞,血氧濃度反覆下降,使患者處於慢性睡眠剝奪狀態,因此一旦有機會躺下就會「秒睡」。未經治療的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2至3倍,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約30%,中風風險更是一般人的4倍。長期缺氧還會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增加失智症風險。研究顯示,約70%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同時有肥胖問題,肥胖是此疾病最強的風險因素。 良好睡眠品質不在於入睡速度 而在於整夜睡眠的深度與連續性 在Sleep Medicine Reviews期刊中的雙胞胎研究分析指出,約40%的失眠問題與遺傳因素有關。科學家已識別出數百個與睡眠相關的基因變異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嘴巴長皰疹不只是免疫差!醫揭「大腦未來風險」 曝5建議:讓身體語言變保護行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暗藏祕密連結?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在門診裡,他常聽到這樣的話,「張醫師,我嘴巴最近又長皰疹了,是不是太累了?」大家對唇皰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壓力太大、熬夜太多、免疫差等表層原因,但其實小小的皰疹,背後可能是在提醒「大腦未來的風險」。
鏡報 ・ 2 小時前
冬天「喝1飲品」醫大推!助暖身、促進代謝 還能穩定血糖
天氣逐漸轉冷,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除了添衣保暖外,也可適量飲用薑茶。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最新研究發現,薑不只有助於抗發炎、抗氧化,還能擴張末梢微血管、增加循環,達到暖身的作用,而冬天泡薑茶優先選老薑,若怕辣可用嫩薑,但保暖效果較溫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8週逆齡2歲!最強抗老飲食曝光 還能抗發炎、穩定荷爾蒙
飲食可能改變基因老化速度!家醫科醫師鄧雯心表示,研究發現,只要執行8週的飲食生活方案,就可以讓生物年齡逆轉2歲。包括多吃深色菜葉、十字花科蔬菜,每週至少運動5天、每次30分鐘等,都能幫助身體抗發炎、變年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失控的甲狀腺亢進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醫師教你如何控制甲狀腺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甲狀腺亢進起因於甲狀腺分泌過多賀爾蒙,使身體代謝速度過快,進而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佳潔表示,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為急重症狀況。 造成甲狀腺亢進 自體免疫疾病是最常見原因 吳佳潔醫師指出,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是一個形狀如蝴蝶的小腺體,負責調節全身的能量代謝與體溫。造成甲狀腺亢進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自體免疫性疾病如葛瑞夫茲氏症(Graves’ disease),即身體的免疫系統誤將甲狀腺當作外敵而持續刺激它分泌賀爾蒙。其他原因包括甲狀腺結節或腺瘤過度活躍、甲狀腺發炎導致賀爾蒙短暫釋放、攝取過多含碘食物或服用含碘藥物。 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 視情況需手術或補充賀爾蒙 甲狀腺亢進的治療主要目標是讓賀爾蒙分泌恢復平衡,並減少對身體的過度刺激。吳佳潔醫師提到,初期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透過抑制賀爾蒙製造的藥物來控制病情,必要時可合併心臟用藥以減輕心悸與手抖等不適。治療期間需定期抽血檢查甲狀腺及肝功能,確
健康醫療網 ・ 4 小時前
女星驚見甲狀腺結節!3營養素護甲狀腺 2飲食法助防癌
51歲台語歌手楊慧絜半年前做全身健康檢查時,赫然發現有3顆甲狀腺結節,讓她擔心影響嗓音。哪些飲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營養師黃淑惠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要控制碘的攝取,而維生素D、硒、鋅是保護甲狀腺的重要元
健康2.0 ・ 8 小時前
晚期存活率僅5%!他長年菸檳酒突出現吞嚥不順 一檢查竟罹「2癌症」
48歲的張先生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今年初出現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本以為只是發炎,至耳鼻喉科檢查卻發現下咽部有腫瘤。進一步胃鏡檢查又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合併淋巴轉移,為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血液如檸檬汁!他自行停用胰島素 血糖飆至850險喪命
一名54歲男子因工作忙碌壓力大,自行停用胰島素一週,結果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發現血糖飆升至850 mg/dL,為正常值的8.5倍,確診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合併高滲高血糖狀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