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存活率僅5%!他長年菸檳酒突出現吞嚥不順 一檢查竟罹「2癌症」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48歲的張先生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今年初出現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本以為只是發炎,至耳鼻喉科檢查卻發現下咽部有腫瘤。進一步胃鏡檢查又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合併淋巴轉移,為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
所幸經過化療、放療與免疫治療後,張先生食道、下咽部腫瘤明顯縮小,由醫師透過胸腔鏡、腹腔鏡執行微創次全食道切除手術,並以胃管與頸部食道縫合進行重建,術後僅需定期以藥物治療追蹤。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洪嘉聰表示,食道長約25至30公分,可分為頸部、上段、中段、下段,上連咽喉、下接胃部,外層為肌肉,內層覆有鱗狀上皮細胞。食道癌分為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兩種,前者與胃食道逆流相關,常發生於下段或胃交界處;鱗狀細胞癌則多見於食道中段,由刺激性物質引起細胞病變,且因食道與下咽位置相近,有約5%機率合併發生癌症。
他進一步說明,因食道缺乏疼痛神經,初期多無症狀,隨腫瘤擴大,將會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或體重下降,若未予以治療會侵犯周邊器官或淋巴。根據臨床數據,食道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可達七至九成,第二期約四至六成,第三期降至二至四成,第四期低於5%,因此早期發現是治療關鍵。
胃鏡檢查是診斷食道癌最常見的方法,可直接觀察腫瘤並切片確認,並搭配電腦斷層、全身骨掃描、腦部磁振造影、全身正子攝影評估轉移情形。洪嘉聰表示,食道癌治療會依期別與病灶範圍調整方式,以手術切除為優先考量。傳統開胸手術需於胸腹開15至20公分大傷口,易併發肺炎;若合併下咽癌,可能得進一步施行全喉切除與永久氣切,造成語音、進食與呼吸功能的永久改變。現今微創技術則可透過胸腔鏡、腹腔鏡完成,僅需胸腹數個1至2公分的小切口,並於頸部開4至5公分切口進行胃管上拉與頸部食道縫合重建,術後恢復較快。
他說,以張先生為例,雖合併下咽癌,但經放射治療後腫瘤縮小,最終經醫療團隊評估,食道癌以微創手術切除與重建,下咽癌持續以藥物治療,避免全喉切除與永久氣切,維持術後生活品質。但畢竟是切除縫合手術,部分病人會在術後出現滲漏或狹窄情形,須再接受擴張治療改善進食情況;此外,病人若有復發情況,或因高齡、共病不適合手術者,則會以化療、放療或免疫治療為主。
洪嘉聰提醒,預防重於治療,民眾應避免菸、酒、檳榔,少吃煙燻、香腸等加工食品與過熱湯品,減少長期刺激,降低罹患食道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修法禁「直美」醫師!工會批「修理小孩給外人看」石崇良:會給時間補正
新北也爆出1萬顆毒蛋!石崇良喊「1顆都不准上市」本週全台擴大檢驗
登革熱反撲南部!屏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疾管署:疫情監測至12/8
中、日、韓疫情急升!流感增42重症10死 3旬男「腦出血休克」住院2週亡
其他人也在看

彰化多路口現「三角形神祕標示」! 縣府:地籍航測作業
彰化縣 / 綜合報導 彰化市區好幾條馬路的路口,出現綠底、紅三角的奇特圖案,民眾看不懂是什麼意思,還以為是核災的圖案,或者炸彈要鎖定的地方,網路上沒有相關消息,現場也沒有任何告示,就連市長也一頭霧水,不知道是什麼作用,經過追查,原來是縣府地政單位,在進行地籍圖的航空測量作業,因為是第一次委外辦理,沒有知會其他公務單位,雖然作業時間只有一天,就馬上撤除,但還是造成民眾的困擾,相關疏失,縣府承諾會檢討改進。馬路路邊出現綠色底圖正方形圖案,邊框是白色,裡面有6個向心狀的紅色三角形,是交通標線施工標記,還是有其他的意思,民眾有看沒有懂,民眾說:「不知道什麼意思啊,像核災這樣,要戰爭了,看了好可怕。」奇特的帆布標示圖案,就在彰化市中華路開化寺的前面,還不只有這裡,100公尺外三角公園的圓環路口,也可以看到,民眾說:「市區都有,不曉得是不是那個炸彈落地的地方,有可能那邊要設計什麼東西吧。」網路上沒有相關消息,現場也沒有任何說明告示,市長也是一頭霧水,今(22)日上午他親自到場關切,彰化市長林世賢說:「原來是地政單位,在做航照測量標記的地方。」地上的帆布圖案已經撤除,現場還看得到噴漆編號的字樣,原來是為了拍照臨時作的標記,但公路局強調,如果民眾沒有經過申請,就在省道公路被放上奇特的圖案,影響交通安全,依法可以開罰,公路局彰化工務段段長廖志彬說:「公路設施上,不能擅自改變與使用,違反這個規定,其實是有罰責。」到底是誰放置這些測量標記的圖案,原來是縣府地政處,委外辦理測量的作業,主要是進行都市計畫,地形圖的套疊增加地籍圖的精確度,作業時間只有昨(21)日這一天,當天測量完成就馬上撤除,沒有任何監視蒐集個資或治安的用途。彰化地政事務所主任陳易宏說:「這個是比較新的作業方式,我們也第一次來委外,爾後我們會來加強事先的溝通,來避免造成民眾的疑慮跟困擾。」三角形的神 祕 標示,只有快閃彰化一天,縣府強調,測量作業對於後續公共工程的治理都很有幫助,但事前沒有做好跨單位的知會,相關缺失會檢討改進。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大濛》奪4+1獎成最大贏家 製片:希望對票房有幫助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第62屆金馬獎昨晚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盛大登場。《大濛》成最大贏家。《大濛》一舉拿下最佳造型設計、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劇情片,以及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在後台接受訪問時,監製李烈坦言心情相當興奮,感嘆「金馬是全世界最難猜的獎」,也坦言希望拿獎後對票房有幫助。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7 小時前華商徐家樹 6425萬元買下緬街置地大廈
皇后區開發商徐家樹(Chris Jia Shu Xu)旗下公司近期再度擴張其在法拉盛的商業地產版圖,仲介公司JLL證實,...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日中關係惡化!陸大使館突嗆「釣魚臺屬於中國」 日網一面倒轟:太離譜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引發中國強烈反彈,不僅呼籲中國公民勿赴日旅遊,更祭出禁止水產進口等措施。怎料,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昨(21)日突發文嗆,釣魚島(台灣稱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更稱中國海警船在「自家領海」內巡航執法正當合法,貼文一出,立刻引發日本網友不滿,直呼「大使館發這種內容太離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租屋市場亂象頻傳!「租霸」肆虐 修法讓惡意房客提前下車
「租霸下車條款」修法有望!內政部提出租賃專法修正草案,增訂房東可在租客惡意欠租、妨礙安寧或從事非法活動時提前終止租約。此舉正是因應近年租屋糾紛頻傳,許多房東慘遭「租霸」毀屋,甚至造成高達20萬元的鉅額損失。依照現有法條,房東驅逐問題租客須等候冗長法律程序,往往導致雙重損失。而隨著租賃住宅服務業者在3年內暴增803家,凸顯了完善租屋法規的迫切性!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2 天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3 小時前
4「易忽視小症狀」恐是罹癌徵兆 腫瘤學家認:令人意外
多留意身體異常訊號!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腫瘤學家日前以「你應該了解4種令人驚訝的癌症症狀」為題撰文指出,酒後淋巴結疼痛、年紀輕受到輕傷就骨折、血鈣指數飆高、非哺乳期乳房異常,相比持續咳嗽、身體出現不明腫塊,這些可能是癌症徵兆的症狀容易被忽略,建議大家若發現相關狀況持續,應就醫評估是否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南韓高中生昏迷遭多家醫院急診拒收致死 議員揭露:14家醫院「沒一間願意收他」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119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119求援。報導指出,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
CTWANT ・ 1 天前
術前偷吃一口也不行?醫示警「禁食原因」:可能救不回來 連一口水都有危險
手術前醫師總是千交代萬交代要禁食,若是輕忽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尤其是老人家與小朋友不耐飢餓,容易違反規定。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分享術前禁食的5大重要觀念,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手術安全知識! 1、預防麻醉嘔吐不是小事 這可能是術前禁食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誤解的核心概念!術前禁食的作用是「預防」麻醉併發症,不是醫師「故意刁難」患者。很多人一開始只覺得禁食幾小時沒什麼大不了,但仔細了解會發現,全身麻醉會抑制正常的吞嚥反射和咳嗽反射,這種保護機制失效通常持續到完全清醒,不像清醒狀態那樣能自主控制嘔吐。患者可能會發現手術前幾小時不吃不喝確實很難受,但這是「預防致命併發症」而不是「無謂的折磨」! 2、誤吸風險差異很大 為什麼不同手術禁食時間不同?因為麻醉深度和手術時間完全不同!我觀察到很多患者一開始以為所有手術都一樣,但實際上全身麻醉的誤吸風險遠高於局部麻醉,危險程度當然差很多。 ・全身麻醉手術:需要禁食8-12小時,因為完全失去意識和反射能力 ・半身麻醉手術:禁食6-8小時,雖然意識清楚但下半身無感覺 ・局部麻醉手術:禁食4-6小時,主要預防緊急轉全麻的風險 3、胃排空時間有科學根據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
狂吃菜仍便秘!醫大推「4食物」 不到1周就變順暢
即使大量攝取蔬菜,仍有便秘問題,可能是膳食纖維吃得不對。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當出現便秘時,代表腸道的節奏被打亂,此時若一味地吃更多纖維,反而使腸子更緊繃,建議每天補充車前子、奇異果、李子乾、高礦物質水,通常不到1周就能暢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血壓藥什麼時候吃都一樣?醫:1因素9成的人都早上吃 血壓控制更穩定
高血壓藥早上吃好?還是晚上吃好?醫界有一派人建議晚上服高血壓藥可以降低早上中風和心梗發生率,但據最新研究發現:高血壓藥早上吃或晚上吃「沒差別」。不過醫師建議,如果服用長效型一天一次的高血壓藥,早上吃會
健康2.0 ・ 1 天前
民國75年前出生看過來 全台220萬人免費肝炎篩檢一次到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健署宣布重大政策調整,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年齡至79歲的民眾,即日起都能享有「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國健署施預估可讓全台約220萬人受惠,協助更多國人提早掌握肝臟健康,降低肝病與肝癌帶來的威脅。
壹蘋新聞網 ・ 9 小時前
中年男空腹血糖飆破130 控糖「3原則+5妙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45歲的張先生,平時忙於工作,習慣外食、含糖飲料不離手,對偶爾的口渴、疲倦感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檢,他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達130 mg/dL,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才驚覺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血糖異常。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頻尿、疲倦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盡早檢查血糖;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或三高問題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他也提醒,只要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運動,糖尿病是有機會被穩定控制、甚至逆轉的。 高血糖比例攀升 成人每8人就有1人血糖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已達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議題。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國健署自111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約46萬人,其中近10萬人屬糖尿病前期。經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後,有13%的個案糖化血色素已恢復正常,證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改善血糖。 預防糖尿病三關鍵 飲食、運動、監測是控糖基石 楊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蔬果汁加「1水果」慘了!研究:大減84%關鍵營養素
很多人會喝蔬果汁來補充營養,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蔬果汁的營養吸收其實深受配方影響,而「香蕉」這個營養又常見的食材,竟然會讓關鍵營養素「類黃酮」吸收量大減8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不想吃毒下肚?醫示警:帶皮水果最易誤食農藥
蔬果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物質,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若清洗不當,可能讓農藥殘留物隨著食用進入體內。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提醒,百香果、荔枝、龍眼、香蕉、西瓜及木瓜等帶皮水果,也需徹底清洗,避免在剝皮過程中,手上的農藥殘留轉移至果肉,影響健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