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加熱會致癌?醫破解迷思:2地雷才是關鍵
微波加熱食物會致癌?中醫診所院長羅珮琳醫師闢謠,微波加熱屬非電離輻射,不會產生放射性或致癌,但可能破壞部分維生素與抗氧化物質。她也強調,健康風險主要來自超加工食品與不合格容器,建議正確加熱並選用玻璃器皿以確保健康。
羅珮琳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針對「微波食品能不能吃」這個長年被誤解的議題,整理並說明了她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曾分享過的相關資料。她提到,自1945年微波爐問世以來,這項發明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生活便利,但圍繞微波爐的都市傳說也從未間斷,例如「微波加熱會讓食物具有放射性」、「會致癌」或「會破壞所有營養素」等說法。
羅珮琳醫師指出,這些疑慮其實早有研究可以釐清。她引用2004年與2014年的2項動物實驗說明:2004年的13週大鼠研究顯示,微波加熱與傳統加熱對健康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意即微波加熱並不會讓食物產生毒性。然而,2014年針對微波加熱食物進行長期餵養的研究中,大鼠的肝臟功能與抗氧化能力出現變化,顯示長期以微波食品為主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與抗氧化能力下降。
她進一步解釋,微波雖屬於電磁輻射的1種,但屬「非電離輻射」,不像核輻射或X光那樣會破壞DNA或造成放射性污染,因此「微波加熱使食物具有放射性」的說法並不成立。
不過,微波加熱確實可能造成部分營養素的損失,特別是不耐高溫的維生素C、B群、K、黃酮類與酵素等。若長期食用這類加熱食品而未補充新鮮蔬果,就可能導致體內抗氧化物質不足。她建議,使用微波爐時應採取「快速加熱、避免溫度過高、少用水」的方式,以保留更多水溶性維生素,同時日常飲食中要多攝取新鮮水果,補足營養。
羅珮琳醫師也提醒,真正影響健康的往往不是「微波加熱」本身,而是「超加工食品」與「不合格容器」。許多市售微波食品,如冷凍炒飯、義大利麵、炸物等,通常含有高鈉、高脂肪、低纖維,長期食用容易增加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如果使用非微波安全的塑膠容器加熱,可能釋出微塑膠、雙酚A(BPA)或其他化學物質,對神經與免疫系統造成潛在危害。即使是標示「可微波」的塑膠容器,在加熱過度時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如鄰苯二甲酸酯、PFAS、微塑膠等。
她也分享,自己偶爾還是會吃超商食品,但若需要加熱,會將食物倒入玻璃容器再加熱。雖然多了一道清洗的程序,「但吃得健康無毒更重要。」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金鐘60/小S遇Lulu直球提問「漢典GG大嗎?」 夫妻倆巧回4字超默契
金鐘60慶功/小S、蔡康永頒獎淚崩 曾國城被指台下「表情不屑」回應了
金鐘60/小S感性追憶大S! 網淚目:微笑弧度、語氣都像姊姊
其他人也在看

台灣大賽首戰開打 中市府直播服務球迷 (圖)
中華職棒7戰4勝制總冠軍賽(台灣大賽)18日開打,由中信兄弟與樂天桃猿交手,台中市政府在府前廣場舉辦直播應援活動,為地主兄弟隊加油,吸引許多球迷到場關注比賽。
中央社 ・ 1 天前
楊祐寧5度摃龜金鐘!求楊謹華上台唸他名字:炳發也聽不懂
楊祐寧以自製自演的性治療影集《今夜一起為愛鼓掌》角逐「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最終惜敗給越南演員連炳發,也是他第五度與金鐘獎座擦身而過。昨也是楊祐寧父親過世後首次公開露面。他神情平靜地說:「我們一家人都蠻平安、蠻平靜的。最後一晚都有跟爸爸講話,知道要告別,都有預備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茭白筍產季來臨! 礁溪溫泉美人腿、桃園甜度王大受好評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秋天到來,又到了茭白筍的產季!桃園三水鄉,因為茭白筍就種在石門水庫旁。肥沃土壤加上清澈水質,種出了甜度高達7.95度的甜度王。另外在宜蘭礁溪,也有用溫泉水灌溉的茭白筍,質地細嫩、口感鮮甜獲得大眾歡迎。一整盤的茭白筍倒入鍋中,伴隨著早已爆香的蒜頭,大火快炒、香氣四溢,讓人聞到味道就餓了,不需多加調味,清炒更能吃出茭白筍的甜味,不光如此,還有炒三鮮、燒賣、肉羹、花捲等,通通都是以茭白筍,發揮創意入菜。宜蘭代理縣長林茂盛:「生吃非常的脆,剛剛也熱炒,熱炒不用加這個味精,直接加鹽巴下去熱炒,吃起來也是甜的。」資深農民:「從4點(巡茭白筍田),這要先打開看,看說這支可以嗎,可以的話就割起來。」高齡93歲的農民爺爺,親自示範怎麼採收茭白筍,全礁溪栽種茭白筍面積約15公頃,是秋季重要生鮮特產,更特別的是,礁溪茭白筍屬於「赤殼種」,跟市面常見的「青殼種」不同,一年只能採收一次,產量少、品質佳。宜蘭代理縣長林茂盛:「(茭白筍)富含維他命,另外因為它是高纖低熱量,所以吃了之後對我們的腸道非常有幫助,而且低熱量吃了都不用怕(胖)。」礁溪鄉農會理事長李淑芬:「一天差不多(採收)幾百公斤,要吃溫泉筊白筍要快,也是這個時間才有而已。」不光礁溪有茭白筍,桃園也有,來個大pk。宜蘭礁溪因為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碳酸氫鈉溫泉水,降溫後灌溉,讓茭白筍質地細嫩、口感鮮甜。桃園三坑水鄉的茭白筍,因為種植在石門水庫旁,肥沃土壤、還有用水草淨化過的清澈水質,更是培育出甜度王的冠軍筊白筍。桃園市農業局長陳冠義:「我們種出來的茭白筍,甜度非常高,我們這次的茭白筍評鑑,(甜度)達到了7.95度。」甜度高達7.9幾乎可以生吃。茭白筍盛產季節到來,外出遊玩時,不妨來到產地親自品嘗這新鮮美味。原文出處:茭白筍產季來臨! 礁溪溫泉美人腿、桃園甜度王大受好評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從GD騙到BLACKPINK! 男買票被詐怒控司法漏洞韓國瑜推廣茭白筍再談"漂亮小腿"說 被批"消費女性"消費女性?昔自爆偷看美白腿 韓國瑜竟又稱「茭白筍跟小腿一樣」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台灣大出品《影后》奪金鐘獎最佳導演、女主角、最佳戲劇節目大獎 中華電信《化外之醫》奪下最佳男主角、男配角等大獎
台灣大「影后」在金鐘獎奪下導演獎等三大獎,中華電信出品的「化外之醫」拿下男主、...
信傳媒 ・ 1 天前

小S素顏「複製大S神顏」!賈永婕驚:姊妹融為一體了
娛樂中心/李明融報導第60屆節目類金鐘獎頒獎典禮在本週五(17日)盛大舉行,其中最大焦點就是小S(徐熙娣)在痛失姊姊大S後再度出現在螢光幕前,出場後讓觀眾感動落淚,但依舊展現機智的主持實力,最後也如願以《小姐不熙娣》獲得「綜藝節目主持人獎」,閨密賈永婕今天(19日)PO出與小S的合照,直言「你們看這幾張照片,根本就是大S」,貼文曝光引發討論,S媽(黃春梅)也在貼文底下留言回應。
民視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運動降膽固醇「早上vs晚上」哪時最好?專家解答 差別出乎意料
當你拿到健檢報告,發現膽固醇比預期高時,可能會感到緊張不安。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提醒,該是時候調整生活習慣,例如重新把運動排進日程,幫助降低數值。研究顯示,運動能幫助改善膽固醇,降低「壞的」LDL 膽固醇,並提升「好的」HDL 膽固醇。不過,如果想讓努力更有效,你或許會好奇:有沒有特定時間運動更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對此,eatingwell網站訪問了心臟科醫師、運動營養師與健身教練。 運動有最佳時間嗎? 目前沒有一致的結論,是否早晨、下午或晚上運動對降膽固醇最好。心臟科醫師 Aaron Feingold 表示,依個人狀況而定,但有研究顯示,早晨運動在膽固醇管理上可能略佔優勢。他解釋,人體的晝夜節律會影響脂肪代謝,膽固醇生成在夜晚達到高峰;早晨運動能打斷這個循環,並在白天提升 HDL 水準。例如,一項針對年長者的研究發現,早晨運動者的 LDL 膽固醇明顯低於下午運動者。另一項研究則指出,早晨運動與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與中風風險有關,而膽固醇在這兩種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下午或晚間運動也有其優勢。運動營養師 Marie Spano 指出,研究顯示,晚間運動可能比早晨運動更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因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長壽專家「絕不吃高糖早餐」 逆齡15歲!就靠減少發炎
比利時長壽專家維丁醫生聲稱自己成功將生理年齡逆轉約15歲,並分享了他為了健康長壽絕對不碰的早餐類型。這位專門研究健康老化的醫生表示,高糖分的早餐可能會導致血糖急速升高,長期下來恐加速身體老化。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 天前
大腸癌疫苗來了!台大研究:預防、治療皆可「腫瘤縮小近8成」
大腸癌威脅國人健康問題有望獲得新解方。台灣大學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團隊利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成功開發大腸癌「預防+治療」雙效疫苗,動物實驗顯示能使轉移至肝臟的腫瘤體積及數量減少約8成。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74歲嬤「天天擦止痛藥膏」竟差點洗腎!醫揭驚人真相 2類人要小心
文獻上曾紀錄一位74歲的老太太,近六週來一直感到呼吸喘不過氣、腳水腫,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的尿蛋白非常高、血中白蛋白過低(僅17 g/L),還有腎功能變差(肌酸酐 169 μmol/L)。這些都是典型的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表現。起初老太太被診斷有泌尿道感染,給予抗生素與利尿劑治療,但腎功能仍持續惡化,三天後,被緊急轉到大醫院。醫師觀察她的狀況後,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她有明顯的腎間質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但腎小球卻是正常的,這非常不尋常。 兩種腎臟疾病合併出現? 線索指向某種藥物 腎病症候群 + 腎間質腎炎的組合,在臨床上,有一個很大的嫌疑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但問題來了,病人自己說沒有吃任何止痛藥,家屬也這麼說,連她的家庭醫師都說沒開過。為了保險起見,醫師把她所有的藥都停掉,沒想到腎功能還是繼續惡化,甚至需要洗腎。 就在此時,關鍵線索出現了 某天,護理人員在老太太的櫃子裡發現了一條「止痛藥膏(piroxicam gel)」,原來她一直在病房浴室裡偷偷塗抹這條藥膏在肩膀和背部,來緩解肌肉痠痛。老太太在這六週內總共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百萬粉吃播網紅體重飆到175公斤 !動切胃手術保命 專家說話了
綜合陸媒報導,近年來獵奇型吃播內容在平台演算法推波助瀾下爆紅,但背後的健康代價令人憂心。據業界人士透露,部分主播為吸引流量,不僅長期暴飲暴食,甚至有人為了更快吞食大量食物而切除味覺神經,嚴重危害身體。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醫師李曉翠指出,長期過量進食會造成...
CTWANT ・ 19 小時前
從椅子站起來會頭暈?小心不是低血壓而是「它」作祟!恐害中風、腎臟病
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會頭暈眼花?小心不是低血壓,而是姿勢性高血壓作祟!醫師表示,目前普遍將從坐姿站起來的時候,收縮壓上升≥20 mmHg為姿勢性高血壓標準之一,並將其視為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
健康2.0 ・ 10 小時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低脂食物=變胖!醫破「健康餐」迷思:一堆OL錯了
現代人努力對抗肥胖,標榜低脂的健康餐頗受歡迎,但醫師黃軒表示,低脂食物通常高糖、高澱粉,為了增加口感,業者會在其中添加糖分,民眾以為在減脂,其實在增糖。醫師李思賢也表示,外食族可就近在自助餐店選用多種原型蔬菜、白飯減量,就可以低價獲取健康飲食的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生病吃不下≠惡化 應補充「這2種液體」!千萬別強迫進食
人生病時常沒食慾,醫師張家銘表示,這時身體正在啟動「節能修復機制」。根據研究,人體免疫細胞,在感染時會改變吃的東西,身體會暫時降低對葡萄糖的使用,轉而燃燒酮體、乙酸與乳酸這些替代燃料,以便讓免疫系統穩定運作。因此,當發燒、喉嚨痛、沒胃口時,不需要強迫進食,而是適當地補水、補電解質、輕微斷食幾餐,反而能讓代謝自然轉換到「免疫模式」,支持T細胞運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