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月底登場!明居正揭中國「3層談判目標」並警告:全球通膨恐升高
美國總統川普17日證實,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月底在南韓舉辦的亞太經合會中會面,而近期美中貿易戰戰況激烈,讓此次即將到來的川習會面成為國際焦點。對此,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在風傳媒節目《下班瀚你聊》表示,理論上川習雙方目前都希望能見面對談,因為雙方都有求於對方。若本次川習會拍板了要談判的決定,底下團隊便會再去商談細節,但是否談得出結果不一定。
明居正指出,前一次貿易戰中,美國真正對課徵所有商品的稅平均是18%,未達原先聲稱的25%。既沒有提升貿易額到答應美國的水準,也沒有被美國課徵25%關稅,因此認為自己沒有輸。認為,前一次貿易戰是突然被美國攻擊,但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還沒打輸,這次已有所準備,不可能打輸,因此根本不畏懼美國威脅。
川普削弱中國經濟實力防止威脅
明居正提到,川普之所以重啟貿易戰,是因川普發現的野心比他想像的大很多,川普原以為只是想做地方之霸,但川普現在慢慢想通了,意在扳倒美國,因此必須對付。川普認為是真正的首要敵人、全球秩序的最大威脅,故而訂定大戰略,川普也認為關稅是一個戰略,能讓美國強大、重新富裕。的實力來自於其經濟實力,若將其經濟實力慢慢打下去,便無法和美國競爭,也就不會威脅國際秩序。
貿易戰略部分,明居正說明,美國拉高關稅,中國貨物的價格提升,競爭力便會縮減,中國國力就會慢慢被削弱,此為較長遠的辦法。而川普也知悉中國用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在墨西哥設立許多公司和工廠,大賺美國的錢,因此川普對墨西哥、加拿大課徵高額關稅,打擊中國洗產地。
明居正續指,此次面對貿易戰做足準備,第一,中國對美國農產品、高科技產品提高關稅,但中國需要的部分不提高; 第二, 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控告美國,無論成不成立都是個很好的動作;第三,限制稀土出口;第四,拒買美國大豆;第五,同樣對美課徵港口稅,以反制美國,美國每年約和中國購買4千多億美金的商品, 若停止向中國購買或減少一部分購買,對中國打擊都非常大。2018年以前, 假設中國每年從美國賺取的錢占所有國家總和的9成以上,近幾年陸續雖減少,但至少達到7成,可見中國對美國的外貿依賴度非常高。
中國拋售美債只是虛張聲勢?
明居正進一步表示,為反擊美國而打出「金融核彈」,2019年貿易戰,就曾揚言賣美債,然而美國出售的美債只佔全部美債的約10%,是購買10%中的5%,因為美債是優良商品,一旦出售很快會有人承接,賣出美債後,手上將持有美金,若存入銀行,利息比原來美債低約7倍,一般人不會做這種虧本之舉,但若認為此舉可以打垮美國,便會這樣做。
然而,明居正提醒,美債價格因拋售而下跌後,手上其他的以美金計價的資產也會縮水,且賣出美債後,握有美元,若存活國內將逼高人民幣,不利出口。因此只能用賣美債口頭威嚇,不能真的實行。此外,的產能過剩表現在電動車、電池、太陽能板和鋼鐵材料4項,從2021年至今,每年皆針對4項產業給予國家財政補貼或銀行貸款,可見產能過剩是有意造成的。此舉的目的是傾銷全球,打垮並佔領美國市場,等於間接回應美國貿易戰。
明居正表示,之所以擔心貿易戰開打,因為非常依賴出口,而中國出口對美國依賴度非常高,所以必須認真應對貿易戰。因此採取以下內部措施應對,第一,強化內需市場, 但目前尚無成效;第二,強化金融體系穩定,防止資金流出,但目前資金流出數字非常大,甚至再幾個月前到達最高峰; 第三,加速科技創新,雖有幾項產品成功,但整體而言效果不顯著。
中國以「三層目標」應對貿易談判
明居正認為,對於這次貿易談判有「下、中、上」三層目標,下層目標為雙方談判後簽署協議,但不落實;中層為拖延談判,川普到了2026上半年一定會低頭讓步,因為美國2026下半年要進行選舉,因此一定要有協議和選民交代,若雙方如果真的談不成,至少能讓川普期中選舉選輸,甚至提前下台;至於上策為藉此次貿易戰搞垮美國。中美初步談判可能達成部分協議或部分豁免協定,先達成較小規模可操作的協定或豁免條款,為此次可能的結果,不過此次川習會面最多是會前會,做出重大決定的機率非常小,尚不需太過擔心。
明居正進一步說道,未來會打造去美化的供應鏈,美國會打造去中化的供應鏈,中美貿易鏈斷裂,全球都會受傷。而美國和打貿易戰受得傷害相當大,因為雙方貿易依存度過高,因此全球貿易格局將重塑。目前已不只是貿易戰的問題,已經是雙方戰略對抗的問題,貿易戰只是熱戰或軍事戰的延伸。此外,無論中美得出什麼談判結果,全球市場的信心一定會受到很大打擊,恐有風險外溢的危險,金融非常不穩定,全球通貨膨脹可能升高。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二十屆四中全會揭幕 習近平宣讀工作報告
據《央視》報導,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周一(20 日)上午在北京開始登場,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向全會說明《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討論稿)
鉅亨網 ・ 1 天前中國第3季GDP4.8% 2025年以來增速最慢
(中央社台北20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為4.8%,是今年以來增速最慢。統計局表示,第3季GDP增速回落是由於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全球經貿秩序,單邊主義盛行,國際經貿增長不穩定性加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
中央社 ・ 1 天前普發現金怎麼花? 國泰金最新調查出爐 逾四成民眾會「這樣做」
國泰金控20日發布《 2025年10月份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本月時事題為「民眾對於好孕方案對生育決策影響以及普發現金資金使用的調查」,針對普發現金的用途,調查結果顯示:41%民眾預計將普發現金用在旅遊及消費,其中26%的民眾選擇在國內旅遊及消費,15%民眾將用於國外旅遊及消費,另外,32%民眾則規劃用於投資(如股票、基金或外幣等),14%的民眾則傾向把現金拿來儲蓄。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普發現金1萬元 調查:4成民眾估用於旅遊與消費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5年10月20日電)立法院會近日三讀通過韌性特別預算案,最快11月上旬執行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國泰金10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顯示,41%民眾預計把普發現金用在旅遊及消費(包含國內與國外旅遊),32%規劃用在股票、基金或外幣等投資,14%傾向拿來儲蓄。國泰金今天發布10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時事題部分,詢問民眾對於好孕方案對生育決策影響以及普發現金資金使用的調查。針對普發現金的用途,調查顯示,41%民眾預計將普發現金用在旅遊及消費,其中可分成國內與國外兩部分,整體26%選擇在國內旅遊及消費,15%民眾將用在國外旅遊及消費;32%民眾擬用在股票、基金或外幣等投資,14%則傾向把現金拿來儲蓄。關於民眾對「好孕3方案」對家庭生育決策影響程度的調查,調查顯示,44%民眾認為好孕方案對生育決策影響有限,37%認為完全沒影響,16%會因好孕方案而部分提高生育意願,僅有3%民眾表示會明顯提高生育意願。此外,調查顯示,民眾景氣展望樂觀指數轉佳,大額消費意願也同步上揚。大額消費意願指數提高至5.9,耐久財消費意願指數走揚至-14.1。買房意願微幅上升至-45.1,賣房意願指數走升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美中貿易疑慮緩解 歐洲股市收高
(中央社倫敦2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發表的緩和言論,緩解投資人對於美中兩國貿易緊張局勢的擔憂,使歐洲股市主要指數今天收高。
中央社 ・ 20 小時前四中全會登場 中國第三季經濟成長放緩4.8%
中國第三季經濟成長放緩至一年來新低,符合外界預期。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以及貿易緊張局勢損害了需求,持續為決策者帶來壓力,需要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來鞏固經濟動能。 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至9月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去年同期成長4.8%,比第二季的5.2%放緩,符合路透社調查的分析人士所預測的4.8%。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GDP季增1.1%,優於外界預測的0.8%,也優於上一季的1.0%。 在強韌的出口與強勁的股票市場的支持下,中國當局今年推出了溫和的刺激措施,但美中貿易緊張的再度升級仍構成風險。北京也面臨到要重新平衡經濟、逐步增加消費的艱鉅挑戰。 儘管仍有祭出額外刺激措施的空間,但分析人士對於決策者今年是否會採取行動意見分歧。 與華盛頓的貿易緊張局勢再次升級,突顯了中國失衡經濟的脆弱性,也就是高度依賴製造業與海外需求。這也增加了人們的預期,認為中國領導人可能會接受痛苦的轉型,重新平衡經濟成長,轉向國內消費。 儘管中國出口9月反彈,但近期的許多數據都顯示中國經濟失去了動能,儘管政府努力遏制產能過剩與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但通縮壓力仍然存在。 高層從今天起至23日將舉行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大陸政治》大陸四中全會登場 聚焦十五五規劃
【時報-台北電】第二十屆四中全會20日起於北京登場,核心議題之一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稿,確立大陸未來五年(2026年~2030年)的經濟與產業發展方向。 此外,市場也高度關注大陸統計局今日公布的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及消費、投資等多項宏觀經濟數據。 綜合外媒報導,「十五五規劃」預料將延續「穩增長、調結構」主軸,強化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同時化解部分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仍是習近平推動的「科技自主」戰略,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布局。 「十五五規劃」除聚焦半導體、AI、綠能與電動車等戰略性產業外,也預料將重申「擴大內需」與「抑制結構性供需失衡」的政策目標。不過,觀察人士指出,這兩個方向長期存在矛盾,如何在維持產業動能與提升民間消費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北京面臨的最大挑戰。 報導指出,大陸過去10年的經濟成長幾乎完全仰賴製造業與投資帶動,而非消費成長。這種模式雖支撐出口與產能擴張,但也導致通縮壓力升高與債務風險累積。分析人士認為,在大國競爭下,北京仍將選擇強化製造實力,以鞏固經濟「硬實力」。 路透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表示,「十五
時報資訊 ・ 1 天前《大陸經濟》統計局/前3季GDP增長5.2% 頂住壓力前行
【時報-台北電】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國民經濟頂住壓力仍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經初步核算,2025年前3季國內生產總值(GDP)101兆503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 個別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兆8061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6兆4020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59兆2955億元,增長5.4%。 前3季貨物進出口總額33兆6078億元,同比增長4%;單看出口19兆9450億元,增長7.1%;進口13兆6629億元,下降0.2%。 前3季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7兆1535億元,同比下降0.5%。若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則增長3%。 前3季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1%;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8%。(編輯:廖小蕎)
時報資訊 ・ 1 天前川普放話、中國經濟訊號點燃買盤,LME期銅週一漲0.82%,逼近紀錄高點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倫敦銅價週一上漲,價格逼近紀錄高點,投資者評估美國總統川普有關中美貿易關係的言論,同時北京釋放信號顯示今年中國經濟有機會實現成長目標。週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上漲87.00美元或0.82%,報10,691.5美元/噸。川普表示,如果中美之間無法達成協議,他可能會以「很多其他東西」來威脅中國,比如飛機零組件。此外,中國方面表示經濟仍有機會實現今年成長目標,儘管剛剛公佈的經濟增速創下一年來最低,出口繁榮帶來的提振作用被消費和投資疲軟所削弱。其他金屬價格方面,LME期鋁基本持平,報2,776.5美元/噸;LME期鎳上漲0.63%,報15,222.0美元/噸;LME期鋅上漲1.53%,報2,978.5美元/噸。
財訊快報 ・ 13 小時前控川普挾私怨報復 前FBI局長柯米請求撤銷起訴
(中央社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前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米(James Comey)今天請求聯邦法院撤銷對他提出的重罪指控,理由是這些指控是出於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私人恩怨」。
中央社 ・ 6 小時前
無懼被貼標籤! 鄭麗文喊「願見習近平」:怕就別出來混
國民主席選舉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並且收到中央總書記習的賀電,針對外界好奇她是否會赴中交流,包括與習近平會面?鄭麗文今(20日)表示,有賀電還是伸出友誼的手,要讓大家感受到兩岸可以交流,還透露赴中交流不怕被貼標籤,並且強調「怕就不要出來混了」。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晨間解盤》川習會將登場 貿易戰可望降溫
【時報-台北電】川習會即將登場,預料短線系統性風險可望降溫。 群益投顧表示,首先,川普與習近平可能於亞太經合會會議10月30日南韓進行,國是訪問期間會面,雙方陣營為營造良好氣氛可望降緩貿易摩擦。 再者,美國多家企業本周公布2025年第三季財報,10月22日台灣TPCA SHOW、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10月27日輝達執行長仁勳將於NVIDIA GTC發表演說。主流類股AI伺服器、PCB、機器人供應鏈、蘋概股 群益投顧預估指數區間:26800-27800。 操作建議: 1.美中貿易戰降溫、聯準會今年底前降息預期明確、美企財報正向,現階段台股仍將呈現拉積盤格局,中小型個股各自表現。 2.本周多項議題發酵,類股輪動依然快速,建議謹慎操作、不追高殺低。(編輯:沈培華)
時報資訊 ・ 1 天前
20屆四中全會料遞補至少12中委 恐創8年來最大規模人事變動
20屆四中全會今天(10/20)在北京開幕,除聚焦規劃未來5年的經濟發展方針,還涉及高層人事。在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等9名上將遭開除籍、軍籍後,港媒指出,過去1年有10多名中央委員「落馬」,預計四中全會將至少遞補12名中央委員。
太報 ・ 1 天前
一文秒懂大小公與車位 建商賣4坪車位「可直接說byebye」
公設可分成大公與小公,「大公」代表整個社區共同使用的設備,如大廳、機電室、中庭等;「小公」代表某棟或某層共享的空間如梯廳、走道、電梯間等。而近年因應政府消防安全法規加嚴(如高樓層須雙逃生梯等必要公設),也將多數建案的公設比墊上3成左右。因此別被「公設比越低...
CTWANT ・ 1 天前《大陸經濟》陸Q3經濟增長4.8%略降 官方提4有利條件:全年目標可期
【時報-台北電】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有記者提問,三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請問如何看待三季度經濟運行表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第一,三季度GDP增速回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初步核算,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國際看,第三季以來,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全球經貿秩序,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國際經貿增長不穩定不確定性加大,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從國內看,中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關鍵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存在陣痛,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有待化解,部分行業增勢減緩客觀上影響經濟增速回落。但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轉型中的問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中不斷發展壯大的。 第二,儘管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經濟穩中有進發展態勢沒有變。從增長水平看,中國第三季4.8%的經濟增速水平仍明顯高於多數主要經濟體,對於中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尤為難能可貴。第三季經濟總量達
時報資訊 ・ 1 天前
賴清德政見卓榮泰狀況外 藍委質詢酸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立委洪孟楷今(21)日在立院質詢新北市淡海科學城開發進度,不過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內政部長劉世芳在內,對該案進度卻都未掌握,洪孟楷批,這是總統賴清德政見,行政院卻沒人關...
今日新聞NOWNEWS ・ 6 小時前

20屆四中全會今開幕 料聚焦科技創新、年均4.5%經濟增速
20屆四中全會今日(10/20)起一連4天在北京舉行,將敲定未來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政策方向。中國學者向港媒分析,「十五五規劃」將明確科技創新為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而提振消費將成為重點目標之一。
太報 ・ 1 天前「內捲」將成四中全會焦點 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恐將陷入全面停滯
20日將召開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華爾街日報18日指出,中國正深陷一種競爭過度的循環,這場激烈的內鬥正在摧毀企業利潤,讓勞工陷入殘酷的生存競賽,並助長通貨緊縮的惡性螺旋。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這種現象被稱為「內捲」(involution),這是1個原本冷僻的學術詞彙,如今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