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瘦下來卻一餐就胖回來?營養師揭「復胖真相」 很多人都中招
你是否曾經努力節食、一天兩杯拿鐵當正餐,三週瘦了五公斤,卻又在幾個月內胖回來,甚至比原本還重?別再自責了,這不是你沒毅力,而是你的身體「太聰明」!
快速減重 身體會自動啟動生存防衛機制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說明,事實上,當你快速減重時,身體會自動啟動一種生存防衛機制:基礎代謝率下降、能量消耗減少、脂肪保存率提高,這就是傳說中的「代謝適應」。根據《Obesity》在2016年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The Biggest Loser》節目中的參賽者在比賽結束後,儘管體重部分回升,他們的基礎代謝率仍低於預期,導致持續性燃脂困難。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減重太快,會讓身體以為你「快餓死了」,於是拚命節能、省電,保住脂肪來度過寒冬。
漸進式減重 更有效降低復胖機率
根據《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在2020年的研究指出,與快速減重相比,漸進式減重能更有效維持肌肉量與能量代謝,降低復胖機率。
若一位體重70公斤的成人若在短短三週內減重9公斤,可能會損失寶貴的肌肉質量,導致基礎代謝率大幅下降,每天少消耗超過300大卡。即使後續飲食回歸正常,因為代謝還沒恢復,就會快速累積脂肪並回彈。
那該怎麼辦?別急,減重成功的關鍵從來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穩越久」!根據《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在2020年的觀察研究顯示,溫和的熱量赤字、穩定的減重步伐與肌肉量的維持,能有效減少荷爾蒙的劇烈波動,並防止長期代謝減退。
不復胖減重三部曲
1、每週減重控制在0.5-1公斤內
根據《Obesity》期刊顯示,過度節食反而會誘發瘦體素、甲狀腺素與腎上腺素的異常變動,使脂肪燃燒速率驟降。
2、每餐攝取優質蛋白質 20-30g(雞蛋、豆腐、鮭魚)
蛋白質不只維持肌肉,還能幫助提升飽足感與能量消耗。根據《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在2018年的研究中發現,高蛋白飲食有助於減脂並維持瘦體重,同時減少減重過程中代謝下降的幅度,對健康減重非常關鍵。
3、睡好覺,穩定壓力荷爾蒙
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會刺激皮質醇分泌,促進內臟脂肪囤積。根據《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在2018年顯示,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者,復胖風險上升30%。
營養師推薦菜單:
早餐:茶葉蛋 +酪梨切丁 + 無糖豆漿燕麥片
午餐:香煎豆腐 + 藜麥香米蒟蒻飯 + 涼拌海帶芽
晚餐:烤鮭魚 + 花椰菜糙米飯 + 橄欖油炒地瓜葉
選用理由: 每餐具備完整蛋白質、膳食纖維與穩定血糖的複合碳水,有助控制胰島素與促進代謝平衡。
如何創造熱量赤字又不損基礎代謝?
•關鍵在於:「聰明減熱量」而不是「極端節食」。
•原理簡單說:當你攝取的熱量低於身體每日消耗,就會產生所謂「熱量赤字」,脂肪開始被動員作為能量,達到減重效果。
但如果熱量降得太低,身體為了保命會自動降低「基礎代謝率」(BMR),造成代謝緩慢、容易復胖的惡性循環。
•安全建議:每日熱量赤字控制在300-500大卡,最理想。這樣既能燃脂,又不會擾亂代謝機制。
聰明減熱量的方法?
•減少熱量要有「底線」
建議每日熱量攝取不要低於基礎代謝率(BMR)的80%,避免代謝率下滑。
•選擇「高纖低GI」食物取代精緻澱粉
例如:用地瓜、糙米、南瓜取代白飯、白麵包,延長飽足感、穩定血糖。
• 補充優質蛋白質
像是雞胸肉、豆腐、蛋、魚,不僅有助維持肌肉,還能提升熱效應(TEF),促進代謝。
•增加蔬菜比例、混搭低熱量食材
飯中可混合蒟蒻飯或花椰菜米,降低整體熱量但維持份量與口感。
• 避免過度節食或完全斷碳
根據《Obesity (Silver Spring)》2013年研究,低GI結合運動的減重效果,優於極端低碳飲食。
保護代謝的小技巧
•每週至少2-3次阻力訓練,避免肌肉流失。
•確保每日蛋白質攝取足夠(每公斤體重1.2g-1.6g)。
•補充必需微量營養素(如鋅、鐵、維生素B群),支持甲狀腺與代謝酵素功能。
•睡眠與壓力管理也很關鍵,長期睡不好或壓力過大,也會抑制代謝激素。
想瘦又不壞代謝的秘訣在於:「小幅減熱量 + 營養密度高 + 保留運動與肌肉量」。這樣才能讓減重變得輕鬆可持續,而非越減越累、越減越難瘦。
▲營養小知識:什麼是瘦體重?
瘦體重(Lean Body Mass, LBM)指的是體重中扣除體脂肪後的所有重量,包含:
.肌肉(最大宗)
.骨骼
.內臟(心、肝、腎等)
.水分(細胞內外液)
簡單來說,瘦體重=體重–體脂肪重量
為什麼減重時需要維持無脂肪體重?
.維持基礎代謝率(BMR):肌肉量越多,身體安靜時也會消耗較多能量。
.避免復胖:若減重過程流失太多肌肉,會導致基礎代謝下降,未來更容易復胖。
.維持身體功能:肌肉與水分是支持身體活動與健康的重要基礎。
因此在減重時,建議搭配高蛋白飲食與適量運動,以確保體脂減少的同時,無脂肪體重能被保留,達到健康且持久的瘦身效果。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吃很少、每天只吃一餐卻沒瘦?醫揭「背後危機」 這樣做避免代謝停擺
·瘦瘦針停了就胖回來? 營養師揭體重回彈真相:「這件事」沒做到一切白費
其他人也在看

孕婦1天喝2杯手搖飲「寶寶GG會長不大?」 婦科名醫解答了
各個品牌的飲料店充斥在台灣街頭,天氣熱的時候經常人滿為患,人手一杯手搖飲,試圖達到降火解暑的效果。但如果是孕婦,每天飲用2杯手搖飲,會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呢?知名的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先前就幫忙解答了,同時也貼心叮嚀相關事項,只要記住一個原則就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狂甩51公斤!42歲女體重破百瘦出小蠻腰 靠「4招」體年齡回春到27歲
肥胖不只與癌症有關,隨著年紀增長,還會對各器官、關節造成負擔。衛福部彰化醫院一名42歲個管師吳雅婷,原本體重是104公斤,擔心肥胖危害健康而決定減重,靠著飲食調控及增加身體活動量,13個月後甩肉51公斤,身體年齡更是從69歲回春到27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減重針「猛健樂」難求?民眾搶購價格飆 醫:需專業評估
「瘦瘦針」猛健樂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持續攀升!10毫克規格從1萬2千元漲至1萬5千元,漲幅高達25%。醫師提醒,猛健樂為處方用藥,需經專業評估才能使用,且停藥後有體重反彈風險高達11.6%,民眾切勿私自購買使用。目前市場上有三種類似的減重針劑可供選擇,若沒有專業照護,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虛弱等副作用,對身體造成極大負擔,風險極高!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金曲評審防「早洩」 紀明陽:旁邊有9位小姐監督
金曲老頑童紀明陽近日上中視《綜藝一級棒》錄影,主持人康康一見到他就想起往事:「他當過很多次評審,有次遇到他,他完全不理我,還直接衝進電梯裡,我還以為他當很多金曲獎次金曲評審變驕傲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養生女「每天喝水3000cc」!卻越喝越累 醫揪「元凶」:時機錯了
「喝對水」才有助於健康!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提到,喝水方式錯誤會讓身體出問題,一名女子平時很養生,每天喝下近3000c.c.的水,但因飲用時機不對,導致晚上頻尿、睡眠品質差,白天精神不佳。對此,他分享「黃金喝水法則」,應少量多次、掌握時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市雙十升旗爆人潮 盧秀燕喊迎來豐收之年
[NOWnews今日新聞]114年雙十國慶,台中市政府今(10)日上午於府前廣場盛大舉行升旗典禮,76位民防義警與霹靂小組聯手展護全國最大、長36公尺、寬24公尺的巨幅國旗進場,場面壯觀吸睛,現場湧入...
今日新聞NOWNEWS ・ 21 小時前
乾杯「黑毛屋」 國慶日進駐高雄漢神巨蛋
[NOWnews今日新聞]乾杯集團旗下日式鍋物品牌「黑毛屋」拓展南部版圖,高雄首間門店進駐漢神巨蛋購物廣場並將於10月10日開幕,將為高雄消費者帶來四大經典日式鍋物、秋季柚子鍋,並推出十天限定贈肉與姆...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乳癌篩檢破百萬人次佳績!響應WHO醫界推3大行動,拚年降2.5%死亡率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依衛生福利部111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112年死因統計,111年有17,366位婦女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名婦女死於乳癌,死亡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2。防治乳癌與提升存活率,有賴達成「早期篩檢…
華人健康網 ・ 20 小時前
大愛共善一起來 藝文比賽涵養人文
拓凱教育基金會,在台中靜思堂舉辦藝文比賽,內容包含書法、作文、繪畫、說故事等,今年邁入第十年,主題是,愛你、愛我、愛社區,大愛共善一起來,啟發自愛、互助、共好的人文素養。「走過大愛森林,開滿了花,...
大愛電視 ・ 23 小時前
46歲女星凍齡6大祕訣 不節食也能瘦出小蠻腰
年過46歲的演員秦嵐,從《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到今年《成家》中的成熟女性角色,以其獨特氣質與保養得宜的身材,成為許多女性追求的典範。秦嵐近期公開分享其保持窈窕體態的六大秘訣,強調健康瘦身的重要性。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人妻整理枕邊人遺物意外發現 不甘為夫背債狀告狐狸精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昭濱/台北報導 北部一名男子阿德(化名)因為一場意外去世,遺孀阿芬(化名)在幫他整理遺物時,意外發現丈夫生前與一名在八大行業工作的小姐小玲(化名)有染,2人不僅會以「老婆、阿公」互稱,還多次出入飯店;阿德甚至常常拿錢給小玲花,阿芬認為,丈夫死後留下一些債務要她面對,小玲卻爽爽過日子,因此將她告上法院。小玲辯稱她和阿德去飯店只是純聊天...
匯流新聞網 ・ 23 小時前
余天小中風曝健康現況 「買好塔位」駁斥烏龍死訊
余祥銓、薔薔主持《大老闆聯盟》10日舉辦首錄記者會,余天特地到場支持。先前余天曾多次傳出烏龍死訊,他無奈表示:「我死去哪裡!」並透露現在定期做健檢,以77歲的人來說,身體還算硬朗。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9 小時前
小孟老師運勢/水瓶座雙十國慶快買樂透!3星座財運超旺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今日是10月10日,也是台灣的雙十國慶,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揭密本日運勢,包括十二星座幸運色、貴人與小人,並逐一分析工作與感情運。他點出水瓶座買樂透會有收穫,3星座在財運也有不錯的發展,雙子座金錢敏銳度高,天秤座投資實力增加,天蠍座適合犒賞自己。
民視 ・ 1 天前
結合3D列印與導航技術,讓口腔癌患者重拾笑容與咀嚼功能
58歲湯先生長年嚼食檳榔,日前因牙齦疼痛與口腔潰瘍就醫,經檢查確診為口腔癌第二期,癌細胞已侵蝕至下顎骨。起初他接受動脈化療控制病情,但療效不佳,最終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尋求治療;經醫師評估後,判定腫瘤已嚴重侵犯骨頭,必須摘除右側下顎骨及下排牙齒,並以小腿腓骨進行下顎骨重建與植牙。 3D列印導板升級即時導航過去的下顎骨重建手術高度依賴醫師經驗與術中判斷,雖能藉由影像輔助規劃,但實際操作仍存在誤差,可能導致切除範圍不準、咬合角度不佳,甚至影響外觀。後來引進的3D列印導板雖提升精準度,但屬「靜態設計」,無法因應術中變化即時微調。 一日顎骨重建手術則突破過去限制,結合動態導航技術,能即時顯示鑽孔角度、深度與位置,協助醫師準確完成重建與植牙,減少誤差範圍,同時縮短手術時間並提升安全性。 台北慈濟醫院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許博智指出,在這次手術中,同步進行下顎骨切除與腓骨截取,並在小腿血管尚未分離時即完成植牙,確保骨塊血流穩定。再配合動態導航隨時校正方向與深度,使整個過程更快也更精準。 小腿骨移植不影響行走 病患恢復快又自然許博智進一步說明,許多人擔心取下小腿骨會影響行走能力,其實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鄭麗文參選目的遭質疑 竹市議長正面對決提問
國民主席候選人鄭麗文10日下午到新竹市竹蓮寺參拜,竹市議長許修睿親自接待,針對近期有風聲指鄭麗文若當選將問鼎2028,許修睿也打破眾人疑問當眾提問鄭麗文選主席是要造王造后?還是劍指總統?
中時新聞網 ・ 17 小時前
挪威遇見台灣國旗秒喊「不能輸」 蔡阿嘎打賞100美元讚畫家
百萬YouTuber蔡阿嘎日前赴挪威拍片,在街頭發現藝術家繪出台灣國旗,他表示現場有不少中國人,激動喊出「台灣人不能輸啦」,豪氣打賞100美元(約新台幣3058元),此舉也引來網友熱烈回應,大讚:「此生最帥。」、「展現鈔能力。」
鏡新聞 ・ 21 小時前
心內話 / 跑得比洪水更快 從一雙拖鞋到重建希望
蘇建昌的手機被大水沖走了,他說自己的財產只剩一雙拖鞋。「衣服、褲子都是別人送的。」這四天,他都一個人睡在馬太鞍長老教會禮拜堂的長椅上。「晚上這邊全睡滿了人。」《鏡報新聞網》獨家取得《鏡週刊》「心內話」單元授權,全文刊載及影音製作「心內動話」單元。
鏡報 ・ 1 天前
瑞典2.7萬人研究證實!打鼾、睡眠不足恐加速大腦老化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不良的睡眠習慣可能加速大腦老化進程。研究團隊分析超過2.7萬名中老年人的睡眠與腦部影像資料,發現睡眠品質與大腦年齡息息相關,差勁的睡眠習慣可能導致大腦比實際年齡更老。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