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稀飯=喝糖水?農糧署曝2大食用關鍵:並非沒營養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坊間流傳稀飯沒營養、吃了等於喝糖水。農糧署對此說明,稀飯不是沒有營養,反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吃的時候注意兩大關鍵「升糖指數GI」、「升糖負荷GL」,稀飯的GI比米飯高,但還要看GL(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稀飯由於水分較多,整體碳水化合物含量其實偏低,對血糖衝擊比糖水小很多,是健康的食品選擇。
吃稀飯等於喝糖水?農糧署揭真相
日前農糧署官方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說明,有傳聞稱「吃稀飯等於喝糖水,沒營養還使血糖上升快」其實是過於簡化的說法,要瞭解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需同時留易升糖指數(GI,Glycemic Index)與升糖負荷(GL,Glycemic Load)。
GI代表: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稀飯比起米飯,確實有高出一些;而GL是考慮「GI × 食物份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稀飯的水分多,一碗稀飯「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總量低」GL值並不高,對血糖衝擊沒想像中大;由於升糖特性不同「吃稀飯不等於喝糖水」、「GI高不等於不能吃」。
中醫、營養學都肯定稀飯價值 均衡搭配更健康
此外,古代中醫典籍如《本草綱目》指出,米湯能「和胃、養陰」,適合病後虛弱、口渴之人;還有《食療本草》記載,米湯「補虛止渴,養胃氣」。或以現代營養學來看,一碗300克稀飯若是以白米50克、水300毫升煮成,熱量約150大卡、碳水化合物約33克、蛋白質約3克,脂肪極少且含有維生素B1、鉀、鎂等營養成分。
農糧署強調,從中醫典籍到現代營養學,都指出稀飯、米湯有其價值,但還是建議「均衡飲食」勿只吃稀飯,可搭配豆腐、魚、蛋、肉類補蛋白質;配青菜、菇類補膳食纖維;或是加一點健康油脂,如國產芝麻油、堅果,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資料來源:農糧署臉書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換季過敏怎麼防?營養師籲「3種食物」少吃 咖啡也中鏢
牧師公開喊「我嫁給了弟弟」 4000萬人看傻:你做了什麼?
愛喝瓶裝水=每年多吞9萬顆塑膠微粒 研究曝5大危害:恐慢性中毒
太詭異!波音客機在1萬公尺高空 「擋風玻璃竟爆裂」割傷機師
其他人也在看

控醣不怕「吃白飯」?煮飯「少加水」能讓消化變慢、降GI值…農糧署說話了:這3招才真穩血糖
許多人為了減重或控制血糖,常把白飯視為禁忌,網路更瘋傳煮飯時「加水多寡」會影響血糖上升速度。但農糧署粉專分享,控醣不能只靠「煮飯減少加水量」,整體飲食結構對血糖的影響才更大。而且煮飯加水量減少、米飯口感偏硬,還可能消化不良。真正有效的作法是「適度加工」,譬如冷飯、隔夜飯、搭配雜糧或糙米,都有助增加抗性澱粉、穩定血糖。
幸福熟齡 ・ 18 小時前吃稀飯等於喝糖水?中醫觀點能補虛 農糧署曝真相
網傳「吃稀飯等於喝糖水,沒營養還使血糖上升快!」,不過農糧署指出,這種說法太過簡化,不管是中醫典籍還是現代營養學都顯示,稀飯、米湯有價值,升糖指數(GI)雖然稍高,不過碳水化合物總量低、升糖負荷(GL)不高,更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建議搭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油脂一起食用。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吃稀飯等於喝糖水?農糧署結合中醫與營養學澄清 這樣吃粥更健康又有飽足感
現代人為了追求健康,在飲食上往往會多加留意,特別對「糖」的攝取尤為注意,有不少人認為吃稀飯等於喝糖水,沒營養還讓血糖上升快。對此,農糧署昨(21日)在臉書澄清,認為這樣的說法太過簡化,並引用中醫典籍和現代營養學,肯定稀飯與米湯的價值,是能養胃復元,提供基本營養的食品。
鏡報 ・ 18 小時前
豪雨釀災水淹農作 桃市農業局勘災應變助農民
受到東北季風及「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桃園市連日來降雨不歇,部分地區農作已有淹水災損狀況,市府農業局21日會同農業部農糧署、農改場、蘆竹區公所、桃園市農會、蘆竹區農會…等相關單位,前往蘆竹區海湖低窪地區,勘查農田水利溝渠清淤及2處農場溫網室蔬菜受災現況。農業局長陳冠義21日上午即偕同農糧署北區分署長林傳琦、桃園市農會總幹事周宗維、蘆竹區農會總幹事陳春郎等,前往蘆竹區視察短期葉菜受災狀況。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夾帶豪雨影響,目前已有農場淹水面積逾2公頃,初估損失逾百萬。陳冠義表示,蘆竹區部分農場受豪雨影響,導致田區不結球白菜浸水災情;另有蕎麥、大豆及高粱等低耗水作物災情,立即與相關單位到現場會勘,農業局將依農業天然災害查報作業規定啟動勘災程序,報請農業部現金救助。農業局提醒,根據中央氣象署天氣預報,近日仍有豪大雨發生機率,特別提醒種植低耗水作物農友,應注意農作防災及加強排水措施。後續倘有災情顯現,請農民主動向當地公所通報,並利用「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拍攝災害損失照片,以利後續災損補助申請。陳冠義表示,「智慧農業防災平台」整合氣象署、水務局及桃園市自建10處微型氣象站資訊,並透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醫警告「這10大徵兆」代表你已糖上癮! 一包餅乾秒嗑光、吃甜食有愧疚感都中
許多人認為,只要有規律運動習慣,喝點含糖飲料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小兒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提醒,含糖飲料的健康風險遠比想像中嚴重,即便有運動習慣,也無法完全抵銷含糖飲品對身體代謝的影響,最新的美國大型研究也狠狠打破這項迷思! 每週攝取兩杯以上含糖飲 有運動仍有罹糖尿病風險 根據發表於《 Diabetologia 》的前瞻性觀察性世代研究結果顯示,即使運動量達到建議標準,長期每週飲用兩份以上含糖飲料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相對風險,仍比同樣運動量但每月飲用少於一份含糖飲料的人高 22% 。王律婷指出,所謂含糖飲料,除了街頭常見的手搖飲,也包括運動飲料、碳酸飲料(如可樂、沙士)、果汁飲料,甚至標榜 100% 的純果汁。然而,即使改喝熱量較低、糖分減少的代糖飲料或是零卡飲料,研究也顯示,若每週攝取兩杯以上,長期下來,即使運動量達建議標準,相較不喝的人,仍會增加7%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飲品糖分吸收速度快 當心糖癮危機 不僅如此,一篇發表於《 Advances in Nutrition 》,納入 29 項前瞻性世代研究的統合分析研究指出,每多喝一份含糖飲料(約 39 克糖),罹患糖尿病的相對風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連日大雨濕氣纏身!中醫教你10招除濕祕方 運動、飲食、泡腳都有效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最近台灣各地連日大雨,空氣濕度飆高,不僅衣服難乾、牆壁發霉,就連身體也容易「濕答答」。中醫認為,外濕久滯,容易導致體內濕氣堆積,引發疲倦、水腫、頭重、關節痠痛等症狀。耕莘醫院中醫師許禎育提醒,屋子濕氣重可以開除濕機,但身體濕氣重就得靠「內外兼治」,透過運動、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幫助身體代謝水分、驅除濕氣。 中醫師許禎育說,中醫醫治除濕主要治療三大方向,第一是幫助身體發汗;第二是健脾,因為脾主運化,是幫助水分代謝的重要器官;第三則是利小便,讓水分排除正常。 適當運動,有助發汗運動可以幫助排汗,是夏季除濕寒的好利器。可知道流汗之後,皮膚溫度平均可以降約4℃左右,所以經常流汗的人,通常也比較不會怕熱;相反的,汗流得少的人,不僅怕熱,濕氣也重。 許禎育特別提醒,若想透過運動幫助發汗,建議微微出汗即可,因為適度的流汗有助陽氣的升發,但汗流浹背、大汗淋漓反而就傷身了,除了容易流失電解質外,因毛細孔打開,一不小心吹到冷風,寒邪就入骨了,很容易感冒。建議夏天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不那麼熱的時候做點有氧運動、健走、瑜伽、太極等有點喘,微微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增強水分代謝。 2、適當
常春月刊 ・ 20 小時前
穿雨鞋指甲恐發黑!專家曝「1關鍵」成傷腳元凶
近幾天下雨,不少人都會穿雨鞋出門,但要注意「挑對尺寸」,否則可能會造成腳趾瘀血、黑指甲。對此,有雨鞋業者建議,挑選雨鞋時,尺寸要留一指寬;登山雨鞋則要留2指寬或是加上護踝,避免在行走過程中,腳一直往鞋頭衝而受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綜所稅第2批退稅10/31入帳 全國退稅金額逾15億元
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綜所稅)第2批退稅將於10月31日入帳,退稅款將直接撥入納稅義務人指定帳戶,或寄發退稅憑單供兌領。根據財政資訊中心初步統計,全國符合本批退稅的案件共9萬2071件,退稅總額達15億3596萬餘元。
Yahoo奇摩股市 ・ 18 小時前
比含糖飲料更恐怖!每天喝「1無糖飲料」 脂肪肝風險增60%
代糖飲料真的比較健康嗎?近日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含糖飲料早就被認為會引發新陳代謝的問題,但最新研究顯示,代糖飲料雖然沒有糖分,但還是可能會損害肝臟代謝,甚至風險還會比含糖飲料高。
鏡報 ・ 14 小時前
趙露思《許我耀眼》身材登熱搜!曝靠4招保持「名品級身材」,中醫解析:有些風險要注意
中國女星趙露思因主演《許我耀眼》再度爆紅,「名品級身材」成為話題焦點,讓不少網友驚呼「根本像換了一個人!」過去她曾分享瘦身秘訣,「早、午兩餐」搭配充足水分攝取為核心,並以7天固定食物攝取,同時搭配「經期減肥法」,生理期前後進行溫和拉伸與體態調整,引起許多粉絲關注甚至模仿。
姊妹淘 ・ 1 天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吃蛋黃酥後急性胰臟炎!醫曝「1原因」害的 尤其這3種人最危險
一名50多歲男性,可能因食用過多中秋節禮盒的蛋黃酥,導致其三酸甘油脂濃度飆升至800 mg/dL,伴隨劇烈腹痛及嘔吐,經診斷為急性胰臟炎,須立即住院治療。 三酸甘油脂升高恐致命 與這些因素息息相關 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顏廷旭指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與飲食不當、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相關,危險性不容忽視。一旦濃度超過500 mg/dL時,罹患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便大幅增加,容易出現劇烈腹痛、噁心和嘔吐,嚴重者需立即住院治療;若未及時處理,急性胰臟炎甚至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進而增加死亡風險。此外,長期未受控制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還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常見3種治療藥物 目前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常見藥物包括:纖維酸類藥物、菸鹼酸及Omega-3脂肪酸補充劑。顏廷旭醫師說明,常用的纖維酸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但偶爾會產生副作用如肌肉疼痛及影響肝功能;菸鹼酸能降低血脂,卻可能伴隨皮膚潮紅、胃部不適及血糖波動。若無法耐受上述健保藥物,則建議考慮Omega-3脂肪酸補充劑,也就是常見的魚油產品。顏廷旭醫師補充,臨床研究顯示,高濃度Omega-3脂肪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吃了非洲豬瘟會怎麼樣?營養師解答4大疑問
[NOWnews今日新聞]今(22)日傳出台中市出現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上午在農業部一樓大廳舉辦「疑似法定動物傳染病說明記者會」,部分民眾擔心會吃到瘟豬肉,對此,營養師宋明樺在臉書發文指出,非洲豬瘟對...
今日新聞NOWNEWS ・ 19 小時前
台東7連霸議員驟逝!疑大腸鏡切息肉 醫揭大腸鏡「2種息肉」千萬別亂切!
寫下台東政壇7次參選、7次全勝傳奇的前台東縣議員黃瑞華,驚傳於已於10/11病逝,享壽73歲。 這位才剛在3年前告別28年政壇生涯、期許要當個「快樂老人」的政壇長青樹驟然離世,據傳,他是因為進行
健康2.0 ・ 22 小時前
台灣人愛吃「6蔬果」驚爆農藥超標!79公噸全數退運或銷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1日公布最新邊境食品檢驗結果,多種來自各國的進口水果、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已全數依規退運或銷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冷凍蔬菜就不優?正妹營養師曝「1神奇關鍵」:被低估的營養超人!
不少民眾因為沒有時間到傳統市場買菜,會到超市選購冷凍蔬菜,不過卻擔心不夠新鮮,會讓家人吃不安心。營養師陳珮淳表示,冷凍蔬菜才是「被低估的營養超人」!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17502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排骨飯打開秒蓋回!非洲豬瘟爆台中 民眾怕中毒?專家說重話了
台灣防疫防線再度面臨重大考驗!農業部今(2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證實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發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經檢驗後呈現陽性反應。截至目前,相關單位已撲殺195頭豬隻,並啟動回溯調查。這是自2005年以來,台灣首度出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對於防疫成果與養豬產業構成重大挑戰。消息一出,立刻在網路上掀起熱議,許多民眾擔憂非洲豬瘟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專家與各國防疫機構皆強調,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流感季必看!正妹營養師教你「對症補營養」 快恢復不拖病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流感季來臨,許多人都有「一人中標、全家遭殃」的慘痛經驗。正妹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提醒,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其實是免疫系統在努力對抗病毒的訊號。除了多休息,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症狀補對營養,才能幫身體恢復體力、提升抵抗力。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運動後「無糖+低碳飲食」最好?營養師破解錯誤觀念:想長肌肉不能只靠雞胸肉,「吃錯」全白費
許多人揮汗運動,但體重卻不降反升,絕大多數人都是「吃錯」食物,拖累整體代謝效率。營養師指出,很多人運動後產生補償心態,覺得應該犒賞自己多吃一點;而運動刺激人體想攝取高油脂、重口味食物,都使人不小心越動吃越多。其實運動後不是不能吃,反而建議補充高GI碳水與蛋白質,讓肌肉修復與成長。
幸福熟齡 ・ 20 小時前
乳癌偏愛「這6種女人」 醫示警:更年期前後更要當心!
乳癌早期常無明顯疼痛症狀,醫師黃軒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強調,乳癌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但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則會大幅惡化,因此不應因「不痛」而掉以輕心。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