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篩檢首破百萬 醫界領銜「臺灣乳癌倡議行動」接軌國際
迎接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篩檢也首度迎來百萬人次佳績,創下歷史新高。為延續此成果並響應WHO「全球乳癌倡議」,台灣乳房醫學會今天(9日)攜手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等,共同舉辦「齊心協力,終結乳癌,臺灣乳癌倡議行動芻議」,強調唯有提升女性乳房健康意識,並讓「早篩與早治」對齊國際標準,才能有效逆轉死亡曲線。
乳癌是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112年死因統計,111年有17,366位婦女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8.1位婦女死於乳癌,死亡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2,已成婦女健康的嚴峻警訊。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教授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間從每10萬人口40人增加兩倍至82人,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先進國家般下降,凸顯臺灣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
為逐步達成目標,「臺灣乳癌倡議行動」擬參照WHO全球乳癌倡議,設定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2.5%乳癌死亡率的總目標,並聚焦三大具體行動目標,首先是提升健康意識與篩檢成效,篩檢率從現行40%提升至60%;其二為確保早期診斷與完整治療,80%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完整藥物治療;第三為落實醫療平權與癌友支持,建立全面性支持系統,確保患者都能獲得優質照護。
台灣乳房醫學會將號召千位醫學會成員與全臺醫護人員推出「乳此平安」御守,強化「早期篩檢、篩出早期」的觀念。陳芳銘理事長強調,唯有民眾建立正確觀念,搭配「政府接軌國際有藥用、病友正確觀念要用藥」的行動,才能讓擴大篩檢、治療接軌國際發揮最大綜效。
其他人也在看

影/國際乳癌防治月 早篩精準治療守護女性健康
每年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防治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重要議題。好心肝基金會執行長粘曉菁醫師提醒,及早篩檢與生活管理是降低乳癌風險的不二法門。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自2025年起放寬乳癌篩檢年齡:40歲以上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中榮設呼吸道疾病整合照護中心 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9日電)慢性呼吸道疾病每年奪走超過6000人命,台中榮總今天成立「呼吸道疾病整合照護中心」,盼為患者提供多專科整合性精準診斷和治療,以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中央社 ・ 1 天前
劉若英臥床每天獲50元 《我們意外的勇氣》躺著演入圍金馬
知名MV與廣告導演游紹翔的首部電影《我們意外的勇氣》,由劉若英與薛仕凌主演,劉若英也因該片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劉若英笑稱,入圍公佈時她正在煮飯完全被嚇到,因為一直以來除了工作就是以照顧兒子為樂,完全沒想到這部在電影中一路躺在床上安胎的演出能得到評審青睞。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台灣乳癌發生率20年翻一倍!死亡率沒降 醫界點名「二漏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乳癌是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國內醫界更直接點名,國人乳癌發生率過去20年間增加2倍,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先進國家般下降,凸顯台灣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呼籲政府推動三大行動,力拚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2.5%乳癌死亡率的目標。衛福部長石崇良則回應,明年將分別透過「健康幣」及「乳癌論質計酬...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國際乳癌防治月 倡議及早篩檢治療
乳癌仍是國內女性癌症首位殺手之一,根據統計,每年約有三千位婦女因此喪命,因此乳癌基金會在十月"國際乳癌防治月"推出倡議行動,期盼能從早期篩檢、藥物給付到治療照護,全面改善現況,讓更多女性能夠早期發...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國慶晚會在台中》 工商團體齊唱國歌 藝人輪番獻唱現場嗨翻
國慶晚會今晚在台中市登場,主題為「中華民國、台灣味、台中Style」,台中超過二十大工商團體齊唱國歌、國旗歌,藝人胡瓜、陽帆、白冰冰,到年輕人追逐的血肉果汁機、玖壹壹輪番上台,觀眾從聆聽到跟著舞動,現場嗨翻,現場2萬人在玖壹壹動感歌曲中結束,大家齊喊明天一起升旗。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國宣布實施新一輪稀土出口管制 範圍涵蓋半導體與軍事敏感技術
[Newtalk新聞] 中國商務部今(9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公告指出,對於向境外軍事用戶的出口申請,及出口至列入管制或關注名單的進口商和最終用戶,中方將「原則上不予許可」。此舉被視為中國在全球高科技競爭與地緣政治緊張背景下,強化對戰略性資源的掌控。 根據公告內容,若稀土最終用途涉及研發或生產 14奈米及以下邏輯晶片、256層及以上記憶體晶片,或製造相關半導體的設備與材料,出口申請將須逐案審批。同樣地,用於人工智慧(AI)研發、且具潛在軍事用途的技術,也將納入嚴格審查範圍。商務部強調,凡涉及軍事用途、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或恐怖主義活動的出口,原則上一律不予許可。 同時,中國也同步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公告明確指出,包括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及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等關鍵技術與生產線設備,均需經政府批准後方可出口。未經許可的技術、設備或專業服務,一律不得外流。 此外,公告還強調,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為違反出口管制的行為提供協助,包括中介、代理、貨運、報關、電子商務平台及金融服務等。違者將依法追責。這項規定旨在封堵技術轉移漏洞,防止戰略資
新頭殼 ・ 1 天前
提升乳癌治療品質 衛福部推「論質計酬」 5年存活率成關鍵指標
乳癌是發生數最多的癌症,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年初擔任健保署長時透露,隨著乳癌藥物給付陸續到位,將推動乳癌「論質計酬」。他今透露,未來會以遵從率、5年存活率作為指標,提供醫療院所獎勵。衛福部現已完成登錄系統的建置,預計取得醫界共識後,明年上路。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經長:2027年天然氣存量升至14天 三接拚盡快上線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9日電)美國媒體報導指台灣液化天然氣存量將在11天內耗盡,導致發電及工業產出癱瘓。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表示,天然氣存量規劃2027年預計達到14天;接收站部分,三接已提出營運申請,希望盡快上線,四接、五接進度也會持續推進。
中央社 ・ 1 天前


你的正臉美、側臉卻大崩?盧建勳醫師揭「4大成因」:找對問題修正,秒變高級側臉
有沒有發現?自己明明正面拍照很上鏡,但一轉側臉就瞬間崩壞成「月亮臉」或「嘴凸臉」,守葳醫美盧建勳院長指出,側臉的美感並非光線或角度問題,而是臉部結構的立體度與線條不協調。
姊妹淘 ・ 1 天前
大坪頂慘淪「柏油山」 陳菁徽轟爆:高市府不理就是不理
國民高雄市議員許采蓁8日在議會爆料,大坪頂山坡地保護區在2020年3月還有一大片綠地跟茂盛的樹木,2025年3月山頭已被挖得亂七八糟。藍委陳菁徽直批,高雄市長陳其邁的震怒早已是廉價政治表演,美濃大峽谷的阿婆循正常管道陳情,回應卻是石沉大海,市府不理就是不理。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板橋湳仔溝重生 蛻變為兼具防洪與生態功能都市廊道
新北市水利局今(9)日舉辦「世界河川日 重回湳仔溝」活動,市長侯友宜與市民一同回到這條「母親之河」。活動透過紀錄片回顧湳仔溝從曾被譏為「黑龍江」的惡臭水溝,自侯市長上任後加速整治,現已蛻變為兼具防洪與生態功能的都市生態廊道。侯友宜表示,湳仔溝的改變如同城市心臟重新跳動的節奏。從過去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到如今魚群悠游、翠鳥俯衝,甚至成為居民散步、駐足的風景線,他形容這是一場「從掩鼻到微笑」的城市華麗轉身。他強調,幸福不是遙遠的藍圖,而是市民走在溪邊就能感受到自然與城市共生的溫度。水利局長宋德仁指出,市府近年積極推動水環境治理,包括設置污水截流專管,每日減少4萬CMD污水排放;利用礫間淨化設施每日處理1.2萬CMD污水;拆除老舊攔水堰並啟動抽水站預抽機制,為板橋都市區新增15萬立方公尺(約60座標準泳池)的滯洪空間,大幅提升防洪韌性並透過子溝底泥固化,營造友善生態環境。宋德仁表示,湳仔溝生態回歸令人振奮。翠鳥、臺灣藍鵲等指標性物種再次棲息,今年二月驚喜發現冬候鳥花嘴鴨北返前入住,九月更記錄到烏魚現蹤,至今累計發現超過304種物種,展現河川再生的強大力量。板橋區湳興里洪里長說,湳仔溝的改變,從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多圖/BLACKPINK快閃店15日大巨蛋登場 限定週邊搶先看
南韓女子人氣女團BLACKPINK將在本月18、19日登上高雄世運主場館,舉行《BLACKPINK WORLD TOUR〈DEADLINE〉IN KAOHSIUNG》巡迴演唱會,此次氣勢磅礴的回歸,讓不少BLICK(粉絲名)直呼迫不及待。官方昨(8)日更發出限時快閃店「BLACKPINK WORLD TOUR POP-UP STORE IN TAIPEI」的消息,宣布1王芷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林飛帆投書《外交事務》期刊 說明台灣致力全社會防衛韌性
在國慶日前夕,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在《Foreign Affairs》(外交事務)期刊以〈台灣「以實力促進和平」的計畫─韌性投資如何嚇阻北京〉為題發表專文,向國際說明台灣在強化國家防衛韌性上的努力。 林飛帆在文中首先說明台灣在今年7月舉行的全國性漢光與城鎮韌性演習,首次整合軍隊、民眾、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NGO)及基礎設施網絡,且在城市中心展開,政府並同步發布新版防空避難所,顯示這場演習的範圍已超越傳統軍事層面,也象徵台灣防衛戰略從「純軍事防禦」轉向「全社會防衛韌性」,清楚展現台灣在這個方向上的大幅進展,目標是讓侵略的代價高到任何敵人都無法承受,以嚇阻侵略者的意圖。 林飛帆也在文中引用俄烏戰爭的經驗,表示對台灣的關鍵警示就是「和平不能靠綏靖主義維持」;而在這場戰爭中,也可看出侵略者在發動戰爭前,往往會從民主國家的脆弱面下手,因此,現代嚇阻的核心在於社會能否在打擊下持續運作並堅持抵抗,戰爭的演變速度也提醒小型民主國家若要在強權威脅下生存,就必須在衝突發生前就做好準備。 林飛帆從前總統蔡英文時期就開始推動的國家韌性整備開始談起,在推動電網強化與兵役和訓練改革後,賴清德總統進一步將全社會韌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