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實施新一輪稀土出口管制 範圍涵蓋半導體與軍事敏感技術
[Newtalk新聞] 中國商務部今(9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公告指出,對於向境外軍事用戶的出口申請,及出口至列入管制或關注名單的進口商和最終用戶,中方將「原則上不予許可」。此舉被視為中國在全球高科技競爭與地緣政治緊張背景下,強化對戰略性資源的掌控。
根據公告內容,若稀土最終用途涉及研發或生產 14奈米及以下邏輯晶片、256層及以上記憶體晶片,或製造相關半導體的設備與材料,出口申請將須逐案審批。同樣地,用於人工智慧(AI)研發、且具潛在軍事用途的技術,也將納入嚴格審查範圍。商務部強調,凡涉及軍事用途、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或恐怖主義活動的出口,原則上一律不予許可。
同時,中國也同步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公告明確指出,包括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及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等關鍵技術與生產線設備,均需經政府批准後方可出口。未經許可的技術、設備或專業服務,一律不得外流。
此外,公告還強調,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為違反出口管制的行為提供協助,包括中介、代理、貨運、報關、電子商務平台及金融服務等。違者將依法追責。這項規定旨在封堵技術轉移漏洞,防止戰略資源被間接輸出至敏感領域。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此次管制措施旨在「更好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同時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發言人並指出,中方願透過多邊及雙邊出口管制對話機制,與各方加強溝通,促進合規貿易,確保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這項新政策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在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競爭中的一項戰略調整。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台北不要高雄要! 林智鴻:205兵工廠原址能接住輝達金雞母
美廉社門市電子標籤它做的!「雲創通訊」靠本土優勢吃大單 再瞄準智慧零售成長商機
其他人也在看

小車奪命!法國婦清車遭窗卡喉 窒息身亡震驚社區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與《太陽報(The Sun)》綜合報導,死者為貝娜黛特.德爾莫特(Bernadette Delmotte),當地時間6月13日被發現死於位於比西敘弗萊(Bissy-sur-Fley)自家住宅外的紅色飛雅特 500車內。她的親友當晚原預期與她共進晚餐,卻發現她未赴約且電...
CTWANT ・ 1 天前
中國對中重稀土、鋰電池及超硬材料實施出口管制
(中央社台北9日電)中國官方今天接連公告,將超硬材料、稀土設備和原輔料、鈥等5種中重稀土,以及鋰電池、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自11月8日起實施出口管制。官方宣稱,列管物項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列管是為「更好地維護了國家安全和利益」。
中央社 ・ 1 天前
他宮廟前逗兔子反被咬 竟「施暴30min」狠殺兔!
社會中心/江姿儀報導獅子兔因脖頸處鬃毛蓬鬆如雄獅的而得名,雖然活潑好動,但性格膽小容易被嚇到。高雄1名女子小麗(化名)在前鎮區宮廟前飼養一隻獅子兔,但4月12日清晨驚見寵物兔遭人活活打死,立刻報警處理。32歲男子阿成(化名)被逮後坦承犯嫌,交代犯案過程。如今判決出爐,阿成因違反動保法遭判拘役30天,併科罰金30萬元。
民視 ・ 1 天前中國對稀土技術實施管制 部分晶片出口須審批
(中央社記者謝怡璇北京9日電)中國商務部今天發布兩公告,稱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宣布對境外稀土物項、稀土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另外,也規範部分邏輯晶片、存儲晶片、具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須逐案審批。
中央社 ・ 1 天前
賴清德要川普反武統 他酸:這樣做更簡單
[NOWnews今日新聞]總統府7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美國廣播節目專訪,稱讚美國總統川普如果能夠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永遠放棄對台發動武力攻擊,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立委蔡正元認為,如...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新增5種元素 中國宣布擴大稀土出口管制
中國商務部9號公告,大幅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範圍,新增5種稀土元素進入受限名單,並強化對半導體應用用戶的審查。「川習會」預計月底在南韓登場,中國升級稀土出口禁令,中美關係是否受到衝擊、川習會是否受到影響?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半年內「2次年度健檢」?川普前往醫院接受檢查
美國總統川普10日前往華特里德國家軍事醫學中心(Walter Reed National Military Medical Center)接受健康檢查,並在完成檢查後於下週前往中東訪問。白宮本週稍早宣布這趟訪問的消息。
太報 ・ 11 小時前中國加強限制稀土元素出口 歐盟表擔憂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 Commission)發言人今天(9日)表示,對於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的決定表示擔憂。 該發言人補充道:「我們對這項聲明感到擔憂。目前正在研究細節。」 中國今天(9日)表示,計劃對向外國國防企業和半導體用戶出口稀土實施限制,並將5種稀土元素添加到其貿易限制清單中。 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宣布對境外稀土物項、稀土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另外一項也在今天發布的公告規範部分邏輯晶片、存儲晶片、具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須逐案審批。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北京在川習會前秀「稀土肌肉」 除了當貿易籌碼 還意在一舉兩得
中國大陸最新的稀土原料出口管制措施,可能擾亂全球經濟與供應鏈,但綜合知情人士的說法與分析顯示,這些管制措施意在於預定本月...
聯合新聞網 ・ 15 小時前
中國對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祭出口管制 「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中國商務部今天(10/9)動作頻頻,先宣布加強管制稀土產品與加工技術出口,接著公布新「不可靠實體清單」,之後又對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11月8日正式實施。商務部表示此舉維護了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了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太報 ・ 1 天前乳癌篩檢首破百萬 醫界領銜「臺灣乳癌倡議行動」接軌國際
迎接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篩檢也首度迎來百萬人次佳績,創下歷史新高。為延續此成果並響應WHO「全球乳癌倡議」,台灣乳房醫學會今天(9日)攜手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川普:以色列及哈馬斯同意第一階段和平計畫
美國總統川普8日宣布,以色列和哈馬斯已同意加薩和平計畫的第一階段。川普稱,所有人質將獲釋,以色列也會撤回軍隊。儘管協議標誌著以哈衝突的關鍵進展,但仍有許多細節待釐清,最終仍可能破局。
德國之聲 ・ 1 天前
中國擴大稀土管制 範圍涵蓋半導體與軍事敏感技術
中國今(9日)上午宣布,將收緊稀土及相關技術出口,並對部分半導體及人工智慧技術實施逐案審批。中國商務部表示,此舉旨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防止中國稀土產品或技術被用於軍事敏感領域,同時保障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穩定。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致伸9月營收54.3億元,月、年雙增,產品組合持續優化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致伸(4915)自結9月合併營收54.3億元,月增6.7%,年增1.2%;第三季合併營收158.8億元,季增8.8%。累計前三季為452.4億元,年增0.5%。公司指出,9月營收月增7%,主要是受惠B2B及AIoT專案出貨持續挹注,公共安全與車隊管理等應用需求持續推升動能;隨著高毛利專案占比提升,公司產品組合持續優化。致伸以視聽覺技術整合基礎,深化「多感合一感測融合」策略,結合聲音、影像與邊緣AI技術,打造多元應用的智慧感測解方。在應用領域部分,AI智慧監控專案需求穩健;同時,亦深耕AI視訊會議,透過先進的影像與聲學整合技術,提升遠距協作的效率。此外,在車載音響方面,致伸以高品質聲音技術為核心,協助車廠打造更具沉浸感與差異化的體驗。透過持續強化系統整合與跨領域應用能力,不僅展現感測與AI融合的研發實力,更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鞏固市場競爭力,為中長期營運成長奠定基礎。
財訊快報 ・ 1 天前
王志安尋求入台禁令解禁 陸委會:可提抗共證據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9日電)前央視記者王志安循「公子沈模式」尋求入台禁令解禁,移民署以其為大陸地區人民不適用規定為由駁回申請。陸委會今天表示,可循個案解套,建議提出更多抗共、為台發聲證據。
中央社 ・ 1 天前
店員耍心機?網友爆料某校內門市「不開發票A錢」 萊爾富宣布要查了
一名網友昨(8)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指出,近日校內萊爾富來了一名新店員,但對方的行為讓他感到很奇怪。原因是之前他在店內買了9元的茶葉蛋,店員竟告訴他「不要發票賣8塊就好」。他當下覺得奇怪,但沒有多想。但前幾個星期去買80多塊的東西,結帳時有刷載具,但事後卻...
CTWANT ・ 1 天前(影)《矢板明夫Newtalk》習近平大豆攻勢背後:專家揭中國無力購買波音飛機
[Newtalk新聞] 國際政治學者譚耀南在「矢板明夫Newtalk」節目中分析,中國為反制美國川普政府發動的貿易戰,祭出大豆、稀土等策略試圖擾亂美國經濟,但背後真正原因可能是中國外匯短缺,無力負擔如採購500架波音飛機的龐大訂單。他指出,中美對立已演變為結構性矛盾,難以透過單次談判化解。 譚耀南表示,中國過去有能力購買美國飛機與大豆,但如今外匯儲備受限,難以承擔巨額採購成本。例如,採購500架波音飛機的訂單若成真,將是史上最大規模,遠超韓國百餘架或中東國家的採購量,但中國經濟現況恐難支撐如此開支。他直言:「沒錢了怎麼買?結構性問題難以大幅解決。」 針對中美談判前景,譚耀南認為,雙方可讓步空間有限,但川普亟需「視覺上的勝利」來宣示政績。雙方可能達成「鬥而不破」的協議,各自宣稱勝利。他分析,川普處理貿易戰與區域衝突展現一貫邏輯,強調以強硬手段阻止衝突擴大,甚至以「我想上天堂,阻止戰爭傷亡」回應外界對其積極介入烏克蘭戰爭的質疑,顯示其決心。 譚耀南總結,川普傾向透過元首交易或多樣化的戰略戰術,尋求對美國有利的談判結果,同時避免全面衝突。中美博弈的未來走向,仍取決於雙方如何平衡經濟與政治利益
新頭殼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