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古文字隅(一)——以郭店及上博(1)~(6)例
由於1993年以,古文物如郭店楚、上博楚、清楚、安大楚、楚、王家嘴楚、秦家嘴楚等上市,其文字俱出自於代的手,依己意造的楚古文字,但常被做真正先秦楚古文字,以致使古文字的源流遂致混淆。今稍以收集到的到今日仍常用字的楚古文字,列真楚古文字之比於本文。(依信芳《楚帛通假》部首及收之楚古文字的例子判,只取今常用字隅。因出版於2011年,故未收入其後上博七至九及清及安大等文字料,故今未列入辨析)
————————————————————
部第一
1、[童]:真楚古文作[童],今人造楚古文,有作[僮],如上博三《周易大畜”,22“六四:僮(童)牛之牿,元吉”。
○有代[],如上博六《孔子季桓子》15:“福叩拜四方之位以童()”。
2、[同]:真楚文仍是[同],今人造楚古文,有作[],如郭店楚《老子》甲27:“(同)”。
○或代[通],如郭店楚《六德》45:“三者(通),言行皆(通)”;《一》102:“凡同者(通)”;上博二《容成氏》26:“禹乃(通)三江五湖”。
○或代[](郭店楚《三》41:“(),哀也”。
3、[]:真楚文未。今人造假古楚文,作[],如上博四《曹沫之》34:“匹夫寡之()”。
4、[仲]:真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中],如上博各,上博三《仲弓》1:“季桓子使中(仲)弓宰”,上博五《君子》10:“昔者中(仲)尼咸箴徒三人”,上博五《季康子於孔子》4:“管中(仲)”,○上博一《孔子》17:“中(仲)之言,不可不畏也”。
○又去代[],如上博三《周易.》39:“,中()有凶”。
5、[忠]:真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中],如上博六《天子建州》12:“行、忠(中)敏、信言”。
6、[用]:真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甬],如郭店楚《性自命出》9:“其甬(用)心各”;郭店楚《成之之》1:“古之甬(用)民者”;郭店楚同一批人造的上博一《孔子》4:“其甬(用)心也可何如”;郭店楚《老子》甲37:“甬(用)兵右”。
7、[踊]:真古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通],如郭店楚《性自命出》35:“斯辟,辟斯通(踊)。通(踊),之也”。
8、[勇]:真古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恿],如郭店楚《尊德》33:“不忠不信,弗恿(勇)覆”;郭店楚《性自命出》63:“行欲恿(勇)而必至”。
9、[混]:真古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如郭店楚《老子》甲21:“有(混)成”。
10、[]:真古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糸+],如上博五《三德》14:“天[糸+]()[糸+](),弗不”。
○有用[孕]以代[],如上博三《周易》50:“夫征而不,孕()而……”。
○或有用[]代之,如上博六《天子建州》乙6:“立己以,行己以()”。
○也有造了一怪字[上字去掉下方+上方排虫]成古楚文,如上博一《孔子》28:“青[上字去掉下方+上方排虫]()知”。
11、[功]:真古楚文做[]如九店56—18“凡工日,不吉,是(功)”。今人造假楚古文,用[攻]古楚文,如上博楚五《三德》16:“民以土攻(功),是稽,不恤,必其”;郭店楚《老子》甲39:“攻(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2、[攻]:真古楚文做[衣+工],如葛陵甲三111:“既成,[衣+工](攻)逾而之”。今人造假楚古文,有代以西王堆帛[攻]的[工+戈],如郭店楚《成之之》10:“不求其本而[工+戈](攻)者其其未,弗得矣”。
○或假造[工+又],如上博楚一《孔子》13:“不[工+又](攻)不可能,不亦知乎”。
13、[瞽]:真古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西王堆帛[攻]的[工+戈],如上博楚二《容成氏》2:“於是乎喑,[工+戈](瞽)鼓瑟,跛守”。
14、[]:真古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衣+工],如上博楚二《容成氏》20:“四海之及四海之外皆[衣+工]()”。
14、[容]:真古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如上博楚二《容成氏》53:“(容)成氏”。
○又有以[上穴+下公]代之者,如郭店楚《一》13:“有物有[上穴+下公](容),有色有名”,14:“有物有[上穴+下公](容),有有厚”等等多;郭店楚《二》24:“肆生於易,[上穴+下公](容)生於肆”;上博楚四《昭王之睢》8:“老臣君王守之臣,不[上穴+下公](容)於死又死言”。
○有又代以[],如郭店楚《五行》32:“色(容)貌,也”。
○或代以[],如郭店楚《性自命出》20:“致(容)所以文,也”,21:“好其(容)”,66:“客之必有夫之(容)”;上博楚二《政》甲6:“不以(容)百姓”;上博楚六《用曰》16:“其有威(容),而安其有……”;郭店楚《老子》甲8:“是以之(容)”;郭店楚《衣》16:“民者衣服不改,(容)有常”,17:“其(容)不改”。
○或造成[公+],如上博楚六《孔子季桓子》7:“仁人之道,衣服此中[公+](容),不求於人”。
○也有作[厂+公],如上博一《衣》9:“民者衣服不改,[厂+公](容)有常”。
15、[]:真古楚文未,今人造假楚古文,代以[弓+公],如上博楚六《景公虐》11:“其左右相[弓+公]()自善曰:必死愈乎”。
16、[]:真古楚文做[上宀下左身下右邑]如包山132“秦景夫人之人舒坦邻侯之[上宀下左身下右邑]()之里”,而今人造的假楚人任造,如[上宀下身],郭店楚《以》10:“[上宀下身]()四海,致千里”,15:“[上宀下身]()以”;郭店楚《老子》乙14:“大盈若盅,其用不[上宀下身]()”。
○或自造楚古字[上宀下左臣下右身],如郭店楚《尊德》11:“是君子之於言也,非末流者之,[上宀下左臣下右身]()源反本者之”。
17、[恭]:真古楚文未,今人造此字之假楚古文造[共]代用,如上博四《曹沫之》8:“必共(恭)以得之,而泰以失之”;上博六《慎子曰恭》“慎子曰:共(恭)以立身,以立志”;郭店楚《五行》22:“不尊不共(恭),不共(恭)”;郭店楚《衣》2:“共(恭)厶之,民有心”,26:“吾大夫共(恭)且”。
18、[供]:真古楚文未,今人造此字之假楚古文者以[共]代用,如上博五《三德》1:“天共(供),地共(供)力”;上博六《王既成》1:“吾既果成射,以共(供)春秋之”。
19、[]:真古楚文未,今人造此字之假楚古文[戎],如郭店楚《成之之》13:“戎()夫食,不耕,弗足矣”;上博二《容成氏》1:“神戎()氏”;上博五《弟子》20:“子曹,。至老丘,有戎()植其而歌焉”;上博六《用曰》14:“克戎()事,以耘四”。
○或造[上林下辰]古楚字,如上博五《三德》15:“[上林下辰]()敬哉。
20、[]:真古楚文未,到了西王堆《五行》作“[上下心]或[左口右],今人造此字之假楚古文[左耳右],如郭店楚《五行》15:“型不忘,不忘文[左耳右](),[左耳右]()君子道”,23:“未君子道,之不[左耳右]()”。
○或造比上一字[左耳右]的右下方再加上“心”,如上博二《容成氏》12:“不[左耳右上右下心]()”。
21、[]: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或今字,或由今之[]字想造字,如[上人,下止],此由“”字的右想,把右下部件改“止”,於是成[上人,下止],之於上博四《》6:“善[上人,下止]()之” 。
○更厘的造字,把字如四“人”的拼,作如[左上人左下人右上人右下人],此之於上博四《曹之》29:“[左上人左下人右上人右下人]()卒使兵”,28:“毋[左上人左下人右上人右下人](),毋避罪,用?”。
22、[降]: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造[]字代之,如郭店楚《六德》43:“能守一曲焉,可以(降)其”。
—————————————————————
升部第二
23、[承]:真古楚文作[上丞,下木]如信2—14:”一[上丞,下木](承)之”,今之造先秦楚者,代以[丞],如上博三《仲弓》22:“民丞(承)”;上博四《》4:“不能言人之弟之不能丞(承)兄”,5:“弟言,言丞(承)兄”;上博六《天子建州》甲8及乙7:“大夫丞(承),士受舍”;上博三《周易》29:“或丞(承)其羞,吝”。
24、[]:真古楚文未,而[乖]真古楚文作[上亠中舛下几]的例子,如葛陵甲三29:“一[上亠中舛下几](乘)朱路,”等多例。而今人之造假古楚[乖]字,把古楚文的[乖]([上亠中舛下几])作[]字,如郭店楚《二》25,26,27:“生於性,怒生於,[上亠中舛下几]()生於怒,生於[上亠中舛下几]()”,上博四《柬大王泊旱》2:“知王之病[上亠中舛下几]()”。
25、[]: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造[]字目之,如上博二《昔者君老》1:“太子前之母弟,母弟()退,前之太子,再三”。
○又有造[上+下心]充者;如上博三《仲弓》11:“施而[上+下心]()放之”,17:“德教不[上+下心]()”。
26、[]: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造[上+下吕]字,如郭店楚《以埘》5:“[上+下吕]()而天子”;郭店楚造同一批的上博,於二的《昔者君老》3:“[上+下吕]()美”;又上博二《容成氏》13:“善[上+下吕]()”。
○也有造[上+中口+下止],如上博五《季康子於孔子》16:“夙[上+中口+下止]()夜寐”;及上博五《三德》6:“[上+中口+下止]()[上+中口+下止]()民事,行往”。
27、[]: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造[上+下吕]字,不但[]用,[]字用,如上博三《仲弓》7:“先有司,[上+下吕]()才”及9:“弗知[上+下吕]()也”。
28、[蒸]:真古楚文作[上登下火],如包山257;“[上登下火](蒸),今之造先秦楚者,代以[登]字,如上博六《公虐》8:“今薪登(蒸)使虞守之”。按,此[蒸]字,或原作[上登下火],如包山257;“[上登下火](蒸)。
29、[宏]: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或造[]字者,如上博二《民之父母》9:“(宏)矣!大矣!”。
○或造[忄+],如上博四《曹之》56:“邦家以[忄+](宏)”。
30、[朋]:真古楚文未,[崩]字真古楚文未,於是造楚古文字者,在慎《文》找感,因,《文》,堋,葬下去也。於是使用“堋”字,改成[上朋下土],[朋]字用,如上博一楚《衣》23:“[上朋下土](朋)友卣”;及郭店楚《四》“必先之以[上朋下土](朋)”;及上博三《周易豫》14:“[上朋下土](朋)何簪”;上博六《天子建州》乙9:“男女不,[上朋下土](朋)友不分”。
○在郭店楚亦另[左人,右上朋右下土],反而很用於楚,例子很多,如在郭店楚《衣》43“[左人,右上朋右下土](朋)友”;郭店楚《六德》29:“[左人,右上朋右下土](朋)友亦然”,30:“不[左人,右上朋右下土](朋)友宗族”;上博五《建之》10:“隰
[左人,右上朋右下土](朋)”;上博五《建之》1:“隰[左人,右上朋右下土](朋)叔牙”,2:“隰[左人,右上朋右下土](朋)”等。
○又有搞怪的手造[上雨下朋],如郭店楚《一》87:“君臣、[上雨下朋](朋)友,其者也”。
○也有作怪造[,上朋下土],如上博五《叔牙隰朋之》2:“[,上朋下土]其所以亡”等。
31、[崩]:字真古楚文未,如上由,所以造的今人拿《文》把“堋”字,改成[上朋下土],成古楚文的[崩]字用,如上博二《容成氏》49:“文王[上朋下土](崩),武王即位”;及上博三《仲弓》19:“山有[上朋下土](崩)”,24—25:“一日以不善立,所皆[上朋下土](崩)”。
32、[]:字真古楚文作[上一中外下一](包山),古楚文字亦更於[上一中外下一]下加一“口” (包山)或“心” (包山)者,今之手,也有如此,但更有搞怪古楚文者,或作[上一中外下一]下方再加上“”,如郭店楚《衣》45:“人而[[上一中外下一]下方再加上“”]()”。
○亦有[上一中外下一]下方再加上“止”者,如郭店楚《衣》32:“而[[上一中外下一]下方再加上“止”]()以行”。
○亦有造於[上一中外下一]右方加“糸”部首,如上博三《周易》28:“不[[上一中外下一]右方加“糸”部首]()其德”。
——————————————————
部第三
33、[禁]: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以[]代之。如上博二《容成氏》37:“乃(禁)暴,德于民”;及上博六《公虐》8:“邦(禁),”。
34、[]:真古楚文[上含下日],於九店56mdash;29:“是[上含下日]()日”。在古楚文,[上今下云]是做地名用。而楚手,以其“”字的右半,於是常拿[上今下云]充古楚文的“”字。郭店楚到上博楚都有例子。
○也有造字[水+金]“”字用的,如上博六《用曰》4:“[水+金]()有[水+金](),有”。
35、[喑]: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以[口+金]、[言+金]代之;作[口+金]者,如上博二《容成氏》2:“[口+金](喑)”,37又作[言+金],
36、[吟]: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以[上左言上右金下心]字,如郭店楚《性自命出》33:“[上左言上右金下心](吟)哀也,噪”。
37、[林]: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上林下口]。如上博六《公虐》8:“山[上林下口](林)使衡守之”。
38、[簟]: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上竹左下右下攵]。如郭店楚《成之之》34:“是故君子[上竹左下右下攵](簟)席之上”。
39、[覃]: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左右由]。如上博一楚《孔子》16:“吾以葛[左右由](覃)得氏初之”。
40、[答]: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以真古楚文[上合下曰]原“合”字的古楚文,除有作“合”字原字用者,有拿充古楚文的[答]字,如上博二《民之父母》1:“孔子[上合下曰](答)曰”;上博《邦大旱》1:“孔子[上合下曰](答)曰”,3:“毋乃丘之[上合下曰](答)非”; 上博五《季康子於孔子》1:“作而[上合下曰](答)曰”。
○有造字[上合下言]充“答”字,如上博五《建之》1:“叔牙[上合下言](答)曰”,2:“祖已[上合下言](答)曰” ,5:“隰朋[上合下言](答)曰”。
——————————————————————
部第四
41、[]:真古楚文即有本字,也有[糸+][]字解,而且常用[厂+上子下日],也有去前字的“日”部件。今之造先秦楚者,反不用此本字,而自如[]字充,如郭店楚《老子》甲4:“天下而弗()”。
○又如[左右犬],如上博一楚《孔子》23:“乎不[左右犬]()人”; 上博二《政》甲12:“持善不[左右犬]()”;上博三《仲弓》12:“言[左右犬]()人”等;上博《先》1:“自[左右犬](),不自忍”; 上博一《衣》24:“我既[左右犬](),不告我猷”。
○或另造怪字[左上卜左中日左下月右犬],如郭店《衣》46,47:“我既[左上卜左中日左下月右犬]()”。
○有造怪字[左右爻],如上博六《孔子季桓子》20:“若夫人不[左右爻]()”
42、[慊]: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上左人上右上卜上右下日,下心]字充,如上博五楚《叔牙隰朋之》4:“百姓皆怨[上左人上右上卜上右下日,下心](慊)”。
43、[褰]: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左衣右上目右下]字充,如上博二楚《容成氏》47:“文王於是乎素端[左衣右上目右下](褰)裳以行九邦”。
44、[瞻]及[詹]:[詹]在真古楚文只是作部件或偏旁之用,如[檐]或[儋]乃古之量位,或“占”“[左詹右卜]”(包山),今手拿用,代替[瞻],如上博一《衣》9:“民俱[詹](詹)”。
○更有造怪字[左右上八下后]以表“瞻”字,如上博六《平王》7:“民是[左右上八下后](瞻)望”。
45、[];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古楚文字[]字充,在古楚文,此[]作[][]。被造者拿[]字用。如上博二《子羔》11:“[]卵而措其前”。
46、[酣]: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甘]字充之。如上博四楚《曹之》53:“甘(酣)有道乎”。
47、[敢][]: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敢][]化字用,如郭店《老子》9 :“敢()乎其如客”,[]亦取用。
○尚有改[厂+敢]字以[],如郭店《二》2:“[厂+敢]()恪必信”。
○有怪字[上品下敢][]字用,如上博五《三德》15:“[上品下敢]()恪必信”。
48、[]:真古楚文作[上耳下大]或[上耳下立]。楚手有用[上耳下大]者,但更多是怪字[“口”有“又”],用在如上博四《曹之》37:“民者毋[“口”有“又”]()爵”;及上博一《衣》23:“朋友攸[“口”有“又”](),[“口”有“又”]()以威” 。
49、[];真古楚文作[“”改“”偏旁],手有依者,但也有怪字[右半置左,右方改攴字],如郭店《六德》 40:“君子於此一[右半置左,右方改攴字]()者所”等;而郭店《三》 12:“而[右半置左,右方改攴字]()也”。
50、[躐]: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躐部首成彳]字充之,如郭店《六德》 43:“道不可[躐部首成彳](躐)也”。
51、[盍]: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左上大左下公右欠]字充之,如上博三《周易豫》14:“朋[左上大左下公右欠](盍)簪” 。
52、[法]:真古楚文一如金文,亦做[],於信1—07“之於先王之(法)也”。而也有作如此用,但另有造古楚字[上宀中王下止]“法”字用,如上博一《衣》14:“惟作五虐之刑曰[上宀中王下止](法)”。
———————————————————
部第五
53、[市]:真古楚文即作[市],但手有造古楚字[左右上山右下王]“市”字,如上博六《公》8:“[左右上山右下王](市)”。
54、[]: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寺]字充,而真古楚文的[寺],指[侍]字,如包山 226“出入寺(侍)王”,而造者拿[寺]充[],如郭店《衣》的“”皆作[寺]。
○也有造古楚文字[上屮中一下言]充[],如上博一《孔子》1:“[上屮中一下言]()志”, 4:“[上屮中一下言]()其平”, 16:“吾以葛覃得氏初之[上屮中一下言]()”; 上博一《性情》8:“[上屮中一下言]()”。
○又有造假古楚文字作[上山中亠下口],如上博一《衣》的“”皆作[上山中亠下口]。
○也有以[]充[]字用的,如郭店《性自命出》 15[]充[]字用:15:“()”,17:“()有之也”。
○也有用假古楚文[左阝右寺]冒充[],如郭店《唐虞之道》 27:“虞[左阝右寺]()曰”。
○或此一原作[恃][侍]用的真古楚文字[左口右寺]充[]字,如郭店《六德》 24:“[左口右寺]()”; 上博二《民之父母》27:“可教[左口右寺]()矣”; 上博五《季康子於孔子》27:“夫[左口右寺]()也者”; 上博五《君子》16:“夫子治[左口右寺]()”。
○或造古楚字[左土右寺]充[]字用,如郭店《一》 95:“[左土右寺]()由敬作”。
○或造古楚字[][]字用,如上博二《民之父母》1:“[]曰”。
○也有拿[志]字[]字用,如上博六《用曰》18:“事作志[]”;上博二《民之父母》3:“物之所至者,志()亦至焉;志()所至者”。
55、[持]: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原作[恃][侍]用的真古楚文字的[左口右寺]字充,如上博二《政》甲7:“[左口右寺](持)行,上”,12:“[左口右寺](持)善不” ;上博六《慎子曰恭》3:“[左口右寺](持)德”。
○或以[上止下木]代[持],如郭店《老子》甲 25:“其安也,易[上止下木](持)也”,甲37:“[上止下木](持)而盈之”。
56、[恃]:此一原作[恃][侍]用的真古楚文字[左口右寺],如信1—02“人[左口右寺](恃)而及於刑者”。今之造先秦楚者,拿[寺]字充,如上博二《邦大旱》4:“其欲雨有甚於我,何必寺(恃)乎名乎?” 。
○尚有造怪古楚字[左人右上屮右中一右下止]充“侍”字,如上博五《弟子》19:“蘧伯玉[左人右上屮右中一右下止](侍)乎”。
57、[止]: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造古楚字[上屮中一下止]字充,如郭店《老子》甲 20:“夫亦知[上屮中一下止](止),知[上屮中一下止](止)所以不殆”; 郭店《五行》10:“亦既[上屮中一下止](止),亦既[上屮中一下止](止)”; 上博四《昭王室》2:“必[上屮中一下止](止)小人,……寺人敢[上屮中一下止](止)” ;上博四《》2:“不善[上屮中一下止](止)之,[上屮中一下止](止)而不可”。
○有拿後起字[]充古楚文用,如上博六《天子建州》甲7:“卿大夫同(止)度”, 8:“,不可以不(止)度”。
58、[趾]: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以[止]代之,如上博三《周易艮》48:“艮其止(趾)”。
59、[等]:真古楚文作[上竹下],如包山13:“入氏[上竹下](等)”,157:“以此[上竹下](等)至命”等。今之造先秦楚者,造的古楚字[上屮中一下止],不但代[止],而且用代[等],如上博四《曹之》21:“同[上屮中一下止](等)”及造上博同一批人造的郭店,於郭店《五行》35:“,其[上屮中一下止](等)尊”。
60、[之]: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造如上的古楚字[上屮中一下止],不但代[止],代[等],拿代[之],如上博四《柬大王泊旱》22:“令尹子林於大宰子[上屮中一下止](之)”。
61、[夷]: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寺]字充,如郭店《以》 6:“管寺(夷)吾”。
62、[]:真古楚文作[上屮中一下日],如包山137:“其,至[上屮中一下日]而之”,今之造先秦楚者,亦有用之,而又有拿[寺]字充,如上博四《相邦之道》1:“待寺()出”。
○也有以一原作[恃][侍]用的真古楚文字[左口右寺],[持],[],[待]用之外,也[]充用,如上博二《政》甲15:“命[左口右寺]()”;郭店《五行》 7:“之[左口右寺]()士”。
63、[志]: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古楚字[上屮中一下因]字充,如上博一《衣》2:“下可述而[上屮中一下因](志)也”。
○或以古楚文[上竹下]原作[等]字用,以代[志]字,如郭店《衣》4:“下可而 [上竹下](志)也”。
○或造古楚文[上屮中一下目]或[上屮中一下因]以代[志],如上博一《衣》19:“多[上屮中一下目](志),而之”,而同一篇又用[上屮中一下因]以代[志]。
○也有用[恃]字充,如郭店《一》38:“所以古今之恃(志)也”。
○或有以[等]充的,如上博四《曹之》41:“可以有治邦,周等(志)”;上博五《季康子於孔子》14:“敢不以其先人之等(志)告”。
64、[]:真古楚文未,今之造先秦楚者,拿古楚文的[上竹下]字充,如上博五《季康子於孔子》7:“以[上竹下]()君子之志”。
65、[寺],古楚文字只是做部件用,如[恃][侍]的部件,而用[寺]者,今之楚造字者,有造[+寺]代者,如上博二《昔者君老》2:“以告[+寺](寺)人,[+寺](寺)人入告於君”。
66、[司],古楚字有此字,但反而胡造字成[上司下],如上博五《叔牙隰朋之》1:“乃命百有[上司下](司)”,3:“乃命有[上司下](司)籍”。
67、[],古楚文未,所以所有有此一部件的古楚字,就得由造者自逞其意意了。如造[左糸右糸]表示[]的,如上博四《采曲目》5:“[左糸右糸]()信然”; 郭店《成之之》39:“刑[左糸右糸]()赦”。
○或以表“慈”的古楚文字,也用作“”用的[上左糸上右糸下子],用在如上博三《彭祖》3:“朕[上左糸上右糸下子]()未于天”。
○或以[才]充之,如郭店《成之之》33:“余才()宅天心”。
○或拿也造用在[][字]用的[上左糸上右糸下才],也[]用者,如上博五《融有成氏》6:“惟[上左糸上右糸下才]()作彰”。
68、[慈],古楚文未,造假古楚文者,造如[左上糸右上糸下心],如上博三《仲弓》7:“老老[左上糸右上糸下心](慈)幼”; 上博一《衣》13:“故[左上糸右上糸下心](慈)以之”。
○或用[左糸右糸]除了代[]外,也代[慈],如郭店《唐虞之道》23:“舜[左糸右糸](慈)乎弟”。
○也有古楚文字[上左糸上右糸下子]“慈”用,如郭店《老子》丙3:“焉有孝[上左糸上右糸下子](慈)”;郭店《衣》25:“故[上左糸上右糸下子](慈)以之”。
○或以[才]充之,如郭店《三》3:“君臣不相才(慈)也”。。
○也有古楚文字[上左糸上中才上右糸下心]“慈”用,如上博四《》4:“人之兄不能[上左糸上中才上右糸下心](慈)弟者”; 4:“言[上左糸上中才上右糸下心](慈)弟”。
69、[滋],古楚文未,造假古楚文者,造[左上糸右上糸下心]表示[]之外,亦表示[滋],如郭店《老子》甲30,31:“而邦[左上糸右上糸下心](滋)昏”。
○也有以[]表“滋”字,如上博三《先》2:“未或有(滋)生”。
70、[],古楚文未,造假古楚文者,或用自造字[]、[糸+才]代“”字,如郭店《衣》1:“好美女如好()衣”。而上博一《衣》1:“好美女如好[糸+才]()衣”
○也有另古楚文字[左糸右才]代“”字,如上博一《衣》。
71、[字],古楚文未,造假古楚文者,造[上才下心][在][]用之外,另用在[字],如郭店《太一生水》10:“道亦其[上才下心](字)也”, 12:“天地名[上才下心](字)立”,
或拿也造用在[][]用的[上左糸上右糸下才],也[字]用者,如郭店《老子》甲21:“[上左糸上右糸下才](字)之曰道”。
--------------------------------楚古文字隅(一)()(有恒,2025.10.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