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益品>雁千里共今>淑秋_001
△淑秋-001 (85)1996.09.05.四 15:30:09
◎教育理念 ◎如是念 ◎解的方法
阿文001 (85)1996.10.06.日
△淑秋-001
淑秋老
校了!
不,淑秋再也不是「背著包上去」的「生」了,而是「背著……包包教去」的「老」啦——同都是到「校」,而「授、受」不同的角色,其心情、感受,有什的不同呢?
在「寺」的童佛夏令,看淑秋,是小、活、,或是,是腔忱、心力的,著小朋友,心真是很敬佩——也相信淑秋,是一位「好老」的——被淑秋老的班,真是有福啊!
阿文於「教育」,是有腔忱的,只是能一「正牌」的老,每被小朋友,作「老」,得「名不正、言不名不符」,而感到「愧」——「老」,要是只(只能)教教摺、笑、故事的,那未免也太好「混」了!
看,是改一下好了,再扯下去,阿文又得「重」,然淑秋是「第一次」到,不,阿文可是了好多次了呢!再扯,就完的了。
就,阿文些「教育理念」吧!
◎教育理念
一、不,不是智慧,是教的方法不(的方法不)。
二、生活即是教育,教育是永不放;是快的事情,校在大自然。
三、知是「用」的,「善用知」,以改善自己的「做人事」——
「做人如意、事利」,才是「」的真正目的。
四、任何逼迫,都比不上「自自」的有效。
「」原是天生的本能,也是很有趣的事——
然而,常因大人的「知」,扼止、抹煞了小孩,於的趣。
要小孩得好——首要激其的、其的趣。
五、的感染、好的流日出消散、善起自降。
六、多用心——多行;多意——多喜。
七、求新求求步、多想多做多成功。
八、只有「生」,有「生」。
九、好生(好孩子),是教出的;生(孩子),也是教出的——
因「教了」,所以生(孩子)了。
十、「智慧」「慈悲」,是教育的最好根基;
「尊重」「自由」,是教育的最好方法。
十一、快的孩子——不。
所有的孩子,都是不快的孩子。
童,最大的是——不快。
要想解童的,就是法他快。
十二、解童,最要在於「疏疏其不~其向善」——
唯有先「疏其不」,才能「其向善」。
十三、多(寓言)故事、多道理——告生
「就是不懂才要(),要是懂了,就不必再()——
就像吃一肚子了,才要吃,肚子了,就不必再吃。」
「做到才是真的懂,就像吃到,才能真的光不,一是。」
十四、教孩子「」,也要教孩子「」(出心想的)!
◎如是念
一、遇到,要提醒自己
〔除了生之外,有什法,可以解的?〕
生、打,正是在露自己,是
「缺乏度、缺乏修、缺乏智慧、缺乏能力」的人。
所有的生,都有原因,不、不受教、皮蛋、非作歹,
所呈的,只是表相,究其背後的原因。
二、生,是他自;生不,是他不。
我所作,不助,生,我固可喜;
生不,需哀悲、需、需倦。
三、生了解
作不可恨,可恨的是不;犯不可,可的是不改。
人最大的是死不。
四、少,多。
是「以治」,生畏而服,然心中怒,而生怨恨,
常被否定,自甘落;
是「因善善」,生在喜、鼓舞中,自我肯定、期,
而益向上。
※可注意作不交、交的,老是那;
在黑板上的,老是那——
是最快的方法,但不是有效的方法。
五、多生,了自尊,羞於,
在人前,承不懂,是需要勇的事。
生,「嗯!很好!你得好!」藉以鼓,其他同;
不以、不耐的口「你怎笨?你也不!?」
知自己,身老,「解惑」是,也是,
同也是老,肯定自己、成就自己,以及「快」的泉源。
六、多生,助度慢的同,他知道
「把人教,便是肯定自己。」
同,或因而知道自己哪不懂、不,自己有利——
正所「教相」是也!
七、「叫」生用功,也要「教」他
「如何找『合自己』的方式,用功」;
有一方式,可以每生都用的!
正如有一鞋子,可以每人都穿一。
八、不要生「不的手!」
而是要「了的同,手!」
藉此,便可知道有多少同不懂。
九、老非能,但要有解生的心意,付出、耐心。
事上生的,就是老的。
十、尊重人,即是尊重自己。
生也需要人的尊重。
是故宜生、私下告生——生留面子。
十一、生如陶土一般可塑——
坯器不好,不是陶土不好,而是傅手不好!
一味怪陶土不好,而不反省自己的手,只是徒增怨,而了。
十二、老要不地「充自己「多——增智慧」!
唯有如此,才有能力,去解生;
理,也才能得心手、迎刃而解。
十三、老要有如是
教好生,是成就生——成就生,便是成就老自己。
有生,才有老,感每生!
因生每老——有所用。
些「理念」,都是阿文在、察、思考之後的「」所得,若能「善用」之,相信必能「益、受益一生」的。
阿文是「老,要有菩的精神、心行。」
菩之意「有情」,何要「——有情」呢?
「有情」是「有知情意之生」——
「有情多苦」故,唯有有情中「醒」,才能「苦」而「得」。
人生世,一切行,都是在求得「快」,快故,必「苦」——
若人生在富裕之家,便困之苦,而生在困之家,便常受困之苦,欲此困之苦,而得富裕之——因此
振作精神、、汲汲、兢兢,事作,工作,而致富有——
以富有故,一切物裕,因而苦得。
只是有情生「苦多怨——」,光怨天尤人、怨祖宗、怨父母,而不知省,苦根源,予以改善,向上;常困,而悲苦。 阿文故「而志,受苦磨也!」
若人生而有智慧,明一切事、解一切理,便痴迷愚昧之苦,人生而懂知,常受痴迷愚昧之苦,故欲此痴迷愚昧之苦,而得智慧明之——
因此、多、增智慧——
以智慧具足故,有能力理人事物,不其所苦,因而苦得。
只是,有情生,心智羸——喜世欲之受享,常生害(生、、邪淫、妄、酒毒),以心污,不能清故,染苦,不能事理,是以智慧羸弱;智慧故,有能力,理人事物等,,故常生悲苦。
所「般若波蜜」者,是智慧到彼岸。
智慧,能令人痛苦的此岸,渡至快的彼岸——智慧,令人苦得。
「般若」有所「文字般若、照般若、相般若」。
菩但因「多」故,得一切「文字般若」(包含「言般若」),而行「照般若」,察~思考~分析~~……故而知「相般若」,得以明白一切事理,之真相,不一切事物迷惑,故能「苦得」也!
「文字般若、照般若、相般若」,而言之,就是
凡「眼所、耳所、鼻所嗅、舌所、身所、意所知」者(文字般若),
都要一步的,去察、去思考、去分析、去、去(照般若),
方能一切事理真、相(相般若)——
如是「明」,不「明」所惑;不明,而悲苦。
(「佛」是「者」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者;
而未底明白,「菩」。)
所「、思、修、」,是也!
「」,是「文字般若」;「思、修」,是「照般若」;「」,是「相般若」。
有情生,而不思、思而不修,因而不,是故不能苦得,不能得其益。
譬如世人知「不能垃圾」,「而不思」,不知到底,什「不能垃圾」;「思而不修」,思而知「不垃圾」的好,但是,不去,反而到垃圾,是故不能得「不垃圾」的好,而常受「垃圾」的害。
是故《心》云
「自在菩,行深般若波蜜,照五皆空——渡一切苦厄。」
「自在菩——即是『文字般若』;
行深般若波蜜——即是『照般若』;
照五皆空——即是『相般若』;
渡一切苦厄——即是知『相般若』之後的受用成果。」
…………
阿文想到到,「不提那」,可真是越扯越了!
佛教有所的「四苦、集、、道」。
「四」,即是「四人,所知的真」。
「苦」者,是在明,人生世,苦的象。
「苦集」者,是在明,人生世,一切苦的源、原因。
「苦」者,是在描述,苦消後,所知的清安境界。
「苦道」者,是在明,如何消苦的方法。
菩因「多」,而深具智慧故,知此人生世「苦」、知此「苦集」、知「苦」、知「苦道」,故自欲「苦得」,而智慧中,流露出「慈悲心」(慈是予、悲是拔苦),亦欲教令生,都能「苦得」。
是故菩是「上求佛法以自利、下化生以利他」——
自能多苦的有情世醒,苦得;
亦教令此,多苦的有情世之一切生,苦得。
「老」之於「生」的,在於「道、授、解惑」,而言之,便是在教令生,能「苦得」——生,若不明道理、有技能、多有疑惑,常受悲苦,何以能「苦得」呢?
阿文所
「『智慧』『慈悲』,是教育的最好根基;
『尊重』『自由』,是教育的最好方法。」
「智慧」,不知世「苦、苦集、苦、苦道」,自不知「苦得」;自都不知道要「苦得」,又哪「慈悲心」,教令他人,「苦得」呢?
譬如世人多嗜「、酒、榔、毒、嫖、」,因喜故,染苦,深生著,既「不以苦」,便不追查此苦,形成的原因;既不知、不、不肯苦,自不能知「不吸、不酒、不嚼榔、不吸毒、不嫖妓、不博」的好,既不知「不吸、不酒、不嚼榔、不吸毒、不嫖妓、不博」的好,哪知、哪、哪肯去求「戒除」,此般嗜的方法呢?
自既不知、不、不肯戒除嗜,又哪教人戒除嗜呢?
生因喜著於「色、、香、味、」(、色、名、食、睡),故令心智羸,於「生、老、病、死、怨憎、、求不得、五盛;刀兵劫、天人」等等,未能深刻地,故「不以苦」;既不以苦,不追究其苦的源;不能知「『生老病死』」之清安境界;故也不想要追求、行「了生死、苦得」的方法。
自既不知、不、不肯「了生死、苦得」,又哪教人「了生死、苦得」呢?
身老,若缺乏智慧,那是慈悲心,就算是「心」,也不肯付出
——因缺乏心故,也就有耐心;有耐心,也就有——遇到生犯,或者是有,就不肯、力、精神的去解,而予以打、嘲笑、、咒、、等,理、解。(父母之於子女,亦如是。)
之所以「智慧」,是因心多「恨」、心多「欲」故——
老、父母,小就得不到人「尊重」,也享受不到有的「自由」。
大人常常了彰、自己的「威」,故常「大欺小、凌弱」;
小孩了要「自」,故常是「口服心不服」,心怨恨,而伺「」一下蛋、犯一下——大人不好。
更天天唱著「只要我大!只要我大!」
大了,便有能力抗威——
大了,「父母永是父母,父母永比我大」;
如是恨心,不能解故,便怒於他人,把他人作出筒,好能使自己,心中的怨恨,得以,怨恨中,得到的快感,是以此不疲,如毒上,故常了彰、自己的威,因而「大欺小、凌弱」——
不知尊重人、不知「人自由、人快、人希望」——
自己成了,自己所憎恨的象,而不自知、不自。
因心,而耐心,不肯付出、不肯等待,也就事事求快,因而「好高」,希望能「一步登天」,最好「不而」,以期「坐享其成」
不知「」,是要付出、付出精神、付出力,乃至付出金等代的——老(父母),往往生(子女),不其能力、力,而要求太高、太大、太多、太快,使生(子女),不堪荷,生力,不到要求的程度,也就被、被嘲、被打、被咒、被排斥、被,因而自己「信心」。
阿文有「自卑者,以自程,以自。」
自卑者,得不到人的肯定、得不到自己的肯定,久而久之,便「妄自菲薄」,而「自暴自、自甘落」——最後,不被、不被需要,而自己也不自己,因失望而望,也就萌生念,想一走了之,以一了百了。
是故教生、教子女,首要「尊重」「自由」——
生、子女,也是「人」!
大人需要被尊重、需要自由;生、子女,也需要被尊重、需要自由。
阿文也一直信著
「受尊重故——方知自重;
得自由故——方知自律。」
然有佛菩的智慧,能了知生根性,生的病因,而予以「症下」,但是也要有佛菩的精神;至少「人不倦」——
付出心、付出耐心、付出,去探、去理、去解——
累之後,久而久之,理,也就能得心手、迎刃而解了。
若遇生(子女)有,不能解,而心生怨、脾,「反省」自己
〔是因我缺乏智慧,故缺乏能力,解——
怨生(子女),是不的……
是故「多——增智慧」,以期能得,有效的解方法。〕
…………
真是千言,也不啊!
只因阿文,自己不是老,於是自己的期望,寄在的老身上——把人,做是自己的「品」;作是成自己望的……工具……
可真是要不得啊!
只是每一人,都有其知、有其作法,是故阿文所言所,也就「供考」吧!
至於受不受用,那就是看事人的「抉」了。
* * * *
附上阿文的《的故事》,些故事,是道地的「中味」,很馨、很感人的,有辛酸,又很有趣。
小朋友,永喜故事,有事事,但淑秋老,能替阿文,些故事小朋友,也算是接的,阿文小朋友,一分善。
(去,阿文常到校去,故事小朋友,因「」的,故事又,很少在一班,把一故事完的——到昨天(九月四日)遇到小朋友,都已上中了,她著「你上次(年前)的故事,有完呢!」)
有「摺」,那是阿文,了一番工夫,才好的「摺」,也但淑秋老,能把它,然後——教小朋友。
然「故事、摺摺」,好像不是什「大事」,但是只要淑秋老,能「善用」它,包能「受益」的。
知「人要心——令人喜、令人信服、令人敬,也就好。」
若是人(生)的,那再怎教、再怎、再怎打、再怎逼,也都起不了作用的;要是令人喜,那不用教,他也自己得很好的。
阿文
(85)1996.09.05.四 15:30:09
※阿文校
淑秋,民八十五年新竹寺青少年福慧夏令,所的。
■附
◎解的方法
壹、遇到的各反
一、否定疑出乎意料,不相信有——怎?
二、忿惶恐指彼此——可!什?
三、拜!有那「重」吧!?
四、愁措如何是好?怎辨呢?
五、推卸逃避都是人害我的!
六、妥接受自作自受、敢做敢、甘承——是有希望解的。
七、求人拜神求助外援、祈神消福。
八、大胡博取人注意、同情,而大。
九、分析了解是如何生的?形成的程何?
十、法解列各解的方法,以求有效的解方法。
、看待的有度
一、不出不要造,就有——能因,果。
二、省自己,防重於治——小病好。
三、接受背人是危的,故要面——敢做敢,不能逃避。
四、分解分析、了解,生的原因、形成的程。
五、解列出解的方法,求有效解的方法。
、解的八方法
一、除,阻後患——除。例住犯人,使其法作。
二、吼叫打、威恐——以大欺小。例使其心生畏,而不敢做。
三、逆增以彼制此,此止彼停——以伏弱。例制抑,使其法做。
四、消失消待,使其自失——花蒂落。例等他懂事,自然不做。
五、立以相法,引其向善——此有彼。例孩子吵,教其唱歌。
六、暗示形成暗,控制生——令出行起。例居小孩要玩,定。
七、取代其善法,取代不善——日出散。例孩子吵,待安予。
八、改,令不生——形正影直。例找出病根,症下。
【形成】形成良好行——增良好行。
【增】者,予象,的、,
使象在「自我肯定、期」中,步~完成——
者,成就象,便是成就自己。
是阿文,花了一番心思,整理出的「解答」,善用它,就有所收的!
阿文001
文良老
近可安好?
收到您的信,以及的料,於我,有如及雨,怎呢?
曾是腔的血、曾是教育大,在「寺」,您著,但一星期,混的一切、碎的事,以及那「二十六不安的心」,等待我去安,竟也我,一失去耐心、失去心……
那,您的鼓,不正是「乾旱的及雨」? 人希望,重新找回,那曾被蒙蔽的善心。 您!真的!
一直到在,仍在摸索「如何不用,到效果」?
答案似乎,尚在的另一。
曾著用,改善不作的,但老的用心,生不知,接引起家的不解,那,我真的好失望、好疑……教多老的,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最近,我不思索著,如何在二者之,找到平衡,也是我自己,最大的功。
不,您放心!淑秋相信「人有善苗!」
我下,坐在教室,看著那一,天真邪的蛋,我笑一笑〔何必呢? 玩而不作,是小孩子的本性,心自
今教,在小孩,不也如此,老筋啊!?〕
只是,要他明白「作是他的工作,就像爸爸,也要工作一——小培任心,是很重要的。」
若我在方面,有新的、新的方法,一定和您分享的。
每人,都渴望受重,小孩的心,更是敏感,把平均分散每人,是我最大的傲,尤其是那常被忽略的,哪怕是一句
「你今天,穿得好漂亮喔!」 「你今天,上很心,老很喜!」……
我每天,都要上好句,我的,收到了正面效果,他好快、好有信心——「助他,找到希望肯定」,是我的工作,也是。
一在以前,被列「成低落、不功」的小男孩,自己跑告我,要留下,老再教,或者在一早六,打我「今天上,要什?」 我好高,因他自己有信心,他想要改——真好!不是?
「教」工作,不只是「教」「」,其中,包括了太多的「情感」;每生,都是不同的,有不同成的背景、不同想法,但他都需要「」「」——往後的我,付出——
「是取之不、用之不竭;是回,得更多的。」
好了!就此!
字愈愈了。(有生,我的字不好看,我答要改。)
再!
是文良老!
祝
心怡!
淑秋
(85)1996.10.06.日
============================================================
※文整修,首於「新台」。2024.04.10.三 00:00:01
◎潘文良《雁千里共今》淑秋_001。1996.09.05.四 15:30:09
avun01/post/1381776271
※告於。
※存於:我的站/01/B/B8/B83/3e03.htm
■:#老 #校 # #教育 # # # #理念 #菩 #智慧 #慈悲 # #解 #敏感 #改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