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益品>草根嚼
◎前言
⊕潘文良
食衣住行、育眠色,生皆同,何有所?
庸庸人、碌碌一生,徒枉去,是啥意?
人,生世,到底是怎一回事?
人,活著到底什?
人生,又有什意呢?
…………
,些,是在袋中徘徊著。
人,有何於的呢?
若「食」,人食五百菜,、牛吃草;猴子吃水果……生皆有其食,得以充腹。
若「衣」,人有布麻,衣而服;也有美、厚的羽毛、皮毛,得以寒。
若「住」,人有房屋舍,家而居;物也有巢洞穴,得以遮避雨。
若「行」,人有船,得以代步;然而善行奔、能翔、可游,皆便於人。
若「生育繁殖、嬉玩」等事,人禽,都是一的。
人自是「高等物——物之、物之尊」,到底「於禽者何」?
心思之,人禽的差,是在於人有足的「智慧」,能「知道明理」,若不「依道循理」而行,常人笑詈「禽都不如!」
人者「欲食以腹、寒欲衣以暖身、欲以富家、苦欲以心」……本是人之常情,然,於「欲」「得」之,就必「依道循理」的去取、去追求——
今人目的,背道悖理、用方法、不手段的,大有人在,一之快、但享半日得意,陷罪牢、反投苦如是之人,不「善用」其明,可是「明反被明」呢!
身(生)於今世,若衣食,是而有;若物,是享用不;若人文,是日新又新;若科技,是又……代的巨,一日千里,然而的,是日有所;恐活,是相;社上的淫妄,是有所……世日下,人心不古,道德、理教行……
有心者,悲嗟感,若口婆心,千呼,但望感化人心、移易俗……
心者,而不思、而不,迷糊度日,任其,一己之衣食受享、、利害得失……日日忙忙碌碌、、汲汲求取、斤斤……
人人都是成就社家(乃至地球、宇宙)的一分子,如阿文所言
「一息遍太、一念三千。」
人的「影」,感是非常渺小,其也非常大的,若不能「兼善天下」,亦「善其身、好自之」——把自己「管好」啊!
…………
此,各位者朋友共勉。
阿文但此,能予朋友,益用。
潘文良〈阿文〉
民八十年五月二日星期四
1991.05.02.四
◎再版序言
⊕潘文良
亦做、得亦。
物皆我,且思,善解得妙智,益用利人事。
阿文自己,真的是越越「多」了!
每朋友聊天,或是有人打,(乃至是信,)是哩呱啦、吱嗤吧喳的,像麻雀一般,得口沫四、天花撒……
只要人家意,也可以上三的小,得口乾舌燥的,真是不怕累人呢!
有,真疑到底自己了那多,人家是否有所「助益」呢?
什朋友了,一「如初醒、恍然若悟」,後,是「一心苦、腹牢」呢?
一人,要人家「服」,一是靠「」、二是靠「道德」——
以服人者,常叫人家「口服心不服」,譬如士兵於官的命令,也只有「服」的分,然心不意,是要照著做,就是屈服於其之下。
而以「道德」服人者,才能人家「口服心也服」。就像「花慈」的〈法〉那般,其德性之大,每使者,不信服,便句,大家就照著做 ——心甘情的做,而且,做得很快。
朋友「阿文真是有悟性的……晃地,就能作出一首、一首偈……」
只是阿文自己,做得「不多、不好」,因此管得「是道」,也法使者「信服」。
如今不「」(言)要,而且,「做」,也要下功夫去呢!
然而「者」(者)方面
「」的目的,到底何呢?
人生於是世,不管是就「精神」,或是就「物」方面而言,是希望能「苦得」;故所「」的一切「知」,都是「苦得」的一「工具」,如果懂得去「善用」些「工具」(知),也就能使「行事利、做人如意」,而能苦得。
今之生,不知「目的」何的,大有人在;彷是了父母、而;了「考」(通「考」)而,所以得很累、很痛苦……
的目的,在於「用」;用的目的,在於「自利~利他」啊!
「自利」而言今天,你就是因能字、算,所以才可以看得懂、、籍……西才知道要找多少,而不受……於一切行事作,可以方便、自如的,去行、去做,而不走得「四碰壁」。
今天,你能字、算,又是何而的呢? 你在,不是正在「用」去,上(或是其他),所的「知」? 去,要是,在你也就能「用」了。
你的越多,遇到,就越好解、越快解、越有法解,(然啦!用不用,那是一回事,至少有就有得用 、就得用。)所以生的,要有如是知、,那就是自己再不喜、再乏味的本(是你自己不喜、得乏味,而非本人不喜、得乏味,否就人喜、大家都得乏味才是),既然是「生」嘛!就是力的去,不管,是否有用——即使是作「用」,也有它的「值」存在啊!
世人不是常感道「到用方恨少」?
「利他」而言人人(生)之的,是「息息相」的。
阿文常
「人都不懂『自私』的真,以自私是只要自己快就好。」
今天,人要是『不快』,人就影到你的快,
所以你若快,就要法使人,也同你一的快。」
譬如要是你很有,不懂得去「施」,而那些的人,有些就「寒起心」;他要偷、要的,一定是找你「有人」嘛! 他要是偷你、你,也就造成你的苦,那你能得快? 所以你要是真的「自私」(自己好」的,那就多多去施、去教他人如何「富有」起……人家同你一富有、一快,也就不有人,偷你、你,你苦了。
又如你是一老,生有不找,就他解答——一不也、二不也、三不也……一百不也;一不也、二不也、三不也……一百不也……如是,得你,不死的,也累死。 所以你要大家,解一些公式的用、一些解的、方法——把每生,都教如何去「自」(自己解),如此一,你不就可以落得「自在」了?
故「以致用。」
之目的在於用,而用之目的,便是在於使自己、使他人「苦得」啊!
再者何心呢?
一是「心求教」一杯子,要是了水,就不能再倒水去,再倒就溢出,而用;人若「自」,以自己已「什都懂」,也就不再希求知;然啦!杯子的「容量」有限,故「若空」,以容物。
二是「不於」有不解,欲求其解,一「自思」,自性慧者,能靠自己去思索,而有所悟,但通常要花很多的及精神;二是「他」,去「懂」的人,其解,也就很快能明白。
再者,法,有「不自、有方」之,故者要能常,便能「刺激」老法,而更多「未曾」的知。
「不敢」,是的一大障,「」,也就是要「著」,能不於
——追根究底的,直至「可」,才是真的「懂」了。
三是「尊重道」有「有元生,有元老。」
可是「元生」,「非元老」,所教出的。
即使你是一「博士」,富五,也不能看不起小,或者幼稚的老啊!
有些性慧的生,悟力、反力快,能一反三、一知十,因而容易生「傲」的心理,看老的「教法不好」,或是有「不之」,乃至以老「不能足我之所求」,便生睨、,於是上就要蛋,要跟老作,非明智之——要是真的「懂得很多」,就不有如是作;有如是作,正是在表自己的愚昧。
而且,要能以「重道」之心的,那就算是一罪犯、一乞丐,他所的一句,非常有用,那你亦能「起用」,而不其身分,是如何卑微、低;要是不知尊重道,那人也就「得教你」啊!
再者,今日所所、所使用的一切,都是他人的努力「成果」,好比一本,要多少人,付出智力、力、力,才有能完成一本,而你,是如何「易」地,就能有一本呢? 故「心感激」啊!
要能「尊重道」,那不管面任何人,都能其到西(知)的。
四是「不倦」想到某景名去玩,如果在中途停下,不再前,那就想到目的;想要肚子,要是只吃口就不再吃,那也就得了;想要有房子住,又能起,不加屋就放呢?
譬如煮要是半途就熄火,哪能煮得熟呢?
「如逆水行舟,不退。」
既退不,故者不懈不怠,孜孜以求,方有成。
「」方面,要不懈不怠、持之以;而「空」方面,就是要不怕辛地,去「多」——多,才能增知;有的人「行里路,能卷」;有的人行里路,只坐在路旁叫累,而一所。
者有如是悟何人、何事、何、何地、何物,都是你「」的象,你都可以中「取法」——善法用、法。
是故,不止是《.述而》所「三人行,必有我。」
是「物皆我」才是。
佛中,有句「一切生,在法。」
不止是佛菩在法而已!要有如是,便知「尊重道」,而能「心求教、不於」;能知「之用」,故「不倦」。
一切,皆「知」,若言「知」是一「工具」的,那你就去使用些所得的工具,改善你的「人事」,以求能「人人如意、事事利」;若是不用,那工具在身上,反而「手」的——
手空空,比拎著袋袋,得嘛!
今之子,而不用(不知善用,反而用),所以上了大,是垃圾、是不遵守交通,乃至於是非作歹、行。
而如何去「活用」些「工具」(知)呢?
那就是要去了解些「工具」的作用何? 特性何?
譬如一子,你要想去使用它,就得去了解「如何」,以及子的造、原理——能多懂一分,就能多用一分,以至能「就熟」。
譬如「照相」,若是了解越多,也就越能掌握——用自如;否不懂得如何使用,那在身上,就成了累,就你一助也有。
如何去「了解」呢? 那是要自己的「思惟」——肚子要,得自己去吃。
阿文往往在一番「篇大」之後,告朋友「你要自己多想想啊!
不要了就算了,否些,永都是『阿文』,而不是你的;『要把人的——成自己的』,你才能去用啊!」
好比你要自己有照相的,那要用就得去跟人借,就算人肯借你,然而,你也不是每次都借得到——他要是不在的,那你借不到,不就得用了? 要是你不去著,了解一些公式、解,心想〔反正遇到不的,再去老就好。〕 那老不在的候、考的候,你要怎呢?
世人就是太「依他人」,不知道要求「自之道」,遇有(苦),便四奔忙,到求啊!拜的——就像那些平不知蓄的人,需要,就得到去借;要能得助,那是幸,要是「四碰壁、求助」,那可就要累得(怨得)半死了。
一扯,又是完了,是就此打住吧! 最後,再句,朋友去思考
「替你煮——替不得你吃;替你路——替不得你行;
替你床——替不得你睡;替你——替不得你病。」
※ ※ ※ ※
《草根嚼》《光中的》二(「行政院新局」,推介之良物),出版至今,已是年了,然不是什「」,但能得到朋友的肯定,自感欣慰非常。
朋友建阿文,多方面的,以能「益」大。
在阿文之所以把自己的悟,作成一首首的「偈」(《寂思、佛心》),是因「()在——累人」。
要是大家不肯、不「用心」去,那再多也用,反而使自己,成一「叼」的人——自己得很累、人得也很累。
中所「法一、一法。法法融、理理相通。」
一道理,要,「一千零一——一千零一夜」,也不,但是往往「而言之」,只是「一句」。 (只是有的人,能「因一而醒」;有的人,「了三小不醒」,也在是……「奈」的。)
一切言文等知,都不是「——自性本」的一……「工具」了!譬如「月之指」,若是望指以月,那不但看不到月亮,手指也看了。
者朋友,真的是要自己,用心去思考、去,把人的——成自己的……
阿文曾
「一篇文章,如果到尾,都是在引典,那出的,是人的文章。」
然不能否定其值,但是自己的子,是比人的子手——也唯有在自己家(自己房),才能「自由自在、拘束」的,一任「行、住、坐、」啊!
阿文但
「朋友,感到孤、徨、助、苦……的候,
阿文是你的良伴——陪你走上一段!」
潘文良〈阿文〉
民八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1993.05.22.六
◎目
◎前言
◎再版序言
01◎草根嚼
02◎有理莫
03◎真、真善
04◎善自有
05◎善之
06◎忘掉才好
07◎
08◎忙
09◎自己手
10◎抒情
11◎哭泣
12◎吃便宜
13◎吃忍耐
14◎希望的力量
15◎立志之要
16◎沿路走沿路得
17◎口腹
18◎可而止
19◎多做事少
20◎治心禁口
21◎人思己
22◎切勿以身法
23◎後事
24◎居家人
25◎勤
26◎有患
27◎花花落
28◎教
29◎怕之因
30◎天地良心
31◎清平
32◎苦福因心
33◎苦福心造
34◎笑人生
35◎命
36◎人情
37◎
38◎知
39◎相
40◎人生之要
●附篇 人生
01◎人生
02◎借酒消愁
03◎秋景
04◎失眠夜
05◎愁
06◎秋上心
07◎花草
08◎晚
09◎暮夜思
10◎夜半思
11◎愁至
12◎
13◎短夜
14◎溪中月
15◎山水
16◎皇帝
17◎居
18◎花酒
19◎昏
20◎月夜愁
21◎童心
22◎春林
23◎生死
24◎等待
25◎蜂蝶
26◎致副
27◎世歌
28◎吵
29◎
30◎土地公
31◎祖
32◎哭了
33◎告示牌
34◎三清
35◎慈
36◎水玄
37◎明佛封
38◎即一念
39◎也是有理
40◎之一
41◎之二
42◎之理
43◎情
44◎春
45◎
46◎致友婚
47◎婚
48◎向的窗口
49◎寂
50◎致俞俊明先生
51◎致中
52◎致生
53◎
54◎之方
55◎致餐
56◎不要迷
57◎
58◎致打店
59◎摺
60◎致媒婆
61◎玉
62◎心天使
63◎暖之家
64◎致同珠
65◎致胡小
66◎致德源局
67◎致出版社
68◎致阿文
69◎自
70◎後
===========================================================
※文整修重「新台。潘文良著作集」。
◎潘文良《草根嚼》前言、目。2022.02.11.五 00:02:28
avun01/post/1380936914
FB: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4538125056299048
■ #食衣住行 #生 #禽 #智慧 #影 #善其身 #好自之 #助益 # #道德 #心甘情 #信服 #善用 #益 #良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