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糖尿病日 國健署攜手民間11/15舉辦園遊會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為響應2025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等相關學協會及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等單位合作,11月15日在臺中東海大學陽光草坪舉辦「2025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儀式」,活動安排攤位遊戲,增加民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事先報名還可獲得小禮物。
國健署表示,臺灣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為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重要議題,呼籲糖尿病前期個案透過定期檢查、血糖監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積極管理代謝症候群,降低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
曾鈺羢 乾稿
其他人也在看

57歲男施工後太渴「猛灌200ml腐蝕劑」!心臟驟停26次
使用化學藥劑注意!一名57歲高姓男子日前為了方便,在工地將用剩的200ml大理石拋光劑倒入飲料罐中,未料幾日後凌晨,施工後順手拿起該飲料瓶猛灌,隨即喉嚨出現灼熱劇痛,緊急送達醫院時已經昏迷,更在手術時心臟驟停26次,所幸最終後康復出院,沒有引起併發及後遺症。
鏡報 ・ 12 小時前
第四期肺腺癌奇蹟逆轉 物流司機靠免疫療法存活6年 腫瘤幾乎看不見
吳先生在6年前、39歲時摸到右頸鎖骨旁有個約5公分的大硬塊,就醫竟是罹患第四期肺腺癌,癌細胞已轉到腦部、骨頭及淋巴,基因檢測沒有突變,接受腦部放療與化療,效果不佳,後來檢查出免疫指數(PD-L1)表現高,採取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至今,成功控制腫瘤,幾乎看不到腫瘤,體力也恢復,重回職場擔任物流業司機養家,
自由時報 ・ 6 小時前
耳朵有「焦黑斑點」竟是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上的異常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一則驚人病例,他在義診時遇到一名因長期失眠求診的患者,檢查時發現對方耳廓出現「焦黑色斑點」,加上患者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症狀,研判可能是大腸出問題。經進一步檢查後,證實患者已罹患第三期大腸癌,所幸及時發現得以治療。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60歲科技主管超養生 「1原因」罹2癌還糖尿病
除了飲食、生活習慣,壓力與基因也是人會否罹癌的關鍵。醫師張家銘表示,一名60多歲高科技研發主管,近幾年罹患甲狀腺癌、前列腺癌,及輕微糖尿病,細問後得知,男子重視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但工作壓力極大,加上本身這兩種癌症的多基因風險較高,使其更易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三高!新研究揭「4現象」是年輕人猝死前徵兆:噁心也中
近來低溫頻傳,容易引爆心臟猝死風暴,醫師江守山表示,一項刊登於今年權威期刊的研究發現,年輕人經常因心臟驟停而猝死,而事前多有4現象,包括突發心悸、暈厥、噁心或嘔吐、感染症狀,尤其年輕男性屬於高風險群。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皮蛇纏身如火燒…恐引發永久神經痛!疫苗預防率高達九成
帶狀皰疹不僅造成劇烈疼痛,徐廷儀醫師指出,這種俗稱「皮蛇」的疾病是由潛伏在神經節中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被喚醒所致,多發生於免疫力下降時,患者常見沿神經分布的紅疹與水泡,伴隨如火燒般的劇痛。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晚期存活率僅5%!他長年菸檳酒突出現吞嚥不順 一檢查竟罹「2癌症」
48歲的張先生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今年初出現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本以為只是發炎,至耳鼻喉科檢查卻發現下咽部有腫瘤。進一步胃鏡檢查又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合併淋巴轉移,為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喉嚨異物感「恐是罹癌警訊」!4旬男2癌纏身 醫曝4症狀:這情況存活率低於5%
48歲的張先生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今年初出現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進一步胃鏡檢查又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合併淋巴轉移,為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經過化療、放療與免疫治療後,張先生食道、下咽部腫瘤明顯縮小,由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洪嘉聰醫師透過胸腔鏡、腹腔鏡執行微創全食道切除手術,並以胃管與頸部食道縫合進行重建,術後僅......
風傳媒 ・ 1 天前
他上班突頭暈、右手無力確診腦中風 部桃護理師曝6招預防風險
46歲的林先生(化名)長期抽菸二十年,又有兩年糖尿病史,因工作忙碌經常外食、作息不規律。日前上班途中突然感到頭暈,右手也使不上力,同事見狀立即攙扶送至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急診。到院後步態不穩,經神經內科團隊評估後確診為急性腦中風。突如其來的病變令家屬相當震驚,也再次提醒中壯年族群,中風早已不是長者專屬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
53歲日本主播曾抗癌成功卻突消化道出血亡,醫揭胰臟癌「癌中之王」真面目!
日本知名體育主播菅谷大介,曾活躍於各大體育賽事與綜藝節目,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2022年他被診斷罹患胰臟癌後,積極抗癌並手術成功,甚至重返工作崗位,大方分享抗癌經驗。怎料,11/7他因身體不適緊急送
健康2.0 ・ 2 天前
他菸酒檳榔三管齊下!吞嚥不順竟罹「食道癌合併下咽癌」
一名48歲張姓男子因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就醫,檢查後竟發現罹患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經微創手術治療,成功避免永久氣切,保留了患者的發聲與吞嚥功能。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64歲婦誤當胃痛拖延就醫 檢查才知是致命心血管阻塞
文: 潘姿菁(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簡韶甫(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一名64歲女性,本身無特殊疾病史,近期主訴上腹部疼痛。先前於消化內科接受相關檢查,但未發現肝膽腸胃方面的異常,因此建議轉介心臟科進一步評估。經核子醫學檢查顯示有心肌缺血情形,隨後安排心導管檢查,發現左冠狀動脈存在嚴重阻塞。經施行血管支架置放術後,患者病情穩定並已順利出院。出院後建議規則服藥,並持續回門診追蹤治療。 當我們談到「心臟病」時,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畫面通常是男性:中年男子突發胸痛、大量冒汗、倒地不起。但事實上,心臟病早已不是男性專屬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致死率甚至高於乳癌與子宮頸癌。然而,因為女性的心臟病表現常與男性不同,導致許多女性延誤就醫,錯失治療黃金時間。 女性心肌梗塞:症狀更「隱晦」也更危險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大家都耳熟能詳:突然的胸口壓迫感、像大石頭壓著胸口一樣、劇烈胸痛可能伴隨冒冷汗、呼吸困難。然而,臨床研究發現,女性常出現所謂的「非典型症狀」,導致她們常誤以為只是小毛病。 常見的女性非典型症狀包括:1.上腹痛或消化不良感:以為是胃食道逆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抗生素引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 研究: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5.6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50歲的江小姐十七年前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引發罕見且嚴重的藥物過敏─史帝文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全身出現紅疹與水泡,住院治療一週後症狀緩解出院。過了不久,他出現全身疼痛、眼乾及口乾等症狀,雙眼幾乎無法分泌淚液,確診乾燥症,所幸及早診斷治療、控制病情,持續追蹤照護中。臺中榮總研究團隊一項全球首篇以大數據分析探討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與自體免疫疾病風險關聯的研究,發表於國際過敏與臨床免疫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Allergy》,為臨床醫師提供重要疾病預警訊號。 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同致病機轉 病程凶險 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主要原因是抗癲癇藥、抗生素、止痛藥等特定藥物引發。台灣每年約有25位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病人、10位毒性表皮溶解症病人,死亡率分別為20-30%及近50%,病程凶險。過往醫學界認為這兩種疾病僅是短期劇烈過敏反應,但臺中榮總研究指出,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有共同致病機轉,包括T細胞
健康醫療網 ・ 8 小時前
心臟病不是男性專屬!女性心肌梗塞「隱晦症狀多」 醫:這些情況別輕忽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潘姿菁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心臟病長期以來被視為男性的健康問題,但事實上,女性同樣面臨著心臟病的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
eNews ・ 1 天前
癌末也有機會拚痊癒!高醫設「CAR T」細胞治療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唐逸/高雄報導 圖:CAR T 不是單一醫療行為,而是一套完整的整合工程。高醫由血液腫瘤科、重症醫學、神經科、感染科、藥學、檢驗與護理團隊共同守護,以最嚴謹的流程陪伴每位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癌王胰臟癌不再只有壞消息!新一線用藥12/1納入健保 提升治療可近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近期名人因胰臟癌過世的消息,讓這個被稱為「癌王」的疾病再次引起社會討論。胰臟癌進展快速、症狀又不明顯,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治療挑戰極高。成大醫院外科教授、前醫學院院長沈延盛醫師指出,由台灣研發的「微脂體藥物」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若用於第一線治療,可望延長胰臟癌患者的整體存活期,被視為治療的重要進展之一,提供病人更多治療選擇。適逢今天11月20日為「世界胰臟癌日」,沈延盛醫師也提醒民眾提高對胰臟癌的認識與警覺。 胰臟癌多是晚期確診 治療充滿挑戰 胰臟癌在台灣的發生率近年不斷攀升,每年約有三至四千名新患者,其中超過七成病人確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產生遠處轉移。沈延盛醫師表示,胰臟位在腹腔深處,周邊緊鄰多條大血管,只要腫瘤侵犯血管,手術難度就會大幅提升;加上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篩檢工具,多數病人往往是在出現症狀、病情已明顯惡化時才被診斷發現。 第三、四期以化療為主 病灶控制決定存活期 胰臟癌的治療主要分成兩大類:局部治療(手術、放射線)以及全身性治療(化學治療)。第一、二期胰臟癌以手術為主,再輔以加強性化學治療;但第三、四期則以化療為主,希望藉由全身性用的藥物控
健康醫療網 ・ 14 小時前
成熟男人會有的困擾?攝護腺檢查怎麼選?泌尿外科權威醫師歐宴泉:教你怎麼挑對檢查
排尿不順、夜間頻尿,是許多「成熟男人」說不出口的困擾。但這究竟是良性的攝護腺肥大,還是潛藏著癌症風險?根據統計,攝護腺癌...
Heho健康網 ・ 1 天前
中耳炎就愛找上小孩?常見症狀一次了解 拖延恐影響聽力和語言發展!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孩子感冒後耳朵痛、反覆發燒,讓許多家長又急又心疼。耳鼻喉科王曜院長指出,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的感染症之一,尤其6歲以下的孩子幾乎都得過至少一次,原因與兒童耳咽管構造和免疫力未成熟有關。中耳炎拖延或不當處理可能影響聽力和語言發展,但了解症狀、早期發現和治療,仍能守護孩子耳朵健康。 為什麼中耳炎好發於兒童?醫師揭2原因 王曜院長說明,中耳炎的形成通常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冒病毒先攻擊鼻腔與喉嚨,引起發炎與大量鼻水。接著,發炎蔓延至耳咽管,導致腫脹或阻塞,導致中耳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最後中耳積水,為細菌提供繁殖環境,進而發展成中耳炎。 兒童相對容易罹患中耳炎,是因為孩子的耳咽管比成人短,且呈水平狀,病菌較容易經由鼻腔進入中耳。再者,6歲前的孩子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抵抗力相對較弱,加上感冒次數頻繁,每次都可能成為中耳炎的高風險期。因此,預防中耳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上呼吸道感染。 孩子難表達不適 哭鬧、拉耳朵、講話大聲別忽視! 根據醫學統計顯示,幾乎所有6歲以下的孩子都曾得過至少一次中耳炎。王曜院長表示,由於幼兒一般較難清楚表達不適,家長應留意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高雄秀傳開院滿週年 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和達文西手術「雙破百」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開院屆滿週年,近期同時達成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檢查和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雙破百」的紀錄,其中,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婦產科佔85%,包括子宮肌瘤切除、子宮全切除和骨盆重建等,顯示婦科微創手術已成為高雄秀傳醫療特色。高秀醫院表示,PET-CT成功整合了正子造影(PET)的代謝功能資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台中流感疫情升溫 36天奪6命
入冬首波寒流來襲,加上日本流感疫情大爆發,台中市近期不僅流感升溫,腸病毒亦傳出死亡案例。自今年10月流感季以來,台中市36天內已累計35例流感重症、6人死亡;另,龍井區1名僅1個月大的女嬰因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9日因食慾不振送醫,10日病逝,病情又急又猛,讓家人措手不及。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