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男人會有的困擾?攝護腺檢查怎麼選?泌尿外科權威醫師歐宴泉:教你怎麼挑對檢查
排尿不順、夜間頻尿,是許多「成熟男人」說不出口的困擾。但這究竟是良性的攝護腺肥大,還是潛藏著癌症風險?根據統計,攝護腺癌已是台灣男性第三大癌症 ,且早期幾乎沒有症狀 。一旦出現症狀,往往為時已晚。「到底該做哪項檢查?」成了許多男性的共同疑問。PSA值高就代表罹癌嗎?傳統切片會不會有遺漏?身為泌尿外科權威醫師、同時也是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的歐宴泉院長為您一一解析,教您如何看懂並挑對最適合自己的攝護腺檢查。
第一站:認識成熟男人的「困擾」— 風險與警訊
一般民眾在選擇檢查前,可以先從日常觀察是否出現相關症狀、評估自己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並以年齡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歐宴泉院長指出,攝護腺癌好發於 60 歲以上男性,但風險其實在 40 歲後就開始上升,越早建立警覺、越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
1. 症狀的迷思:肥大不等於癌症 許多人會將排尿症狀歸因於良性的「攝護腺肥大」(或稱腫大)。歐宴泉院長提醒,攝護腺肥大並不會直接變成癌症 ,但兩者早期的排尿症狀相似,容易使人放鬆警惕 。
早期警訊: 早期通常無症狀。較常見的是排尿症狀、夜尿、尿流變細等 。
晚期警訊: 若出現下背或骨頭疼痛、體重減輕、貧血、甚至下肢麻痺,可能已是晚期轉移 。
2. 誰是高風險群? 歐宴泉院長指出,除了年紀,以下族群更應提早注意:
家族病史: 兄弟或叔伯中,有超過 2 人確診攝護腺癌 。
特定基因: 帶有BRCA1/2 等基因突變者 。
生活型態: 長期高脂肪飲食、常吃速食、肥胖或缺乏運動者 。
第二站:攝護腺檢查怎麼選?— 傳統與精準工具大評比
「我到底該做哪種檢查?」這是門診最常聽到的問題。歐宴泉院長分析,從篩檢到確診,工具的「精準度」和「侵入性」是主要考量。
基礎篩檢工具
PSA(前列腺特異抗原)血液檢測
簡介: 抽血檢測PSA濃度,是目前最簡便的篩檢工具 。
優點: 非侵入性、簡便 。
限制: 特異性低。歐院長指出,PSA值高不代表就是癌症,可能因發炎、良性肥大、甚至操作刺激(如騎自行車)而升高 。更重要的是,PSA值小於 4 的患者中,仍有約 5%至 10%被診斷出攝護腺癌 。直腸指診
簡介: 醫師經直腸觸摸前列腺,評估是否有硬塊 。
優點: 操作簡易、即時 。
限制: 無法偵測到早期或位置較深的腫瘤 。
進階診斷工具(當篩檢異常時)
PHI(攝護腺癌健康指數)
簡介: 同樣是抽血檢測,但比單看PSA更精準的生物標記。
適用時機: 專門用來輔助判斷。歐院長說明,當病人PSA介於 4-10 ng/mL,且其他影像難以判斷時,可使用PHI 。
優點: 健保署已通過給付(限制條件下),有助於醫師綜合判讀,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切片。傳統超音波導引穿刺(經直腸超音波導引穿刺 TRUS Biopsy)
簡介: 經直腸,以超音波導引,隨機在前列腺左右兩側共切片 12 針。
限制: 這是侵入性確診方式,但有高風險。歐院長比喻,這種「隨機採樣」不見得能切到癌症病灶,可能會有「漏網之魚」。且有感染、出血風險 。磁振造影融合精準穿刺(經會陰磁振造影融合精準穿刺 MRI Fusion Biopsy)
簡介: 先進的切片方式。先拍攝高解析度的磁振造影(mpMRI)鎖定懷疑的病灶,再融合超音波影像,「精準地」針對可疑處進行切片 。
優點: 大幅增加診斷機率,解決了傳統切片「亂槍打鳥」的問題 。
最新趨勢:高階影像診斷
PSMA PET(攝護腺癌正子造影)
簡介: 目前最精準的影像檢查工具之一,甚至可補足MRI的不足之處 。
適用時機: 童綜合醫院核醫科曾能泉主任指出,依國際指引,PSMA PET目前建議用於「中度至高度風險」的確診患者,以評估是否有淋巴、骨骼或其他器官轉移 。此外,也用於治療後懷疑「生化性復發」的病人,找出復發點 。
未來趨勢: 童綜合醫院正進行臨床試驗(PSCAN),評估將 18F-PSMA-1007(一種PSMA示蹤劑)用於更早期、PSA介於 4-20 的疑似患者,初步顯示能有效提升活檢成功率 。
費用: 目前尚未納入健保,需自費,價格區間約在 3 萬 7 千至 7 萬元之間 。
至於為什麼「挑對檢查」這麼關鍵?歐宴泉院長說明,攝護腺癌雖然屬於進程相對緩慢的癌症,但存活率會因為發現的早晚而出現明顯落差,越早確診、治療成效越好。
早期發現: 若能早期根治,10 至 15 年的「無復發根治率」可高達 90%以上 。
晚期轉移: 若已是第 4 期(已轉移),5 年存活率可能僅約 50% 。
面對日益漸增的男性癌症風險,國內也有專家呼籲,應比照國外將攝護腺癌納入國家癌症篩檢。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也表示,衛福部將啟動成本效益評估,並於半年內提出公費篩檢的具體規劃。但不論是否有公費篩檢,成熟男人都該對「攝護腺疾病預防」有一定認知,從基礎的PSA篩檢,到進階的PHI、MRI融合切片,再到高階的PSMA PET影像,每項工具都有其適用的階段。若懷疑有相關疑慮的時候,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評估,並與您的醫師充分討論,挑選最適合當下情況的檢查工具,才是面對「成熟困擾」的最佳對策。
文/江宏倫
更多Heho健康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多噴3萬醫藥費!他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竟感冒藥惹禍
流感季旅日服成藥竟導致插尿管!近期日圓持續走貶掀起日本旅遊熱潮,不過當地正值流感高峰,泌尿科醫師顧芳瑜提醒,有攝護腺肥大問題的男性在出國前應先控制好病情,以免感染感冒後服用含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造成急性尿滯留。(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攝護腺肥大男赴日服感冒藥 竟導致急性尿滯留插尿管
日本當地正值流感高峰期,顧芳瑜醫師提醒,攝護腺肥大的男性出國前應先控制病情,避免感染感冒後服用含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以免引發急性尿滯留,造成無法排尿的緊急狀況。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鴻海科技日 劉揚偉:推動Foxconn Inside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1日電)鴻海科技日今天登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與創辦人郭台銘一同參與開幕,劉揚偉指出,沒有創辦人郭台銘,鴻海集團就沒有目前的規模,集團感謝郭台銘超過50年的付出。郭台銘現身未發一語,僅在舞台上向出席貴賓鞠躬致意。
中央社 ・ 15 小時前(影) 針對台灣有事? 解放軍72小時台海密集行動 68軍機、多批次艦艇威嚇
[Newtalk新聞] 中國近日在台灣週邊海域進行長達 72 小時的密集海空活動,引起外界對相關動態的關注。根據公開資料,在 3 日內,中國多批次軍機與艦艇出現在台灣周邊空域及海域,各單位陸續公布相關紀錄。有專家指出,這恐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台灣有事」言論有關。 根據現有資訊,72 小時內共有 68 架中國軍用飛機在台灣周邊空域活動,航跡分布於台灣防空識別區周邊。台灣方面依程序派遣兵力警戒,並持續監控整體空中動態,以掌握飛機的行動情況。 海上部分,中國海軍艦艇在同一時段維持一定數量的活動,位置涵蓋台灣周邊多處海域。相關單位透過情監偵手段掌握艦艇動向,並記錄其航行狀況。各項資料仍持續更新中,並由相關單位整理建檔。 近期兩岸情勢受到外界關注,此次海空活動的規模及頻率亦成為多方觀察焦點。不同國家與媒體針對此事有各自報導,並整理公開資訊供外界參考。各方依據現有資料持續關注後續是否有新增動態。 目前,相關單位已將各項紀錄整理並陸續對外說明。外界正在持續留意是否會出現更多活動訊息,並根據後續資料更新掌握情況。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俄羅斯幫腔北京嗆高市早苗! 繼禁水產、牛肉後 中再嗆
新頭殼 ・ 1 天前
「這室溫」是生死關鍵!研究:低於「它」會血壓飆、易心梗中風
近來天冷,很多原本健康的中年人、慢性病控制得宜的患者,都出現血壓飆高、睡不好、較喘、感冒等症狀,醫師張家銘表示,這是溫度在引發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一項研究指出,只要室內溫度低於18度,身體就會進入一種「冷壓狀態」,即血壓飆、睡眠差、肌力降、呼吸系統變得敏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遊日吃成藥治流感!65歲男突尿不出來膀胱險破裂 醫警告:好發1族群
日本流感疫情持續升溫,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自行到到藥妝店買成藥服用後,隔天竟出現無法排尿的後遺症,被緊急送醫插尿管處置,多花了3、4萬元醫藥費,返台後回泌尿科門診就醫,醫師顧芳瑜發現男子有攝護腺肥大病史,他在日本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被抑制,才會引發急性尿滯留,提醒有相關病史者,出國時要攜帶相關藥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 營養師籲:每天早晚一杯奶
根據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06-109年),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僅1-3歲族群達到建議量,其他年齡層攝取量約為需要量一半,成大醫院營養部黃薇營養師說明,綜觀歷年調查結果,鈣質是國人攝取嚴重不足的必需營養素之一。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巨量礦物質營養素,99%存在骨骼及牙齒中,幫助維持骨骼強健;剩餘1%分布於軟體組織與體液中,控制肌肉收縮、神經訊息傳導、細胞內訊息傳遞與荷爾蒙分泌等重要功能。若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造成多方面健康影響。對於生長中青少年,可能無法達到巔峰骨量,提高未來骨骼疾病風險;中高齡者則容易因骨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與骨折的風險。此外,鈣質攝取不足時,骨骼中的鈣會被釋放至血液,以維持血鈣恆定,而進一步加速骨質流失。鈣質不足也可能造成肌肉痙攣、四肢麻木,甚至影響心律,不容忽視。根據衛生福利部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建議,青少年每日鈣攝取為1200毫克,成人、老年人與孕婦則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日常飲食中,容易取得的高鈣來源為乳製品,例如鮮奶、優格與起司,都是方便且吸收率佳的選擇。豆類製品如小方豆乾、凍豆腐,在製作過程中使用鈣凝固劑,也能提供良好的鈣質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國際專家匯聚部桃 共探精準環境醫學新藍圖
在全球化與科技快速推進的今日,人類所面對的健康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單一污染物,而是由氣候變遷、都市化、工業污染與新興化學物質共同交織而成的複合環境風險。這些看不見卻深刻影響健康的因素,使得傳統研究模式已難以完整回應疾病成因的全貌,跨領域整合與精準環境醫學的重要性因而更加凸顯。為促進國內外合作與知識交流,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臺大醫院及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共同舉辦「環境、健康、未來:精準醫學的跨界新視野」國際研討會,並安排於桃園醫院舉行精準環境醫學座談會,邀集來自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與臺灣的研究者齊聚一堂,以多角度討論環境風險與健康的最新趨勢。桃園醫院在大會中展現多項綠色醫療與精準醫療成果,分享「桃園航空城跨世代研究(TACC)」的進展、公立醫院在長照與偏鄉醫療服務的經驗,以及臨床端推動精準感染控制的做法。回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桃園醫院面臨高強度醫療量能壓力,透過科學化感染監測、跨科室協作與即時決策機制,有效守住醫療院所防線,同時建立出可供醫院界借鏡的防疫模式,展現公立醫院在重大危機中的韌性與責任。面對全球醫療減碳及永續發展趨勢,桃園醫院也在會中分享遠距醫療影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極地渦旋擾動溢出 北半球多處現寒流
才剛進入11月下旬,英國已經出現今年冬天第一波寒流,德國多地氣溫降到零下8到10度。氣象學家說,這就是北極寒流。CNN也報導,極地渦旋正在擾動,有可能讓北極冷空氣,大量向南,極凍歐洲、美國和亞洲。...
大愛電視 ・ 1 天前
2025泌尿醫學國際研討會 八國專家探究醫學新趨勢
童綜合醫院今年與台灣新創醫療學會、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財團法人童傳盛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與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共同主辦TICS-2025泌尿醫學國際研討會,研討會將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冬天室溫18度是健康分界線!血壓上升增心血管風險
2023年發表於《Public Health》的大型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室內溫度低於18度會導致人體進入「冷壓狀態」,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張家銘醫師表示,冬季室內低溫不僅是舒適度問題,更會觸發身體生理層面的負面反應。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HHTD25/《鴻海之歌》藏玄機 雙語開場 劍指「這個」市場
鴻海科技日今(21)日登場,邁入連續第6年舉辦、也是第二度連辦兩天。開場致詞由董事長劉揚偉領銜,並驚喜邀請創辦人郭台銘同台現身;郭台銘雖已白髮明顯,神情依然硬朗,兩人久違合體讓現場一陣驚呼與掌聲。活動不只秀技術,也刻意拉高「企業感情線」。 會場響起「鴻海之歌」中文與西班牙文雙版本,歌詞以「Hon Hai, Hon Hai, Hon Hai」作為主旋律,描寫陽光穿雲、海風吹拂、希望抵達的意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畢書盡父親2度在台遭通緝!出借證件遭冒名成公司負責人 涉開過億假發票助逃稅
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畢書盡的父親本名畢福鬢,過去長期在中國深圳工作,卻因誤信友人「借證件租車」的藉口,遭人冒用身分證,成為「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事實上,該公司涉嫌在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間,虛開497張統一發票、金額高達3.69億元,協助至少16家企業逃漏稅...
CTWANT ・ 9 小時前
57歲男施工後太渴「猛灌200ml腐蝕劑」!心臟驟停26次
使用化學藥劑注意!一名57歲高姓男子日前為了方便,在工地將用剩的200ml大理石拋光劑倒入飲料罐中,未料幾日後凌晨,施工後順手拿起該飲料瓶猛灌,隨即喉嚨出現灼熱劇痛,緊急送達醫院時已經昏迷,更在手術時心臟驟停26次,所幸最終後康復出院,沒有引起併發及後遺症。
鏡報 ・ 1 天前
第四期肺腺癌奇蹟逆轉 物流司機靠免疫療法存活6年 腫瘤幾乎看不見
吳先生在6年前、39歲時摸到右頸鎖骨旁有個約5公分的大硬塊,就醫竟是罹患第四期肺腺癌,癌細胞已轉到腦部、骨頭及淋巴,基因檢測沒有突變,接受腦部放療與化療,效果不佳,後來檢查出免疫指數(PD-L1)表現高,採取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至今,成功控制腫瘤,幾乎看不到腫瘤,體力也恢復,重回職場擔任物流業司機養家,
自由時報 ・ 1 天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天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名醫會客室/女性頭號殺手不是乳癌 這個疾病病癥不同更可怕
文/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潘姿菁 圖:潘韶甫醫師 一名64歲女性,本身無特殊疾病史,近期主訴上腹部疼痛。先前於消化內科接受相關檢查,但未
好醫師新聞網 ・ 10 小時前
遊日染流感吃成藥 65歲男突尿不出來「膀胱險裂」醫警告:這藥物易中招
日本流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當心。醫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他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沒想到隔天出現無法排尿情況,在日本就醫被緊急使用插尿管處置,在日本就多花了4萬元醫藥費。醫師提醒,若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史的病人「急性尿滯留」,最嚴重可能膀胱破裂。
太報 ・ 1 天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