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菸酒檳榔三管齊下!吞嚥不順竟罹「食道癌合併下咽癌」
一名48歲張姓男子因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就醫,檢查後竟發現罹患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經微創手術治療,成功避免永久氣切,保留了患者的發聲與吞嚥功能。
張先生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今年初出現喉嚨不適症狀,原以為只是發炎,至耳鼻喉科檢查卻發現下咽部有腫瘤。進一步胃鏡檢查更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合併淋巴轉移,為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洪嘉聰醫師表示,食道長約25至30公分,可分為頸部、上段、中段、下段,上連咽喉、下接胃部,外層為肌肉,內層覆有鱗狀上皮細胞。食道癌分為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兩種,前者與胃食道逆流相關,常發生於下段或胃交界處;鱗狀細胞癌則多見於食道中段,由刺激性物質引起細胞病變。
「因食道與下咽位置相近,有約5%機率合併發生癌症。」洪嘉聰醫師進一步解釋,食道缺乏疼痛神經,初期多無症狀,隨腫瘤擴大,會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或體重下降,若未予以治療會侵犯周邊器官或淋巴。根據臨床數據,食道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可達七至九成,第二期約四至六成,第三期降至二至四成,第四期低於5%。
洪嘉聰醫師指出,胃鏡檢查是診斷食道癌最常見的方法,可直接觀察腫瘤並切片確認,並搭配電腦斷層、全身骨掃描、腦部磁振造影、全身正子攝影評估轉移情形。食道癌治療會依期別與病灶範圍調整方式,以手術切除為優先考量。
傳統開胸手術需於胸腹開15至20公分大傷口,易併發肺炎;若合併下咽癌,可能需進一步施行全喉切除與永久氣切,造成語音、進食與呼吸功能的永久改變。現今微創技術則可透過胸腔鏡、腹腔鏡完成,僅需胸腹數個1至2公分的小切口,並於頸部開4至5公分切口進行胃管上拉與頸部食道縫合重建,術後恢復較快。
張先生經過化療、放療與免疫治療後,食道、下咽部腫瘤明顯縮小。醫療團隊評估後,為其進行食道癌微創次全食道切除手術,並以胃管與頸部食道縫合進行重建,下咽癌則持續以藥物治療,成功避免全喉切除與永久氣切,維持術後生活品質。
洪嘉聰醫師提醒,部分病人會在術後出現滲漏或狹窄情形,須再接受擴張治療改善進食情況。此外,病人若有復發情況,或因高齡、共病不適合手術者,則會以化療、放療或免疫治療為主。「喉嚨不適應儘快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預防重於治療,洪嘉聰醫師呼籲民眾應避免菸、酒、檳榔,少吃煙燻、香腸等加工食品與過熱湯品,減少長期刺激,降低罹患食道癌風險。
延伸閱讀
馬太鞍溪再築新防線! 經濟部擬建「第二道堤防」加強防洪
藍白會談今登場!凌濤曝2024最痛心聲:坐海景第一排看破局
稱毒雞蛋是個案挨轟 食藥署長認:不排除還有
其他人也在看

半年內發生2起疑洩密案 王鴻薇:台積電機密遭竊還能護國嗎?
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今年7月底退休,業界傳出他疑似重返英特爾(Intel)擔任研發要職,更有傳聞指稱他在離任前帶走台積電2奈米先進製程機密。對此,國民立委王鴻薇質疑,「台積電機密疑又被竊,護國神山還能護國嗎?」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晚期存活率僅5%!他長年菸檳酒突出現吞嚥不順 一檢查竟罹「2癌症」
48歲的張先生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今年初出現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本以為只是發炎,至耳鼻喉科檢查卻發現下咽部有腫瘤。進一步胃鏡檢查又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合併淋巴轉移,為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我國高齡產婦佔逾3成!「流產、胎兒缺陷」機率激增 3大疾病風險一次看
我國35歲以上產婦占全體三成以上,但女性35歲後、男性40歲後,懷孕與胎兒健康風險皆顯著上升,包括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及妊娠併發症等,凍卵亦無法避免高齡懷孕帶來的身體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國人把握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可善用最新的人工生殖補助3.0方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階經理人必看:別再養出又笨又勤快的中階主管!幾招教你打造高效團隊文化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本文分享如何避免養出「又笨又勤快」的中階主管,從聚焦成果、獎勵思考、橫向觀察到創造價值,幫助高階經理人選對人、教對人、用對人。透過正確的管理方式,打造高效團隊,防止錯誤中階主管文化拖垮組織,提升整體生產力與影響力。在職場中,許多高階主管常抱怨:「中階主管又笨又勤快,害得基層疲於奔命。」但說實話——這些人不是天生如此,而是我們在管理中默許、容忍,甚至「親手培養」出來的結果。有些中階主管看似認真又積極,其實方向完全錯誤。他們會把一件可以簡化的任務,硬是拆成五件交給五個人,再宣稱自己「執行力強」。結果表面上部門看起來忙碌有序,實際上只是把混亂轉嫁到團隊,讓基層人員疲憊不堪、整個組織效率下降。一、明確定義「成果」而不是「忙碌」每天加班不代表績效。真正的績效,是能把複雜的事變簡單。高階主管要定期問中階主管:「這週你讓團隊更有效率的那件事是什麼?」這樣的問法能逼他們聚焦在「產出價值」而非「工作量」。二、獎勵思考與簡化流程的能力勇於發問、挑戰流程的主管,不是「難搞」,而是有潛力的人。相反地,那些表面乖巧、只會照指令行事的主管,往往只是「不思考的傳聲筒」。高階主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真有魔力?她多年「被自己鼾聲雷動吵醒」 一躺「神奇沙發」卻爽睡5小時!醫揭原因
被自己的打呼聲吵醒,是什麼樣的痛苦?一名年輕女子多年來夜夜受折磨,直到在「神奇沙發」上意外睡著5小時,完全沒有被自己的鼾聲吵醒!她以為沙發會魔法,沒想到檢查結果揭露真正原因——竟然是「姿勢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EB病毒不只與鼻咽癌有關,恐是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的關鍵推手!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病毒之一,幾乎有九成人一生中都曾感染。過去大家只知道它會引起「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或與我國的客家族群鼻咽癌高度相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皮膚科醫師宋奉宜提醒,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小時前
57歲男施工後太渴「猛灌200ml腐蝕劑」!心臟驟停26次
使用化學藥劑注意!一名57歲高姓男子日前為了方便,在工地將用剩的200ml大理石拋光劑倒入飲料罐中,未料幾日後凌晨,施工後順手拿起該飲料瓶猛灌,隨即喉嚨出現灼熱劇痛,緊急送達醫院時已經昏迷,更在手術時心臟驟停26次,所幸最終後康復出院,沒有引起併發及後遺症。
鏡報 ・ 21 小時前
男不能說的秘密 肛門卡杯子 醫看:太扯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一名男子連續三天腹脹、無法排便,疼痛難耐急赴醫院求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他的肛門深處竟卡著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杯口朝下嵌入腸道,導致部分腸段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23 小時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天前
遊日染流感吃成藥 65歲男突尿不出來「膀胱險裂」醫警告:這藥物易中招
日本流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當心。醫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他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沒想到隔天出現無法排尿情況,在日本就醫被緊急使用插尿管處置,在日本就多花了4萬元醫藥費。醫師提醒,若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史的病人「急性尿滯留」,最嚴重可能膀胱破裂。
太報 ・ 14 小時前
耳朵有「焦黑斑點」竟是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上的異常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一則驚人病例,他在義診時遇到一名因長期失眠求診的患者,檢查時發現對方耳廓出現「焦黑色斑點」,加上患者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症狀,研判可能是大腸出問題。經進一步檢查後,證實患者已罹患第三期大腸癌,所幸及時發現得以治療。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220萬人注意了! 衛福部開放「終身一次免費篩檢」來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20萬人注意了!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健署今年8月1日起全面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只要是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國健署指出,新措施預估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許多慢性肝炎患者早期無明顯症狀,而透過擴大篩檢能提早發現潛...
匯流新聞網 ・ 18 小時前
這種蝦子超毒不新鮮!吃多恐傷腎、骨鬆、血管鈣化 4招選好蝦
美味新鮮的蝦子,大家都愛吃!只是你知道看似肥美飽滿的蝦仁,可能暗藏健康風險。營養師表示,市面上有些肥嫩飽滿的蝦仁,實際上是經過磷酸鹽處理的膨發蝦,長期食用超傷健康。 蝦子泡過磷酸鹽,吃多恐傷腎、
健康2.0 ・ 1 天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趙露思甩嬰兒肥靠「這招」!醫證實:做法超正確 燃脂效率提升10%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提早吃完晚餐 提升燃脂效率 用餐時間真的會影響體重嗎?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成人體重管理林承達醫師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研究發現,晚間用餐者的血糖峰值比傍晚用餐者高出近20%,脂肪燃燒效率則降低約10%;營養學期刊指出,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會讓肥胖風險暴增5倍,顯示提早用餐的減重成效明顯優於晚間用餐。林承達醫師解釋人體代謝在早晨最活躍,順應生理時鐘進食能提升營養消耗率,避免熱量在睡眠時轉為脂肪囤積。若將進食時段控制在早上8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僅全天飢餓感更穩定,夜間脂肪燃燒效率也顯著提升,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幫助。 花椰菜低卡高纖 吃得飽又能瘦 為什麼花椰菜成為減重聖品?林承達醫師說明其關鍵在於它的低熱量與高纖維特性,每100公克花椰菜僅含25大卡,卻能提供超過2公克膳食纖維與每日所需維生素C。當纖維在腸道中移動緩慢,就能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引發的飢餓感,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60歲男沒有胸悶痛!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心梗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歲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次,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醫療突破!三指爸迎來十指健康女兒 北醫阻斷「龍蝦爪畸形」罕病基因
出生時只有3根手指、走過50多次手術的李先生,從未想過有一天能抱著一個「10根手指」的孩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今(20日)分享,團隊成功阻斷導致「龍蝦爪畸形」的TP63罕病基因,協助李先生與妻子誕下健康女嬰,成功終結「新生突變」(de novo mutation)的遺傳傳遞。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