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好市多藥劑師緊急提醒?說不要吃這4種保健品?不實說法!內容農場誤導影片
網傳「Costco 藥劑師緊急提醒」、「這 4 種保健品正在悄悄傷肝」,內容提到好市多的藥劑師提醒說綠茶萃取物、紅麴、高劑量脂溶性維生素、不明草藥有肝毒性。傳言全片長達 23 分鐘都是 AI 虛擬人物主講,目前 AI 生成技術氾濫,影像真假難辨、醫藥專業內容對錯難分,民眾應提高警覺。
好市多藥師說不要吃4種保健品?
原始謠傳版本:
Costco藥劑師緊急提醒!這4種保健品正在悄悄傷肝!買的人最多,但醫生自己從來不吃!#Costco #好市多 #避坑指南 肝損傷
主要在社群平台流傳這樣的 YouTube 影片:
查證解釋:
(一)保健食品本來就不能亂吃 也不是越多越好
傳言標題說「Costco的保健品貨架上的明星商品,很多醫生、藥劑師自己絕對不買、不吃」、「保健品正在悄悄傷肝」。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保健食品的問題,應該從三個方面討論:
(1)吃的目的是什麼
柳朋馳指出,保健食品到底有多少效果其實很難講,可能有一點點幫助、但是沒有強到可以當成藥物成份,這種不上不下的定位,反而被用來宣傳成溫和、不傷身的訴求,賣得通常還比藥品還貴,所以對民眾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反問自己,到底吃它的目的是什麼,身體不適症狀的原因是什麼,這才是問題的重點,而不是一廂情願地以為靠保健食品就能解決困擾。
(2)一般安全性
柳朋馳也指出,2024 年 3 月日本知名的廠商小林製藥的紅麴產品在日本造成上百人死亡、數百人住院,後來調查證實,原因是製程控管不當、產生毒性副產物「軟毛青黴酸」,會對腎臟造成不良影響,柳朋馳強調,小林事件臺灣也曾受到波及而下架回收,可見保健食品的原料是否有農藥殘留、製程技術管控等細節都是關鍵,在擔心副作用之前、光是一般安全性的問題也是要注意的地方,卻也常是民眾忽略的地方。
(3)保健效果、副作用之間的取捨
柳朋馳指出,保健食品很有可能吃了會顧這個、傷那個,顧此失彼也沒有比較好,任何成分在科學界沒有完全了解藥性、沒有建立完全標準的劑量之前,醫生都是不建議亂吃的,保健食品絕對不是很多民眾誤以為的吃越多越好,內容不針對保健食品的結構性、全面性的正確觀念進行宣導,傳言只針對特定成分、特定廠商進行點名,為錯誤說法。
(二)醫界已知兒茶素傷肝 傳言缺乏完整性
傳言提到「綠茶萃取物中的高濃度 EGCG 可能導致急性肝損傷」。柳朋馳表示,綠茶萃取物除了有上述第二點一般安全性的茶葉來源有沒有檢驗、農藥殘留等問題以外,傳言說的 EGCG 就是「兒茶素」,其實直接講兒茶素有肝毒性比較清楚明確,而不是又講成綠茶萃取物,兩者並不能畫上等號,柳朋馳指出,過去有很多研究認為兒茶素可以降脂肪肝,但科學家的實驗歸實驗,變成商人做成商品時,在萃取的過程中,到底是用哪種萃取技術、是不是只單純萃取了這個成分、萃取的量多少,很多技術的細節都不明,民眾不能因為國際上有研究、有期刊論文,就認為有科學實驗佐證,而擴大成認同貨架上商品,誤以為自己手上的瓶瓶罐罐,等同於論文中的實驗品、實驗效果,甚至忽視副作用的風險。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於 2024 年的「肝臟發炎時, 為什麼醫師會建議停用保健食品?」衛教中提到:
(1)根據《藥事法》第69條規定,非藥物不得宣稱療效。而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指的是具有保健功效,且經科學證據證實的食品,但並不以治療或矯正疾病為目的。
(2)產品未取得「健康食品標章」,在法律上只屬於普通食品,即使坊間稱為「保健食品」,宣稱效能也只能限於「營養補充」,甚至連聲稱保健功效都是違法的。從「藥力」的角度來看,藥品的效力大於健康食品,而健康食品又強於一般保健食品。
(3)兒茶素因為被發現有抗氧化的功效,所以是保健食品中的常見成分。然而,早在實驗階段,科學家便發現兒茶素可能引發肝細胞壞死、導致肝毒性,進而損害肝功能,致毒風險主要與劑量及使用者的體質有關。
(4)如果是從營養補充品攝取,每日攝取超過 800 毫克的兒茶素就可能存在健康風險,而臺灣的法規要求每日攝取上限不得超過 300 毫克,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相同劑量時有些人沒事,而另一些人卻可能出現問題。
從上述專家說法、權威機構的資料可知,兒茶素的肝毒性風險醫界早就知道、也長期呼籲提醒,傳言假裝是衛教,但卻以誇大聳動的片面內容、針對性的特定品牌等攻擊手法「假衛教之名、行攻擊之實」,為缺乏背景、脈絡的片面、片段說法,傳言為錯誤訊息。
(三)紅麴本身就是一種抗血脂的史達汀藥用成分 藥品法規嚴於保健品
傳言提到「雖能降膽固醇,但易有劑量不穩、肝腎功能損傷、麴霉素毒性的問題」。柳朋馳表示,紅麴本身含有類似史達汀的活性成分,而史達汀就是臨床上常用的降血脂用藥,所以在三分級當中,史達汀是法規最嚴格的藥品等級,而紅麴作為「健康食品」或是「保健食品」,最多就是力求不傷身,民眾也不要期待療效,因為保健食品本身就不擔保療效,民眾不想要吃製程品質受到更嚴格規範的藥廠所出產的藥品,卻願意花大把的錢去買規範比藥廠更不嚴格的工廠所生產的保健食品,得失是否划算不無疑問。
柳朋馳提醒,如果病人都已經膽固醇過高,卻想要吃紅麴控制、或降低膽固醇,那是不切實際的,這樣的病人應該去吃藥,藥物的效果才夠好、夠穩定,此外,如果只是想當保養,民眾也應該挑值得信賴的廠牌,這些都是民眾選購紅麴、甚至於所有保健食品應該要注意的。
根據上述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肝臟發炎時, 為什麼醫師會建議停用保健食品?」衛教中也提到:
(1)紅麴因含有類似statin(常用於降膽固醇的藥物)的活性成分,能幫助降低膽固醇,因此常被製成調節血脂的「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
(2)因為成分與降膽固醇藥物相似,使用時同樣存在肌肉疼痛、橫紋肌溶解症及肝功能異常的風險。
(3)美國藥物性肝損傷網絡的多中心觀察性研究(DILIN),揭露 6 種常被使用的潛在肝毒性植物,除了綠茶(兒茶素萃取物,green tea)、紅麴米(red yeast rice)以外,還包括:
薑黃或薑黃素(turmeric or curcumin)
藤黃果(garcinia cambogia)
黑升麻(black cohosh)
阿育吠陀(南非醉茄、印度人蔘,ashwagandha)
此外,食藥署也曾於 2019 年公開衛教「發酵食品界的紅寶石-紅麴」,提到:「紅麴的食品裡是否遭受黴菌毒素-橘黴素(citrinin)污染的問題,引起大眾關心。橘黴素是一種黴菌毒素,對肝與腎具有毒性,所以必須盡量避免攝取。目前法規針對橘黴素的訂出限量,依照《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橘黴素在紅麴色素的限量為 200 ppb 以下,原料用紅麴米為 5 ppm 以下,使用紅麴原料製成的食品為 2 ppm 以下,而依據《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的健康食品,橘黴素也是限量為 2 ppm 以下。」
由上述專家說法及權威機構資料,可知傳言不講紅麴與史達汀的關係、管理法規及限量標準,卻只強調副作用,缺乏正反並陳、平衡敘述,傳言為錯誤說法。
(四)脂溶性維生素本來就不能無限量 疊加風險常被忽視
傳言提到「脂溶性維生素會體內儲存,過量會毒害肝臟,有肝毒性」。柳朋馳強調,一直以來的建議就是脂溶性維生素 A、D、E、K 等,不能無限制地吃,脂溶性不是水溶性,不像水溶性維生素那麼快地經由尿液就排出體外,過量吃脂溶係維生素會有肝毒性,對身體反而不見得是好處、甚至反而可能是壞處。柳朋馳提醒,通常脂溶性維生素會過量的主要問題在於「疊加」,例如一顆綜合維他命的「複方」裡面就有 A、D、E、K,但是民眾可能又覺得某一樣成分不夠、想要再多補充「單方」,結果東補一顆、西補一顆,既沒仔細看清楚標示,又沒去查每種成分的每日建議劑量,疊加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風險,這個問題在水溶性或脂溶性上都可能發生,只是水溶性容易排掉、脂溶性不容易排掉而已。傳言只是將醫界已知、臨床都在衛教的內容再重說一遍,但卻以誇張聳動的標題,隱然說成醫師、藥師都不講,民眾都不知道,傳言說法錯誤。
(五)不明草藥就已經是「不明」 根本不應使用
傳言提到「成分不明草藥 / 排毒產品不只可能沒幫到肝臟、甚至可能有肝毒性」。柳朋馳指出,既然都已經知道「不明」,本來就不該吃來路不明、標示不明、成分不明、功效不明,各種「不明」的保健品本來就都不該吃,柳朋馳指出,傳言如果是想要提醒民眾不要吃不明的保健品、這樣的出發點就算立意良善,但是不應套在誰的頭上,強調哪個賣場、品牌賣很好的其實不要吃,問題的根本不是哪個賣場、哪個品牌,而是產品的本身,傳言所說的保健食品市售品牌、產品一大堆,而且不管是廠商出產、賣場上架,都有政府法規管理、都要維護商譽,傳言空泛的指出大家早就已知的「不明就不要吃」,卻針對性地指控特定商家,為錯誤說法。
行銷手法多 民眾應問專家、看標示、注意保存期限
柳朋馳補充表示,過去常有十大賣最好的保健食品排行榜等等,第一個通常就是保肝產品,第二就是一些綜合維他命類,然後就是腎、心血管,其次則是關節炎、睡眠、消化道等等,各種成分包括胺基酸、草藥、酵素、草薊素等各種五花八門的保健成分,有時候問甚至問醫生、問藥師、問營養師也不見得全知道,很多產品都只寫OOO萃取物,連有效成分是什麼、成分的「定性」都不確定,更遑論臨床上很重要的「定量」、才能算出每個病人適合的劑量,柳朋馳表示,臨床上也曾看過黑棗萃取物、OO花萃取物這種訴求方式的產品,到底有什麼重要的成份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是很濃縮的黑棗果汁都讓消費者一頭霧水;或是強調清宿便的天然草本產品,成分欄位寫了一大堆,結果最後一樣是番瀉葉,前面一長串的各種蔬果萃取物、酵素、膳食纖維,難免讓人擔心只是用來調味道、調口感,真正的關鍵才是番瀉葉、也就是天然瀉藥而已,這些市場上各種行銷的取巧手法民眾未必能一眼看穿,提醒民眾要多加留意。
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兒茶素、紅麴傷肝,脂溶性維生素不易代謝排出體外、也可能累積體內而有肝毒性,這些都是醫界已知、並且多年來大力宣導的內容,傳言不講背景、缺乏脈絡,講得像是新知、不為人知,傳言說法錯誤;傳言甚至以「Costco 工作很多年的藥劑師朋友,幾杯酒下肚」,傳言針對特定廠商、講的像是有人隱匿,傳言為聳動的錯誤說法,傳言將基於已知科學事實,過度加工、加料而扭曲、變形,傳言為已經看不清楚原始動機及衛教面貌的錯誤訊息。
衛教資源:
肝基會 -
吃紅麴停看聽
健康食品 愈吃愈健康?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 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 - 柳朋馳
其他人也在看


劉德華最愛點心曝光!營養師揭加這2物降三高又美味
接連陰雨天,外套又穿了回來,肚子也容易小餓,這時若能吃上天王劉德華吮指大讚的點心,肯定精神大振。什麼點心這麼神?網上最近又在瘋傳劉德華下廚做點心的短影音,專家表示能加上2物,這道點心更完美! 港
健康2.0 ・ 1 小時前
坣娜肺腺癌奪命!譚敦慈:魚這樣吃恐成最毒習慣 7症狀像感冒卻奪命
以〈奢求〉等歌曲深植人心的59歲情歌女神坣娜,驚傳於10/14病逝。外界一度猜測是紅斑性狼瘡或胰臟癌奪命,但她摯愛的猶太裔富商老公薛智偉今(31)日悲痛證實,坣娜是因「肺腺癌」病逝。他透露,4年多前坣
健康2.0 ・ 1 小時前
喝太多水反而傷身?泌尿醫「尿液變透明」藏危機:腎臟早就撐不住
無論天氣是否炎熱,都應多加喝水,但許多人都以為「多喝水、尿越透明就越健康」,而泌尿科醫師王士綱就點出「這句話只對一半」,因為真正的重點在於讓身體維持穩定代謝,而不是讓尿液像清水一樣無色,適量飲水、定期留意尿液變化,才是觀察腎臟健康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
鏡報 ・ 1 天前
你一定喝過!權威研究揭「這無糖飲料」很危險:糖尿病風險狂增129%
健康風氣盛行,許多台灣人買手搖杯都選擇3分糖或無糖,或是買無糖汽水,喝起來比較沒負擔,但真的健康嗎?專家指出,其實很多號稱無糖的飲料都含有人工甜味劑,最新研究更表明,喝這種無糖飲料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暴增129%,讓網友嚇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40歲女狂擦「萬能網紅神藥」全身冒紫紅斑紋 醫曝危險成分
根據陸媒《揚子晚報》報導,來自南京的美美10年前右小腿首次出現紅斑、瘙癢,反覆搔抓後逐漸擴散全身,她在網路上看到一款號稱「包治百病、純中藥製作」的藥膏,抱著嘗試心態購買使用。初期藥膏止癢效果明顯,不過一旦停藥症狀立即復發,甚至更嚴重,因此她為減緩不適,每天...
CTWANT ・ 13 小時前
它曾是皇帝專用「長壽菜」 如今市場就買得到!抗癌又護眼
現在市場隨處可見的茄子,以前竟是皇帝的食物!不過這份「長壽菜」確實具備許多養分,現代營養師與癌症基金會都點出其對身體有好處,如茄子的花青素可保護神經與眼睛、維生素P維持結締組織的健康、綠原酸減緩飯後升血糖,有助於減重、茄鹼能夠抑制消化系統腫瘤,幫助抗癌。但建議茄子要連皮一起吃,才能獲取紮實營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德國最新研究:早餐「這樣吃」熱量燃燒多2倍!吃對早餐防生病
不吃早餐卻把晚餐吃得像國王嗎?德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這種飲食模式可能會讓身體的新陳代謝變得遲緩,研究還發現,即使攝取相同熱量的食物,若選擇在早上食用,燃燒的卡路里會比晚上多出兩倍,專家建議無論是否正在
健康2.0 ・ 1 小時前
彰化爆「芬普尼蛋」 醫示警:長期攝入恐傷肝腎中樞神經
經追查,問題雞蛋來自同一牧場,其他批號亦被驗出超標,約15萬顆蛋流入桃園、新竹、台中、雲林、南投、嘉義、台南與高雄等9縣市,主要通路為全聯與楓康超市。目前相關縣市衛生局已全面回收停售,共9項產品受影響。食藥署提醒民眾停止食用上述雞蛋,通路商須提供退貨回收。依...
CTWANT ・ 10 小時前15萬顆芬普尼問題蛋流入全台 芬普尼哪裡來?專家揭三大可能來源
衛福部食藥署今傍晚公布「114年度禽畜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測計畫」結果,彰化縣衛生局於販售端抽驗雞蛋「鮮健蛋品洗選蛋(白殼雞...
聯合新聞網 ・ 3 小時前
止痛藥有2大類!同時、交替吃都不行 肝腎恐出狀況
止痛藥使用不當不僅無法緩解疼痛,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微笑藥師廖偉呈提醒民眾,雖然頭痛、牙痛、生理痛都屬於疼痛反應,但不應使用相同的止痛藥物治療。他強調,正確選擇止痛藥的關鍵在於先了解「疼痛分級」,才能達到有效止痛又不傷身的效果。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40歲南韓導演金燦民腦出血逝!常是「1病」釀禍:500萬人注意
南韓導演金燦民傳來噩耗,10月20日腦出血送醫,但仍於11月7日被院方宣判腦死,離世後捐出了4個器官遺愛人間,享年40歲。醫師表示,腦出血就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務必控制日常的血壓值。根據統計,台灣約有500萬名高血壓患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台灣洗腎率全球第一!名醫揭「健康食品陷阱」 政府管理缺位、廠商良心才是關鍵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台灣洗腎率居世界第一,慢性腎臟病健保支出高達592億元,洗腎人口突破10萬人。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指出,市面上標榜「護腎」、「保肝」、「降三高」的保健食品多為行銷話術,過度依賴恐延誤治療並增加腎臟負擔。專家建議選擇有信譽品牌、逐批檢驗、確認成分與劑量,並以均衡飲食、運動與定期檢查為健康核心,避免保健食品成為慢性病惡化的推手。台灣洗腎率高居世界第一,根據健保署 2023 年統計,慢性腎臟病健保支出高達 592 億元,位居十大疾病醫療費用之首,全國洗腎人口更突破 10 萬人。這不僅是公共衛生的警訊,也反映出台灣飲食與健康意識背後的矛盾。前衛生署副署長、台大醫學系名醫李龍騰近日在節目直言:「全世界沒有健康食品,只有商業操作。」這番話點出了一個長年被忽視的事實——許多標榜「護腎」、「保肝」、「降三高」的產品,背後更多是行銷話術,而非實證醫學。過度依賴保健食品的風險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吃了保健食品,就能「抵銷」三餐外食、運動不足、飲水量低等生活習慣問題,甚至在慢性病早期忽略就醫檢查,錯過治療時機。更嚴重的是,部分來路不明、成分不明確的保健食品,可能含有過量礦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21 小時前
64歲影后愛1運動:45分鐘就能增肌肉、心肺力!超多醫師都推薦
64歲香港女星毛舜筠外表凍齡,被許多人稱讚年輕不老。日前她上節目分享自己「防老祕訣」,認為生活習慣最重要,除了攝取對身體有益的健康食物外,肌力運動更是關鍵。 毛舜筠養生祕訣 毛舜筠說,從以前就
健康2.0 ・ 1 天前
每天喝牛奶還是缺鈣?骨科醫曝「4大補鈣關鍵」 很多人都做錯
「我每天都有喝牛奶,為什麼骨密度還是偏低?」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指出,這句話,是在門診裡最常聽到的補鈣困惑之一。其實,鈣質攝取「量」重要,但「吸收率」才是關鍵,若補錯時間、吃錯東西、甚至搭配錯誤,辛苦補的鈣就這樣白白流掉,骨本一樣存不起來。 鈣這樣補才有效 4吃法強化鈣吸收 對此,陳鈺泓整理出補鈣4大關鍵+實用飲食建議,讓你吃得對、吸收得好,才能真正在日常中預防骨質疏鬆! 1、分次攝取,吸收才不打折腸道一次能吸收的鈣有限,建議將鈣質分早、中、晚三餐補充,不僅吸收率更高,也較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實例建議:早餐豆漿+午餐海帶湯+晚餐芝麻醬拌青菜,就比一次喝兩杯牛奶更有效。.推薦豆製品類:吸收穩定、植物蛋白豐富.推薦食物:傳統豆腐、豆干、毛豆豆製品含鈣又富含蛋白質,是植物性飲食者補鈣的好選擇,建議與其他來源搭配更佳。 2、避開高草酸、高植酸食物高纖蔬菜(如菠菜)與未處理的穀豆類,含有草酸與植酸,容易與鈣結合形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建議補鈣時段盡量避開燕麥片、糙米、菠菜沙拉等高植酸類食物,可以隔一餐再吃。.推薦魚乾海藻類:高鈣密度、小體積高效吸收.推薦食物:小魚乾、海帶、紫菜富含天然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百香果被封「甩油神器」 抗發炎降血壓...還能美白
百香果因其酸甜可口的風味被譽為「果汁之王」,不僅美味還富含營養。營養師高敏敏表示,百香果是高維生素C和高纖維的「甩油神器」,具有多項健康益處,但糖尿病患者及腎病患者需特別注意食用量,以免影響健康。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一人減脂餐/高鉀低脂「蘑菇牛肉藜麥飯」,吃飽還能消水腫
想控制體脂又不想吃得太清淡?這道「蘑菇牛肉藜麥飯」就是兼顧美味與營養的好選擇。它熱量可控、食材簡單,連料理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姊妹淘 ・ 16 小時前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議 陳時中喊「2萬元太多」:恐衝擊小資族
衛福部長石崇良原規畫推動補充保費3方向改革,首先是導入結算制,利息、股利、租金1年分別超過2萬元就得繳補充保費,防堵拆單;獎金部分,起徵點從薪資4倍以上,改為最低薪資4倍以上,讓高收入者的繳費門檻與最低薪者打平;單筆扣繳上限,則從1000萬調至5000萬,讓股息上億的...
CTWANT ・ 1 天前
「10大生活習慣」恐拖垮腎臟!醫示警 1杯飲料喝太久、邊吃飯滑手機都中
現代人生活中充斥著塑化劑的威脅,腎臟專科洪永祥醫師表示,近年多項研究更發現塑化劑與腎功能下降、蛋白尿等腎臟指標相關,不少國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包括:邊滑手機邊吃東西、使用錯誤容器微波加熱,以及熱湯、外帶食物直接裝入塑膠袋等,都可能讓塑化劑悄悄進入體內,造成腎功能慢性損傷。 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出歐美 研究揭傷腎疑慮 洪永祥醫師指出,塑化劑可能透過食入、吸入與皮膚吸收進入人體,長期低劑量、多路徑暴露,不僅影響內分泌、代謝、性別發育,甚至與癌症相關。台北醫學大學與國衛院研究顯示,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濃度比歐美人高出2至7倍,推測與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塑化劑有關。多項研究顯示,塑化劑可直接或間接讓腎臟功能受損。其中,尿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較高者,平均腎絲球過濾率(eGFR)較低、尿蛋白較高,也就是「接觸越多,腎功能惡化越嚴重」。塑化劑也可能引發氧化壓力導致發炎、誘導腎小管細胞凋亡,長期促進間質纖維化,也就是讓腎臟「硬化」,造成腎功能不可逆的喪失。此外,塑化劑被發現與肥胖、胰島素阻抗、高血壓等代謝異常有關,而這些本身就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因子。 塑化劑陷阱無所不在 手機保護殼、紓壓玩具也可能中鏢 洪
常春月刊 ・ 1 天前
38歲上班族「一說話就哽咽」求醫一年無解!身心科找出心理創傷:身體記住恐懼
「只要開口講話,我的聲音就像要哭出來。」38歲王小姐一年來飽受困擾,每次與人對話個性容易緊張焦慮,一年前曾經因為講話太快嗆被口水嗆到後,只要和人說話,就會感覺喉嚨緊縮、聲音會突然變成哭腔,讓她一度以為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影響到人際和工作,先後一年來求治各大醫院耳鼻喉科,檢查結果均是正常,因此被建議到身心科求診。
姊妹淘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