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首座諾貝爾獎得主 物理學家楊振寧103歲辭世
全球知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於18日在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生前最後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發出緬懷聲明證實死訊。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1944年獲得中國西南聯合大學理學碩士後赴美攻讀博士,1948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即留在美國任教。
1957年時,楊振寧以「宇稱不守恆理論」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該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全球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中華民國史上諾貝爾獎得主。台灣中央研究院則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隔年,授予其中研院院士頭銜。
宇稱是物理學中描述對稱性的方法,過去學者認為物理現象在鏡中與現實並不會產生差別,符合「宇稱守恆」,但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論文,指出在弱交互作用力(例如某些粒子衰變)中宇稱可能不守恆,後續研究也證實了自然界確實偏向左邊。
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推翻了長久以來的對稱性假設,並為基本粒子物理學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石。
1964年楊振寧取得美國國籍後仍持續留在美國,直到1997年北京清華大學成立高等研究中心,聘請楊振寧擔任名譽主任,1999年正式成為北京清華教授,其後楊振寧即長期定居中國,並於2015年捨棄中華民國籍與美國國籍改入籍中國。2004年時,已高齡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中國女子翁帆結婚,因兩人年齡差異大也一度引起各界矚目。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諾貝爾物理獎表彰量子力學貢獻 英法美3學者共享殊榮
中國2科研船擾台 我派艦艇驅離
研究AI類神經網路 美加2學者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他人也在看

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 病逝北京享壽103歲
[Newtalk新聞] 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今(18)日傳出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壽103歲。根據《新華社》報導,楊振寧是在18日凌晨病逝,雖前一日晚間已有傳聞,但消息隨即遭闢謠,外界推測他可能於17日病重,隔日不治。 楊振寧 1922 年生於安徽合肥,1945 年以公費赴美至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並於 1956 年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推翻當時粒子物理學的主流假設,隔年雙雙奪下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批獲此殊榮的華人。 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今(18)日逝世。 圖為楊振寧年少時。圖:翻攝自 微博 自 1970 年代起,楊振寧多次返中講學,推動中美學術交流。2004 年,他以 82 歲高齡迎娶 28 歲的中國女子翁帆,這段相差 54 歲的婚姻一度引發外界熱議。當時不少人質疑翁帆「愛的是名與利」,也有人認為楊振寧「晚年貪戀青春」。 然而,面對輿論壓力,楊振寧始終堅稱翁帆是「上帝給他的最後禮物」,形容兩人之間的關係是「美好的羅曼史」。翁帆也曾回應,丈夫改變了她的一生,「他給了我一個純淨的世界」。 多年來,翁帆始終陪伴楊振寧
新頭殼 ・ 14 小時前
楊振寧差54歲二婚轟動 家人坦然祝福
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18日辭世,他在現代物理學發展貢獻卓著,學術地位與影響力跨越一個世紀,婚姻故事也為人關注討論。2004年以82歲高齡與28歲碩士研究生翁帆登記結婚,兩人相差54歲的「祖孫戀」引起轟動。楊振寧還曾透露第一任妻子杜致禮見過翁帆,當時對她的印象很好,也因此促成他之後下定決心和翁帆結婚。
中時新聞網 ・ 2 小時前
「研究物理的動力是好奇心」 清大緬懷楊振寧:以科學照亮世代的大師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清華大學首屆傑出校友楊振寧今天(10/18)傳出在北京病逝,享壽103歲。清大在臉書哀悼表示,接獲楊振寧辭世消息,師生深感惋惜,他曾說過「研究物理的動力,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鑽研就不難。」清華人將永遠記得這位讓人看見「好奇」力量的長者,永遠懷念這位以科學照亮世代的大師。
太報 ・ 11 小時前
82歲娶28歲妻!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病逝 享嵩壽103歲
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於昨(17)日離世,享嵩壽103歲。他與李政道在1956年時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清華大學指出,告別式將會低調舉行,追思活動則會擇期公布。
鏡報 ・ 16 小時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逝世 享年103歲
(中央社台北18日電)新華社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楊振寧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年榮獲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曾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表示,楊振寧因病逝世。
中央社 ・ 17 小時前
金鐘60慶功/敗給小S!阿Ken看一幕就知「不妙」 笑曝腦中全是安心亞
阿Ken和安心亞今年以《同學來了》入圍第6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最後敗給小S與派翠克,未能順利拿獎。兩人會後現身慶功宴,在得知評審事後表示,是由他們和小S廝殺到最後時,阿Ken難掩失落說到:「沒得就是沒得了,但大家都是實至名歸,我們就是再接再厲。」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台灣大學追思楊振寧 開創物理與數學歷史新頁 對人類文明貢獻極巨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臺灣大學名譽博士楊振寧院士於2025年10月18日辭世,享嵩壽103歲。台灣大學追思楊振寧,認為他啟發無數後代物理學家,開創物理與數學歷史新頁,對人類文明貢獻極巨。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
金鐘60/阿Ken被拱親安心亞 她幽默反問1句逗樂全場
藝人阿Ken與安心亞以中天節目《同學來了》入圍第6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在走完星光大道紅毯後,被起鬨「得獎就接吻」,阿Ken一時語塞,直呼要尊重女方,安心亞則幽默反問「所以我可以,你就可以嗎?」逗樂全場。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新華社證實楊振寧逝世享壽103歲 昨已流傳死訊但遭闢謠
中國官媒新華社週六(10/18)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當天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中國社群媒體週五已流傳楊振寧的死訊,但相關人士還要求「勿以訛傳訛」。
太報 ・ 18 小時前
世界最長 英發現逾200公尺恐龍足跡 伴隨貝殼與海膽化石 推測曾在潟湖中行走
英國東南部牛津郡一處採石場,今夏驚喜挖出一組超過200公尺長的恐龍足跡。BBC報導指出,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長的連續恐龍足跡之一。採石場為了研究進行受控爆破,考古學家拿著各式工具測量與記錄。該處在1990年代就曾發現過類似足跡,這次則出現在採石場的另一個區域。 現場還出土了多種貝殼與一顆海膽化石。專家指出,這些發現非常關鍵,顯示恐龍可能曾行走於潟湖等海岸性淺水環境。部分足跡尺寸巨大,可能屬於鯨龍屬(Cetiosaurus)——一種四足、長頸、草食性恐龍,體長可達18公尺。另有兩個較小的足跡,則可能來自斑龍屬(Megalosaurus)的兩足肉食恐龍,其特徵是具有三個腳趾。 恐龍足跡提供的資訊與化石不同,是觀察恐龍真實活動與互動行為的少數線索之一,例如牠們是否獨行、結群、被追逐或悠閒漫步。初步分析顯示,鯨龍的移動速度約為每秒兩公尺,相當於人類的快走速度;對牠們而言,這只是輕鬆的散步。 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在採石場挖掘,期望出土更多恐龍足跡與相關生物遺跡,進一步拼湊出兩億年前的古環境樣貌。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

金鐘60/安心亞突PO阿Ken「摸肚閃照」 網嗨喊:要公開了嗎?
藝人阿Ken與安心亞以中天節目《同學來了》入圍第6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雖17日最終由小S徐熙娣與派翠克贏得獎項,但安心亞18日發文祝福以《X!又是星期一》入圍戲劇節目導演獎的阿Ken能夠得獎,並曬出「摸肚閃照」,而被許多網友敲碗在一起「要公開了嗎?」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楊振寧病逝!差54歲忘年戀轟動 稱翁帆是「上帝恩賜最後禮物」
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知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今(18)日在北京因病辭世。上個月剛度過103歲生日的楊振寧,不僅是物理學界的巨擘,感情生活方面,他與第2任妻子翁帆相差54歲的「忘年戀」也倍受矚目,他曾形容翁帆是「上帝給我的最後一份禮物」。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楊振寧逝世一生獲獎無數 曾勉台灣學子多努力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8日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18日逝世,他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多次來台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並與台灣學子對談盼多努力,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與小54歲妻子的忘年戀。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光復鄉找嘸徐榛蔚?隔11天露臉「對比照」曝光
政治中心/李汶臻報導花蓮馬太鞍堰塞湖9月23日溢流重創光復鄉,連日來有關「花蓮縣政府真的沒有作為」、「縣長神隱、態度消極」的罵聲四起;被指神隱多天的縣長徐榛蔚,昨(17日)終於被拍到現身,不過就有當地村長被問及「是否希望縣長來喊話或親自指揮」,秒變臉急回三字,超真實反應全被錄下、笑翻全場。
民視 ・ 19 小時前
巨匠殞落!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辭世 享嵩壽103歲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最新消息,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科學家楊振寧先生,驚傳今(18)天中午在北京辭世消息,享年103歲;北京清華大學稍早宣布死訊,並將首頁換成楊振寧的黑白照片,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永垂不朽。
民視 ・ 17 小時前
金鐘60/小S復出奇蹟美照「攝影師超大咖」 袁惟仁兒子成明星御用攝影
第60屆金鐘獎,小S(徐熙娣)強忍姊姊大S徐熙媛離世的悲痛情緒,在台上展現一貫幽默又堅毅的風格,最終以《小姐不熙娣》奪下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她在典禮結束後也更新社群,分享當晚美照,沒想到照片竟然是袁惟仁(小胖老師)的兒子袁義所拍攝,前妻陸元琪也忍不住發文分享心情:「要用多少錢才能換來一個好小孩呢?好小孩,無價。」趙浩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鹿耳社區龍舟整修完工 墨西哥交換生體驗祭江、划龍舟
台南市鹿耳社區2艘龍舟歷經12個假日完成整修,今日在鹿耳門溪進行開光點睛、下水、祭江儀式,33位來自墨西哥的南台科大外籍交換生共襄盛舉,體驗划龍舟、探索台江生態,更難得參與祭江,直呼:好特別!原用為國際龍舟賽的2艘退役龍舟,由鹿耳社區認養維修,提供給民眾體驗龍舟競技運動,也是青發署鹿耳門壯遊點。日前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
颱風風神凌晨生成 對台直接影響不高
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今(18)日凌晨2時增強為第24號颱風「風神」。氣象署預估,風神會在週末進入南海,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不高,但明(19)日開始,受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全台降雨機率上升,尤其是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與東北部地區。而下週一到三,北花蓮還可能有豪雨等級的機率,必須嚴陣以待。
公視新聞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