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王「Benz雄」許紹雄腎癌逝!無症狀卻最致命?出現「這些徵兆」恐已晚!
香港資深藝人、人稱「Benz雄」的許紹雄,在10/27傳出病危消息後,於今日(10/28)凌晨因癌症引發多重器官機能衰竭離世,享壽76歲。這位出道超過50年的「綠葉王」,即使淡出演藝圈,仍是名符其實的「隱形富豪」,甚至斥資助女兒創業。數周前他還與女兒介紹美食,看似健康良好,未料卻傳出死訊。據了解,他近來飽受腎癌病魔折磨,最終仍不敵病魔。
腎臟癌早期「無聲無息」!等到「3症狀」才發現已是晚期?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腎臟癌權威吳俊德醫師表示,腎臟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且腎臟位置深藏腹腔難以觸摸,也沒有腫瘤標記可透過驗血得知。
看更多:腹部超音波照出腎水泡竟是癌!醫揭:水泡「怪怪的」恐是癌早期警訊
臨床上常見,患者之所以能發現,往往是在檢查其他疾病時,如盲腸炎、子宮肌瘤、腸阻塞,偶然透過腹部超音波掃到腎臟;或是在定期健檢時,多做了一項腎臟超音波才發現。
吳俊德醫師指出,台灣每年約有1千人罹患腎臟癌,絕大多數是「腎細胞癌」。這種從腎臟肉長出來的癌症,高達九成可直接斷定是惡性。然而,同時出現血尿、摸到腫塊、腰痛這三個典型症狀的患者,卻只占總數的1成。
而且,這些症狀也可能只是膀胱炎、泌尿道結石、攝護腺炎所引起,容易被輕忽。曾有位企業家健檢正常,半年後身體不適,一檢查已是蔓延到淋巴的第四期腎細胞癌。
逆轉「癌症體質」!5大危險因子曝光,戒除壞習慣是自保首步!
腎細胞癌的形成,與多種生活習慣及潛在風險緊密相關。吳俊德醫師強調,吸菸、飲酒過量和肥胖是3大主要危險因子,而遺傳因素所占比例相對較低。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暨腎臟科主任顏宗海醫師進一步列出腎臟癌的5大風險因素:
性別:男性較常見
不良習慣:抽菸
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肥胖、高血壓
環境接觸:工作或生活接觸化學物質、重金屬
遺傳:基因異常、家族史
顏宗海醫師提醒,若民眾出現不明原因的血尿、持續疼痛、體重異常減輕、發燒或貧血等,都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進行全面檢查。
看更多:餐盒藏一級致癌物 毒素竟要92年才能分解一半!小心你家鍋具也有
晚期腎細胞癌不再無解!標靶、免疫療法助「延長戰線」!
儘管腎細胞癌治療棘手,吳俊德醫師表示,過去對化療和放療反應不佳,但自2007年標靶藥物問世後,為晚期患者帶來新希望。顏宗海醫師也補充,除了早期以手術切除為主,晚期患者現有免疫療法及標靶治療選項,能有效改善存活率。
標靶藥物主要分為兩種:
TKI抑制劑:
適用於約75%的亮細胞癌患者。雖然副作用如皮膚疹、手腳破皮等症狀不輕,但可延長壽命。曾有患者使用後,即使停藥仍無病存活長達10年,遠超預期。
mTOR抑制劑:
主要用於非亮細胞癌患者,或作為亮細胞癌的二線用藥。吳醫師也有轉移性病患,藉此藥物穩定控制病情長達4年。
吳俊德醫師強調,雖然這些新興療法能顯著延長壽命並延緩惡化,但它們的目標是「控制」而非「根治」。因此,若病情允許,手術仍是優先選擇,能完整切除癌細胞,效果最佳。
腎臟癌高危險群注意!健檢加「超音波」是保命符!
吳俊德醫師特別警示,除了積極「戒菸、戒酒、控制體重」等健康生活習慣,最關鍵的是在年度健康檢查時,務必加做「腎臟超音波」檢查。這項簡單的影像檢查,是及早揪出腎臟癌、把握黃金治療期的重要「保命符」。
看更多:腎臟有水泡,會變癌症嗎?院長警告:泌尿系統「最致命殺手」,等到血尿就晚了!
◎ 圖片來源/階梯理念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提供
◎ 諮詢專家/吳俊德醫師.顏宗海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唐吉軻德創辦人安田隆夫肺癌末期!1種「天選之人」有望痊癒
腎臟名醫也罹腎臟癌!檢查3次才發現4.7公分腫瘤 全靠1症狀救他一命
她淋巴癌第4期、骨轉移!化療搭配這招 8個月癌細胞全消失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女性心肌梗塞不一定會胸痛 別輕忽「這些症狀」
胸口一緊、胸悶、胸痛,許多人會警覺可能是心肌梗塞,而女性如果只是出現腹痛、疲勞、心悸或肩膀疼痛等症狀,即使沒有胸痛也別輕忽,因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發作。在同樣有肥胖、糖尿病、抽菸等危險因子的影響下,女性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比男性高。一旦得到心血管疾病,1年後的死亡率更高出男性1倍。 52歲許小姐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僅有甲狀腺癌病史。一天晚上,做完瑜珈後她感到輕微胸悶不適,但不久後症狀自行緩解,只是微微肩頸痠痛,也就不以為意;到了隔天早上,全身無力、倦怠、冒冷汗、噁心、肩膀麻等症狀再度襲來,「其實沒有明顯胸悶,就是一直吸不到氣,要很用力吸氣。」 因為本身是護理人員,許小姐高度警覺,趕緊就醫,剛到急診時意識清楚,心跳血壓都穩定,但心電圖檢查顯示急性心肌梗塞,還來不及進到心導管手術室就突發致命性心律不整,緊急電擊後才恢復穩定心跳,之後在血管放支架,打通血管救回一命。事後她回想,雖然健檢一切正常,但父母都在50多歲時發生心肌梗塞,其實自己也是高危險族群。 女性暈眩、腹痛、疲勞、肩頸痛 可能是心肌梗塞發作 國人10大死因第2位就是心血管疾病,比起癌症,女性罹患心臟病的死亡率是乳癌的5倍、更是卵巢
康健雜誌 ・ 1 天前
許紹雄離世一週逢「77歲冥誕」 女兒許惠菁首度淚吐心聲
香港資深男星許紹雄是港劇中的金牌綠葉,生前累積許多膾炙人口作品,在圈內也擁有好人緣,10月28日證實病逝後,令好友、粉絲相當不捨。時隔一個星期,4日是他的77歲冥誕,沒想到女兒許惠菁沉默一週後,首度吐露爸爸離世的心情。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直擊藥局、社群無處方箋照賣 打瘦瘦針真能瘦?他睡不著還復胖!
打「瘦瘦針」就能減重,讓這藥劑成為了當紅流行。當大家都想依賴這一針減掉因飲食和糖造成的肥胖,市場也出現亂象,藥房、社群無處方箋照樣賣,但來路不明的藥,你真的敢打進身體裡嗎?實際找到施打瘦瘦針的個案,食量變小是事實,但卻有心情抑鬱、晚上睡不著等症狀,停藥後,更想吃零食、油炸食,面臨復胖陰影。
鏡新聞 ・ 1 天前
離世一週!許紹雄逢「77歲冥誕」女兒悲痛首吐心聲:總覺得不真實
香港資深綠葉「Benz哥」許紹雄,上月28日凌晨因癌症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辭世,享壽76歲。今(4)日適逢他的77歲冥誕,沉默多日的女兒許惠菁首度發聲,吐露對父親的無限思念。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17 小時前
山東10歲男童腹痛就醫 6器官無故遭切除!母崩潰:兒無法正常進食
綜合陸媒報導,2023年10月26日就讀山東菏澤一間小學五年級的10歲男童小燁,與同學玩耍時撞到腹部,放學回家後持續腹痛,他的母親岳女立刻帶他前往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初步判斷為腹部血塊,醫師建議住院觀察;沒想到進一步做CT後,發現小燁的胃與胰腺間有「佔位性病變」,必須...
CTWANT ・ 1 天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只是「血糖高」而已?追蹤45萬人研究:「糖尿病前期」讓失智風險多54%…控血糖最簡單的3方法
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截至2022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56萬人,並以每年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其中18歲以上成人盛行率達12%,男女患病比率分別為11.4%及8.9%;且每4人就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許多人以為,僅是「血糖偏高」,又還沒被診斷為糖尿病,就不必太在意?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血糖過高,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裡!」不僅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現在更有研究顯示,即使血糖只是略高,都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幸福熟齡 ・ 6 小時前
中醫師看診突見病患「耳垂一道溝」 驚喊:小心心血管疾病!
看耳垂就能知道心臟好不好?醫界近年常提到「冠心溝」現象,引發不少網友好奇。中醫師就在社群上分享親身趣事,提醒若耳垂出現一道摺痕,或許要多留意心血管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排尿出問題恐是警訊!7旬翁驚罹「攝護腺癌晚期」 醫列4症狀:3族群最危險
75歲旅居國外李先生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縱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持續偏高,但兩度接受傳統隨機切片皆未發現癌細胞。直到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鐘伯恩建議以核磁共振(MRI)與尋找可疑病灶影像,最後並在MRI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確認為第三期攝護腺癌。鐘伯恩表示,由於評估腫瘤已突攝護腺包膜,醫療團隊與家屬商議後,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徹底切除病灶,......
風傳媒 ・ 1 天前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跌倒是我國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防跌首要維持肌力與平衡,除了運動之外,也應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不過國人雖然普遍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中卻潛藏引發肌少症的風險——早餐蛋白赤字。營養師建議,早餐至少應攝取2份蛋白質,譬如200毫升豆漿就是1份蛋白質,搭配雞蛋、豆製品等,補足早餐蛋白質所需。
幸福熟齡 ・ 22 小時前
黴菌毒素爆表!醫示警「5類人」小心恐致癌 8種排毒法曝光
台灣溫暖又潮濕的氣候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但如果家中黴菌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美觀,對人體也有極大的害處,有研究顯示,黴菌毒素和35種癌症息息相關,若想排除黴菌,一定要由體內到環境徹底排除,對此,醫師王偉全就列出8種排毒方法給民眾參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5 分鐘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手術前一刻被喊卡?只因「沒停藥」 醫:可能危及生命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術前未依醫囑停藥是導致手術臨時取消或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李姓女性病患經過長時間等待準備接受手術,卻在手術前一刻被告知必須取消或延期,原因是她忘記依醫囑停用特定藥物。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只是血糖、血壓高一點,怎麼就要洗腎?66歲退休公務員不甩5警訊:才1年「腎臟喪失排毒功能」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造成腎損害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2倍。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應每3至6個月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延緩惡化,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幸福熟齡 ・ 5 小時前
天旋地轉梅尼爾氏症!內耳積水惹禍 低鈉、減壓、睡飽三招防復發
近年來有不少人為了梅尼爾氏症而困擾,這個讓人突然天旋地轉、失去平衡合併耳鳴及其悶脹感的疾病,往往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發作,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而梅尼爾氏症並非單純的眩暈,其實是內耳淋巴液失衡引發的複雜病症。
NOW健康 ・ 1 天前
假日生病只能跑急診?5大輕症「改去UCC」省時不必排隊 地點、時段、收費一次看懂
為緩解醫學中心急診壅塞,衛福部「假日輕急症中心(UCC)」今起上路,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全國基層診所開診率週六約8成,週日僅2成,為解決民眾就醫需求,而籌設UCC,專門收治急診檢傷分類第三級、第四級及第五級等輕症患者,部分負擔150元,連同掛號費,約200多元。 醫學中心8成急診病人是輕症 「假日輕急症中心」解決民眾週末就醫需求 石崇良表示,分析醫學中心急診就醫資料,以急診檢傷分類第三級為主,占比達70%,第四、五級占10%,等於80%急診病人病情傷勢屬於輕症,就醫後即可回家,真正需要待床、住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的重症患者僅約20%。此外,全台基層診所開診率週六約8成,週日更低,僅2成,但部分民眾仍有就醫需求。石崇良表示,為提供假日急症醫療需要,因此,在地方醫師、護理、藥師、醫檢師、放射師等公會支援下,開設「假日輕急症中心(UCC)」,針對發燒、腹瀉、小外傷等輕症患者,提供一站式就醫服務。 ▲輕急症中心UCC說明。(圖/健保署提供) UCC營運後成效如何評估? 衛福部長石崇良提出兩大判斷指標 至於UCC營運後成效評估,石崇良提出兩大判斷指標: 1.民眾接受度及就醫經驗、使用情形,如醫院急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吃完午餐就昏昏欲睡? 專家推「211」原則助腦袋清醒
外食族或多或少有過早餐吃不多,中午飽餐一頓下午就昏昏欲睡的狀況,其實問題出在食物比例吃錯了。台中呼吸治療師公會長照顧問黃慧菁指出,午餐是重啟身體能量與代謝的開關,建議大家按照「211」原則吃飯,讓餐後腦袋變清醒、擺脫午後疲倦。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豬油上榜「全球第八健康食物」?真相竟是這樣!
最近有新聞引述英國權威媒體BBC的報導,直指「豬油是世界百大健康食品的第8名」,這是真的嗎? 此非最新研究與報導 營養師林世航指出,此篇報導確實源自於BBC Future,文章名稱為「The
健康2.0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