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殯葬顛覆傳統
新聞提要■中國政府近年積極宣導火葬,甚至祭出補助,推廣綠色殯葬,不僅火葬率上升,喪葬支出也縮減;去年樹葬、竹葬、海葬等生態葬,共辦理近20萬件,較2019年成長達67%
中國社會長久以來講求「入土為安」,視土葬為人生最後歸屬的安息方式。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與都市化腳步加快,在寸土寸金的大城裡尋得一方「安身」之地愈來愈難。面對殯葬用地日益緊張的現實,中國政府近年積極宣導「綠色殯葬」,甚至透過補助方式,引導民眾辦理往生者在火葬後,以「樹葬」、「海葬」等「生態葬」取代傳統土葬,讓人生的最後一程以環保的方式畫下句點。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2022年辭世,遺體火化後,骨灰隨即撒入上海的外海。如今,上海市政府希望市民能效法這位前已故領導人,宣布對願意讓親屬進行「海葬」的家庭發放人民幣(下同)3,000元補助。
過去,這樣的做法幾乎是禁忌。中國家庭長久以來重視風光厚葬,不惜重金興建陵墓以彰顯對先人的尊崇,每年清明都要掃墓、焚香祭祖。在農村,不少農民生前便為自己準備棺木與墓地。報導稱,在中文裡「死無葬身之地」更是一種詛咒,但近年來觀念正在改變。
中國官方長期以來視奢華墓葬為「封建遺風」,更認為這是浪費土地。在城市,寶貴土地本應用於居住;在農村則用來種糧。官方禁止在核准墓園外建墓,並在城市地區強制推火化。至於骨灰,政府認為應「回歸自然」或以高效率方式存放於骨灰龕中。
墓地管理費太高
此外,相關法規多次批評殯葬業長期以來有著「迷信、低俗與鋪張」的陋習。然而,對死亡的傳統觀念並不易改。中國的火化率在2000年代達到約五成後便長期停滯,即使火化率高的地區,許多家庭仍偏好在大墓碑下安放親人骨灰罈。
不過,近年來官方宣導火葬似乎逐漸見效。中國的火化率自2017年起再度上升,至2021年達59%;殯葬支出也明顯縮水。高端殯葬業者福壽園2025年上半年營收年減幅高達44%,主要因墓地售價下滑,該公司自12年前上市以來首度出現虧損。
需求不振並非因死亡減少。中國人口老化加速,去世人數不減反增;但房地產危機導致資產大幅縮水,使不少家庭重新評估開支。以北京為例,一個高級墓位前20年就要價20萬元,期滿後還得續繳管理費。愈來愈多家庭改採小型墓、骨灰龕,甚至選擇與數十人同列於集體墓碑下。對願意「不立碑」者,許多地方政府更祭出現金獎勵,推廣所謂「生態葬」。這類葬法包括「樹葬」、「竹葬」與「海葬」等。中國去年共辦理19萬4,700宗「生態葬」,雖僅占總體的3.2%,但較2019年成長達67%。
不想後代每年掃墓
位於北京西南的太子峪陵園工作人員表示,節省費用並非唯一考量。她表示,許多長者不希望後代每年都得掃墓,反而傾向讓自己歸於自然。
不過,社會接受度仍有限。陵園外牆上,一塊醒目的標語提醒,「空閒土地必須用於農業生產,違者舉報」。
離標語不遠處,灌木叢後隱約可見一座白色大墓碑,兩旁還立著石獅,或許正象徵著傳統與新風俗之間那道難以抹去的界線。
其他人也在看
主力客戶展店積極 喬山10月營收再創今年新高
全球商用健身器材業界龍頭喬山(1736)公布自結10月合併營收48.55億元,年增7.03%,創今年單月及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十月營收達398.12億元,年增13.93%,凸顯接單動能穩定成長。喬山分析,10月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商用市場的貢獻。其中,又以最大市場-北美區營運表現,最為明顯,10月單月營收年增逾四成。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安世半導體僵局似緩和 福斯汽車再獲晶片供應
(中央社台北8日電)荷蘭及中國的安世半導體爭端似有緩和跡象。路透社引述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表示,據歐洲最大車廠福斯汽車(Volkswagen)中國業務主管表示,在安世半導體晶片供應一度中斷後,已獲得首批安世的晶片。
中央社 ・ 1 天前
驚險畫面曝光!埔里2飛行傘「空中交纏」墜落 香港玩家誤判路線釀禍
南投埔里「虎頭山」是台灣熱門的飛行傘聖地,每逢假日就會吸引大批民眾前往體驗。昨(8)日有名香港籍男子操作飛行傘過程中,疑似因操作不慎,在半空中與另名台灣玩家相撞,雙方的飛行傘交纏在一起,雙雙墜落卡在樹上,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後續2人皆自行脫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產經解析-中企加速海外擴張 推升境外債供給
中國試圖擺脫通縮循環的進展依然緩慢,但這場轉變可能會加速改變全球市場。中國於2024年推出「反內捲(anti-involution)」政策以應對通縮,目前改革仍處於初期階段;雖已出現一定效果,但與2014年~2015年那一輪抗通縮行動相比,本次政策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工商時報 ・ 1 天前
埔里2飛行傘「空中交纏」墜落 驚險畫面曝光 疑港籍玩家誤判路線釀禍
南投埔里「虎頭山」是台灣熱門的飛行傘聖地,假日往往吸引大批民眾前往體驗。不過昨日(11/8)卻有一名港籍男子操作飛行傘過程中,疑似因操作不當,在半空中和另名台灣玩家相撞,雙方飛行傘交纏在一起後,雙雙墜落卡在樹上。所幸當時離地並不高,2人均未受傷,後續自行脫困。
太報 ・ 18 小時前幣別錯配改善 壽險業海外資產占比降至58.2%
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旺,壽險業資產持續「增胖」。中央銀行公布,9月壽險業總資產達36.6兆元,連四個月增加並創半年新高;國外資產21.3兆元,連四個月增加且為五個月高點。另國外資產占總資產比重降至58.2%,略低於去年同期的6成,顯示壽險資產幣別錯配略見改善。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黃明志捲台灣網紅謝侑芯命案 大馬警擬申請延長扣留
(中央社台北9日電)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網紅謝侑芯命案,當地媒體今天報導,警方將在明天扣留黃明志期滿後,向法院申請再度扣留,以進一步調查此案。
中央社 ・ 18 小時前
百萬富豪看重「軟性服務」健身教練、心理諮商師、家庭照護等最受歡迎
最新調查顯示,百萬富豪對解決財務問題的財富管理師和會計師日益不滿,卻很重視能提升整體身心健康的健身教練和心理諮商師,顯示...
聯合新聞網 ・ 3 小時前《食品股》大成舊廠處分利益 Q4認列
【時報-台北電】食品股第三季財報陸續出爐,肉品畜牧廠大成(1210)第三季大陸業務終於轉盈,主要受惠食品加工獲利挹注,但大陸飼料與白肉雞一條龍還是處於小虧;而台灣部分相對增長挹注,前三季獲利22.3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76%,EPS 2.67元少於去年同期2.94元。 大成前三季營收與獲利雙減,第四季10月又遇到非洲豬瘟干擾,大成評估已久的台南食品舊廠處分於7日董事會通過,預計4.8億元出售,處分利益預計於第四季認列,一旦認列第四季獲利可望轉正成長。 主打保健食品的大研生醫(7780)7日亦發布第三季財報,營運與獲利再創歷史新高;前三季營收12.38 億元,年增51.38%,稅後淨利2.13 億元,年增316.7%,每股盈餘(EPS)達3.44 元。 休閒零食可樂果大廠聯華食(1231)前三季營收增,但獲利6.69億元少於去年同期7.36億元,主要是部分原料價高墊高成本所致,EPS 2.24元少於去年同期的2.71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李麗滿/台北報導)
時報資訊 ・ 1 天前四大類建照核發面積 前三季均衰退
不動產市場景氣自高點反轉,各類不動產投資興建動能大幅減弱。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三季建照核發面積,不僅住宅類衰退5.3%,商業類、工業地產、商辦也分別年減69.1%、22.6%、2.2%,各類不動產均呈衰退,凸顯近年打炒房政策不僅衝擊住宅市場,商業及工業地產投資興建動能也跟著降低。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
健保改革惹眾怒 政院狀況外
衛生福利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3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導入年度結算制等惹議,從部長石崇良中午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到晚間政策喊卡,僅相隔7小時,顯示民怨沸騰程度。
中時新聞網 ・ 6 小時前
訂單動能靚 成衣三雄Q3報喜
隨著對等關稅稅率影響逐漸淡化、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回穩,加上品牌客戶庫存降緩,下單動能趨強,成衣三雄儒鴻(1476)、聚陽(1477)、振大環球(4441)第三季呈現獲利成長態勢。多數品牌客戶的訂單量能見度已到明年第一季,業者預期進入2026年後,營運可回到成長的軌道上。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網通股庫存待去化 前三季營運承壓
網通業下游庫存調整已逾二年,產業仍未顯著復甦,即便AI伺服器需求強勁,但傳統寬頻、光纖及家庭通訊設備市場仍處庫存去化、需求疲軟中掙扎。主要品牌廠及代工廠接單能見度偏低,加上歐美通膨、營運商資本支出放緩,整體網通族群營運明顯不如去年,其中,啟碁(6285)、中磊(5388)及明泰(3380)今年前三季營運表現均呈年減受壓。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
政府關門惹禍! 美40機場大砍1200班機 民眾改租車出行
隨著政府關門危機持續惡化,FAA為減輕人手不足的壓力,開始在全國40個主要機場減少4%的航班,並計劃在下週五前逐步將減少幅度提高到10%。這項措施立即對全國航空交通造成重大影響,紐澤西紐瓦克機場週五一度被迫關閉,華府雷根機場則取消了降落服務。
TVBS新聞網 ・ 1 天前「蘇超」:不專業的團隊 最純粹的足球
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俗稱「蘇超」)的決賽出現萬人空巷、直播刷屏的火出圈情景,不僅讓大眾重燃對足球賽事的熱情,也通過其真實純粹的民間體育精神,打臉醜聞頻出的中國職業足壇。
德國之聲 ・ 17 小時前紐時:中國透過稀土管制 衝擊歐洲軍備擴張計畫
(中央社台北2025年11月8日電)紐時報導,稀土是導彈、戰鬥機、無人機及各類軍事裝備生產的關鍵材料,而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將稀土作為籌碼,限制出口,此舉也衝擊歐洲國家的軍備擴張計畫。專家指出,中國正試圖破壞歐洲的重整軍備的計劃。紐時中文網7日報導,中國對稀土管制的反覆讓歐洲領導人清楚意識到,他們的軍備擴張受制於與中國之間日益不穩的關係。歐盟約98%的關鍵稀土進口來自中國,依賴度甚至高於美國的80%。目前歐洲各國正緊急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試圖在2030年前提升關鍵軍事能力。無法獲取關鍵礦產可能擾亂該計劃,改變地緣政治格局並影響歐洲的未來。歐盟一直努力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並通過立法培育本土產業。但要取代中國的採礦和提煉產能無法一蹴而就。礦業諮詢機構SFA Oxford分析師近期的研究報告預測,考慮到礦山開發、精鍊廠建設、製造業擴張及融入北約供應鏈所需的時間,要完全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需要8至12年。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呼籲,歐盟在關鍵礦產領域「爭取自主獨立」。歐盟與中國官員近期就發放「通用許可證」進行協商,以簡化對歐洲的稀土出口流程。報導指出,兩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
海空快遞擬須申報電商資訊
非洲豬瘟疫情燒出對境外平台購物管理的質疑,財政部關務署已在研擬,未來不論海運或空運快遞貨物,簡易報單時都要申報電商業者資訊,例如貨物來自淘寶、iHerb或者酷澎等,以利貨品發生問題時方便溯源、分級管理。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