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台灣的機場守備部隊擋得住中國空降裝甲車嗎?
紀永添/軍事研究者
在今年的漢光演習中,松山機場的反空降操演受到不少矚目,因為已調往北部協防的海軍陸戰隊66旅,派出了約一個加強連的兵力,組成衛戍戰鬥隊,長期進駐松山機場,以加強防禦。在演習過程中,可以看到原來負責松山機場防衛的憲兵警衛中隊、海軍陸戰隊的衛戍戰鬥隊、與趕來增援的憲兵裝步239營,一起發動反擊,包圍殲滅敵方的傘兵或機降部隊。但在壯盛的軍容下,其實隱藏了不少問題。特別是近期國際媒體報導,駭客取得了俄羅斯方面的機密資料,顯示中國與俄羅斯已簽署一份合作協議,俄羅斯將為中國開發一套名為MECH 208的自動化空降作戰指揮與管理系統。同時還會提供一批相當數量的Il-78MK-90A空中加油機與Il-76MD運輸機,空降專用的BMD-4M、BTR-MDM裝甲車,2S25M自走反戰車砲,83T502-D偵察指揮車等系統。
解放軍持續研發傘兵專用裝甲車
中國採購這批軟、硬體裝備,無疑是要加強空降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想空投裝甲車與自走砲,以強化傘降步兵的突襲與防護力。事實上,目前解放軍的傘兵部隊已擁有中國自製的ZBD-03步兵戰鬥車(IFV)。這款可隨傘兵一起空降的履帶式裝甲車,又被中國稱為傘兵戰車,配備了30公釐口徑的機砲,四聯裝的紅箭反裝甲飛彈與7.62公釐口徑的機槍。雖然考慮到空運與傘降的問題,嚴格限制車輛的尺寸大小與重量,但仍然可以塞進3名乘員與5名全副武裝的傘兵,車身的裝甲還能抵禦7.62公釐以下的小口徑武器。讓屬於輕步兵的傘兵部隊,在第一時間能獲得強大的火力支援、裝甲保護與地面機動力。由於ZBD-03依然保有濃濃的俄式風格,外界普遍認為ZBD-03的設計,參考了俄羅斯的BMD-2步兵戰鬥車,雖然在外型上已有顯著的不同。
而在ZBD-03量產服役後,中國並未停下研發傘兵專用裝甲車的腳步,因為除了可以用來攻擊台灣外,這種可以空運或空降的輕型裝甲車,還特別適合支援交通不便的高山或高原地區。中國與印度的多處爭議邊界,都位於這種高海拔的崎嶇地型,所以中國官方媒體曾多次報導,解放軍在高原地區測試新型的傘兵專用裝甲車。在此次的九三大閱兵中,所出現的空降突擊方隊,可以說展示了到目前為止的最新發展。解放軍一口氣推出三款新型裝甲車,包括步兵戰鬥車,迫榴砲車與裝甲運兵車,形成了一個共用底盤設計的族系,全部都可使用空投傘降的方式進入作戰地區。由於中國目前正在不斷生產運-20空中運輸機,空中運輸與空投能力將會逐步強化,解放軍未來可以空投的,已不只是輕步兵,而是一支輕型的機械化部隊,其威脅絕對不容小覷。
此次曝光的新型步兵戰鬥車,一改過去ZBD-03的俄式風格,外形變的更為洗鍊與成熟。在無人砲塔上,除了安裝新型的30公釐機砲,在砲塔兩側還有反裝甲飛彈,右側口徑較大的採2聯裝,左側口徑較小的則為4聯裝,射程與穿甲能力有所差異,用來攻擊不同性質的目標。比較特別是砲塔四個角上,都有小型雷達天線,在砲塔頂部也有4枚反制彈藥,組成了主動式防禦系統(APS),在偵測到反裝甲武器逼近時,可以自動發射反制彈藥,將威脅擊落。整體來說,這款可以空降的新型步兵戰鬥車,與ZBD-03相比,火力與防護力都已大幅提升。另外一款迫榴砲車,採用了更先進的封閉式砲塔設計,雖然沒有主動式防禦系統,但相較於傳統的裝甲迫砲車,多半將迫砲安裝在車廂中,射擊時必需先打開車頂與車尾門,封閉式砲塔的安全性要好很多。
至於沒有砲塔的裝甲運兵車,則配備一挺機槍與反裝甲飛彈做為自衛武器,主動式防禦系統的四面小型雷達,安裝在車身的四個角上,反制彈藥位於車身上方的中段位置,主要用於運送武裝傘兵,提供基礎的裝甲防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展出的這三款裝甲車,從中國媒體過去的報導中可以發現,解放軍還同時發展了裝甲救濟車,可以在戰場上拖救故障或出現戰損的裝甲車輛,並具備一定的戰場維修能力。此外還有物資搜集車,配備了一具小型起重吊臂,因為傘兵在空降時一併投放的物資,很可能散布在四處,物資搜集車可以將這些物資,快速搜集起來,供作戰使用。再加上之前解放軍也曾經發表的輪型裝甲車,中國的空降軍已擁有不少的裝甲載具。除了能在第一時間隨著傘兵發動突襲,也很有可能在空降後,以補給物資的方式持續空投增援。
或許有人會質疑,中國既然已發展出如此多款的傘兵專用裝甲車,又何必再向俄羅斯採購?不過自製與外購並行的模式,頗符合過去中國「兩條腿走路」的發展策略,比如在研發殲-20匿蹤戰機時,也向俄羅斯採購了一批Su-35戰機。此次中國想取得的BMD-4M,是BMD傘兵裝甲車的最新改良型,這一系列的步兵戰鬥車遠在1970年代就開始服役,第一代的BMD-1是由大名鼎鼎的BMP-1改良而來,便宜耐用的BMP-1在冷戰中生產超過4萬輛。BMD-1簡化了部份結構與設計,以減輕重量,符合傘降的需求,量產後在蘇聯與共產國家的傘兵部隊大量服役。隨後推出的BMD-2與BMD-3不斷進行改良,在蘇聯解體後,改由俄羅斯承接,推出了最新一代的BMD-4,在少量服役以後,又在BMD-4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改良,就是BMD-4M步兵戰鬥車。
中國想學俄羅斯傘兵的獨門絕技
目前BMD-4與BMD-4M都在俄羅斯的傘兵部隊中服役,最大特徵是在30公釐機砲外,還擁有一門100公釐口徑的戰車砲與4枚反裝甲飛彈,火力驚人。而改良後的BMD-4M,主要更換了動力系統,並強化裝甲防護力,還採用全新的射控系統,讓100公釐口徑戰車砲的接戰速度更快、命中率更高。由BMD-4M的車體還進一步發展出BTR-MDM裝甲運兵車,除了3名乘員外,還能運送12名全副武裝的傘兵。2S25M驅逐戰車則是在BMD-4M車體上,安裝了一門125公釐的反戰車砲,用來反制敵方的主力戰車。這三款裝甲車輛都可以由Il-76MD運輸機運送,並使用無平台式的PBS-955車輛傘降系統,連人帶車一起空投,這算是俄羅斯傘兵的獨門絕技,讓裝甲車在落地後,能立刻投入作戰。中國會採購這些裝備,很可能是想要學習這項技術。
面對中國積極發展各種可空降的裝甲車,台灣的機場防衛能力已明顯不足。就以松山機場為例,原本屬於空軍的基地警衛營,在轉為憲兵警衛中隊以後,人力大幅削減已不是新聞。使用的V-150輪型裝甲車,是裝甲憲兵營與陸軍單位,換裝雲豹輪型裝甲車後,淘汰下來的老舊裝備,妥善率堪慮,防護力不足。武器只有一挺12.7公釐口徑機槍,要如何面對中國傘兵戰車的30公釐口徑機砲、未來俄羅斯BMD-4M的100公釐口徑戰車砲、2S25M的125公釐反戰車砲?而調來加強防務的海軍陸戰隊同樣缺乏重武器,只有毫無防護的悍馬車,車上的20公釐口徑機砲或40公釐口徑榴彈機槍,火力也不足,射手就直接站在悍馬車上操作武器,連個防護鋼板都沒有。如果解放軍成功在松山機場空投裝甲車,那國軍的守備部隊將居於絕對劣勢,毫無反手餘地。
M60A3可考慮撥交機場守備部隊
火力與防護力都不足的憲兵警衛中隊與海軍陸戰隊衛戍戰鬥隊,唯一的指望是趕來支援的憲兵裝步239營。該單位已換裝雲豹輪型裝甲車,其中CM-34步兵戰鬥車,配備30公釐機砲,裝甲也足以抵禦小口徑武器,但面對100公釐口徑戰車砲與125公釐反戰車砲,依然處於下風。憲兵裝步239營還是台北市區內裡唯一的機械化部隊,戰時很可能有其他重要任務。解放軍也一定會發動空襲,以牽制守軍,憲兵裝步239營是否真能趕到松山機場,不無疑問。而且中國發動空降突襲時,我方很可能還來不及進行後備動員,空軍的後備警衛營尚未編成,無法仰賴後備部隊支援。反觀在桃園國際機場的反空降演習中,陸軍的機步269旅就派遣了CM-11主力戰車、CM-34雲豹步兵戰鬥車與CM-22迫砲車,進駐到機場周邊,火力與防護力都更勝任這個任務。
或許有人會認為,面對敵方傘兵的輕型裝甲車,守軍只要擁有數量充足的反裝甲火箭或飛彈,就能輕易反制。但先撇開國軍所採購的反裝甲火箭與飛彈的數量夠不夠,有沒有真正配發到基層部隊的問題。在中國九三大閱兵中展出的空降突擊方陣,有2款裝甲車已經安裝主動防禦系統,這對攔截反裝甲火箭或飛彈,特別有效,未來中國安裝這種系統的裝甲車只會越來越多。就算國軍的守備部隊能人手一具紅隼反裝甲火箭,也不一定能摧毀解放軍的裝甲車。然而現在主動防禦系統的弱點,在於攔截高速動能彈的成功率較低,也就是由戰車砲所發射的脫殼翼穩穿甲彈,擊殺的機率很高。台灣採購的M1A2T主力戰車已返國服役,大批舊型的M60A3 TTS與CM-11正面臨升級或退役的選擇,或許撥交部份給機場守備部隊,當活動砲塔,也是一個考慮方向。
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首都基輔沒有淪陷,在於成功守住安托諾夫機場。俄羅斯傘兵在第一時間就突襲了這個機場,由於機場本身的警衛部隊人數不足,戰力又薄弱,很快就被俄羅斯傘兵佔領。但烏克蘭立刻發現,如果失去這個機場,俄軍將能利用空運,直接進入基輔,因此派遣機械化部隊嘗試奪回機場,幸運的是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有一個旅,剛好就在機場附近,很快加入反擊攻勢,逼退了俄羅斯傘兵。台灣的松山場機就位於台北市區內,重要性如同安托諾夫機場,如果被解放軍佔領,台北市將很難守住,這也是軍方派遣海軍陸戰隊增援的原因。但只有人,沒有足夠的裝備也沒用,而且這個問題不只發生在松山機場,全台灣各地的空軍基地或民用機場都有一樣的問題。憲兵警衛中隊或警方不足以防禦這些戰略要地,國軍必需儘快思考如何化解危機。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紀永添專欄:紐澳軍團重出江湖 能補強第一島鏈的弱點嗎?
紀永添專欄:台灣的戰略反擊規劃—兼談長程自殺式無人機
陳嘉宏專欄:真正在「裝瞎」的是傅崐萁夫妻倆
其他人也在看

8旬婦肝功能異常就醫竟肝癌!醫示警「4大症狀」恐晚期
83歲的黃女士因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就診過程中意外發現肝功能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一顆約1.5公分的肝臟腫瘤,確診為第零期肝癌,同時也發現黃女士患有B型肝炎,卻因沒有症狀所以不曾進行相關治療。所幸發現及時,由醫師執行電燒治療,術後三天黃女士順利出院,目前僅需定期追蹤避免復發。(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黃仁勳月底訪韓參與APEC AI泡沫化、韓廠參與美AI建設成焦點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確定出席10月底在韓國登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企業領袖高峰會(APEC CEO Summit)。產業分析師今天(20日)指出,由於記憶體是未來支援AI(人工智慧)應用不可或缺的一環,黃仁勳此行訪韓至關重要,除了要觀察雙方會談是否論及將AI應用推向消費端,克服市場對AI泡沫化的擔憂之外,也要觀察韓廠能否藉此打開參與美國AI基礎建設的大門。 美國AI(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日前宣布,執行長黃仁勳10月底將訪韓,出席今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企業領袖高峰會,屆時他將發表演說,暢談AI、機器人、數位分身、自駕車等議題,且還將會晤全球領袖與韓國頂尖企業高層。 儘管輝達未說明會晤對象,外界推測,黃仁勳可能會與韓國SK海力士(SK Hynix)、三星(Samsung)等韓廠高層會談,甚至美國AI「星際之門」(Project Stargate)計畫要角,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OpenAI執行長奧特曼都可能與會交流。 產業分析師翁偉捷20日指出,此次黃仁勳訪韓對於輝達至關重要,因為AI發展不僅限於晶片、基礎設施,記憶體同樣將扮演要角,屆時黃仁勳是否與三星、SK海力士溝通未來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國軍武器二戰裝備?這些武器5年內將舊換新
[NOWnews今日新聞]韓國智庫「韓國防衛網」主任李日宇撰寫的文章日前刊登於《東亞日報》,文中提到國軍武器裝備過時,部分武器還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美援武器,容易遭到的入侵威脅。國軍武器裝備中確實充斥...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三菱跨界休旅 XForce 傳 10 月底實車進台灣展間!視 Yaris Cross 為主要對手
Mitsubishi XForce 預計在今年底的台北車展正式發表,用來對抗 Toyota Yaris Cross、Honda HR-V 及 Nissan Kicks,Mitsubishi 台灣粉絲頁也陸續劇透 XForce 各項賣點,來自經銷商傳出的消息,X
自由時報汽車頻道 ・ 12 小時前
「降噪耳機」長戴藏危機! 聽覺過度補償「耳鳴、頭暈、損聽力」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隔離外界吵雜環境音,降噪耳機是許多上班族、學生在通勤、念書時必備物品,但小心依賴過頭出問題!門診就有一名28歲的國考生,為了拚上榜,每天準時到圖書館念書,為了不被干擾,幾乎從早上就戴降噪耳機直到回家,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最近開始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耳機使...
匯流新聞網 ・ 16 小時前海軍:首批魚叉飛彈擬年底接裝 完備濱指部關鍵戰力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0日電)台灣對美採購100套、400枚魚叉飛彈海岸防禦系統,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今天表示,濱海作戰指揮部將於明年元旦成立、明年7月編裝生效,因此今年底、明年初將依照節點接裝魚叉首批裝備,達到關鍵戰力。
中央社 ・ 1 天前

美軍火商:打造台成超多刺豪豬
美國軍工新創公司Anduril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透露,自家有一項「中國27」指導政策,所有的武器研發與製造都以「中國可能在2027年入侵台灣」為想定。他反對美國介入戰爭,不必為他國捐軀,而是把台灣打造為「超多刺的豪豬」。
中時新聞網 ・ 19 小時前海軍:海鯤操雷驗證 有信心明年5月前完成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0日電)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今天表示,當初規劃潛艦海鯤號的測試期程為6個月是「過分樂觀」,但由於向美方租借的操雷驗證系統效期至明年5月,有信心把握租約到期前完成潛射操雷,若有困難則再協調延後。
中央社 ・ 1 天前
共機3架擾台 1架越中線侵北部空域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
[Newtalk新聞] 國防部今(20)日上午公布最新共機動態,表示自10月19日上午6時至20日上午6時,共偵獲解放軍各型軍機3架次、共艦5艘次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1架次戰機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北部空域。國軍除運用任務機艦監控外,亦布署岸置飛彈系統嚴密應處,全程掌握共軍動態。 根據國防部公布之航跡示意圖,本次中線侵擾活動發生於我北部防空識別區(ADIZ)方向,航跡集中在馬祖、東引外海一帶。 國防部指出,共軍自10月19日上午0845時至1225時間進行飛行活動,3架戰機中有1架越過中線,配合周邊海域共艦活動,持續對台進行灰色地帶施壓。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海、空域動態,並適切採取應處行動,以維護國家安全與區域穩定。這次活動雖規模不大,但顯示仍持續以「小強度、高頻率」模式維持軍事壓力,對我防空與應變機制構成長期挑戰。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鄭麗文喊「不讓台灣成為麻煩製造者」林智群反嗆:中國越界挑釁才是麻煩製造者籲避免政治影響再生能源發展!蔡英文:涉貪個案不能否定理性數據
新頭殼 ・ 1 天前
無視全美示威 川普AI片疑投「屎彈」挑釁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多地已過週末再度發生「NoKings」(拒絕國王)的反川普示威潮,成千上萬的民眾走上街頭,表態反對威權主義日益增長,不只遭共和批評是「仇恨美國(HateAmerica)...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首批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年底接裝 濱指部明年元旦成立、編裝7月生效
我國向美採購100套、400枚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現由海軍海鋒大隊進行先導接裝訓練,因應明(2026)年編成濱海作戰指揮部;對此,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昨(20)日接受質詢時證實,濱海作戰指揮部明年元旦成立後、編裝預估7月生效,至於首批魚叉飛彈彈體及相關裝備,預計今(2025)年底、明年初接裝,依節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
中國商飛C909客機 (圖)
越南廉航越捷航空在承租半年後,18日停止向中方續租2架C909客機,原因是成本高與法規限制。越南是今年4月習近平到訪後承租,凸顯C909在越南首飛及兩國關係深化。圖為2024年珠海航展參與表演的C909。
中央社 ・ 9 小時前
盧秀燕危險 鄭麗文:內政治明星不只一位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不過,台中市團書記長李中質疑,鄭麗文一直沒表態「不參選總統」,憂心主席想參選總統,國民失去執政機會恐再次上演。對此,鄭麗文今(21)...
今日新聞NOWNEWS ・ 9 小時前

陳嘉宏專欄:盧秀燕將為鄭麗文當選付出政治代價
包括國民人自己在內,許多人都將新任的國民主席定位為「過渡主席」,任務是帶領國民撐過這兩年,於2027年中提名下任國民總統候選人(極可能是盧秀燕);如果一切順利,過渡主席甚至可能提早辭卸主席職務「大政奉還」,讓總統被提名人完成「政合一」帶領國民完成政輪替。只是,這說法忽略最大在野主席本身所具備的高度政治性,這項職務不僅擁有極高的政治話語權可以形塑自己的政治風格,也可以制定提名規則左右總統提名人選──此刻鄭麗文的出線就徹底打破這種所謂「過渡主席」的認知。
鏡報 ・ 1 天前
政最新民調曝! 民進回升2%.國民下滑3.3%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國民魁之爭落幕,但根據最新民調,政支持度不增反減,比起上個月,國民下滑3.3個百分點,加上鄭麗文才剛當選,卻不斷被質疑立場偏向「親中」,尤其日前喊話「九二共識是通關密語」,被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批評,是要通向統一嗎,但鄭麗文回擊,不要裝傻,要嚴肅地去面對兩岸關係。準國民主席鄭麗文VS.記者說:「邱毅跟蔡正元有可能當一級主管嗎,好大家每天都在幫我報派很多的人事,我怎麼請得動他們啦。」是否讓輔選有功者,入主決策核心?準國民主席鄭麗文,四兩撥千金,而針對基層憂心,至今尚未表態不選2028,似乎為親征大選留下伏筆?準國民主席鄭麗文說:「國民裡頭未來有能力也有能量,可以問鼎總統的政治明星有可能不只一位,很有可能包括盧秀燕市長大家不用擔心。」看來要擘劃執政藍圖,得先消弭各方湧現的焦慮,除了務運作外還有兩岸路線,日前鄭麗文表態有意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更喊話「九二共識是通關密語」。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說:「重點,是要通到哪裡,是要通到配合習近平國家統一嗎。」準國民主席鄭麗文說:「陸委會主委,不要裝傻裝不懂啊,因為以他的身分跟位置應該要,更嚴肅地或是更慎重地去面對兩岸的關係。」眼下要擺脫「親中」標籤,不過過去一個月,魁選舉競爭激烈,政支持度不增反減。根據最新民調,有32.9%的民眾支持民進,另外2成左右支持國民,再跟上個月相比,民進回升2個百分點,國民下滑3.3個百分點,民眾則原地踏步,而分析游離的中間選民,也有增多的傾向,恐怕影響地方大選布局。立委(國)羅智強說:「我相信外界的各種一些意見,我相信鄭麗文主席她都會把它放在心上的,主席選舉相當的順利的落幕之後,那我覺得我們所有的國民內的朋友們,那我們可以就繼續團結下來。」對手羅智強,選後率先高喊團結,不過一開局分歧便浮上檯面,各方整合成當務之急。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7 小時前

國民鄭麗文主席出線 一場北京政治清洗的起手式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一個只拿到6.5萬國民員票支持的國民新主席,鄭麗文的出線從讓內中華民國派跌破眼鏡...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再起!下游800公尺再現新壩體 居民緊急預警撤離
(記者許皓庭/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再度出現堰塞湖警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1)日上午表示,於8時3 […]
引新聞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