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三代健保 家戶總所得制
健保財務要健全,開源與節流雙管齊下才能成功。這次的短命補充保費改革,屬於收入面,起因是單次徵收,且以2萬為下限,導致拆次避費的現象。在2013年,二代健保創設補充保費後不久,就已看出這個後遺症,但遲遲未能改正,只因增收補充保費後,讓費率調降至5%以下,暫解健保收入的燃眉之急。事實上最初研擬是以單次5000元為下限,而如果將下限完全取消,就不會有拆次避費的狀況,根本不用改成年度結算。
補充保費的精神是在一般保費以薪資所得為費基之外,加入資本利得,而現行六類標的只是資本利得的一部分,並未涵蓋更大宗的房地產交易與股票交易所得。事實上補充保費乃二代健保改革受挫以後提出來的妥協辦法,最早的方案是家戶總所得制,也就是類似所得稅的收取方式,以家戶為單位,不區分職業別與收入種類,只以家戶收入總額當成費基。在二代健保施行以後,當時的衛生署即宣告,要朝三代健保邁進,而最重要目標便是施行健保費的家戶總所得制。
家戶總所得制的優點是公平合理,且可與經濟成長連動。現行一般保費與補充保費以職業類別與收入來源各分成六類,造成同樣收入卻繳不同保費的怪現象,而不同職業的民眾生病以後並不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與花費。此外,一般保費主要費基來自受薪階級,但台灣實質薪資長年停滯,再加上補充保費未能計入房地產與股票交易,使得即便台灣經濟成長平均達3%以上,健保收入也難以增加。改成家戶總所得制以後,上述問題將可改善,日本便是採用此制。反觀南韓,類似台灣,將費基區分為職業加保與地區加保,也是造成規避與短缺現象。
不敢改革 就怕政權不保
三代健保喊出口號已12年,現今任何健保改革必須加入人口老化因素,否則難以成功。以健保支出來說,老年病患占1/3以上,而老人家常因失智失能等長照因素,導致延長住院或不必要的住院,應將醫療支出與長照支出一併看待。長照2.0預算將破千億,未來應跟健保預算統整,相互支援,而長期目標是開辦長照保險,與健保形成照護連線,施行健保的國家,包括日、韓都是這麼做。長照需求應從醫療端發起,有病才需要照顧,但目前長照2.0怪現象是許多沒看過醫生的老人家都接受社區服務,就為了消耗預算。
健保在1995年施行,隨即發現支出成長達兩位數,於是在1999年施行支出面總額制,以免破產,到了2013年完成二代健保,創設補充保費,擴大收入來源,而這3個時間點,都發生在國民執政時期。從這次行政院火速打臉衛福部的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可知,民進政府至今仍有政權朝不保夕的危機感,任何改革與建設只要可能影響選票,就會打退堂鼓。蔡英文總統卸任時誇口「留下一個更好的台灣」,但以健保改革來說,不只沒有重大成績,更因長期延宕改革,使得繼任者寸步難行。本來民眾多數贊成開辦長照保險,但因長照2.0之下養成不用繳保費的習慣,勢必引發反彈。
健保財務平衡本來只是數學與經濟問題,當醫療開支越多,大家就多繳健保費,但近十年來朝野惡鬥日益激烈,不只健保改革,所有重大基礎建設都淪為政治難題。除了健保收入改革,急診壅塞、醫學中心門診爆滿、急重科人力欠缺等相關醫療問題都須處理,然而從這次補充保費改革夭折來看,在現行政治氛圍下已無實質進展可能。2028若政輪替,內閣與國會同樣支持醫療改革,並說服民眾,才能朝向三代健保的目標邁進。
其他人也在看


健保補充保費惹議 陳時中:2萬元門檻太低需再討論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議,行政院前晚指示暫緩相關規劃;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表示,年度總額結算並不是新概念,不過針對2萬元起徵真的太低,對小資族可能是負擔,建議將金額拉高,並經社會、專家學者討論。陳時中今日出席2025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接受媒體採訪指出,此次提出年度總額的結算「不是新概念」,過去
自由時報 ・ 1 天前明年健保總額破兆 總統呼籲替醫療人員加薪 解決「五大皆空」困境
賴清德總統今(8)日出席「醫師節慶祝大會」,表示明(2026)年度編列的健保總額將首度破兆,除了持續醫療器材更新與人員訓練外,政府將推動健保改革,增加醫療點數計算,也期盼私立院所能替員工加薪,讓醫界留得住人才,解決國內「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困境。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8日舉辦第78屆「醫師節慶祝大會」,賴清德總統親自出席並頒發終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療典範獎等獎項。總統致詞時除代表國人祝賀醫師節快樂外,也感謝醫界365天全年無休,在一線守護國人的健康。 總統表示,醫師出身的自己雖然已離開第一線,但一直沒有離開醫療服務的領域,不論是擔任國代、立委、市長甚至是總統,只是角色有所不同。也希望政府能與醫界、社會共同合作,不僅讓民眾壽命延長,也能活得健康。 總統指出,醫療經費不能被擠壓,這將影響醫療品質,甚至損害民眾健康福祉。過去幾年來健保總額的成長率多約為3點多,但從2024年開始,政府以高推估5.5%的成長率編列健保總額,而明年會再加上199億元的公務預算,加總後健保總額將首度超過新台幣1兆元。 總統強調,政府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品質,當預算充裕時,除了該買的設備要買,該有的人才要訓練外,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總統:啟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 讓國人活得更健康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8日電)迎戰超高齡化社會,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持續推動「健康台灣」國家重要政策,他今天說,將透過提高健保總額、啟動5年共489億元「健康台灣深耕計畫」,讓國人活得更久更健康。
中央社 ・ 1 天前台南 極重症失能住宿補助 挨批僅萬元
台灣長照2.0評估第6至8級極重症失能者居家照顧每月補助2萬8000至3萬6000多元不等,但有家屬認為此等級的病患難以居家照顧,但改送住宿型安養機構補助卻降為1萬元,今年透過長照業者向衛福部求助,期待新版長照3.0方案,能將極重症補助納入住宿型機構選項,真正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不過,衛福部卻以不符長照「社區老化」、「在宅醫療」的政策精神,未表同意。業者將爭取到立法院開公聽會,持續為家屬發聲。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健保補充保費惹怨卓榮泰7小時急喊停 許宇甄:政治投機、把小資族當羔羊
[FTNN新聞網]記者方炳超/台北報導衛福部研議健保補充保費方案,考慮將「利息、股利、租金」等導入年結算制度,引發民眾反彈,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稱,已指示...
FTNN新聞網 ・ 1 天前《財政》中經院:可適度拉高起徵點
【時報-台北電】衛福部提出補充保費改革,行政院6日緊急喊卡。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表示,導入結算制,在公平性上可以平衡些,起徵點應自2萬元適度往上拉,對股民的影響就會小很多,不過行政的成本就會增加。至於改革措施的門檻,他認為要重新試算,才會知道會影響的明確數字,這在行政方面要花力氣來處理。 連賢明說,改革引起民怨是很可以預期的,也反映出健保財務改革的困難,台灣已經很久不面對健保財務改革,所以支持部長石崇良願意面對健保財務改革,「真的應該要好好鼓勵」。 連賢明在政大財政系任教時,自2021年持續三年主持邁向三代健保的學術研究計畫,研究專長把醫療經濟學擺第一的他,現階段經濟學界沒有第二人比他更懂台灣健保的財務規劃。他帶領的政大健保研究團隊,2024年已完成「2030跨世代臺灣社會發展政策研究-邁向三代健保:全民健保收支制度的現況、改革與展望」的研究計畫。 補充保費改革話題近期延燒多日,連賢明成為外界引述看法的重要學者。他7日出席「2025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再成為焦點。 連賢明指出,健保的財務永續是極大的挑戰,大家覺得健保非常的重要,可是在健保的收費卻又相對不太願意投入資源,每個
時報資訊 ・ 1 天前扯陸配翻車!王義川轟漲健保費先解決「依親」醫藥記者打臉了
衛福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部長石崇良6日親上火線說明,包括利息、股利、租金三項目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消息引發外界討論。綠委王義川則批評,健保費調漲前,要先解決沒繳過健保費的大陸人來台依親卻能使用台灣健保的問題。對此,有資深醫藥記者指出,台灣對大陸居民使用健保均有名額限制,質疑王義川根本沒仔細讀健保相關法規與資料。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健保補充保費議題 陳時中:應思考2萬門檻太低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8日電)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天談及健保補充保費議題時說,衛生福利部方向概念沒錯,但新台幣2萬元門檻太低;至於是否政策「轉彎」,事實上過去10幾年都在討論,額度必然要思考。
中央社 ・ 1 天前Z世代退休規劃 首選分紅保單
超高齡時代即將到來,過上無憂的退休生活是所有尚在努力工作的民眾所期盼的,但面對退休後無工作收入,首當其衝的將是日常生活與醫療開銷支出。期望維持退休生活品質,不再是中高齡民眾的課題,Z世代也需以前瞻性思維趁早做好規劃,透過保險商品預作退休規劃,而近年重新火熱的分紅保單即是市場首選商品之一。
工商時報 ・ 1 天前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暫緩 石崇良:取得民眾最大共識再推動
針對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引發社會反彈,行政院日前拍板「暫緩規劃」。衛福部長石崇良今(8)日回應表示,雖然方案暫緩,但健保財務改革勢在必行,面對超高齡化、少子女化與人口急速銳減的結構挑戰,「健保不會倒,但現行制度無法長期撐下去」,未來會在取得最大社會共識、兼顧民意支持下再推動下一步計畫。
太報 ・ 1 天前
38歲上班族「一說話就哽咽」求醫一年無解!身心科找出心理創傷:身體記住恐懼
「只要開口講話,我的聲音就像要哭出來。」38歲王小姐一年來飽受困擾,每次與人對話個性容易緊張焦慮,一年前曾經因為講話太快嗆被口水嗆到後,只要和人說話,就會感覺喉嚨緊縮、聲音會突然變成哭腔,讓她一度以為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影響到人際和工作,先後一年來求治各大醫院耳鼻喉科,檢查結果均是正常,因此被建議到身心科求診。
姊妹淘 ・ 22 小時前張啟樂喜獲千金 心疼老婆生產吃全餐
來台5年的廣播金鐘獎得主張啟樂,4日開心宣布當爸,8日與曾寶儀出席「好友港節」活動。從未想過會成為爸爸的他,昨談起女兒一度眼眶泛紅、語氣哽咽,「有個聲音因為自己而出現真的很感動,看到她的第一眼忍不住哭了,這種事要親身體驗才知道,生小孩真的是好感動的事」,呼籲大家多生小孩。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通緝犯持刀襲警拒捕再劫車逃2天 花蓮警圍捕逮人送辦
花蓮59歲游姓通緝犯6日騎車遭警方攔查,游男拒絕攔檢衝撞警方,還亮刀反抗,還持刀搶奪停等紅燈的汽車逃逸,游男不敢返回平常住處逃亡2天,昨天鳳林警分局循線到花蓮市區圍捕,趁游男外出用餐時一擁而上壓制,依搶奪、妨害公務等罪嫌移送花蓮地檢署偵辦。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曾沛慈戴450萬珠寶北流開唱 與男舞者互動羞喊:老公不要看
藝人曾沛慈8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北流)舉辦《關於愛這件事》巡迴演唱會台北站,與超過4千名歌迷同樂。而她此次化身「戀愛觀察員」,金曲連發超過2小時,以電影般章節鋪陳愛的故事——從心動、告白、考驗到成全,換上第2套露肩禮服時,則配戴價值450萬的珠寶,繼續帶領歌迷們用她的歌曲體會愛情的不同狀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傳產面臨多重夾殺 學者建議籌設主權基金助轉型
主計總處日前上修今年全台經濟成長率預測有望達5%。學者強調,台灣經濟雖靠高科技支撐,但傳產面臨中國傾銷、新台幣匯率、美國關稅等多重夾殺挑戰,隱憂仍在,他建議政府考慮籌設主權基金,將大部分財源用於財富投資,並以其獲利支援傳產進行二次轉型升級,才能為傳產謀求下一個春天。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今年AI(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暢旺,帶動AI伺服器、半導體需求,使得台灣今年經濟數據表現不俗,但這也凸顯科技業、傳產兩樣情的發展格局,尤其機械、金屬、鋼鐵等傳產面對匯率壓力,以及中國產能在全球低價傾銷、美國關稅等多重挑戰,壓力沈重。 王健全表示,短期內企業可透過遠期外匯、外匯選擇權來降低風險,長期則要加速研發、提升競爭力,且要設法切入AI、自動化、機器人、重電、半導體等利基領域,提升附加價值。但他也坦言,若要單靠企業自行努力做升級轉型、分散市場,難以快速因應挑戰。 王健全建議政府協助產業分散出口市場、建立海外區域經貿運籌基地,並設法與理念相近國家結盟,鏈結美國再工業化、非紅供應鏈;另一方面,也可考慮籌設主權基金,由政府、民間共同出資,民間主導來增進效率,主權基金大部分資金可做財富投資,並將投資收益用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桃園多處活動中心私地糾紛「官司纏身」 議員李家興憂安全隱患
桃園市活動中心有不少因坐落私有土地「官司纏身」,陸續被法院判決拆屋還地,桃市府統計,全市現有391個活動中心,坐落私人土地有72處,許多仍在官司訴訟,議員李家興表示,請市府儘速盤點並編列預算,積極與地主協商解決產權問題,避免活動中心面臨拆除窘境;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會盤點並逐案與土地所有權人溝通,以
自由時報 ・ 23 小時前
流感疫苗接種破500萬人 羅一鈞:部分縣市12月恐用罄
民眾施打流感疫苗踴躍,疾管署長羅一鈞今(11/8)表示,統計至11月6日,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已達515萬劑,剩餘153萬劑,如果打氣不減,部分縣市估計12月初至12月中旬可能用罄,呼籲符合資格民眾要打要快。
太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