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後疲倦不退?醫揭「免疫系統會記仇」4招重新訓練
隨著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到來,不少民眾發現感冒痊癒後仍感到疲倦無力,甚至出現過敏症狀。張家銘醫師指出,這可能與免疫系統的「記憶功能」有關,建議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過激反應。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說明,感冒康復後的莫名疲勞與免疫記憶機制相關。他引用國際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研究表示,免疫系統具有「記仇」特性,這種現象被稱為訓練性免疫(trained immunity)。當人體遭受疾病感染時,骨髓造血幹細胞會記錄這次經驗,使後續產生的免疫細胞能對類似威脅做出更迅速的反應。
然而,免疫細胞在面對壓力、睡眠不足、油膩飲食、環境汙染或長期焦慮等因素時,可能出現反應過度的情況。張家銘表示,這會導致民眾在感冒後對新的刺激產生過敏反應,相關症狀可能持續一年以上,顯示免疫系統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針對飲食調整,張家銘說明,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以及加工肉類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反應。相對地,富含植物多酚、膳食纖維與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則有助於讓免疫細胞恢復平靜狀態。
在睡眠方面,長期睡眠不足會使骨髓幹細胞維持高度警覺狀態。張家銘比喻,規律的作息能讓免疫系統保持穩定,就像讓免疫細胞回到學校一樣,變得有規律且有秩序。
關於壓力管理,張家銘指出,焦慮、憤怒、孤獨等負面情緒會透過神經與荷爾蒙訊號影響免疫反應。他建議民眾學習深呼吸、曬太陽、聽音樂甚至適度發呆,這些方式能逐步解除免疫系統的警報狀態。
張家銘強調,適度的有氧運動能訓練免疫系統學會節制反應。根據研究發現,每週進行3到5次中等強度運動,能使免疫反應達到更好的平衡狀態,同時減少過敏或慢性疲勞的發生機率。
延伸閱讀
遶境祈福起馬炮炸傷人 張麗善現場救援協助送醫
川普製造業回流政策奏效?輝達與台積電宣布完成首批美製晶圓
中職/台灣大賽今晚開打!中信兄弟有望改寫多項神紀錄
其他人也在看

流感釀成重症不分老少!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接種疫苗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中部一名70多歲老翁,長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律不整。前陣子他在家突然發燒,甚至喘到連走幾步都困難,家屬緊急將他送到光田綜合醫院,經胸腔內科簡格凌醫師檢查,確診為A型流感,且併發肺炎,胸部X光片更顯示大片白霧,呼吸功能急遽惡化,需立刻安排住院治療。 雖然積極投予抗病毒藥物與抗生素,但仍因併發症多,恢復相當緩慢,整整住院兩週才穩定出院(一般流感患者多為一週左右出院)。簡格凌醫師近期也收治過一名28歲年輕患者,確診流感後同樣因呼吸困難需要住院治療。年輕族群若本身免疫力不佳,或延誤就醫,也可能一樣嚴重。 流感的重症風險不分老少 特殊族群患者要更加注意 簡格凌醫師指出,流感並非僅是咳嗽、發燒的小毛病。部分患者會突然出現喘到講不出話的危險徵兆,往往代表呼吸道已有嚴重感染或肺炎。尤其是慢性病患、免疫功能低下者最容易急速惡化。高風險族群如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癌症治療中病人,甚至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肺病患者,一旦感染流感,重症與死亡風險都會顯著上升。 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發生 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簡格凌醫師強調,預防重症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種疫苗。每年秋冬流感流行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上校局長涉竊密2/局長下令編預算「有機會騙就要騙」 下屬怕出事自保手段曝光
海軍「大氣海洋局」局長林倉玉就任2年多來,爭議不斷,本刊最近接獲多名吹哨者投訴,指控他違法蒐集漢光演習作戰資料,要求部屬在局內成立「戰情中心」,指派官兵向第一線作戰單位索取機密資料,嗆下屬:「我不管你要怎麼拿,都要給我拿到!」,但該局並無合法權限。還將他們與「艦隊指揮部」開會得到的機密資料,傳到林私設的「未加密」LINE群組中,爭議不斷。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養老金上鎖!萬件「逆向房貸」背後的隱憂:專家揭「雙重防線」避險新組合
台灣高齡社會加速逼近,「以房養老」不再只是金融創新,而是銀髮族日常的退休選項。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5年9月底,全台16家國銀承作以房養老貸款的累計件數正式突破1萬件大關,達到1萬14件,核貸總額超過583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住展房屋網 ・ 1 天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減肥都失敗胖到102公斤 醫教5招50歲男45天狂瘦10公斤,血壓也變正常
50歲的李先生變胖以後,20年來試遍各種減重方法不但沒成功,中年後更是難減重,近年體重更達102.5公斤。日前因為到診所量血壓時,順便看了「減肥門診」,使用瘦瘦針等5種方法,一個半月就甩肉10公斤,血
健康2.0 ・ 17 小時前
她愛喝1常見湯品竟腦出血亡!專家示警多重風險:恐致癌養出癌症
不少人愛喝老火湯,美味之餘更是滋補養生,但原來喝老火湯要適可而止。中國一名47歲女子突然感到頭痛、脹痛劇烈難忍,並有多次嘔吐,到醫院求診,證實是腦出血中風,經搶救後不治。醫生指出,女子本身患有高血壓,
健康2.0 ・ 17 小時前
連吃「這水果」4天差點爆肝!醫聽完吃法直呼太可怕
水果常被視為健康食品,但吃法若不當,同樣可能讓身體亮紅燈。日本一名肝臟專科醫師就分享臨床案例,指出一名患者因連續多天吃下一大串麝香葡萄,結果肝功能數值突然惡化,所幸在停止食用後才逐漸恢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醫師認證!「6大晨間習慣」護腦又防失智 早餐吃這個效果翻倍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佔了失智症成因的六至七成。對此,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習慣可以在預防阿茲海默症上發揮極大的作用,只要在早晨養成6種習慣,就可以大大降低罹患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吃蛋黃酥後急性胰臟炎!醫曝「1原因」害的 尤其這3種人最危險
一名50多歲男性,可能因食用過多中秋節禮盒的蛋黃酥,導致其三酸甘油脂濃度飆升至800 mg/dL,伴隨劇烈腹痛及嘔吐,經診斷為急性胰臟炎,須立即住院治療。 三酸甘油脂升高恐致命 與這些因素息息相關 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顏廷旭指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與飲食不當、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相關,危險性不容忽視。一旦濃度超過500 mg/dL時,罹患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便大幅增加,容易出現劇烈腹痛、噁心和嘔吐,嚴重者需立即住院治療;若未及時處理,急性胰臟炎甚至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進而增加死亡風險。此外,長期未受控制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還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常見3種治療藥物 目前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常見藥物包括:纖維酸類藥物、菸鹼酸及Omega-3脂肪酸補充劑。顏廷旭醫師說明,常用的纖維酸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但偶爾會產生副作用如肌肉疼痛及影響肝功能;菸鹼酸能降低血脂,卻可能伴隨皮膚潮紅、胃部不適及血糖波動。若無法耐受上述健保藥物,則建議考慮Omega-3脂肪酸補充劑,也就是常見的魚油產品。顏廷旭醫師補充,臨床研究顯示,高濃度Omega-3脂肪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趙露思《許我耀眼》身材登熱搜!曝靠4招保持「名品級身材」,中醫解析:有些風險要注意
中國女星趙露思因主演《許我耀眼》再度爆紅,「名品級身材」成為話題焦點,讓不少網友驚呼「根本像換了一個人!」過去她曾分享瘦身秘訣,「早、午兩餐」搭配充足水分攝取為核心,並以7天固定食物攝取,同時搭配「經期減肥法」,生理期前後進行溫和拉伸與體態調整,引起許多粉絲關注甚至模仿。
姊妹淘 ・ 14 小時前
高雄減重名醫又出事!女花24萬換失智、躁鬱 遭控過度醫療被停業4月
高雄博田醫院減重名醫宋姓醫師替一名BMI僅24、體重54公斤女子施作縮胃手術,術後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暴瘦至37公斤,還罹患韋尼克氏腦病變,恐致早發性失智。家屬控訴術後未獲積極追蹤,宋醫師僅稱「一切正常」;高市府衛生局調查認定宋涉過度醫療,處停業4個月。
太報 ・ 8 小時前
每天偷偷幫脂肪加班!醫揭變胖10生活陷阱:無糖飲料、熬夜滑手機全都中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沒吃很多」,但體重計卻無情地往上爬?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揭露讓你「悄悄變胖」的生活陷阱,他說,不是你吃太多啦!胖,不一定是嘴巴的錯。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插管不氣切!80歲獨居阿姨做好善終準備 每天1杯蔬果汁手腳靈活
年過八旬的慧心阿姨,身手俐落、氣色紅潤,一點也看不出她已高齡80歲。4年前丈夫過世後,她開始獨居生活,不僅沒有被孤單擊倒,反而過得更加充實規律。靠著健康飲食與持續運動,她以實際行動證明,老年生活也能活
健康2.0 ・ 17 小時前
大腸癌疫苗來了!台大研究:預防、治療皆可「腫瘤縮小近8成」
大腸癌威脅國人健康問題有望獲得新解方。台灣大學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團隊利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成功開發大腸癌「預防+治療」雙效疫苗,動物實驗顯示能使轉移至肝臟的腫瘤體積及數量減少約8成。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醫師警告:這年齡前孩子別碰巧克力
萬聖節快到了,小朋友最期待的「不給糖就搗蛋」,糖果和巧克力自然成了主角。不過,很多爸媽常疑惑,孩子到底幾歲才可以吃巧克力呢?小兒科醫師巫漢盟提醒,2歲前最好不要吃。
鏡報 ・ 13 小時前
流感季必看!正妹營養師教你「對症補營養」 快恢復不拖病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流感季來臨,許多人都有「一人中標、全家遭殃」的慘痛經驗。正妹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提醒,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其實是免疫系統在努力對抗病毒的訊號。除了多休息,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症狀補對營養,才能幫身體恢復體力、提升抵抗力。
壹蘋新聞網 ・ 8 小時前
冷凍蔬菜就不優?正妹營養師曝「1神奇關鍵」:被低估的營養超人!
不少民眾因為沒有時間到傳統市場買菜,會到超市選購冷凍蔬菜,不過卻擔心不夠新鮮,會讓家人吃不安心。營養師陳珮淳表示,冷凍蔬菜才是「被低估的營養超人」!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17502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長期住院只為「每天打一次點滴」?健保新制上路,9感染症可「門診點滴」治療:打完還能回公司上班
為紓解全台病床不足與偏鄉醫療資源不均問題,衛福部健保署自8月起推動「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納入健保給付新制,開放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脊椎感染、敗血性關節炎、心內膜炎、術後及醫療器材相關感染等9大感染症適用。只要患者病情穩定、能自理生活,就能透過「門診點滴」完成療程,不必長期住院,為高齡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流感還有二波高峰「時間點」曝光! 40歲年輕男發病住院五天速亡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十月第一波流感高峰挺過了,但接下來還有二波高峰!疾管署今(21)日公布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連續二週下降,代表十月高峰已過,不過,疾管署最新數理模式推估,接下來流感還有二波高峰,分別會在12月初以及農曆過年前後達到顛峰,民眾不能掉以輕心。而上週國內新增10流感死亡個案,最年輕僅40多歲,本身有糖尿病屬高危險群,但沒...
匯流新聞網 ・ 10 小時前
用餐多「1飲品」能防糖尿病、脂肪肝!美女醫:還有助減肥
健康資訊普及,醋不僅是調味料,甚至被視為保健飲品。醫師邱筱宸表示,醋有益健康,主要來自於其中的醋酸。研究發現,醋酸具有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增加飽足感、減少脂肪肝的發生率。她建議,民眾可在餐中或餐後攝取少量稀釋醋(15到30c.c),有助於減緩澱粉引起的血糖上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