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5水果」上榜!營養師曝CP值高:穩血糖顧健康
健康中心/陳慈鈴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健康飲食也成了一種趨勢。不少人都很重視如何控制好血糖,對此,營養師羅布·霍布森(Rob Hobson)就點名超市中常見的5種水果,有助於控制血糖,建議每週食用對健康有益。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研究人員近期發現, 每天吃芒果的人比吃低糖零食的人血糖控制得更好,體脂也更少。 通常被認為含糖量過高的芒果,實際上可能對糖尿病患者有隱藏的益處。研究結果還表明,重要的不只是糖含量,還包括糖分在全食物中的存在形態。儘管經常被鼓勵「吃彩虹水果」,但這並不意味著需要選擇昂貴的水果。
【5種水果CP值高】
霍布森認為,超市中的5種水果包括蘋果、藍莓、梨子、石榴、覆盆子富含營養,比芒果更有益於健康,而其中一種的價格僅為40便士(約新台幣15.91元)。
蘋果
蘋果富含一種名為果膠的水溶性纖維,這種纖維在腸道內形成凝膠狀物質。其含有多酚類植物化合物,可能改善人體對胰島素的利用效率,能有效調控血糖值。還有大規模研究表明,經常食用蘋果的人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最佳食用方式是連皮整顆食用,因為絕大多數纖維和抗氧化成分都集中在果皮中。「生吃能保留維生素C,而烹調會部分流失。燉蘋果雖仍含纖維,但最好不加糖。」提醒應避免飲用果汁和含糖蘋果零食,這些產品會去除纖維並濃縮糖分。
建議將蘋果搭配蛋白質或脂肪類食物(如堅果醬或起司片)食用,可進一步延緩消化速度,並維持能量水平穩定。由於蘋果富含維生素C,能促進人體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因此在菠菜沙拉中加入扁豆或鷹嘴豆時,搭配蘋果片可顯著提升鐵質吸收率。
藍莓
所有莓果都富含維生素C 、膳食纖維和花青素,這種類黃酮賦予漿果紅藍色的色素,具有特別強大的功效。但研究表明,經常食用藍莓的人患心髒病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藍莓的藍色越深,所含花青素就越多。強效抗氧化劑能幫助血管舒張,並可能改善身體處理葡萄糖的方式。
針對糖尿病高危險群的臨床研究表明,藍莓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也就是說身體無需過度努力就能維持血糖穩定。藍莓還具有高纖維特性,有助於延緩食物中糖分的釋放。
藍莓最佳食用方式是整顆食用,無論是新鮮或冷凍狀態,因為冷凍不會破壞其抗氧化成分。若將其製成鬆餅或甜點,會添加精製碳水化合物而降低功效;而拌入燕麥粥或撒在沙拉上則能完整保留營養成分。「藍莓搭配燕麥或天然酸奶,不僅能透過纖維和蛋白質平衡糖分,還能為腸道健康提供鈣質和益生菌。 」
藍莓中的維生素C含量還能促進鐵的吸收,可以加入強化麥片或奇亞籽布丁等富含鐵質的早餐中,在營養上是明智之選。藍莓搭配堅果等可補充健康脂肪,有助於吸收脂溶性植物化合物。
梨子
功效與蘋果極為相似,梨子富含可溶性纖維和具有保護作用的植物化合物,將二者歸為一類的研究表明,它們與降低第2型糖尿病風險有關聯。梨子能提供令人滿意的甜味卻不會引發血糖劇烈波動,帶皮食用可最大化攝取纖維和營養素。生吃帶皮梨能獲取最高纖維含量,而成熟的梨子不僅提供天然甜味,更是優質水分來源。
消化系統敏感者可以將梨子在清水或紅酒中慢煮可使其軟化易消化,且無需添加精製糖。搭配希臘優格或乾酪食用,可實現蛋白質、脂肪與纖維的營養組合。若與核桃等堅果搭配則能補充有益心臟健康的ω- 3脂肪酸。如同蘋果,梨中的維生素C有助於鐵質吸收,因此在菠菜籽沙拉中加入梨片是提升營養價值的明智之選。
石榴
石榴籽(又稱石榴籽粒)和石榴汁中含有一種名為鞣花酸的獨特植物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與澱粉類食物相互作用,能降低餐後血糖的正常升高幅度。有試驗表明飲用石榴汁搭配麵包可降低血糖反應,但服用補充劑藥片時並未觀察到相同效果。這顯示完整果實其中所有天然化合物協同作用,才是真正發揮功效的關鍵。
「新鮮籽粒最為理想,因其同時含有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純果汁可少量飲用,但建議每次只喝一小杯,最好隨餐飲用而非單獨飲用。尤其是超市果汁常含添加糖分,建議仔細檢查標籤。
最佳食用方式是將石榴籽撒在扁豆或穀物沙拉上,打造營養密集餐食-籽粒中的維生素C能促進豆類鐵質吸收。「若將石榴籽與橄欖油等健康油脂製成沙拉醬汁搭配食用,還能促進脂溶性抗氧化劑的吸收。」即使在均衡飲食中僅搭配少量果汁,也能有效抑制澱粉類食物引發的血糖驟升。
覆盆子
專家們長期以來一致認為,覆盆子的健康益處源自於其驚人的高纖維含量。原因在於覆盆子的纖維含量高於其他水果,但天然糖分卻相對較低。每100克覆盆子含糖量約4克,蘋果約含11克,這代表著它天然糖分會緩慢釋放,同時還富含花青素,可能幫助身體更有效率地響應胰島素。
研究還表明,在高碳水化合物餐點中添加覆盆子,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水平低於未添加覆盆子的相同餐點。新鮮覆盆子固然理想,但冷凍覆盆子同樣優質,能保留營養成分。提醒應避免食用含糖樹莓醬或果醬,這類製品纖維含量極低而糖分極高。
而延緩葡萄糖釋放的關鍵在於,保持果實完整保留天然纖維結構樹莓與燕麥、奇亞籽或亞麻籽搭配效果絕佳,可形成富含纖維的基底,延長飽足感並促進腸道健康。其富含維生素C,搭配南瓜籽或全穀物等含鐵食物可提升鐵質吸收率。加入優格或克菲爾飲品時,既能補充益生菌又能攝取纖維,這對腸道菌群堪稱雙贏。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一不小心就犯!帶飛機餐入境台灣「漏1事」 秒噴20萬元
保健品怎麼吃效果最好?營養師「4字」解答了 這些成分要當心
搭高鐵注意!「1新制」11/7上路 這站上車小心搭不到車
「空董」張忠信79歲病逝!曾捧紅楊宗緯、坦承殺過人 後事由他操盤
其他人也在看

男患三高險截肢!醫激推「1食物」救了他 3個月後穩血糖、瘦10kg
菇類富含營養,還能穩定血糖。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提到,一名35歲男子患有三高,走路時常感覺小腿疼痛,檢查發現下肢動脈阻塞,長期阻塞缺氧,恐需截肢,建議男子控制血糖,除了規律運動外,飲食方面多攝取菇類,3個月後體重減去10公斤,血糖也趨於穩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日本婦人「15年不變早餐」吸5萬人朝聖 可減重又有效率
日本一名50多歲的美容護理師「よう」,在孩子獨立後選擇獨自租屋,享受「極簡一人生活」,並透過社群分享她的日常,在IG擁有五萬多粉絲。她分享了自己堅持15年不變的早餐菜單,以及讓飲食準備更輕鬆的巧思,成功維持健康體重。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好消息!57歲沈玉琳遭爆「抗癌成功」已出院回家 潘若迪不忍鬆口了
57歲沈玉琳日前證實罹患血癌後住進台接受治療,演藝工作全面暫停,專心養病。如今傳來好消息,爆出他已可以回家休養,對此潘若迪也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麵包吃不完該放「冷藏or冷凍,」? 專家解答:這樣保存最後一片也好吃
為了減輕忙碌早晨的負擔,很多人會選擇麵包作為早餐。雖然麵包不像白飯需要煮,但缺點是保存期限較短。當想延長保存時間時,不少人會想到「放冰箱冷藏」。不過,根據grapee.jp網站分享,山崎製麵包株式會社在官網上提醒,關於麵包冷藏保存,有一個很重要的注意事項。 盡量避免冷藏保存 麵包中的澱粉在 0℃-4℃ 的溫度範圍內會變硬,導致口感乾澀、風味劣化加速,因此不建議冷藏保存。多數食品確實是低溫環境比高溫環境保存得更久,但麵包剛好相反——低溫反而加速變質。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含有生菜、水果、鮮奶油等的麵包,通常會標示需冷藏保存,此時應依標示操作。 若短期吃不完,改「冷凍」保存 以一條吐司為例,如果短時間內吃不完,建議改成冷凍保存,因為冷凍溫度更低,能最大程度減少澱粉劣化。冷凍方法: .依需求將麵包切片或分成單餐份量.用保鮮膜緊密包好,避免與空氣接觸.放入冷凍庫保存 吐司、餐包等適合用此方法冷凍,但含有生菜、水果或大塊馬鈴薯的麵包不建議冷凍。食用時可直接從冷凍狀態放入烤箱加熱。這種方法可保留美味約 7-10 天。 保存要點 吐司、可頌等常溫保存為原則。預計短期吃不完時,避免冷藏,改用冷凍保存,可
常春月刊 ・ 1 天前
6旬男日抽2包菸罹「小細胞肺癌」末期 公費斷層掃描未驗出
台中烏日黃男(63歲)每天要抽2包菸,菸齡長達40年,接受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肺部影像未發現腫瘤結節,沒想到,檢驗後經過短短1年4個月,黃男左上肺快速長成5.5公分腫瘤,確診「小細胞肺癌」末期,烏日林新醫院表示,屬於肺癌癒況最差的「癌王」。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頭暈、疲倦?小心血管被油堵住了!營養師3招「救血脂」有效
你常覺得頭暈、下午特別疲倦?小心可能是健康警訊!一名楊先生因頭暈、疲累就醫,一驗之下才發現總膽固醇高達233,遠超過正常標準。醫師警告,高血脂不再是中老年人專利,30~39歲年輕族群盛行率竟逼近2成,
健康2.0 ・ 9 小時前
讓男人越愛越上癮!這4大星座女的魅力超群,讓人一愛上就難逃
感情中總有一些女生,能讓男人越陷越深,越相處越著迷。以下這4個星座女,天生自帶吸引力,憑著獨特特質讓伴侶難以自拔,一起來看看她們的「撩心關鍵」吧!
姊妹淘 ・ 9 小時前
直擊未讓行人!檢舉竟不成立 敗在「角度」
新北市近日發生一起駕駛未禮讓行人事件,引發民眾關注。一名駕駛人在無號誌路口處未優先禮讓行人,導致人車幾乎同時壓在斑馬線上。後方車輛駕駛將此情況錄影檢舉,卻收到「違規事實不明確」的回覆。經警方重新審視影片後,認為人車距離確實過近,將對違規車輛進行舉發。此事件再次提醒駕駛人,在行人穿越道應保持警覺,確實禮讓行人。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T17、T18補償新壽 李四川:輝達願概括承受 (圖)
輝達海外總部是否落腳北士科T17、T18基地(圖),因為土地歸屬仍卡關。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13日在市議會表示,輝達私底下有表示,如果重訂契約有涵蓋補償新壽,「原則上他們願意概括承受」。
中央社 ・ 1 天前
北市正式發文新壽合意解約 蔣萬安:盼24日前有初步結果,讓輝達落腳台北
輝達有意在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北士科)T17、T18基地設立亞太總部,因用地取得問題卡關。台北市長蔣萬安13日赴議會備詢,針對市府與新光人壽(新壽)之間的合約解約事宜進行說明。蔣萬安表示,市府已正式向新壽發函,請其提出合意解約具體條件,希望能在10月24日以前,能夠就輝達首選T17、T18有初步的結果。輝達的態度以及市府的評估,是希望與新壽合意解約,再由市政府重新設定地上權,專案轉給輝達。蔣萬安強調,讓輝達落腳在台北市,是所有市民的共識,市府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完成目標。蔣萬安表示,北市府認為新光人壽應提出具體的解約條件與合理的計算方式,後續將依照相關程序進行處理。市府也已正式向新壽發函,請其提出合意解約的具體條件。盼望早日達成合意解約,促進重大公共建設及企業進駐。蔣萬安說,市府希望輝達能夠順利進駐北市科,且認為此案對台北與談灣的長遠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目前,輝達已表達希望北市府與新壽解約,並由市府取得土地後,進行專案設定及地上權設定。最快何時可以跟新壽達成合意解約?蔣萬安表示,希望能儘快,北市府今天已正式發文,希望能在10月24日輝達給北市府正式信函前,現在輝達請北市府協助尋找其他土
台灣好新聞 ・ 23 小時前
不只少糖!營養師認證「這6種飲料」更穩血糖 牛奶、蕃茄汁都上榜
影響血糖的不只是吃什麼,還有喝什麼。想要穩定血糖,避免含糖飲料(如汽水、果汁飲料、檸檬水與加糖紅茶)是顯而易見的選擇。不過,還有一些飲品能進一步正向影響你的代謝功能。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是 6 種對血糖友善的聰明選擇。 1、白開水水不僅零熱量,還能提供血糖控制不可或缺的水分補充。研究顯示,喝水與第 2 型糖尿病風險降低 6% 有關。尤其當人們從含糖飲料改喝白水時,能減少糖分與熱量攝取,幫助維持健康體重,進而支持血糖控制。 2、咖啡不論是含咖啡因或低因咖啡,研究都顯示,經常喝咖啡的人,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原因在於咖啡中的植物化合物(植化素),能保護肝臟與胰臟細胞健康,避免脂肪肝並維持胰島素功能。但要注意,咖啡加料很重要。若添加過多糖漿與奶油,會抵消咖啡的益處。營養師建議可在研磨咖啡時撒一點肉桂粉,增添風味又無需加糖。 3、紅茶若不喝咖啡,可以選茶。研究顯示,茶與降低糖尿病與其併發症風險有關。茶中的成分能改善胰島素阻抗,並減少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研究者甚至指出,這些茶成分未來可能被開發成糖尿病輔助管理產品。建議選擇紅茶或烏龍茶(綠茶也同樣有效)。與咖啡相同,避免添加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開工日小確幸!星巴克買一送一又來啦
統一企業集團持續擴大uniopen會員生活圈,全台會員已突破1900萬人,為吸引更多人加入,旗下星巴克也推好康,10月13日周一當日,消費者於門市營業時間用uniopen聯名卡買大杯以上同品項,可享買1送1,限使用uniopen聯名卡刷卡(含感應支付),或使用uniopen聯名卡(實體卡)之i...
CTWANT ・ 1 天前
醫師曝「168斷食」陷阱!早餐超過這時間才吃 糖尿病風險高59%
「168斷食法」是指一天只進食8小時,剩下的16小時不能吃有熱量的食物,只能喝沒有熱量的水、無糖茶或無糖咖啡,這是近年來相當熱門的減重方式,但家醫科醫師王姿允就提醒,第一餐在早上9時以後才吃的人,其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高59%,建議應在早上7時至8時左右結束早餐,晚上8時前吃完固體食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女牙齦腫1年⋯竟是9公分腫瘤!台大醫「1天重建」切腫瘤+建下顎全台首例
一名52歲石小姐因為右側下顎牙齦腫了一年,就醫後確診9公分「下顎骨造釉細胞瘤」,台大醫院團隊啟動顎顏面重建手術,過去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不過台大在一天內就透過「全數位化 、術中電腦斷層」完成腫瘤切除、骨頭重建、植牙及假牙修復,成為全台首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牛蒡、木耳皆有助降低膽固醇 但要吃對才有用!營養師揭「10大控脂食物」正確吃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吃對食物,膽固醇就能維持在標準範圍之內。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豆類、蔬果與全穀類,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同時攝取適量的好脂肪,如橄欖油、酪梨與深海魚,可提升好膽固醇(HDL)。想要維持心血管健康,從飲食下手是關鍵。 燕麥 有助吸附多餘膽酸,幫助膽固醇代謝 燕麥屬於富含纖維質的主食類,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有助吸附多餘的膽酸,幫助膽固醇的代謝,長期下來,能夠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 不過,燕麥本身屬於主食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高,意味著在身體容易分解為葡萄糖,特別是煮過糊化後的燕麥,升糖指數(GI)值會增加。 過量食用,特別是將燕麥奶當成水喝,容易導致攝取過多熱量,多於的熱量便會被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臟或脂肪細胞中,反而導致三酸甘油酯(血脂)的問題;尤其是內臟脂肪的堆積,通常與攝取過量主食或水果有關。 如何正確吃? ➊燕麥應該要怎麼吃,才能達到既能降低膽固醇,但不會讓血脂異常呢?陳詩婷說,只要將燕麥片取代三餐當中任一餐的主食,就不容易有過量的問題。 ➋舉例來說,早餐若吃燕麥片,就不要額外吃其
健康醫療網 ・ 6 小時前
糖化血色素8.5%險截肢!他靠「菇類飲食」成功控糖
一名35歲業務男子因三高數值嚴重異常,導致下肢動脈阻塞,面臨截肢危機。楊智雯醫師建議他攝取菇類並配合服藥、運動,三個月後不僅體重減少10公斤,糖化血色素也從8.5%大幅下降至6.0%。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建立專屬「光控抗老系統」!除了香蕉,還有「這些食物」天然補充:抗老、防失智、抵抗病毒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褪黑激素(melatonin)僅僅是一種幫助入眠的激素。然而,近年科學研究不斷突破舊有理解,我們發現,褪黑激素的角色遠超過「催眠」,它實際上是人體內極為關鍵的抗氧化與生理調節因子,並且與粒線體、免疫系統,甚至抗病毒與抗癌機制息息相關。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早晨「1壞習慣」等於餵大腦垃圾? 醫師揭潛藏風險!
許多人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滑手機,卻不知這習慣可能悄悄傷害大腦。醫師指出,起床後大腦仍處於睡眠慣性階段,過早接受大量資訊容易造成精神疲累、專注力下降,甚至提高憂鬱風險。專家建議,起床後前30分鐘盡量遠離手機,讓大腦慢慢甦醒,或許才是現代人最需要的晨間儀式。
TVBS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