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鼠蹊部鼓包別輕忽!醫:疝氣拖延恐危及性命
疝氣,俗稱「脫腸」、「墜腸」,是一種很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尤其是年幼孩童,更是高風險族群。醫師警告,若延誤治療,恐導致腸阻塞甚至腸壞死,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
嘉義市一名3歲男童常在哭鬧或跑跳後,右側鼠蹊部就會鼓起一個腫塊並感到不舒服,父母親發現後,趕忙將孩童送醫治療,證實是「腹股溝疝氣」,立即安排進行微創手術治療。一週後男童就恢復正常活動,父母也放下心中大石。
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李亞哲醫師指出,疝氣是腹腔壓力過高或腹壁先天較薄弱,導致腸子或網膜等臟器自腹腔突出,形成鼠蹊部或陰囊腫塊。不僅年長者或搬運重物的勞工容易罹患,兒童同樣是高風險族群。
根據統計,小兒疝氣多在出生後六個月至一歲間被發現,男童的發生率約為女童的十倍,右側的比例也較左側高。小兒疝氣與胚胎時期未閉合的「腹膜鞘狀突」有關。這條由腹腔延伸至陰囊的通道若未及時關閉,就像一個漏斗般結構,容易讓腸子滑入陰囊,形成「間接型疝氣」。若拖延治療,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嵌頓性疝氣」,導致腸阻塞甚至腸壞死,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李亞哲醫師強調,「疝氣不會自己好,拖得越久只會越難處理!」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鼠蹊部或陰囊反覆腫脹、突起等情況,應立即就醫評估,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龐清廉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現代人注重睡眠 選對寢具提升生活品質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睡眠品質,選對寢具成為重要一環。隨著週年活動登場,品牌最新系列結合時尚設計與實用機能,並透過專業量測替民眾找到合適的床墊軟硬度,讓民眾在生活中實現更放鬆、安穩的睡眠體驗。
TVBS新聞網 ・ 1 天前鼻噴式流感疫苗登場 北市:適用兒少須自費1600元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8日電)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公費流感疫苗已開始接種,今年台灣首次引進鼻噴式流感疫苗,適用2歲到未滿18歲兒童與青少年,重度免疫功能低下族群不建議使用,須自費約1600元。
中央社 ・ 1 天前
3歲童脫腸 嘉基引進國際標準疝氣手術微創手術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疝氣,俗稱「脫腸」、「墜腸」,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疾病。主要原因是腹腔壓力過高或腹壁先天較薄弱,導致腸子或網膜等臟器自腹腔突出,形成鼠蹊部或陰囊腫塊。不僅年長者或搬運重物...
自立晚報 ・ 1 天前
4歲童「鼠蹊部腫塊」竟是疝氣!單孔腹腔鏡手術無痕癒合
一名4歲男童的母親在幫孩子洗澡時,發現他右側鼠蹊部經常出現鼓起的情況,尤其站立時更為明顯。起初以為是飲食過量,但小寶近期常抱怨上廁所或洗澡時該處腫塊明顯,躺下時偶爾能推回就醫檢查,確診為腹股溝疝氣。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北分署培訓 張庭嘉挺進亞洲技能競賽
「2025亞洲技能競賽」戰火即將點燃,來自各國的青年技藝好手將齊聚一堂,爭奪最高榮譽。今年脫穎而出的台灣國手,除將參加11月的亞洲技能競賽,也將進一步挑戰2026年在中國上海舉辦的「第48屆國際技能競賽」。其中,由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培訓的選手張庭嘉,於9月國手選拔賽中脫穎而出,成功取得工業4.0職類國手資格,他的成長歷程,不僅展現青年勇於挑戰自我的精神,更彰顯技職教育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價值。庭嘉因家庭因素,自18歲起便自立生活,這段經歷讓他養成高度自律與時間管理能力。自幼熱愛電腦與程式設計的他,累積了扎實的邏輯思維與程式基礎,為日後投入智慧製造領域奠定穩固根基。就讀南港高工電機科期間,他積極投入工業4.0職類訓練,高一初試啼聲因設計失誤落敗,但他沒有因此退縮,反而透過反思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呼吸道融合病毒肆虐!「長效型單株抗體」一針可保護半年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約有1,000名嬰幼兒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住院,其中90%發生在兩歲以下幼童。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黃筱倫指出,RSV為幼兒細支氣管炎與肺炎住院最常見原因之一,近月來感染個案有增加趨勢。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阮義忠師徒攝影展 看見人間佛教身影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今天起一路到12月28日,開辦第32檔展覽,「黃筱哲《疼惜大地》與阮義忠《印順導師與證嚴法師》」師徒傳承展。身為阮義忠老師的徒弟,黃筱哲以近20年歷練,同樣用黑白照片顯影出慈濟環...
大愛電視 ・ 1 天前



陪病家屬突發心梗 三護理師機警救回一命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新竹臺大分院護理師在危急時刻沉著應對,以專業與細膩關懷,守護病人與家屬,展現護理工作的價值/新竹臺大醫院提供 新竹臺大分院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日本公明:若不與自民組閣將不挺高市選首相
(中央社東京8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公明代表(主席)齊藤鐵夫重申,若自民「政治與金錢」引發的疑慮未被消除,就無法持續與自民聯合執政,而這種情況下,就不會支持自民總裁高市早苗角逐首相。
中央社 ・ 1 天前【話題開箱】福衛八號厲害之處在哪?為何不一次發射8顆?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將是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經費最高的衛星計畫,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已準備搭機送往美國,預計於11月搭乘SpaceX火箭發射升空。福衛八號的任務為何?與過往衛星有何不同?為何不能一次全部發射到位?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基本介紹 「福衛八號」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結合國內產學研界自主研發,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以及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將自今年(2025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 11月發射升空的是第一顆光學遙測衛星(FS-8A),賴清德總統將其命名為「齊柏林衛星」,被賦予「看見台灣、守望台灣」的使命。 這顆衛星的光學遙測酬載是一部焦距長達3,927公釐的大型太空用照相機,光線通過「多光譜濾光片」,一次捕捉全色態與多光譜影像,並採用時間延遲積分(TDI)技術,透過多次曝光同步累加。 福衛八號計畫主持人劉小菁說,這套光機系統從設計、製造、組裝、調校,全部都是台灣團隊一手主導,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太空之眼。 福衛八號與福衛五號有哪些不同? 兩者都是光學遙測衛星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攝護腺癌治療邁向精準化 國際專家交流海福刀「局部治療」應用經驗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潘昱僑報導】第22屆亞洲泌尿科醫學會大會(UAA Congress 2025)已於8月14日至17日在台灣舉行,吸引來自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等多國泌尿科專家共襄盛舉。本年度大會理事長,今年也將接任亞洲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的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馮思中醫師表示,在本屆大會中「海福刀(HIFU)於攝護腺癌治療的應用」為一大討論重點,期望透過國際專家針對「局部治療」的經驗交流和最新趨勢分享,提升台灣和亞洲地區的攝護腺癌治療水準,並將「協助患者保有生活品質」納入治療目標。 局部治療新趨勢 台灣臨床進展與國際並肩 「過去台灣在治療上多著重在完整切除攝護腺,但目前歐洲已逐漸轉向特定病灶的局部治療,希望精準控制癌症的同時,減少患者術後的併發症。」馮思中醫師表示,日本在海福刀領域的應用也相當成熟,這次UAA年會也特別邀請英國及日本兩位教授進行對談,分享各自的臨床經驗與技術進展,協助與會專家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趨勢。 馮思中醫師指出,台灣在海福刀治療已有十餘年經驗,與國際接軌有一定的基礎,但仍有可加強之處。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治療觀念也逐漸轉向精準診斷與治療,而非完全切除整個攝護腺,他也期待台灣醫界對於早期癌症病灶的處理,能借鏡歐美及日本等國的局部治療經驗,並透過本次年會收集各國專家的經驗,共同精進治療策略。 日本專家分享海福刀應用策略 局部治療兼顧患者2功能 日本東海大學醫學院泌尿科小路直教授說明,新一代海福刀利用高強度的超音波能量測量病灶直徑大小,清楚區分早期較小的癌細胞與正常組織,並透過熱能和超音波震動破壞癌細胞,同時盡量保留周圍組織。 此外,過去治療範圍多依靠2D影像進行規劃,而新一代海福刀則能提供前後和左右方向的3D影像,協助醫師準確判斷病灶位置。手術過程中,醫師也可透過超音波影像,即時掌握組織溫度,同時還有直腸警示與冷卻系統,降低鄰近組織損傷的風險。小路直教授強調,攝護腺癌以根除性治療和積極監測為治療目標,透過局部治療可兼顧患者的泌尿及勃起功能,讓部分患者在術後仍有機會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台灣攝護腺癌治療有何提升空間?日本專家提2方向 小路直教授進一步分享,新一代海福刀在日本的應用相當廣泛,並與「MRI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MRI-TRUS fusion biopsy)」搭配,用於定位病灶位置,相關臨床應用同步穩定發展中,研究也觀察到病灶的診斷率獲得提升。 另外他表示,由於多數患者對局部治療的概念仍缺乏了解,因此針對患者的衛教也相當重要。日本醫師多透過講座和門診等方式,提升患者對局部治療的認識。以上這兩項方向亦是小路直教授建議台灣未來可著重發展的重點。 成立學會加強醫師交流 盼打造亞洲患者適用策略 對於未來國際交流與合作,馮思中醫師表示,小路直教授日前已成立亞洲泌尿科治療用超音波暨局部治療學會(Asian Urologic Society for Therapeutic Ultrasound and Focal Therapy,AUST-FT),集結亞洲各國的專家,預計透過學術會議、經驗分享、資料收集與研究合作等,逐步形成具體的治療共識,並進一步研發創新治療模式,打造更適合亞洲患者的治療策略。 除了台灣、日本,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也開始將海福刀應用於攝護腺癌治療。小路直教授指出,希望藉由日本相對成熟的海福刀應用與教育模式,以及上述學會的成立,加強亞洲泌尿科醫師之間的合作與技術交流,目前初步規劃將以回顧性研究與資料庫收集為主,未來則將聚焦於生物標記研究,以及局部治療的效益評估,期望促進亞洲地區攝護腺癌治療的整體發展。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iframe,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object,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健康醫療網影音 ・ 1 天前
諾貝爾化學獎開獎! 日澳美3國學者研究「金屬有機骨架」共享殊榮
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台灣時間今(8日)下午5時45分開獎,由日本學者北川進、澳洲學者羅伯森(Richard Robson)及美國學者亞基(Omar M. Yaghi)共享殊榮。大會指出,這3位學者對於開發金屬有機骨架,具有貢獻。
鏡報 ・ 1 天前

高市交攜手TPO爵士大樂團 搖擺交響曲亞洲首演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8日電)在駐團指揮吳曜宇帶領下,高雄市交響樂團將攜手TPO Big Band 踢霹歐爵士大樂團,演出爵士名家溫頓.馬沙利斯所寫的「搖擺交響曲」,這也是該樂曲的亞洲首演。
中央社 ・ 1 天前
長庚醫科馬稠後產業園區新廠房上樑 未來可提供約600個就業機會
馬稠後產業園區後期進駐廠商「長庚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8)日舉行新建廠房上樑典禮。嘉義縣長翁章梁親臨現場,並與縣府經濟發展處長李雅萍、衛生局長趙紋華等人共同見證這項重要里程碑,表達誠摯祝賀與支持。縣府表示,長庚醫科為專業醫療器材研發與製造大廠,主要生產病房用設備、生理監測儀器及智慧醫療相關產品,其中所生產醫用電動床已成為國內各大醫療院所使用領導品牌,市占率達70%以上。近年長庚醫科配合政府南向政策,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為因應需求,投資35億元在馬稠後產業園區興建全新智能化廠房,除擴大原醫材產品產能外,另規劃成立速凍工廠,跨入速凍食品產業,並將結合嘉義縣豐富及多樣化的農產食材,打造在地供應鏈,提供全台長庚醫療體系住院病患、家屬及員工供餐使用。長庚醫科董事長楊麗珠表示,嘉義廠自113年6月動土以來,雖屢受重大風災影響,團隊始終秉持「遇水則發、遇風則壯」的信念堅持向前。原預估工程將延宕兩個月,目前已成功追回7成進度,展現出卓越的執行力與團隊合作精神,感謝現場所有施工夥伴的辛勞與付出。針對新廠營運時程,楊麗珠說,預計明(115)年4月取得使用執照,6月完成廠房登記。正式營運後,預計可提供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黑心豬腸流向「利太肉店」 6月起有購買者注意
黑心豬腸遭重罰!「百威食品公司」遭查獲以工業用雙氧水漂白豬腸,食藥署宣布罰百威5400萬元罰鍰,更罕見由中央開單,另外北市衛生局勒令停百威業之外,也追出「利太肉店」從6月起陸續向百威購買豬腸,其中部分賣給不特定市場散客,提醒民眾注意。
TVBS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