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0歲以上每4人有1人曾嚴重骨折,您正面臨骨鬆危險? 醫籲:及早做3件事預防
潮健康/林昱彣
台灣50歲以上每4人有1人曾嚴重骨折! 「骨鬆」正侵蝕您的骨本?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老年族群對於素有「無聲殺手」稱號的骨質疏鬆症,須格外留意與提防。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台灣神經脊椎外科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志隆醫師受訪指出,50歲以上國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約585萬人)曾發生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多年後恐將成為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群。
人體內的骨骼細胞主要分為「造骨細胞」與「蝕骨細胞」,透過兩者協調作用,維持骨密度的動態平衡。林志隆醫師說明,年輕時因內分泌穩定,骨質流失與生成能達到良好平衡,流失多少便能補充回來。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蝕骨細胞的活性逐漸增強,造成骨質吸收速度加快,而造骨細胞的補充能力卻趕不上流失速度,導致骨質逐漸流失、骨密度下降,進而提高骨折風險。
若將人體骨骼比喻為「骨頭銀行」,約在30歲時是人體的骨密度巔峰,可以想像成在銀行存入最多的錢。30-40歲之後便開始「動用老本」-年輕時存的錢雖然多,倘若年老時骨質迅速流失或發生骨鬆性骨折,銀行便有如「破產」一般;若未及時止損,骨密度恐在一夕之間付諸東流。
駝背、身高變矮是警訊! 醫揭骨鬆高危險8大族群
骨質疏鬆症被稱為「無聲殺手」,初期多半無明顯症狀,常常等到體態改變才被發現,如變矮(相較原本身高矮4公分以上)、明顯駝背,或當因姿勢改變而導致下背痛時,通常代表已有顯著的骨質流失,建議立即就醫檢查。林志隆醫師說明,年齡是引發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導因,尤其更年期婦女(台灣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約50歲)因體內缺乏荷爾蒙保護,骨質流失速度相對較快、進而提高髖部骨折及其他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另外,65歲以上長者、體重過輕者(BMI小於18.5)、具骨鬆家族史、輕微跌倒即發生骨折者、慢性病患者(如甲狀腺疾病、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肝病、腎病等)、以及服用特定藥物(如類固醇、胰島素),或具有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不運動、不曬太陽等,都可能是骨鬆的高危險因子。
若骨質疏鬆症病況進展至末期,僅是輕微的碰撞或跌倒就可能引發骨折,「例如跌倒時手腕先著地,容易造成手腕骨折或上臂骨折,臀部著地則可能導致髖部骨折。而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則是『脊椎』,常會發生壓迫性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除了會造成嚴重背痛,還會導致身高變矮及駝背。另外,髖部骨折一旦發生,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與活動功能,且伴隨較高的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曾發生骨折的患者,其中約有45%會再次骨折,意即「二次骨折」的風險將會提高,後續骨折風險管理不可輕忽。
DXA檢測揪出骨質疏鬆症 2類藥物幫助骨密度「開源節流」
針對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以世衛組織(WHO)建議與台灣健保給付規範,均將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視為檢測骨質密度的基本準則。由於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是透過X光的能量進行檢測,輻射暴露劑量僅約為一般X光片的十分之一,對於測量3個最容易骨折的部位:腰椎、髖骨及手腕,具有相當高的精準度。林志隆醫師說明,DXA檢測結果會以骨密度「T值」表示:若T值在-1(含)以上屬正常範圍;介於-1至-2.5稱為「骨質流失」;若T值小於等於-2.5,即定義為「骨質疏鬆症」。
若經DXA檢測發現骨質疏鬆症,則應盡早安排藥物治療。除了補充鈣與維他命D,目前的骨鬆藥物主要分為2類,第一類是「抗骨流失」藥物,主要作用是抑制蝕骨細胞,減少骨質流失,如同幫助骨頭銀行「節流」;第二類是「促骨生長」藥物,旨在刺激造骨細胞增加骨骼生成,如同幫助骨頭銀行「開源」。
在今(2025)年3月1日前,健保對於抗骨流失藥物的給付限制較多,通常需已有一處脊椎或大腿骨折,且T值小於等於-2.5才符合給付條件;若T值介於-1至-2.5,則需有2個部位以上的骨折(脊椎或大腿骨折)才能使用健保藥物。林志隆醫師解釋,在舊有的規範下,許多未曾骨折的病患無法獲得給付進行「初級骨折預防」;即使有骨折狀況,若非脊椎或大腿骨折,也無法符合資格。
骨鬆藥物健保給付擴大 這2部位骨折有望達成「初級骨折預防」
好消息是,自今年3月1日起,健保給付範圍大幅擴大,只要骨密度符合骨質疏鬆症診斷(T值≦-2.5),且合併有特定慢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如類固醇、糖尿病病友使用胰島素)等風險因子,可獲得給付使用抗骨流失藥物。對於已骨折病患,也不再侷限於脊椎或大腿骨折,手腕骨折、上臂骨折等部位的骨折次數也能計入,讓病患能更早提早治療,預防骨鬆骨折的發生。
「3月1日後上路的健保新制嘉惠許多骨質疏鬆症病患,即使尚未骨折的高風險族群也能受到照顧!」林志隆醫師表示,曾遇過許多骨質疏鬆症相當嚴重的病患,往往因不舒服就診,才發現脊椎骨折,需接受手術治療。臨床觀察發現,骨鬆患者於手術前接受抗骨鬆藥物治療,其骨頭癒合的速度和比例顯著提升。隨著健保此次的放寬,骨鬆患者將更有機會按順序提早治療骨鬆,幫助提升手術成效。
骨鬆是「可以治療的疾病」 除關注三高也要提防一低一少,骨密度低肌肉少的骨鬆肌少症
談到骨鬆預防,林志隆醫師解釋,許多人存有錯誤觀念,認為年長者不需攝取太多蛋白質或不宜重訓。事實上蛋白質是肌肉不可或缺的,正確且適當的負重訓練有助於維持骨密度與肌肉量,建議長者可循序漸進採取負重訓練及注意營養攝取,避免骨鬆的同時也可防範「肌少症」。
「若將骨頭比喻為蓋房子所需的鋼筋,肌肉就如同水泥,強壯的肌肉能保護骨頭,強壯的骨頭也能防止肌肉受傷!」林志隆醫師強調,運動需搭配正確的飲食習慣,尤其骨鬆患者應特別重視鈣質與蛋白質的攝取,前者有助於骨骼健康,後者則能有助於增加肌肉量。
最後,林志隆醫師呼籲大眾,骨質疏鬆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上了年紀後除了需要注意「三高」,關注「一低」(骨密度低)、「一少」(骨鬆肌少症)的發生也至關重要。「台灣的骨質疏鬆症防治也得從『保密防跌』開始做起,而非骨折後才行動。尤其超高齡世代即將來臨,趁年輕時『存骨本』可說是必要之舉!」
延伸閱讀:
每7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 國健署曝:「這類人」骨折風險增2倍
不再被蒙在「骨」裡! 健保擴大給付骨鬆藥物,3大高風險群有望受惠
更多每日健康報導
失眠救星!「香蕉」加這一物煮成奶昔不但超好喝,還能讓你一秒躺平輕鬆入睡!吃甜食竟能讓牙齒變白!這「4種零食」越吃牙齒越好,再也不用擔心牙齒黃黃的了!
其他人也在看
膝蓋「半月板」一受傷,不只走路會痛、蹲跪也困難!除了銀髮族,這些人也得小心
41歲的許女士曾因左側膝蓋外傷接受外科手術,但三個月前卻開始出現走路疼痛等情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到台北慈濟醫院骨科林坤輝醫師門診求治。經過理學檢查、核磁造影檢查發現其前十字韌帶斷裂,而內側半月軟骨卻不見蹤跡,懷疑是前次手術預後不佳導致碎裂,林坤輝醫師遂執行「前十字韌帶重建及半月軟骨移植手術」,......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明明很累卻睡不著?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睡眠專科醫教你超簡單5方法助好眠
根據挪威健康與醫療資訊平台「Helsestart」 針對全球2022年與2024年失眠議題的統計報導發現,台灣為全球第二頻繁搜尋「睡不著」(can’t sleep)關鍵字的國家,次數是他國平均的11倍之多,僅次於日本。明明很累,卻睡不著?睡眠專科醫師許瑛倢表示,這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並提供五方法......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陳柏霖、修杰楷涉閃兵!醫揭造假高血壓暗黑技,年輕人真高血壓要小心這5病
藝人逃兵事件頻傳,從王大陸以百萬高價獲取疾病證明遭捕後,又有陳零九、陳大天、威廉、Energy的坤達等15名藝人接連涉嫌串通閃兵集團躲避兵役,今早(21)知名演...
早安健康 ・ 1 天前
科普列車環臺出發 大葉大學讓科學好好玩
年度規模最大的科學教育盛事「臺灣科普環島列車」21日駛入臺中新烏日站,大葉大學團隊帶領學童動手玩科學,為偏鄉學童帶來豐富多元的科學體驗。「不掉的水」,原來是大氣壓力和表面張力,小朋友真的體驗到科學好好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從天人交戰到暖心、從容上架到匆忙下架 童仲彥批民進政策髮夾彎
前台北市議員童仲彥在最新一期的阿童之聲網路節目中,針對近期多項政策議題提出批評。關於普發一萬元現金政策,童仲彥指出,民進立委許智傑稱政策「暖心」,但網友質疑民進當初曾反對此案。他表示,該政策從7月國民版本通過後,歷經政院提釋憲、改口確定發放等多次轉折,直到11月初才可能發放。
品觀點 ・ 1 天前
莊人祥罹患胃癌親曝病況!權威醫揭「胃癌早期發現唯一方法」:千萬別等胃痛才檢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莊人祥親揭胃癌歷程,讓人再度警覺「早期篩檢」的重要。胃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高鹽飲食是主要元凶。唯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提高治癒率。從莊人祥胃癌親訴,看見「早期篩檢」的重要59歲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親自在社群媒體坦承於2024年初診斷出胃癌,所幸經榮總醫療團隊治療後已恢復良好。他的經歷再次提醒國人──胃癌的危險在於「無聲無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仍有超過2,000人死於胃癌,其中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6倍。醫師強調:想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的方法就是定期做胃鏡檢查。胃癌為何容易「晚發現」?胃癌初期症狀常與一般胃炎、消化不良相似,患者容易輕忽:上腹部持續脹痛或不適食慾下降、提早飽脹體重莫名減輕消化功能變差、黑便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導致治療難度大幅提升。胃癌主因:幽門螺桿菌感染佔8至9成根據臨床統計,約8~9成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長期感染會導致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與腸化生,進而誘發腺癌。其他危險因子包括:高鹽、醃製、燒烤食物攝取過多長期抽菸、飲酒家族中有胃癌病史曾有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歐洲多國聲援烏克蘭 力挺川普現有戰線停火主張
(中央社倫敦21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法國、德國、烏克蘭及歐洲聯盟多國領袖今天共同發表聲明,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並肯定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致力結束俄烏戰事的努力。
中央社 ・ 1 天前
賴清德只剩3成死忠力挺?黃揚明曝「中間選民全跑光」:2028根本沒勝算
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10月最新民調,其中針對總統賴清德的總統聲望,有3成5民眾對他表示贊同,5成3不贊同,12.6%沒意見、不知道;雖略為止血,但不贊同者仍多出17.6個百分點。對此,媒體人黃揚明在節目《鄉民監察院》指出,賴清德現在的最大困境就是中間選民幾乎跑光,連「信賴區」都只剩雲嘉南,讓民進2026、2028陷入問題。民調顯示,與上個月相比,賴清德的「......
風傳媒 ・ 1 天前
世界骨鬆日登場!骨鬆學會年會談防治觀念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鬆日,骨質疏鬆症學會舉辦年度大會,號召醫界專家分享最新防治觀念,呼籲民眾應從飲食及生活習慣著手,強化骨本、延緩流失,守護行動力。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替代役曾代言反毒!修杰楷認閃兵 「操作失誤」成替代役
演藝圈閃兵案持續擴大,就連藝人修杰楷也認罪!2016年時,他以替代役入伍,因為形象良好,更被選為替代役反毒代言人。根據了解,他原本是常備役體位,涉嫌更改成免役體位,但過程中失誤,才會改服替代役。而賈靜...
華視 ・ 1 天前
苗縣表揚12家企業通過中高齡暨高齡友善企業認證
苗栗縣政府為因應苗縣逐步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年首次辦理「中高齡暨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計畫昨二十二日在縣府二0一會議室舉行首屆認證發布會,表揚十二家通過認證的友善企業,希望喚起更多企業響應,共同打造「青銀共融、苗栗共榮」的幸福職場,讓中高齡與高齡者持續在職場中發揮專長、傳承經驗。苗栗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接近全縣總人口的20%,逐步邁向超高齡社會,如何讓擁有豐富人生歷練的中高齡及高齡者持續協助企業打造兼具友善與與共榮的職場環境,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苗栗縣政府勞青處積極推動全齡友善職場,今年首度辦理的「中高齡暨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計畫,以「招募任用」、「組織文化」、「教育訓練」及「工作環境與職務再設計」四大面向作為評選標準,期望透過制度化的認證機制,鼓勵企業檢視並落實友善措施。評 ...
台灣新生報 ・ 9 小時前
這9男星有當兵!1個月成功嶺結訓「痛苦不放棄」 黃鐙輝哽咽哭了
節目《九條好漢在一班》進入尾聲,本周六播出最後一集,除了9位星兵接受鑑測外,也舉行了結訓典禮,陪著星兵受訓一個月的3位班長黃鐙輝、陳樞育、雲朵姐姐獲頒榮譽證書,對3人來說等於再次當兵,黃鐙輝感動到還未發言前就哽咽,直說不好意思,一度說不出話來,大讚星兵:「你們真的很強!」讓其餘2位班長也紅了眼眶,陳樞育謝謝星兵讓他收獲很多,雲朵姐姐感動看到星兵從少年家變成男子漢。
鏡報 ・ 9 小時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經損恐破2000億⋯非洲豬瘟多嚴重?毒物專家嘆:你不是豬你不懂
台中市一家養豬場驗出非洲豬瘟,農業部今(22)日下令,暫停活豬調運與屠宰作業5天,視後續狀況延長。毒物專家招名威過去曾表示,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類,「很多人就會說非洲豬瘟到底是在嚴重什麼?老實說,你不是豬,你不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台灣人愛吃「6蔬果」驚爆農藥超標!79公噸全數退運或銷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1日公布最新邊境食品檢驗結果,多種來自各國的進口水果、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已全數依規退運或銷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60歲高金素梅凍齡抗老靠3招!醫師、研究都稱讚:防癌、降血糖、抗失智
「一點也不科學!」60歲立委高金素梅最近在雙十國慶晚會久違登台開唱,沒想到一出場驚艷全部觀眾,民眾直呼怎麼還是這麼年輕。到底高金素梅怎麼保養出凍齡外貌? 高金素梅生病後調整生活習慣 高金素梅在
健康2.0 ・ 16 小時前
乳癌偏愛「這6種女人」 醫示警:更年期前後更要當心!
乳癌早期常無明顯疼痛症狀,醫師黃軒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強調,乳癌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但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則會大幅惡化,因此不應因「不痛」而掉以輕心。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減肥都失敗胖到102公斤 醫教5招50歲男45天狂瘦10公斤,血壓也變正常
50歲的李先生變胖以後,20年來試遍各種減重方法不但沒成功,中年後更是難減重,近年體重更達102.5公斤。日前因為到診所量血壓時,順便看了「減肥門診」,使用瘦瘦針等5種方法,一個半月就甩肉10公斤,血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