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益品>雁千里共今>玉_118
◎玉_118.1~8。 ◎玉_118.9~14。
△玉-118
玉
呆坐了半天,真不知,要何「下手」呢!
面著幕、看著……要的太多了,所以想用「解」。
阿文有偈道
「痴慢疑,生不知,此造牢,生世常;
子行道,苦能消息,持戒身心,清自如意。」
人之所以行、非作歹,不是因「、、痴、慢、疑」。
只要肯下心,用心去照世生,就可
生充了「、、痴、慢、疑」;生直就像「上了的毒」一,常在「痴慢疑五毒」之中打,不知、不思、不、不肯,於是「身、口、意」三根,有求取、造作「、、淫、妄、酒(毒)」,因而自己造起牢,把自己在牢,生生世世,受「悲苦」之折磨,的日子。
⊕一、所「」者欲也!
於有情、外境、事物,於己者,心生、欲想、希求、耽著。
世人之所欲者、色、食、名、睡。
⊙欲
者、珍、田、房舍、船——「身外之物」者。
最近,又要「」了。
阿文在想〔什在校,班上一些部,很少人「自」的?要是「被上了」,有心不甘、情不、怨天尤人呢! 什有那多人,就著要里、市、、省、民意代表、立法委,乃至著要呢? 其中的差,是在哪呢? 不是一「利」字之差了!班上的部,直是「利可」,而且「吃力不好——有功,拍破著」,所以少有人意「自苦吃、自找麻、自找罪受」。
而里、市、、省、立法委、民意代表、,「有利可」——不,都自送上。 所以一到,便有一大堆人「如」……(太了,改成)「如蜂蜜」似的,破,都希望能!〕 (阿文要先明一下「然,也有不少好的候人,是真是想『民服』啦!所以阿文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位候人,可生喔!」
生的,那就表示「度量」不,自己「入座」喔!)
若有「里、市、、省、民意代表、立法委」候人,乃至「」候人,敢向人民保「我保我,是想要民服,而不是了『』——我意每月,只薪水!」 (或是把薪水,捐三分之二「慈善」——其,能「候人」,都「已很有了」,即使以後不,也不死。)
若有人敢(而且一定做到),那阿文意向他叩拜三大拜,全力支持他,他的助。
世人,多是(「多是」非「都是」也),因「」,真的是「很好用」,故有「非能,有不能。」
阿文笑道「非能,但有九千九百九十九能。」
是「令人迷」的西,世上,多的是「拚命聚」的人——使各手段,所不用其的去「」——把搞到自己的口袋。
所以了,可以走私、毒、官商勾、收黑包、拿回扣……乃至出肉、被砍,亦在所不。
人了,忙忙碌碌、汲汲——苦一生,然後手空空的,什也不走。
⊙色欲
色者色欲、男女欲——「淫欲」是也!
是充「欲淫心」的世界。
「是情的晶」,切的,是,是淫行的晶(果)。
「男生女生、女生男生」,乃至「男生男生、女生女生」,非是「淫心」作怪。
生得生,生有「老、病、死」之患,生有「悲苦」;欲界生,不因淫而生——淫,是一切苦、罪的根源。
突然,想到了「笑」
古,有一太太,在生,痛得呼天地、死去活,誓道
「打死我,我也不要再生了!」於是便向丈夫,提出「分房」的要求。
(古,什「避孕常、避孕方法」,不想生孩子,就只好「不行淫」,於是夫妻分房而睡。)
丈夫知道妻子,是在「情」,也就答了。
天——
妻子敲著丈夫的房。
丈夫道「?」
妻子地道「我啦!」
丈夫道「嘛?」
妻子低、道「我『找死』啦!」
丈夫笑道「我正想去『打死』呢!」
生,真是可悲、可愍——了「淫」,「死」都不怕了呢!
生淫欲盛,了足「欲淫心」,於是暴、迫、迷、惑……每天,把翻,就看到一堆,因起「淫心」,而犯下的罪行,真是什手段、什方法,都可以使得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三七三十七」,淫心一起,以克制——
父女要淫、母子要淫、兄妹要淫、姊弟要淫、公要淫、要淫……
公媳要淫、母婿要淫、叔要淫、要淫、姑要淫、舅甥要淫、姨甥要淫、
叔嫂要淫、伯媳要淫……
友妻要淫、友夫要淫、生要淫、下要淫……
老老要淫、少少要淫、男男要淫、女女要淫……
幼女要淫、童男要淫、妓要淫、老娼要淫……
人畜都要淫、自己一也要淫……
於是「得逞一之快,而生般之害」罪、苦,源源而生。
有淫就有生,有「生」,有罪、苦——
不「罪」,就「苦」;
不「自生」,就「生人」,也就令人大了!
生了孩子,的,就有食的、衣的、住的、行的;就有教育、子、社、家、世界……而言之
「有人(生),就有;人(生),就。」
阿文常
「人天天,都在花造,然後再花更多,解。」
「生孩子」,在有智慧、已悟的人看,也不是在「自找苦吃、自找罪受」了!
人,不是自,而自投於之中;不是自造牢,而自入於牢之中——然後,才在、牢之中,不肯承是「自作自受」、不知道要「敢作敢」,而只叫苦叫、怨天尤人。(抱怨先生外遇、抱怨妻子叨、抱怨老公好酒、抱怨老婆好、抱怨子女不……抱怨人要分家事。)
一切罪、苦,因「生」而有,故阿文「吾患有生!」
而「生」,因「淫」而有,故「吾患有淫!」——要
解一切罪、苦,一切淫行——不生,罪、苦。
人知「行淫」,不知「淫」方真——
狗吃大便,吃得律律有味——自得其、在其中,而叫道
「好吃!好吃!真好吃!」
人看了,得心,笑道
「世上有什西,不能吃,如何偏偏狗要吃大便!? 真是笨!真是蠢!」
人行淫,淫得津津有味——自得其、在其中,而叫道
「有爽!偌好你敢知!?」
在智者、者、天人看,世人就像狗吃大便一,不禁要感道
「生可愍!只知行淫,不知『淫是毒蜜——好吃害命』;
不知淫——清(清心欲),方是真!」
佛上的「笑」
有一道士,到一婆家乞食。 (道士修道之士。)
婆使,送食道士。
道士婆,生得端正貌美,不禁道「欲味、患、出!」
婆言,心中不解,叫道「何欲味、患、出?」
道士便抱住婆,吻了一,然後向婆道「就是『欲味』。」
婆心大怒,抓住道士,便打了道士一。
道士叫道「就是『患』!」
婆了,得又想打道士——
道士跑出婆家,的,回叫道「就是『出』也!」
欲味世欲之味;患失、患;出出所要(心想要者)。
欲淫心(欲味),是罪苦之源(),能(出),才能得真正的、清的快啊!
阿文了知淫欲之患——也就不再想婚,「」都不想了呢!
能行清,方世人所「婚是的墓!」一之「真」也!
阿文笑道
「婚是的墓——那就是在置地之行也!
婚是的墓——那婚,不是『死而活』?」
得「切」一,便是「行淫是生的墓。」
淫欲生,不是在自掘墓、自造牢、自投自苦吃啊!
突然想起先人有首道
「生命曾可,情更高,若自由故,者皆可。」
「自由自在」,於「情、淫欲」啊!
而要想「自由自在」,也只有「清心、清行」可得了!
⊙食欲
食者食。
人既有生(有生命),需食,以滋身、生。
人亦食,造作罪、苦、疾病;亦食,生共仇怨、增「心」——相互折磨;亦因食,而助了「淫欲」,所「暖思淫欲」——吃了著、吃事,就歪筋、事情。
了足口欲、了食肉,故需生,了生取肉,需捕、、打……或是蓄——於是砍除防林,,超抽地下水,、;於是林地,建牧,牛、羊、、;於是堵河川,、……破生、污染水源……事,在所不——
於是地下陷、於是破水土保持、於是水缺水、於是水「氧化」……
一切果,不但人自,亦殃及他人、殃及生。(呵!生「共」使然!)
一切生,力弱,相互食,食者不、——因食而造,故得疾病、夭、不、苦等等果;而被食者,不心生怨恨,怨恨不解,生生世世,欲求,於是「冤家路窄、怨憎苦」,於是生相害,永互折磨——此恨期、冤冤相了。
(所「不予而取,之。」 阿文故
「食者皆!因食者,皆不得被食者之,而食之,故食者皆也!」)
又有抽者、酒者、吸毒者,不但害自己身心,亦害父母、害子女、害友、害他人……
但知食之患,不口腹之欲,但疾,食不是了「」,就像「吃」一。
知人光喝水,就可以活三、四十天,故不用食「心」;故不生、量不食肉、不蓄畜生食——怨恨,不生,互。
⊙名欲
名者名、名利、功名。
阿文思之凡名字、名、名分(有欲、所有)者,皆「名」之所也!
人人皆有其名字、物物皆有其名,有「名」故,便於、便於分。
、分,有,但因、分故,而生喜——
喜者生,生,於是偷、劫、拐、……求取、造作不,故罪、苦不也!
生,生,於是排斥、、、害……、害不,故罪、苦不也!
人是何等可悲的物呀!竟然要用文件,明「我(姓名)的身分」,若什「身分明」,自己的,都不能;被警察,被疑「你真的是〈某某某〉?」
所以人人必有名字、物物必有名——要有文件,可以「明名字、身分」,好能明——
「我是我我不是你、我不是他;
你是你你不是我、你不是他;
他是他他不是我、他不是你。」 也好明
「我有什、我什什是我的、什不是我的;
你有什、你什什是你的、什不是你的;
他有什、他什什是他的、什不是他的。」
有「名」故有「我」(有我故有名),有我就有「我的」(所有)
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孩子、我的、我的子、我的房子、我的田地……
在「我的名分」下,便「我所有」——
人之「有欲」,因而恨不得世物,在「我的名下」,我所有。
了我所有,於是求取、造作不,而罪、苦不。
⊙睡欲
睡者睡眠。
阿文思之好逸、懈怠、惰,亦睡之也!
人於「、色、食、名」,故有求取、造作,之、力、精神,忙忙碌碌、汲汲,故搞得身心疲倦、累。
疲倦、累,需休息、需睡眠——因日日要求取、造作,日日疲倦、累,而日日得休息、睡眠。
睡眠,其是一「」,因久成,而「好逸」,成一惰、懈怠者。
有「一勤天下事。」
阿文「一天下成事。」
惰、懈怠的人,避重就、一曝十寒,有耐心、有心,於是不成、事不成、德不成、慧不成。
阿文有「身不病、不愚。」
好吃做、不喜思考,如牛,只肥身,而不智慧——
身肥多病、智常愚;病多苦痛、愚多苦。
⊕二、所「」者恨、憎恚、怨仇、、忿怒、是也!於有情、外境、事物,逆於己者,心生恚、怨恨,起害,心不安——
自他受殃、害人害己。
恨,是一破力、一力、一性。
布袋中的〈藏人〉,其口「吾生、逆吾亡。」
知「我者,我心生;逆我者,我心生恨。」
蚊子叮人,人不,而手打;人口欲,而生食肉,被者,只因力不人、拿人法,故人所,而心中恨,生生世世,心恨,待得,必「仇雪恨」。
台「鼠仔冤!」 「鼠」大的小冤,也要呢!
有道「小人仇三天、君子仇三年。」
有「有仇不非君子」呢!(鼠老鼠。)
人生,因生生世世,力弱,相互食,故恨之心,解,稍有不眼、不心,不知「忍辱」、法「忍辱」,明明叫自己「生」,可是「明火」,「莫名其妙」的生起;而心一起,就「藉」,以打、以,乃至以……抒心中的怨恨——
大人看到小孩犯,因宿世之恨不,而很快的,就了起,便趁打小孩一。
小孩因小,拿大人法,被打、被,也只好忍受,但心中必起怨恨—— 恨不,怒於他人、他物,或是自己;欺弱小、打狗、破西,或是自虐,以自己的怨恨;也因此,又使他人、他物,心生怨恨——
有,就、就要仇雪恨……
生於是,如是冤、彼此怨恨——性循、互相折磨。
欲造作罪、苦;而恨,亦能造作罪、苦。
人之所以行、非作歹,除了欲心,就是因恨心。
能明「恨」之害,自心之怨恨、他心之怨恨——
阿文且偈曰
「解不冤、包容愆、抱歉仇怨、感得善。」
【解】、了解;要有「同理心、同情心」——心比心。
生不心怨恨,而行、非作歹,如「病人」一般;病人,需要的是、是看、是安慰、是鼓——而不是打、不是咒、不是怨恨。
若以怨恨之心,待怨恨之人,彼此怨恨,心不能解,而且,只使彼此的怨恨,更加深重。
故去、了解自己之怨恨;、了解他人之怨恨。
阿文「才能原、了解才能化解。」
原自己、原人;化解自己心中的怨恨、化解他人心中的怨恨。
【包容】包容不是「容」(放),容使一切行,大;使一切行,更加深重。 包容是「恕」,者、恕者,心,使彼此都「好」,使彼此不再互相害、使彼此不再造 苦——而能彼此信任。
也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彼此、聆,才能而了解彼此「怨恨」的原由;
也只有了解,才能予以抒解、化解。
【抱歉】心愧意、知、知,真心悔,求得原。 人常都很高、傲的(了保自己的尊),不知愧、不知悔,所以放不下身段、拉不下,跟人家「不起」;尤其是跟小孩子、跟生、跟下的候,更是不容易「抱歉」。
若不知抱歉、不肯抱歉(心高傲慢、愧故),拚命的「自其非掩——死不」。如是也只有加重,彼此的怨恨了!
【感】感恩、感。 人若常「感恩的心」,去感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自己的助和利益——心便「柔和」,柔和便恨。
水能一就、能一切就亮,要想想其背後,是有很多人,付出汗水、付出力的……在使用,就知恩、心感。
口中所吃之食、身上所穿之衣、人身所居之屋、下所行之路、所乘之、手中所用之物……都是很多人,付出、付出心思、付出精神、付出汗水、付出力而的……在使用,就知恩、心感。
吃的候,想想有多少人,碗,付出汗水、付出力,就心感;菜的箸、盛的碗、菜的,也要感若些碗,要用什呢? 要感筷子碗,自己便利!洗碗,能以「感恩的心」去洗,就一一地,「柔和」(柔、和,不是「粗重手」的)待、惜,而洗得「心甘情——意喜」。
阿文有「西——要用就有用,不用就用。」
要知恩、要感;要知福、要惜福——西,要量的「物其用」,要一件西,也要感「它」人所作的「」呀!
阿文西,也都要跟人家「!」 人家「」的「不客!」 他,是出自於真的,而不是「客套」,因要是有人西,那要向呢?
能知感恩,知人、物、惜福——不敢。
就算是人、人,多想想他也不是在作「示」,使者能生警惕,引以——故亦「感」他呀!
能知感恩,人、物、惜福——一切自己,皆有助益,自己可「知恩不」? 反而「恩仇」,加以打、呢?
三、所「痴」者知、明、愚暗、昏昧也! 於有情、外境、事物,心中不明;於相,了所知,如身黑暗,一所。
一切罪、苦,皆因痴作。 有情、外境、事物,心生、恨,皆因「痴」故——若真有智,不起,耽著人、事、物;若真有智,不起恨,害人、事、物。
四、所「慢」者傲慢、高慢、卑慢。 於有情、外境、事物,自以是、自得意、己他,心意高(自抬自捧、自吹自擂,使自己高高在上),而一切。
慢有七
一、傲 慢於劣己者,己他;於等己者,己等他,心意高。
二、 慢於等己者,己他;於己者,己等他,心意高。
三、慢慢於己者,己他,心意高。
四、我 慢妄五身心「我」,四大境「我所有」,心意高。
五、增上慢於未得「增上殊所法」中,己已得,心意高。
六、卑 慢於多分殊者,己少分下劣,心意高。
七、邪 慢自德,己有德,心意高。
人心多傲、高,不服他人、他人——
阿文得「傲慢」是一,想保自己的意念(自尊),於是狂妄自大,自以是,而自得意、睥睨一切。
而「卑慢」者,是有不肯低、不但不肯改向上,反而度傲慢,不告、不受教、不服他人,而自暴自、自甘落。
「傲慢」是步的阻力,因「自以是」,而「自我限」,自大自、目空一切,而受教。
五、所「疑」者疑惑、豫、不信。 於有情、外境、事物、道理,有正,心生疑惑、意豫、柔寡,如立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
人心傲慢,不受明哲教,又者人心疑惑,不信明哲教。
管再多抽得肺癌、酒得肝病、吸毒害身心、博害身家、淫嫖得「死病」……「善有善、有不是不,未到」,人不信的叫道「哪有回事!?」 或心有疑「真的? 我不那倒楣吧!?」
或生信,而心「豫」,要不、不。
管智者、者,常言之害、之害、痴之害、慢之害,凡人依然不信、疑感、豫——依然生、、邪淫;依然口、舌、妄言、、酒毒;依然欲、恨、痴迷……因而徘徊牢、沉苦海。
阿文且偈曰
「痴慢疑,生不知,此造牢,生世;
子行道,苦能消息,持戒身心,清自如意。」
所「道」者,是苦得之法、苦得之。
只有持「苦得」之法、行「苦得」之,方才有「苦得」之。
何「苦得」之法? 「不、不、不痴、不慢、不疑」是也!
「痴慢疑」,「五毒、五、五使」——
「毒」者害生,令生常受疾病,不能活命者。
「」者害生,令生常受,不能解者。
「使」者害生,令生常受奴役,不能自由者。
能除「痴慢疑」,如疾病痊、如、如奴役——
自由自在、清安。
能行「施」,可治「欲」。
能行「慈悲」,可治「恨」。
能行「智慧」,可治「痴迷」。
能行「」,可治「傲慢」。
能行「正信」,可治「疑惑」。
能行「、慈、智、、信」,除「、、痴、慢、疑」,而苦,也就能消除、止息;能奉持戒律,但使「身、口、意」三根,不犯法,方能清身心,自在如意。
其中,以「智慧」最重要——
有智慧故,方能知欲之害、施之益欲,而行施;
有智慧故,方能知有恨害、慈悲之益恨,而行慈悲;
有智慧故,方能知傲慢之害、歉之益傲慢,而行歉;
有智慧故,方能知疑惑之害、正信之益疑惑,而行正信;
有智慧故,方能明辨何正法、何非法;何正、何非……
故「般若波蜜!」
【般若】者「智慧」也!
【波蜜】者「到彼岸」也!
智慧到彼岸此岸「生老病死、悲苦」之,彼岸「自由自在、清安」之——唯有智慧的人,能察「生死苦」,「生死苦」,到自在安之地也!
* * * *
呵呵!阿文越越像是在「文」一,真不怕累人呢!
是而言之、而言之吧!
其,人之所以「」、之所以「慢疑」,全都是因「痴」的果,因「痴迷」,所以才拚命的、拚命的、拚命的慢、拚命的疑——
智慧本人自具足,不外得,不如蒙明珠,但能拭除垢,珠自明也!
朋友阿文道「你怎能,作出那多的、那多的偈呢?」
阿文道「用心察、思考、——努力的作,就是啦!」
(阿文若是「光不做、做不到」的,也不只是一「文作」而已!)
人人不有眼能、有耳能、有鼻能嗅、有舌能(有口能)、有身能、有意能思——知「善用」眼、耳、鼻、舌、身、意——多用心去想、多努力去做,方有成事的可能、方有成事的候呀!
阿文人,不能成事之因,有二
一者、怨天尤人自不,而怪天神不、怪祖宗德、怪父母能、怪兄弟不助、怪友不……怪原因,而使自己。
怨天尤人者,只因心中,恨不解;恨起,智慧蔽;智慧蔽,法面人、事、物;法(有好法)理人、事、物——了人(事、物),也了自己。
二者、妄自菲薄妄自菲薄是「卑慢」,自知不如,自怨哎、自卑自,又不肯、不肯改,心生慕,又嫉妒,要人家,然後瞧不起人家(人家考第一名,人家是「作弊」,或是「狗屎」);又因「惰、懈怠」,而不肯(不知、不)用心、不肯(不知、不)努力——
做就「做不到」(我一定做不到)、不做就「做不好」(我一定做不好)、未做就「做用」(做了也用)——果然是「做不成」。
(妄自菲薄,便是「缺乏自信心」的人。)
「怨天尤人」,就如身在黑暗中,就抱怨黑暗的不便、危、不是,又因「妄自菲薄」,而不知、不、不肯,去黑暗、接受黑暗,法——燃火,以除黑暗。
人,有法,改人的——也只能改自己了!
(想改自己都了,何是想改人呢?)
阿文使能言善作,朋友喝酒,天天醉醺醺,阿文也是能改他;戚正努力的、、吃,想「土城」,阿文也能改他……
生「自造牢」,而「自己自己」,也只有「自己意——出牢」,才、才能出牢呀! 自己若不走出,人也「莫可奈何」呀!
可悲的是世上有多人,希望人走出牢、苦人走出牢——
而自己,不知、不、不肯走出牢。
就像玉希望父得好、希望母得好、希望弟妹得好、希望人得好、希望朋友得好苦人要得好、好好的——
而自己呢? 不知、不、不肯得好;不知、不、不肯好好的。
(其,玉又有什不好的呢? 呵呵!真奇怪!?)
若玉不知、不、不肯使自己得好、好好的,那希望人得好、好好的;人得好、好好的,在是……怎呢?
「如人,善食,自不得,望人」呢!
就要中午了,肚子了——吃去!
自己的肚子,要教肚子,得自己去吃呀!
阿文
(84)1995.11.22.三 11:30:00
============================================================
※文整修,首於「新台」。
※文整修,首於「新台」。2023.04.30.日 00:00:01
◎潘文良《雁千里共今》玉_118.1~8。1995.11.08.三 23:00:18
avun01/post/1381386393
◎潘文良《雁千里共今》玉_118.9~14。1995.11.20.一 01:17:28
avun01/post/1381386394
◎潘文良《雁千里共今》玉_118。1995.11.22.三 11:30:00
avun01/post/1381386447
※告於。
■:# #清 #照 #求取 #造作 #悟 #道士 #出 #抒 #解 #包容 #戒律 #智慧 #作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