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科 (第一一一集) 2011/12/30 香港佛陀教育 名:02-037-0111
影片址:https://player.amtb.de/jw6/player.php?file=https://vod.amtb.de/redirect/media/mp4/02/02-037/02-037-0111.mp4&autoplay=false
位法,位同,坐。看《大科》三百八十四,倒第四行,「住世度」。看文: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天及世人民道。】
句文非常重要。前面到此地,堂我是地方始。『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明那候生的福很大,命很,就明福大,有很的可以接受教。在我世,迦牟尼佛降生的那候,地球上人百,他老人家降生的候。在一小劫面是於劫,每一百年一,到在,在人平均差不多命七十。三千年了,掉三十,七十。愈愈短,我就了,修哪法都需要相的。所以位想想,迦牟尼佛年在世,教四十九年,生了四十多年,悟的不少,有相可的成,一直跟著迦牟尼佛。位想想,在哪一教育有四十九年的教?迦牟尼佛,像私塾一,老就一人。往後助教很多,因前面了的,於初的同就由他去教。像鹿野苑五比丘,佛最初是教他五人,五人以後在小乘面都是老,都是迦牟尼佛的助教。
所以往後僧展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常。我知道,的,不是常,天的、月的,二、三年的肯定很多!一子跟迦牟尼佛的,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一生追老的,不的。我了解僧的,反我也了解世自在王佛他老人家教,他四十二劫,,你他教多少西!『天及世人民道』,四十二劫每天,我就得,比迦牟尼佛的分量就大太多了!佛的命,居住在世人民命也,有足的,地方我就肯定、佛法是教育。「」,不的「道」。
我看念老的解,倒第一行最後一句。「又《大疏》曰」,看起,「通至佛果,故名道」,教是直通佛果的。「道法者,至涅正道之法」,就是方法,方法於信持名,保到涅正道。「道要者」,方法最重要的,「佛道之要」,要就是部,我一定要非常肯定。方法我明白了,最重要的,典是佛道的要,我也知道了。「如《阿陀佛偈》曰:究道要障」。我用句印本,本句契不契合、相不相我就明白了。究竟、通道要,法比的殊。
我看下面文,是第三小段,「法心」。
【有大主名世王。佛法。喜解。上真正道意。】
念老的解得好。「世王《》。曰:世王,修道,喜解。便王位,行作比丘。」寂法:「彼文,世王者」,亦法藏在俗候的名字。「《》之文甚明」,作王的候名叫世王,出家之後就是法藏比丘。三行集的候,字字句句都有根,都是原本的文。「有一大王,名世王,世自在王佛法,然心,了解,故曰解。由於解,自然喜。如各末咸云:佛所,皆大喜。於是上真正道意。」我先看段解。
王的名叫世王,我就知道王是好王,也可能名是大他的,未必是他自己的名。因他政治施好,能叫人民真正得到幸福美,才有好的一美名。是,字非常大,政治、社、文化,真的是家富裕、安定、和平,所以字包括的非常之。明他治治理得好,我中人所的太平盛世之帝王,民於家人、喜、戴。大的福,然有佛出世,示出福就更大,佛出在世。佛是天天教,所以王也。佛教到中之後,代的帝王大多都儒道三家的者,在廷面道,皇帝著妃、著文武大臣。用接受大世尊的教,到家各人的共,我今天「和同解」,六和的第一。有了共,家焉能不好?肯定治得好。所以,家有好的一位老。
世自在王佛法,佛的德也好,佛就能看到佛化在那代的,世自在。世尊出在我地球上,他的德叫迦牟尼,迦意思是仁慈,牟尼的意思是清,他用名做教的宗旨。句,世五世,三千年前迦牟尼佛就世五世。所以教的宗旨就是仁慈、清,提出一教目。人人之、人天地物之,要用什心相?能仁,迦是能仁,能仁慈。所以佛法,古德常「慈悲本,方便」。自己,自己要清,寂就是清的意思,牟尼。像我的,「清平等」是自己,是菩提心的核心。菩提心的本是真,菩提心自己,自受用就是清平等,他受用,的人,大慈大悲,就是慈悲。是世尊在此、此,此是地球,此就是一二千年,他教的宗旨是什?就是名,迦牟尼,能仁寂默。法不太好懂,我就仁慈、清,大家好懂。的就用真、清、平等、正、慈悲,自己、人的全部都到了。所以,佛的德多半果上的,菩的名是因上的,就是修的宗旨。名含很深。
世王佛法,然心。然人大的福,做大王,然不是普通人,去生中福慧修。我可以,世些大富大之人,他的福在哪修的?在我知道,乎都是在佛修的。佛修福容易,供三,持三,全心全力助佛菩弘法利生,那福都是帝王。世王肯定去生中生生世世持佛法、佛法,他真修!所以他能悟,然心是悟。了解,是法相,他一就懂,故曰『解』。由於解,自然『喜』,叫法喜充。佛,每一次法,最後集的人都有句,「佛所,皆大喜」,或者「佛所,信受奉行」,都有些字。於是『上真正道意』,就是我的菩提心,是「即」,是「心」。「上真正道,梵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即佛所得之道。更能之者」,所以「上」。之後他就心,是太得了!
「真者,真。正者,智,如法相而知故。道者,道也。意者,能求之心。即此求菩提道之心,名意。故知上真正道意,即是上大菩提心也。」大菩提心,人就是大菩,是在家出家。在本面,信序第二品,第二品是於信序,第三品是起序,一端我就看到十六位正士,「等十六正士」。十六人是在家菩,什地位?是等菩;句,他跟文殊普、跟音至是平等的,只是身分,一是示出家,一示在家,一差都有。成佛,在家能示成佛,佛法平等。迦牟尼佛在世,我都知道迦牟尼佛,有在家佛可不要忘,摩居士是在家佛。佛都,不管在家出家,摩居士也教,迦牟尼佛常常派遣他的弟子去,目犍、舍利弗也常常摩居士。去的跟迦牟尼佛完全相同,到摩居士,你看是出家人,得阿,向摩居士三拜,右三匝。居士身,接受出家人拜,而且已得阿了,不是凡夫。是示什?不能少,一定要遵守。明佛法是道,道老第一大,你是生,不能有貌。在校,老跟生有了,就是道有了,那能到什西?
今天所的,真是科技,行。如果是心性之、之,不可以,因道要靠敬心。印祖得非常好,一分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敬得十分利益。有敬心、有貌,你什都得不到。所以校一些好的老在校教,於懂貌的、真的都特照,什?他真能到西。於傲慢的、嫉妒的,老都,也不去怪他,把他看作一旁生。些事情我在抗中就看得很清楚。那候的生,我做小生、中生的代,是七十年之前,七、八十年,那候家有家,父母管教女,也管得很,有不懂的。更早的年代,八十年前,我六的候,上私塾,父送我到校,私塾在祠堂。拜老,是父在前面,我在後,父我拜,著拜,向老行三跪九叩首的,是古。好!小孩懂得尊重道,看到自己的父向老行三跪九叩首,你你能不?你能不尊敬老?我老尊重,就是那一次的,你印象多深,一子不忘。
事情看,我看很多次,什?我去拜老是拜的,有比我後的,後的我就看到了。後的我就站在旁,同站旁,老在上座,初的生,我就看得很多,都是的。哪有像在!所以在道有了。我所的年的,不,那大概是我中古候拜老,我是最後的一批,我以後就有了。以後就是抗,抗爆之後大家都逃,我正好碰到年。抗爆那年我十一,打了八年,束的候我十九。八年我走了十省,腿走,有交通工具。我很少,身底子就是走了十省,走了里路。是小候起的,就是二十之前的,很走路,很爬山。
父母不知道孝,老不知道敬,人了,你教他就太困了。候我碰上了,不是不肯教,是法子教。老怎好意思口:你要尊重我,尊重道。不出口的,老哪有那傲慢的!所以,尊重道是父母教的,孝父母是老教的。小孩在家慢慢大了,父母也不好意思「我是你的父母,你要孝我」,也不出口。所以第三者,老教孝,父母教敬,小孩能成就,人教出的。所以中古人把老看作自己的父母是相同的。佛法重,父母的恩是生我身,老的恩是生我的慧命,父母生我的身命,老生我的慧命。所以把老看得跟父母一,跟中古候完全相同。佛法是道,道建立在孝道的基上,人要有孝,道就有了。
今天我助人哪助起?《弟子》,「首孝悌」,下手。教生下手,自己要做榜他看,我自己孝做不出的,生不,只念,他做不到,必自己做。在家面,父母也要著做,他才真的能。小孩的榜就是父母,所以扎根教育是父母。的那就是老的,父母教女大概三年到五年,老接著教。老教也要生做榜,如果老所教的不能做到,生不相信。所以老就值得人尊重,好老才能教出好生,就道理。就明,榜比什都重要。
在今天世界,大家相信科,科就要拿,所以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榜做出。去十年,我有,是不是攀,去加合的和平,是有。校找我去的,我真的是大眼界,走出我的小道,看到了全世界。跟些友交流的、都了,了解一般人的想法、看法。的主是消弭突,促社的安定和平,我想在去二束之後冷所生的社。愈演愈烈,在在演,有法子化解。我有,把佛法面化解的方法、道理,中化解突的理方法,向大家告。我做告,大家以前,所未,了之後很喜。可是後我在一起吃、聊天就有人到,不止一人,我得很好,是理,做不到。我到非常吃,是什?真的叫信心危,於古先不相信,重了。如何才能他相信?只有做出榜,你做出我看看。
所以二00六年、0七年、0八年我在池做了三年,落《弟子》,《弟子》在一小面推,全民教育。小男女老少、各行各一起,我老,我老把《弟子》做出,表演大家看,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我最初教活,的是要教年到三年才能看到成果,想到不到四月成卓著。我的老都感到,它太快了,超出我想像。我告老,我我定不能居功,是我做出的,我不是的。是祖宗之德、三加持,不是人做出的,千不可以傲慢,不可以自以是。人怎能做得出?所以在同年,二00六年,0六年的三月成出,我就有,0六年的十月,我在合教科文巴黎部做告。候告我的音就大了,什?我做出了,你不能不相信,你要不相信你去看看。我做了八小告,做了三天的展,成展,小的真的改了。感了合各的大使代表,一百九十二家,些人都想到池去看看。
所以,你做不出不行,做出大家看到了心服口服,中、宗教教不再。原怕宗教,我活,把宗教到合,在合大堂做世界和平祈。是的些代表大眼界,有看到那多宗教手著手能和睦一,他不打架。而且三天,有的上台去演,有的在下面,都非常守矩。我把宗教代表在第一排,宗教和。所以,不做出人相信你。在文巴小城,面有十宗教,我在地方住了十年,最近年我始宗教,有人,做得很成功。如果有能像上次一,在教科文部去表演一次,全世界人真有信心。宗教可以,宗教教育能化解危,宗教教育能消弭突,能促世界安定和平,甚至於能化解地球的。些,然我要努力,是要靠祖宗加持,靠三的佑。
我接著看底下一段,「出家修行」,文很,「丙二」一段,一小段是出家修道。
【捐王。行作沙。曰法藏。修菩道。】
我看解,「世王法解,即上大菩提心」,土、王位他出家了,「成沙」。「沙原出家人之通,包括外道」,沙是梵,在古印度,一切宗教出家人都沙,所以它是通。呼到中之後,在中成出家人的一呼,其他宗教不叫沙,只有出家的佛弟子沙,沙是很的呼。「後始作佛教僧之」,在中。「勤息」,沙翻成中什意思?有勤息意思。在佛面解,叫「勤修戒定慧,息痴」,你沙,沙就是生。「《疏》曰:此人勤修善法,息故」。佛的通意思比更清楚,勤修戒定慧,息痴;意思跟是一,但是一般通意思清楚。
「至於《四十二章》云:出家,心本,解法,名沙」。沙的意思就深了,比前面的深得多了。出家,世俗之家。心本,不是普通人,心本是明心性。不是解有法,是解法。什是有?什是?《百法明》得很清楚。《百法明》是天菩作的,他是根勒菩《瑜伽地》。勒菩在《瑜伽地》,《瑜伽地》是勒菩造的,他把世出世一切法六百六十法,好教。天菩看六百六十法不合於初,初的人就太多了,所以把六百六十法再,一百法。你就得,一百法真的是精要,一百法展就是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展是世出世一切法,那百法就是一切法。《百法》在上,一句,它就提出,一切法,下我。百法什?「一切法我」,把一切法成一百法,你搞清楚、搞明白了,有我;我有,人我,也法我。大乘入,《百法》是法相入的,你一定要了解事真相。
有法面分四大,心法是八;心所法是心理起作用,我心理作用,有五十一法,心所法。有色法,色法就是物象,色法有十一,五根六,五根眼耳鼻舌身,是物象。第六意,意是於心,它有物象;眼耳鼻舌身是物象,第六、第七、第八都有物象,所以它於心法。是色法,五根是色法。第六根意於心法,它不於色法。六,六是色香味法,法面有心法也有物,也有色法,所以色法十一。有二十四不相,不相是什?是我在抽象概念,它不於心,也不於心所,也不是色法。譬如我空、,你不能它有,它就包括在不相行法。是抽象概念,也不是真的,有二十四。再剩下六,那六是法。所以有法九十四。有是什?有生有,只要有生的象都作有法。有生象就不能有,把它在法,像空,空有看到它生,所以空於。法六,其真正只有一,真如。其他五法,因它有有有的象,所以之。我可以它是相似,它不是真的,真的只有真如,真如就是本性、就是法相。所以上是,相、用是有。《百法》首先把概念教我,是大乘基本的概念。一切法都是一百法展而成,成了遍法界空界,百法是,明一切法的真相。
心本,不是小乘,不是教,沙,他的是教初住以上。解法,名曰沙,所以沙的意思深了。摩也沙,沙是很的呼。
『曰法藏』,法藏就是世王出家做比丘候的法名,他法藏比丘。《》法藏;《》摩迦;《唐》法;《宋》作法;《大》是《大智度》,他作法。「唯《魏》法藏,今沿之」。所以名翻成中,你看各翻本都不一。因魏本在中流通最,五原本,《量》的人都魏,康僧的本子。因康僧的本子得好,起比,我在早年《量》也本子,本子法藏。知道世王出家法藏比丘,知道事情的人比多,所以集就用法藏,用魏的呼。「本不同,祗是者用之而已。」
又「藏」者,《探玄》有四意思,之藏。因《》法藏,便把藏的意思略著。第一是「含」,就是包含的意思。第二意思「」,好像我中人的,或者藏。中古候把些典分四,史子集,四。跟佛法面的藏意思非常接近,所以以後集佛,把佛分就叫三藏,分三大,藏、律藏、藏。藏跟四的是同一意思,含、。但是佛法面藏有「出生」的意思、有「」的意思。意思也很好,你三藏典含、藏,你集、在面,些典能出生智慧,能出生果德,而且它起的作用是、量、。中四也有些意思,出生智慧。「一切法所藏故,名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其中,叫法藏。
「如《嘉祥疏》曰:在能蓄佛法,故曰法藏」,蓄是藏,收藏的意思。「又以能佛法藏故,名法藏」,人他有能力打佛的法藏,他能得受用。打佛的法藏得要有工具,用什方法把它打?佛法面的戒定慧三,因戒得定,因定慧。方法到中之後,儒跟道都到了,儒也方法,道也接受方法。就是恩比博士所的,中古人心量很大,能包容族文化。是!族文化就指的佛教,印度的,中人真。而佛教富了中本土文化,把本土文化提升了。中老祖宗的西得都很含蓄、很,便於。以後然是有文字,最早的文字是用刀刻在甲骨上的,是甲骨文,在鼎上的,都非常不容易。所以,文字希望是愈愈好,明了文言文。
在典籍在,佛家的三藏典在,道家的道藏也在,儒家是《四全》,典籍都在,怎法?在人都不文言文了,如果把些西都翻成白文,行不行?翻出不是味道。你看看古籍白翻的本子,市面上流通的不少,很多人翻,你都把它集去看一看,翻得都不一。哪?都,都有。跟翻的人他的智慧、常、修有。所以,最好是文言文,我直接去它,原味。人翻的,好像他吃了,吃完之後吐出再你,不是味道。不是原味,那是他的味道,每人的味道都不一。由此可知,文言文重要!是老祖宗留我好的一,就是文言文。我後代的子要、要珍惜、要它,要好好的把它接受。
文言文的不麻,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教,老重文言文,因你不懂文言文你有法直接去文。佛也是文言文的,但是翻的些法已非常慈悲了,用最的文言文,句,的白文。我看佛的文字,你跟《古文止》一比你就得,古文懂,佛的文字好懂。是祖便於泛流通,量用的。所以,文言文不能不。老告我,熟五十篇,能背,能得清楚,你就有能力文言文;如果能一百篇,能背、能解,你就有能力文言文,不。如果是在三十之前,力很不,用一年的,一星期背一篇,就五十篇,年的就一百篇,把匙你就拿到了,你去《四》就有障。
《四》哪入?那大的分量,七多卷,在成一千五百,你怎念法?是真的,我哪有那多的!所以唐太宗年做皇帝,他做皇帝的候好像是二十八,他知道治不容易,要智慧、要方法、要。到哪去找?那只有找古人,在古籍面去找。他下令魏徵,魏徵成立一小,好像是六人,集些古籍。他所要的是修身、家、治、平天下的,要些料,你到古籍面去集。所以他有了方向、目,就、史、子面去找,集是文,集就不用它了,在三面。一多的,最後把它挑到八百多,再八百多再挑,了六十五;六十五面,去摘要、要唐太宗要的三西,修身的、家的、治的。平天下就是今天和世界,就意思,平是平等、平是和平。子花了三年多,了一部叫《群治要》,六十五的治最重要的些文字。唐朝在中史上,非常煌的一朝代,唐太宗自己承,之治有那好的政,全靠部。所以他於魏徵人非常感,他於家做出了最大的。
,唐朝亡了之後,就失了。有很多外的留生在中,以日本人最多,他把它回去了,在中找不到了。所以中唐以後,史上的名字都有,我看唐、宋史、元史、明史、清史,都有提到。一直到清代,嘉皇帝登基,他父是乾隆,把皇位他,自己做太上皇。嘉登基做皇帝,日本中送了些物,送嘉皇帝的,有部,中人才知道。套日本到中的大概不超十部,所以很多人有,也有到。我是在早年看一部世界局出版的一小子,叫《子治要》,前面的序言它得很清楚,是出自於《群治要》的,所以我才得有一套,《群治要》。《群治要》一共五十卷,最後的二十卷是《子治要》,我看,知道本,但是有,找也找不到。也是在今年年初,我的候偶然提到有一套,有想到就有同他到了,到我去找,找到了部送我。一部是日本的原版,但在中翻印的,民初年;另外一部是商印,面的,小子,十本,那是重新排版的。所以我就有套。我把日本的原版交世界局印一套,再不失了,我的用意在此地。於今天的社,怎能化解社,能恢安定和平,有非常大的助。
事情,我在西的候告哈迪老,他了非常喜,他能不能有英文本?急著要看。他年大了,哈迪大我一,怕看不到。他一提,提,要快把它翻成英文本。所以我就了念,我再,《群治要》是六十五的,我《群治要》再,把它成三百六十,一天一,三百六十,出。第一本位同你都看到了,《群治要360》。我蔡老他做工作,批老,一年做一,十年,十年就是全部都出,每一年是三百六十。把翻出,在英文的稿子已做完了,蔡老打告我,月之後就可以印出出,好!他翻的英文的原稿,都送哈迪看,送在的吉首相,他先看,非常喜!相信英文本流通全世界。希望它能翻成各不同家的文字、言在全世界流通,是中於整世界和平做出最大的。我想在年的候,差不多英文本就出了,是好事情。
至於《四》,我早年就想方法,在《四》取菁,也一套像《治要》方式,找不到人。也就是,有修的人,你要找他去摘,他不出。我想了好多年,有想到民初年有些家者真的把做好了,他那感也《群治要》得的。所以它是《四》。《群治要》的治是政治,《治要》是治,目不一,目的不相同,一是治,一是治,就是怎做。我看到序文,民前,序文,序文那天已完成了,但是有印出。他做了八年,也做了八,八年。序文是丁卯,是我出生的那年,的序文;句,在我出生前八年,他就把部作好了。我想要,多少年都想要本。是我不知道的,同也把它找出寄我,我看到是太高了,我祖宗有德,中文化有後人了。什?是《四》的一把匙,拿到西,你有儒道的三根,是什?是你的德行,是根本。再能去一百篇古文,就在《治要》面去一百篇,把它背熟,你就有能力《四全》,你也知道《四全》用什方法去,你都得了。
真的太好了,我是如至,我也把它印了一套,分送世界各地,西就不失了。希望有心人把《治要》注音、解、翻成白文流通,然後再翻白文中去翻成外文字。中文化在世面助了全世界,全世界能恢到安定和平、幸福美。所以去有人,二十一世是中人的世,今天我遇到外人,要到些的候,我是中《群治要》的世、《治》的世。我你放心,中人不,不侵略人,是部的世。好了!西出,我再也心事了,就念阿陀佛求生土。老祖宗已早就安排好了,我用不著著急、用不著操心,好好的回到本行。我的本行就是道,是我的本行。
我再看最後一段。『修菩道』,是《》面的文字,修菩道,「表法藏菩直一乘,不落小」。世王出家了,做了比丘,他直接就菩道。的是什?一乘法,有教、小乘起。一乘在佛,只有《》、《法》是一乘。《》、《法》在佛教面是研究所的程,不是小、中、大程。我一般,阿含是佛教小程,方等是中程,般若是大程,《》《法》是研究所的程,叫一乘法。他直接就一乘。「《宋》曰:大乘第一,故知菩所修,唯是一乘真如大法。」法藏的了不起,我再看下一段就知道了,是老他的。生:
【高才勇哲。世超。信解明。悉皆第一。】
他有的,就不是普通人。「本段」,一段,「盛法藏比丘出家後修行之德」,他跟一般人不一的。『高才勇哲』,「才」是才能、是智慧,「哲」是明知,叫明哲,人非常明,「勇」是精。「《嘉祥疏》曰:逸群之能,故曰高才」。群是群,也就是同,逸是超越,在群面他的智慧、他的才能第一,所以他高才。「能自他」,最重要是自,自是能克服自己的,用我在的,他真能放下。要想《》、《法》一乘法,不但要放下分著,要放下妄想,你才能真正契入境界。如果只放下了分著,入不了境界,他可以入般若。入境界就不在十法界,超越了,他是什人?法身菩。定不是一世、世修行人,多生多劫他就在佛、在修行。累厚的根基,就是善根福德因三具足,所以叫勇。「邪之明」,叫哲。明是智慧,他的智慧能破一切邪知邪。「又《影疏》曰:才才巧,才德人,故曰高才。志名勇,心明哲。」他有大志,志是什?要救遍法界空界一切苦生,助些苦生一生得究竟佛果,得了!不是世找不到,在遍法界空界去找也得找到一,他大的心。「法藏菩才能人,勇猛精,心明智朗」,的一出家人。
『世超』,他跟世人不一。「《影疏》曰:此德孤出,名世超」。他的德、他的才、他的志、他的勇猛精,都不是一般人能跟他相比的,叫世超。「又《疏》曰:不常人所及」,「不」跟在用非字意思相同,就是非常人所及。如果底下加一字,不是常人所及,你就很好懂了。「故云世超」,平常人做不到。「又《合》曰:或地上心,所世者,地前世之耳」。或,是猜想,不敢下。下面看念老的意思,「《合》於法藏菩,居於何位而菩提心」,他究竟是什地位?「未敢遽」,故用疑惑的句子事情,或。或用我在的,就是如果是、假是,是有疑的句子。他什?「地上心」,他已是登地菩了,什?要不然他有法一乘。一乘法我知道,在《》面是初住以上。但是地上也行,教初地以上,教初住以上,才能修一乘法。一乘法在哪?在佛如的土,不在十法界。
「地上心」,登地以上,「世超中之世字」,世超,「指初地以前之一切」,就是地前都叫世,登地之後真的出世了。地前那世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世。登地以後,他不住在十法界了,他住在佛如的土。教初地、教初住,也是我中宗所的,他已是大大悟、明心性;句,他佛法,世自在王法就大大悟了。正如同惠能大在五祖方丈室面,五祖他《金》,我今天去看文,大概只三分之一,惠能大就大大悟、就明心性了。法藏比丘是一的人,跟一般人不一。「登地以上才名出世」,他超越十法界了。「《合》之意」,《合》面所的,「亦偏於法藏是地上心,唯未率言之耳」,不敢便。意思他是像惠能大一的,不是普通人。惠能大也是直一乘,有二乘、教,直一乘。
「法藏菩何位心」,到底他心的候是什地位,「注家有解」,解些大他看法不一。「影云」,《影疏》的,「今上心」,著就上菩提心,「是地前世行,下我上正之心,是地上出世行」,他有法。的候的上心是地前的世行,也就是他有十法界,在四法界地方。下面我上正之心,是地上出世了。「寂、望西」他的看法影相同,「此段之心,位在地前。第五品中之心」,就是下面一品,第五品中心「乃是地上菩心」,是一法。「至於、嘉祥、善《甄解》均之」。我看他是怎法。「《甄解》破影曰:有前後」,一段是前,第五品是後面的,「心有二,唯是一心也」。「此段是尊法藏菩之心」,後面一段是法藏比丘自己所的心。又後亦只是重述此地所的心,「是以中所有先後之次,略之,而法藏所唯是一心,有二也。《甄解》之甚是」。意思跟前面《合》的不一,善大也成法。
此地迦牟尼佛他,他上之心,他是真的的,不是只是,是在在,佛有妄。那我就懂得了,真正上菩提心,在教心住的菩。要知道,小乘有菩提心,阿跟辟支佛菩提心,教菩也有菩提心;菩提心不已,真正一出就是大乘教初住菩。位看《大乘起信》就明白了,然是起信,但是住他是大乘。大乘起信哪看起?就是教初住,跟的不一。《起信》面所的,不是二乘、不是教,那境界在《》是教初住的境界,教初地的境界;也就是,那是土法身菩的境界。
我接著看下面,「《甄解》云:其大士初地」,意思是指所判法藏比丘心之位,菩是初地,「或八地,亦是果向因,大也」,是跟些大法不相同。意思是什?世王早就成佛了,他是倒慈航表演的,就意思。可不可能?可能。迦牟尼佛不就是好例子?迦牟尼佛在《梵》上告我,他久劫就已成佛了,一次到世示成佛是第八千次了。句,迦牟尼佛到我世示是第八千次,早就成佛了,果向因。他哪的?果的,果是妙如;句,世界阿陀佛也是身的,是意思。能不能得通?能得通。「《甄解》之有所」,在理上是定可以得通的。「《法.量品》曰:我成佛以,量百千那由他劫」,是迦牟尼佛在《法》上的。《法.量品》上的,佛自己的,他在在成佛以太久了,量百千那由他劫。「中云,尊陀,於量阿僧劫前,同大通智如前之王子。故知阿陀如成佛亦久,法藏比丘正是果向因。」跟我迦牟尼佛一,都是果向因。
今天到了,我就到此地。
自: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37-0111&lang=zh_TW
敬祝 大善菩 法喜充 常生喜心
自如 阿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