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用電狂飆! 華城手握300億訂單、營收創高
文 ‧ 劉秉勳
▲ 圖片來源:MoneyDJ
隨著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用電需求暴增,美國電網正在進入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升級潮。電力基礎建設的全面更新,不僅包括跨州輸電線路的強化,也涵蓋高壓與超高壓變壓器的汰換與擴充。台灣的華城電機(1519)正是這波長線浪潮的最大受惠者。
華城是國內少數能量產500kV超高壓變壓器的製造商,產品涵蓋大型高壓變壓器、客製化超高壓設備與再生能源用變壓器。公司外銷比重持續提升,今年可望超過五成,主要客戶來自美國20多個州的電力公司,專案型訂單多、單價高、毛利穩定。
華城9月營收達18.93億元,月增約11.1%、年增7.17%,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第三季合併營收約為58.3億元,亦創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9月營收年增率達25.2%,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法人指出,華城手上在製與待交付訂單金額已突破300億元新台幣,其中約有一半來自美國電力客戶。去年公司接獲約120億元新訂單,其中60億元為美系客戶。隨著美國能源部陸續核准大型電網升級專案、AI資料中心用電需求急速膨脹,未來訂單可望持續湧入。尤其美國將在2030年前大幅提高企業用電容量,預估將新增24GW電網負載,而華城正是這波電網強化的核心供應商之一。
在AI時代,資料中心功率密度大幅提升,一座超級資料中心的耗電量相當於十萬戶家庭,因此需要更多高壓變壓器與穩定電力供應。華城的產品主要應用於升壓與配電系統,客戶包含美國AEP、PG&E等大型電力公司。美系電力龍頭AEP近期宣布16億美元升級計畫,強化跨州輸電線路的承載能力,尤其針對AI與資料中心區域用電需求,為華城的訂單能見度再添助力。
對投資人而言,華城的題材兼具「AI電力+核能+電網升級」三重利多,且手握長天期訂單,基本面穩健、獲利能見度高。短線可觀察第四季新訂單與產能利用率變化,中長線則可將華城視為「AI時代電力基建概念股」的核心標的之一,長線布局仍具潛力。
▲華城 1519日k線圖(圖片來源:CMoney)
理財周刊 / 致富關鍵 就在理財-原文來源--AI用電狂飆! 華城手握300億訂單、營收創高 - 理財周刊
其他人也在看

從第一性原理重新檢視企業成長
這是我第二次帶台灣企業家到史丹佛大學學習。第一次在 2023 年已經覺得震撼,這一回感受更深。矽谷的節奏明顯再加速,AI 並沒有減輕壓力,競爭反而更加激烈,像極了「996 hits the US」。也因為如此,大家開始重新回到第一性原理,從最根本的問題出發。在一堂探討 AI 發展趨勢的課程中,講師就...
商業周刊 ・ 17 小時前
台股市值衝全球第8!證交所再為資本市場添柴火,創新板年底前鬆綁、拚兩年新增40家掛牌
今年台灣資本市場延續科技動能與外資回流效應,集中市場市值已達約89.4兆元,若合計櫃買市場,整體市值位列全球第8,創下史上最佳紀錄。 為了乘勝追擊,以達成金管會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證交所與櫃買中心雙姝,也就是李愛玲與陳麗卿兩位女總座,在週一(10/20)分別提出針對股票與債券市場即將推動的鬆綁。
今周刊 ・ 14 小時前
衛星通訊題材再爆發! 昇達科第四季營收拚新高
低軌衛星市場再度升空,台灣微波通訊模組廠昇達科(3491)站上受惠浪頭。根據法人預估,昇達科第四季營收有望季增57%,重回歷史高點,主要受惠於低軌衛星訂單回補、TT&C與ISL新產品量產,以及多元客戶拉貨動能同步發酵。法人預估,隨著亞馬遜(Amazon)Kuiper計畫與AST衛星通訊佈局加速,昇達科2025~2027年營運將迎來連續三年強勁成長。
理財周刊 ・ 17 小時前
實在賺不到錢!Automattic執行長親口認栽:6年前收購Tumblr成最大賠錢貨
Automattic執行長近期公開坦言,收購 Tumblr 是他「最大的失敗」,因該平台技術債高昂且持續虧損,營運成本遠超收入。
數位時代 ・ 11 小時前
半導體晶片照亮資本市場,台股市值躍全球第8大!石油不再主導全球,謝金河:晶片力就是國力
晶片力即國力!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大家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誰掌握石油?誰掌握世界!在2020年之前,沙國石油公司Aramco經常是世界市值最大的企業,後來逐漸被蘋果超車。
今周刊 ・ 10 小時前
強茂飆不停不敢追?這檔合作夥伴反而低調受惠
近期功率元件大廠強茂(2481)主要受惠於功率半導體面臨中國大陸的出口限制令,因強茂與安世產品重疊性高,使得客戶積極對外尋找其他供應商,推升近期股價表現亮眼,今(21)日再創波段新高,將有望挑戰百元大關,其中作為強茂重要的合作夥伴虹冠電(3257)也值得留意。
理財周刊 ・ 11 小時前


自綠生活節》F.F.O熱力開唱、大霈化身自綠生活大使!今周刊號召從生活到海洋,共倡永續行動
面對氣候變遷與節節升高的氣溫,永續行動不能只是口號,而是應該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今周刊響應聯合國「ACT NOW」12項個人氣候行動,舉辦「自綠生活節」,10月18日至19日於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邀請大家從日常生活做出改變,為地球的未來共同行動。
今周刊 ・ 1 天前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三大展區亮點、交通接駁攻略
今年台灣設計展首度落腳彰化,以「彰化行 (((CHANGHUA)))」為題,將彰化市、鹿港鎮與彰南三大展區串成一座開放的城市展場!並連動在地 15 間企業與多條主題展線,規模為歷年之最,展期為 2025/10/10–10/26,免費入場。今年主視覺把「行」字拆解為 ((( ))),象徵連結、對話與包
遠見雜誌 ・ 20 小時前
年金危機警報!國民力推「停砍公教退休金」 退撫基金恐提前3-4年破產! 哪個族群的退休金會受影響?
大罷免結束後,國民力推「停砍公教年金」,週一(10/20)於立法院排審《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盼能停砍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金、停止所得替代率逐年降低。 對此,教育部長鄭英耀於報告時示警,這會對基金財務安全產生衝擊,退撫基金用罄年度提早3年至4年發生,建議維持現行條文。 民進立法院團幹事長鍾佳濱受訪時指出,在野、特別是國民,非常積極關心退休公教人員權益,民進注重更廣大的全民的退休權益,不只軍、公、教、勞、農民,還有超過200萬名國民年金被保險人,退休後的老年生活都應被照顧。民進粉專也強調,絕不允許這種世代不正義。
今周刊 ・ 23 小時前
面板「慘」業!聯詠終於跨入AI 第三季涼了看第四季
IC設計大廠聯詠(3034)沒有吃到這波台股攻堅2萬8的氣勢,反而持續探底,已從7月高點552跌到400快要守不住,不知道何時是個盡頭,有說會回到208元,在一片悲觀中,主要還是聯詠是面板慘業。
理財周刊 ・ 11 小時前
勤誠漲勢沒有結束!700天價帶動「這檔」4天漲幅16%
機殼大廠勤誠(8210)9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前三季累計營收超過去年全年,AI伺服器為營收帶來新一波高峰。勤誠9月營收21.76億元,突破20億元大關,月增24.5%、年增48.55%,累計前三季達152.61億元,年增43.27%,營收超越去年全年。
理財周刊 ・ 1 天前
特斯拉、英特爾打頭陣!美股超級財報周登場 三星參戰XR市場,Meta、蘋果要緊張了?|今周重磅
美股迎來「超級財報周」,本周起包含特斯拉、英特爾、Netflix等指標企業發布財報,緊接著下周還有亞馬遜、Meta、Google、蘋果、微軟等公司的財報陸續公布。 三星預計台灣時間本周三(10/22)上午舉辦發表會,將推出XR延展實境頭戴產品。這款號稱「AI原生」的XR產品,能夠撼動領頭的Meta、SONY、蘋果嗎? 1、美股超級財報周登場! 特斯拉、英特爾打頭陣 2、三星參戰XR市場! 能撼動Meta、蘋果嗎? 3、台灣9月外銷訂單續衝! 力拼連8紅
今周刊 ・ 23 小時前
京元電業績持續看旺 21日股價開盤再創歷史新高
台股21日與美股連動,加權指數開高震盪走高,且開盤不到10分指數達27969點再創歷史新高,10:11整體盤勢表現,漲幅前三大類股依序為其他電子、生技及電腦周邊,輝達概念股中仍為盤面上資關注的焦點,其中封測廠京元電(2449)市場持續看好Q4業績表現,股價開高震盪走高,10:12股價拉升至187.5元的半根漲停、上漲9.5元,再創歷史新高,為該族群中量價表現突出的個股。
理財周刊 ・ 17 小時前
華擎攜手AMD深化合作 AI伺服器布局啟動新成長循環
OpenAI 與 AMD 正聯手構建下一代運算基礎設施。OpenAI 預計從 2026 年下半年起部署總計達 6 GW 的 AMD Instinct系列 GPU,初期為 1 GW。這項協議不僅標誌著 AMD 成為 OpenAI 的核心運算供應商,也象徵 AI 競賽從單晶片延伸至整體系統生態鏈, AI 基礎建設邁入下一階段奠定基礎,使得長期合作夥伴華擎(3515)可望在 AI 伺服器與資料中心市場迎來新一波成長契機。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創意動能再啟 資金聚焦下一波AI趨勢
今(21)伴隨者美股市場收漲,推動台股今日早盤觸及2萬8000點大關,帶動整體市場資金持續流入,其中台積電旗下小金雞創意(3443)今日也同步成為市場焦點,帶量開高後一路攻上漲停價1675元,創下波段新高。
理財周刊 ・ 18 小時前
「我們只是在召喚數位幽靈!」AI大神Karpathy揭7大洞見:Vibe Coding為何被業界過度高估?
前特斯拉AI總監Andrej Karpathy近期揭示AI產業的過度樂觀現象,指出許多預測過於高估AI代理人能力,而實際應用仍面臨多重挑戰。
數位時代 ・ 1 天前
出國旅遊注意!日本簽證費大調漲...台灣免簽「這筆費用」也要付,調漲金額、上路時間曝光
日本旅遊注意!為反映行政成本上升並與歐美接軌,日本政府預計最快在2026年提高簽證手續費,這是日本時隔48年,首次調漲簽證費用,而台灣旅客目前短期入境日本享有免簽待遇,預料影響不大。但可能需要支付針對免簽證入境者導入的電子旅行認證制度(JESTA)費用。 日本亦研議從2026年起調高「出國稅」,對象包含外國人與日本公民,不過當局也會同步研議調降日本國民辦護照、更新護照的費用,避免負擔加重。 另外,日本將於2028年啟用電子渡航認證制度(JESTA),適用於享有短期免簽的外國旅客,價格將參考美國旅行授權電子系統(ESTA)的收費標準。
今周刊 ・ 23 小時前
一檔ETF解決所有投資焦慮:為什麼年輕人應該直接買VT
股市太可怕?這種想法可能正讓年輕世代付出慘痛代價。 根據美國Bankrate今年1月的調查,約21%的受訪美國人認為股市「太令人害怕」,因此不將股票作為首選投資工具。這個比例在年輕世代更高——Z世代達29%,千禧世代為24%。許多年輕人寧可把錢放在定存或債券,以為這樣比較安全,殊不知這種想法正在侵蝕...
商業周刊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