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夫妻十年存款300萬!年燒70萬繳人情保單、兩兒才藝課快破百萬…不想70歲退休,4招提升「儲蓄率」
日前一位執業十年的主治醫師接受訪問時坦言,夫妻倆都是醫師,收入不錯,卻始終存不到錢。十年下來,存款僅三百萬——與外界對「高薪醫師」的想像落差極大。
理財顧問雨果指出,這並非個案。「賺得多,花得更多」是高收入族常見的財務陷阱。尤其在教育支出上更捨得投入:兩個孩子就讀私立雙語小學、上才藝課、參加營隊,一年花費近九十萬,儲蓄率自然跟不上收入成長。
你有類似困擾嗎?雨果提醒,真正的財務穩定,不在於「賺多少」,而在於「能留下多少」。他也靠提出四個實用解方,幫助高收入族擺脫「月光」困境……
醫師執業10年,存款僅300萬,問題出在哪?
這是一個典型的「高收入卻低儲蓄」案例。主角是一位執業近十年的主治醫師,丈夫同樣在醫療體系工作,家庭收入相當可觀。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的存款僅約三百萬,與收入水準明顯不成比例。
理財顧問指出,這樣的狀況其實在高收入族群中並不少見,因為支出結構失衡往往比收入高低更具殺傷力。以下分析三個主要財務漏洞:
1、子女教育支出過高
兩個孩子就讀私立雙語小學,每年光是學費、才藝課和營隊費用就接近九十萬。雖然家長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若延伸到海外留學,未來的開銷將更驚人。這種「為孩子留選擇權」的心態常讓家庭陷入財務壓力。
2、保險結構
全家一年保費約八、九十萬,其中七十萬來自一張美元儲蓄險。購買動機並非需求導向,而是出於母親朋友的人情壓力。
雖然保單帳面看似穩定,但實際保障卻相當有限。顧問發現,她在失能險與醫療險上的缺口極大,若遇意外或長期失能,整個家庭的財務將陷入風險。
3、生活品質的維持成本
由於夫妻皆為醫師,工作繁忙無法顧家,因此長期聘請管家,每年開銷約六十萬。再加上習慣五、六年換一輛兩百多萬的歐洲休旅車,這些固定支出長期下來幾乎吞掉了可儲蓄的金額。
這些花費看似合理,但實際上是儲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夫妻的財務分工雖然明確,丈夫負擔房貸,妻子負責教育與家用,但現金流卻因此失衡。
顧問建議兩人應重新檢視家庭分工,明確溝通開支比例,避免個人現金流長期吃緊。若持續現況,預估在退休時將面臨嚴重的資金缺口,甚至可能被迫延後退休至七十歲。
4招改善儲蓄率,大幅累積資產曲線
針對這些問題,顧問提出幾項具體策略。
1、重整保單
建議針對那張年繳七十萬的儲蓄險進行解約或減額繳清,釋出現金流後再補足失能與醫療保障。許多高收入者偏好儲蓄險,是因為害怕波動,但忽略真正的保障需求。合理的保險結構應以風險防禦為核心,而非利率比較。
2、提升儲蓄率
雖然增加收入是選項之一,但對醫師這種高工時職業來說,時間往往更稀缺。顧問建議從支出端著手,優先減少非必要開銷與不合理保費。只要儲蓄率能穩定提升,即使收入不變,也能在十年內大幅改善資產累積曲線。
3、改變記帳觀念
許多高收入族群嘗試精細記帳,最後卻半途而廢。顧問建議改採「宏觀預算法」,只需記錄期初與期末的資產變化,即可了解每月的花費方向。這樣的做法省時又實用,更能長期維持。
4、重建家庭協調機制
顧問指出,夫妻間若缺乏資訊透明,往往會出現一方資金壓力過大的情況。建議透過共同檢視家庭財報的方式,讓雙方都有共識,並一起承擔長期財務目標。這不僅能減少誤會,也能增加對未來退休計畫的信心。
延伸閱讀:
如果重來不逼兒子補鋼琴、念私校!她49歲被退休後悔:花600萬繳孩子教育費「不如拿來存退休金」
財務穩定並非賺多少,而是能留下多少
整體來看,這個案例強調了「高收入不等於高財務安全」的事實。許多專業人士因工作壓力大、收入高,容易用消費來犒賞自己,久而久之形成「高收入、高支出、低儲蓄」的惡性循環。真正的財務穩定,並非來自賺多少,而是能留下多少。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重點是「人情保單」。很多人基於情面購買不必要的保險,結果把資金鎖在報酬低又不靈活的商品裡。理財應回歸理性思考,依照需求配置風險保障,而非被人情牽著走。
對醫師這樣的高收入族群而言,最該重視的其實是「失能風險」。若因意外或健康問題導致收入中斷,家庭開銷仍在持續,這時足額的失能險才是守護財務安全的關鍵。
這個案例讓人看到,即使收入再高,如果缺乏結構性的理財策略,最終仍可能陷入資金焦慮。
理財的關鍵,不在於懂多少金融商品,而在於是否能誠實面對自己的花費模式,並有意識地調整方向。
能看懂現金流的人,才真正掌握了財務自由的主導權。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他50歲勞保一次領爽花光「還能工作有後路」…被資遣才驚覺4大國家補助全沒了:代價遠超過想像
遺憾「懷孕沒生下來」,72歲李昂不婚無子晚年怎規劃?她簽DNR、獨自就醫:自己站起來,比靠別人有用太多
其他人也在看

「美國恐迎來最大惡夢!」郭正亮指這國貨幣爆發性成長:全球公司開始減持美元
隨著中美競爭加劇和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中國開始積極加快「去美元化」速度,2023年3月人民幣占中國對外貿易份額已首度超過美元。對此,前立委郭正亮在個人YT節目《亮子力學》表示,未來人民幣在貿易、國際支付的使用勢必會爆發性成長,人民幣的逐漸崛起,恐成為美國最大的惡夢。郭正亮指出,中國物流公司「京東物流」宣布未來5年將採購300萬台機器人、100萬台無人車及10萬......
風傳媒 ・ 6 小時前

李四川曝最快下周五與新壽解約 輝達研議台北設子公司
輝達海外總部確定落腳北士科T17、T18,地上權持有者新光人壽同意解約,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11/8)表示,市府和新壽的會計師已審查完,下周一報議會,希望周三大會通過,如果沒問題,新壽臨時董事會同意,雙方下周五前就可解約;李四川先前也透露,輝達正研議在台北設子公司。
太報 ・ 3 小時前
活到96歲的祕密!伊莉莎白女王96歲長壽祕訣曝光 百歲人瑞也這樣吃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能活到96歲、依舊神采奕奕,關鍵竟藏在她每天的生活習慣裡!從固定作息、規律運動,到堅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她用最簡單的方式實踐長壽哲學。 伊莉莎白女王健康祕訣 據說,英國伊莉莎白
健康2.0 ・ 9 小時前
1300萬怎麼用最賺?「當包租公、投資台積電」他超猶豫 網全選它:躺著賺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予芊/綜合報導房價不斷上漲,不少人想靠買房來投資,而房市與股市的報酬率究竟誰更高呢?近日,有網友在發文詢問,若手上擁有1300萬...
FTNN新聞網 ・ 3 小時前

台塑運動會登場!吳嘉昭喊轉型迫在眉睫
[NOWnews今日新聞]台塑今(8)日與台積電撞期選在同一天舉辦運動會,這是自疫情停辦7年以來台塑首度舉行,企業總裁吳嘉昭指出,產業龐大的過剩產能傾銷到全球,加上川普實施對等關稅,多數產業都受到很大...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小時前《科技》台積3奈米爆單 躍關鍵動能
【時報-台北電】台積電3奈米世代正式進入黃金量產期。法人指出,第三季3奈米營收占比已提升至23%,成長幅度超越5奈米,成為帶動整體營運的關鍵動能。隨著AI與雲端應用全面擴張,台積電3奈米產線全速運轉,南科Fab18產能利用率(UTR)幾近滿載,AI晶片與旗艦行動晶片的需求熱度仍持續升溫。 業界傳出,台積電3奈米月產能已從去年底的10萬片規模,快速提升至10至11萬片,並將於2025年進一步上看16萬片,增幅接近5成。輝達成為最大推手,單月追加投片量達3.5萬片,帶動先進製程產能吃緊。市場人士指出,輝達旗下的Blackwell Ultra與下一代Vera Rubin GPU平台均採用台積電N3P製程,將成明、後年高效能運算(HPC)營收主力。目前國際CSP(雲端服務供應商)爭相導入3奈米製程,明年除了輝達將使用台積電3奈米外,AWS的自研AI晶片-Trainium 3、谷歌自研AI加速器-TPU v7p,都將爭搶3奈米產能。 先進封裝CoWoS瓶頸相對不嚴重,晶片業者指出,明年主要挑戰在於3奈米晶圓供應,部分CSP大廠持續爭取更多晶圓配額,如谷歌擬提供Anthropic百萬顆TPU,不過
時報資訊 ・ 1 小時前
不堪重「富」!馬斯克身家突破5千億美元 花錢方式曝光了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當全球多數首富忙著買豪宅、遊艇和島嶼時,昨(7)天剛拿到1兆美元薪酬方案的全球首富馬斯克,卻走上了另一條路。身為史上首位身家超過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49兆元)富豪的他,不住豪宅、不買藝術品,甚至有時還借住朋友家渡日;不過,他也不是完全一毛不拔—豪車、私人飛機,以及「火星」都是他「一擲千金」的青睞項目。
民視 ・ 7 小時前
尪過世後…她「領光存款300多萬」遭姑伯提告 法院二審改判5月
林姓男子3年前因病過世且無子嗣,妻子陸續提領其銀行帳戶內300多萬,支付喪葬費後全匯入個人帳戶,遭大姑大伯提告,一審認妻...
聯合新聞網 ・ 21 分鐘前
不要怕AI!財經專家點名「這10種工作」最難取代:「人類感情」是最大優勢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藍彥欣/綜合報導AI正加速重塑職場結構,許多重複性、標準化的工作逐漸被自動化取代。不過,美國財經媒體《FinanceBuzz》分析指出,未來...
FTNN新聞網 ・ 3 小時前
太子集團陳志靠「這招」躲購買資格審查 億級豪車、和平大苑收入囊中
太子集團掌門人陳志的奢華版圖再度曝光!調查局近日公布最新扣押名單,陳志名下共26輛名車現形,總市值高達4億7千萬元,車庫堪比超跑博物館。其中最吸睛的,是全台唯一白色Bugatti Chiron「山豬王」,市價逼近2億元,此外還包括超跑界「四大神獸」:法拉利LaFerrari、麥拉倫P1與保時捷918 Spyder,一次集齊全球限量夢幻組合。
鏡報 ・ 1 天前
川普關稅若敗訴 Plan B情境推演曝光
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就川普總統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課徵對等關稅的合法性多數大法官對川普徵收該關稅的權力持懷疑態度。目前民調Polymaker認為法院維持原關稅的機率,已由40%以上降低至29%。中信投顧報告指出,巴克萊統計最高法院在口頭辯論和宣佈裁決之間的時間,平均差不多是100天,也就是明年1-2決的可能性比較大GS預計在2025年12月或2026年1月做出裁決。川普手上還有不少關稅Plan B,但靈活性下降,如201條款與122條款等,有關稅上限,還有時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半導體進入新擴產週期 這6檔沾光報酬跟著飛!
美科技巨頭競逐AI強權,推動2026年半導體進入「產能擴張」、「技術革新」雙週期齊頭並進,帶動台股半導體明年成長榮景佳,半導體ETF多頭息利雙收表現有望續航。根據CMoney統計至11/4止,2025年半導體ETF息利表現各有所長,績效方面,新光臺灣半導體30(00904)今年以來累積含息報酬率達24.58%,在同類型ETF績效表現最佳;配息方面,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年初迄今每單位累積配發金額共1.83元,為同類型累積配息金額最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千萬買房惡夢》漏水屋VS惡鄰居的殘酷二選一:專家用「修繕經濟學」算出痛苦指數
「我花光二十年積蓄,竟然買到一棟會下雨的屋子,還附贈整天在群組咆哮的惡鄰居!」一位剛交屋的苦主在論壇絕望控訴,他的人生積蓄換來的竟是「漏水屋+惡鄰居」的雙重打擊。這個極端案例在網路引爆熱議,掀起一場關乎居住品質的終極思辨:當硬體災難與人性考驗同時來襲,我們該如何抉擇? 走進這位苦主的新家,牆面水痕如抽象畫般蔓延,天花板的黴斑像不請自來的紋身,更可怕的是社區群組裡永不停歇的言語暴力。「每次下雨我都神經緊繃,既要忙著拿水桶接漏水,還要忍受群組裡鄰居的冷嘲熱諷。」這種雙重摺磨讓他不禁反思:如果當初只能二選一,到底該選漏水但鄰居和善的老公寓,還是房屋完好但鄰居難纏的華廈?
賣厝阿明 ・ 1 天前
補充保費改革引議! 醫認「拿利息、股利太狠」:可從這2稅下手
衛福部近日指正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導入年度結算制度,租金、利息與股利1年累計逾2萬元收取2.11%補充保費,影響人數估達480萬人,財務增加上看200億元,引發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暫緩具爭議規劃、加強社會溝通,尋求更周全、具共識的改革方式。對於此議題,...
CTWANT ・ 1 天前
政府關門有轉機!科技股仍挫 美股漲跌互見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政府停擺未解,加上市場對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憂慮持續,美股週五一度急挫;然而,參議院的民主人針對結束政府停擺一事,提出折衷建議,帶動美股道瓊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反轉向上...
今日新聞NOWNEWS ・ 10 小時前看石化景氣 吳嘉昭:真正復甦要等2027年
(中央社記者曾仁凱台北8日電)時隔7年,台塑企業今天舉行第36屆運動大會,台塑企業總裁吳嘉昭看石化景氣,認為中國產能過剩,市場供需失衡的情況待解,預期台塑企業2026年表現會比今年好,但真正迎接復甦可能要等到2027年。
中央社 ・ 6 小時前台塑四寶10月營收年月雙減 合計1008億元
(中央社記者曾仁凱台北7日電)台塑四寶今天公布10月營收,包括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同步呈現年月雙減,4大公司10月合計營收約新台幣1008.48億元,月減9.8%、年減8.9%。
中央社 ・ 1 天前
鄭麗文將出席最高層級共諜紀念活動 學者痛批:敵我不分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民間團體明天下午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行2025白恐秋祭紀念,主要紀念遭共吸收,1950年遭槍斃,官拜中將的共諜吳石,新上任的國民主席鄭麗文也會出席,面對爭議她稱這是歷史悲劇,希望悲劇不要複製,學者痛批她接受史觀,根本敵我不分。
民視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