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兼作家 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病逝
記者吳典叡/綜合報導
血液腫瘤醫學權威、有「臺灣骨髓移植教父」之稱的陳耀昌,昨日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年76歲。陳耀昌不僅是國內完成首例骨髓移植的醫師,並協助越南完成第1例骨髓移植手術,奠定臺灣與區域內血液腫瘤科的重要基礎,在醫學貢獻卓著,也是電視劇《斯卡羅》原著《傀儡花》作者,集醫師與作家身分;噩耗傳來,醫界人士紛紛表示哀悼。
陳耀昌於民國72年完成首例自體骨髓移植,成為臺灣執行骨髓移植第1人,也是幹細胞研究開拓者;81年完成首例周邊造血幹細胞移植,醫學貢獻卓著。
衛福部長石崇良是陳耀昌的學生,他回憶陳耀昌在教學與照護上始終用心,而他於公務單位任職後,每當國內推動再生醫療特管辦法與立法時,陳耀昌都提供關鍵建議,是政策內容最重要的確認者,尤其在臨床與產業經驗,使陳耀昌成為政府制定法規時不可取代的首席顧問。其晚年意識到再生醫療對造福病患的重要性,更親自投入產業界,放下象牙塔光環,只為讓技術真正落地,如今噩耗傳來,心中滿是不捨。
回顧陳耀昌一生,與醫學成就等量齊觀的,則是文學建樹。成名作《傀儡花》榮獲臺灣文學金典獎,後由公共電視團隊改編為《斯卡羅》,引起廣大回響。另有《獅頭花》獲頒歷史小說獎,以及《苦楝花Bangas》、《島之曦》等著作。
集醫師與作家身分的血液腫瘤醫學權威的陳耀昌,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年76歲。 (取自陳耀昌臉書)
其他人也在看
岡拉克示警1.7兆美元私人信貸恐淪垃圾放貸,籲持兩成現金防新風暴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有「新債王」稱號的DoubleLine Capital創辦人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再度對全球金融體系拉響警報,直言目前美股處於其職業生涯中「最不健康」的狀態之一,並點名規模約1.7兆美元的私人信貸市場正充斥「垃圾放貸」,風險結構與2006年次貸危機前夕高度相似。他警告,下一次重大金融風暴極可能從私人信貸這個「金融雷區」引爆,建議投資人提高現金比重至資產組合的20%,為可能出現的市場崩盤預做防線。岡拉克指出,私人信貸基金近年快速擴張,開始大舉向一般投資人募集資金,形成「流動性承諾」與「資產實際流動性」之間的完美錯配。他形容,許多標的實際上只有兩個價格--「100或零」,在景氣平穩時看似安全、估值維持在面額附近,但一旦經濟轉向或個別企業出現問題,資產價格可能連續跳空下墜,投資人根本來不及在淺層流動性枯竭前退出。他並將目前私人信貸產品的風險評估,類比為金融海嘯前被過度包裝的次級房貸結構產品。在股市部分,岡拉克直言,美股當前的估值與投機程度,是他從業以來「最不健康的情況之一」。他特別點名,人工智慧(AI)與數據中心相關標的,已出現明顯「極度投機
財訊快報 ・ 15 小時前
斯里蘭卡校園環保 資源回收帶動風氣
斯里蘭卡慈濟,最近開展了一項環保計畫,重點關注廢棄物管理。志工前往可倫坡一所小學,向師生們說明目前地球環境受到的威脅,學校可以逐步做出環保行動,首先就是設置回收桶,也和大家討論出,生活上那些行為就...
大愛電視 ・ 16 小時前

市議員點名接手營運桃園市區公車 桃捷這樣說
桃園捷運機場線迄今已營運近9年,綠線亦將於115年底逐步通車,隨著捷運建設持續推動,未來路網成形後將大幅提升整體公共運輸效益,而如何加強桃園公車服務,已成為提升市民旅運品質的重要課題。 桃園市議員凌濤今(17)日於市政總質詢就指出,桃園客運的營運問題已經成為桃園市民的痛,桃客問題甚至成為部分市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
上櫃公司前3季6成7公司獲利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櫃買中心17日表示,上櫃公司應於114年11月14日公告申報114年前3季財務報告者共計860家,全數皆已完成。經統計上櫃公司114年前3季營收約2兆20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自立晚報 ・ 21 小時前
陳琬惠突發正裝照喊「2026改變宜蘭」 似參選縣長起手式
民進中執會10月22日通過徵召林國漳參選2026宜蘭縣長,國民則有藍委吳宗憲表達參選意願。前白委陳琬惠曾質疑,她看見綠營在地方上狂打「正派」牌,直呼民進做不到就用喊的很奇怪。陳琬惠今PO出正裝照,稱「2026用行動改變宜蘭」,表態投入宜蘭選戰。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嘉義市衛生局12/6 「打疫苗顧健康還可抽iPhone」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為守護市民健康,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將於12月6日(六)上午9-12時在東區體育館(彌陀路381號)、下午2-5時在家樂福博愛店(博愛路二段461號B1用餐區)開設流感及新冠疫苗...
自立晚報 ・ 23 小時前橘焱胡同完成換股整合、導入三大營運模型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橘焱胡同(2761)17日宣布,集團於11月取得金管會核准函,正式完成母子公司換股,確立未來以「中平價連鎖」為核心的發展路徑。換股完成後,治理架構整合到位,集團將以品牌鏈化、規模...
自立晚報 ・ 21 小時前

逆轉惡視力,中西醫合療點亮「靈魂之窗」!快跟著學明目 6 口訣
現代人因過度用眼,加上壓力及環境因素,靈魂之窗常常受到傷害。如何善待你的雙眼,逆轉被偷走的珍貴視力,延長靈魂之窗使用期限...
Heho健康網 ・ 20 小時前OBI-902 獲美國 FDA 審核通過治療膽管癌的「孤兒藥」資格認定
OBI-902 is the first ADC utilizing OBI's proprietary GlycOBI® glycan-based ADC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evaluation of safety and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TAIPEI, TW / ACCESS Newswire / November 17, 2025 / 台灣浩鼎(4174.TWO)今(11/16)日宣布,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
ACCESS Newswire ・ 23 小時前「台灣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有「台灣骨髓移植教父」之稱的陳耀昌,今(17)日在台大醫院病逝,享壽76歲;陳耀昌在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擔任醫師逾30年,198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是台灣骨髓移植的先驅。陳耀昌的臉書今湧入近百人留言,感念他對台灣醫界的貢獻。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為「財劃法」硬起來! 卓揆嗆在野:全面迎戰
新版財劃法爭議未解,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7日)態度強硬表示,對於在野突然再修法的動作,行政院會全面迎戰,預計在本週四提出政院版本的財劃法,明(18日)將邀集地方政府討論。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逝世、享壽76歲...曾罹攝護腺癌說「不會瞎操心」:要離世寧可醒著時發生
陳耀昌昔日提到自己對生死看法時表示,他寧可是醒著的時候發生,「而且最好在公眾場合,或在公司會議時,或在家中吃飯時,至少,你還來得及告別,說幾句遺言」...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寶寶走路怪怪的?骨科醫師鄭士豪:2 招檢測髖關節發育不良徵兆,掌握黃金治療期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出生都是家中最珍貴的寶貝,所以,健康長大是每位家長最大的願望,但千萬不要忽略在幫嬰兒換尿布時,...
Heho健康網 ・ 23 小時前不捨台中食安處基層遭誣賴 盧秀燕抱屈、打氣
【記者陳世長台中報導】台中市議會今(17)日進行定期會市政總質詢,市議員賴義鍠針對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主動查獲、通報芬普尼毒蛋,卻遭無良政客誣賴食安處基層,更稱這個政府治國無步,只剩抹黑、抹紅這兩步,...
自立晚報 ・ 23 小時前獅慰留林岳平續任總教練 胡金龍接一軍助理打教
(中央社記者謝靜雯台北17日電)中職統一7-ELEVEn獅隊今天公告,總教練林岳平雖主動請辭,但球團慰留續任,教練團異動由潘威倫接任一軍投手教練,胡金龍卸下球員身分、接任一軍助理打擊教練。
中央社 ・ 1 天前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泛淚:我無法再諮詢他了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傳出因癌症復發病逝,享壽76歲,醫界在臉書發文悼念,感念他畢生對於台灣醫療的付出。衛福部長石崇良出席健保署活動後受訪談及恩師時哽咽、泛淚,他表示陳耀昌是衛福部當年推動再生醫療特管辦法的首席顧問,陳耀昌也致力推動再生醫療與產業界結合,他很遺憾「我沒有辦法再諮詢他了」。 石崇良指出,陳耀昌是他在台大醫院住院醫師期間接受血液科與腫瘤科訓練的老師,陳耀昌非常的愛護他;當年衛福部推動再生醫療、擬定特管辦法,推動細胞治療於臨床使用,陳耀昌當時是他最重要的指導者,陳耀昌也是「再生醫療法」立法過程中的首席顧問。 石崇良表示,陳耀昌不只對學術有很大貢獻,其在台大推動骨髓移植,並曾至越南指導越南第一例骨髓移植個案,在學術、臨床上皆非常頂尖;陳耀昌也具真知灼見,知道再生醫療發展不能光靠學術研究,必須與產業界結合,才能讓民眾普及使用,因此便投身產業這條困難的路。 石崇良強調,在象牙塔裡很容易享受光環,但進入產業界要募資,要把自身理想變為真正讓每個人都可使用,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他肯定陳耀昌對台灣的再生醫療貢獻卓著,談及此處石崇良語氣哽咽、眼眶泛淚,「我真的很惋惜」,「但是很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花蓮明利村仍滿是土石 災民無奈:不知道怎麼整理
花蓮縣 / 綜合報導 花蓮萬榮鄉明利村日前受到堰塞湖溢流影響,許多村民的家園幾乎全毀,今(17)日有居民看到昔日家園至今還被土石覆蓋覺得無奈又難過,直言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整理。還有工程行業者說,從最開始9月23日堰塞湖溢流至今都沒有回家,希望能盡快幫災民復原家園。而各界關注的馬太鞍溪堰塞湖現況還是有隱憂,因為溢流口左岸還有土砂堆積在坡面,未來可能因地震、豪雨造成邊坡滑動再次阻塞河道,相關單位將持續密切監測。村莊遭到土石覆蓋,原本應該是農田的地方,如今呈現灰矇矇一片,到處都是土石砂礫,大型怪手進駐,來回擺動機械手臂,將土一鏟又一鏟挖開,這裡是萬榮鄉明利村,日前受到堰塞湖溢流影響,許多村民的家園幾乎全毀。明利村村民說:「完全都沒有辦法了就是全部都摧毀了,太多石頭了沒有辦法啊,人力是沒有辦法這只能大型的器具來清,堤防那個部分啦就是先把它處理好,我們底下才有辦法再重建。」明利村村民說:「對啊,真的不知道怎麼整理。」撬開滿是泥沙的櫃子,從抽屜裡頭,掏出重要的文件,有地契護照還有戶口名簿,但也幾乎都毀壞受損,重機搶修工程黃老闆說:「這邊兩公里的道路也搶通差不多一公里,部落最重要的聚會所這邊裡面,應該今天也可以把它清出來。」花蓮縣萬榮鄉鄉長梁光明說:「跟光復完全截然不同,我們這邊都是石頭泥沙比較少,所以說用大機具來處理這個是最恰當也不過。」復原工作跟時間賽跑,重機具持續進駐清淤,工程行業者說從9月23日堰塞湖溢流至今,都沒有回家。預計持續配合救災直到25日,至於源頭堰塞湖,隱憂還沒完全解除,林保署17日上午監測,原先的堰塞湖湖區面積8公頃,是9月23日溢流前的0.36%,一旁新形成的堰塞湖,蓄水量降為5萬立方公尺,而且持續溢流中。也提醒在舊堰塞湖溢流口左岸,約有1億立方公尺的土砂堆積在坡面,未來可能因地震豪雨,造成邊坡滑動再次阻塞河道,但幸好9月25日到11月17日間,雖有崩崖陡坡局部崩塌,但沒有明顯整體邊坡滑動的跡象,將持續密切監測。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