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類常見藥物」最容易害食道灼傷!藥師示警 止痛藥也在內
藥物性食道炎是指某些藥物在吞服後停留於食道,導致食道黏膜受到刺激或損傷,引發發炎反應。這是一種臨床上不可忽視的藥物副作用,常見於日常藥物中。
常見症狀?
這些症狀通常在服藥後幾小時到幾天內出現,尤其是藥物沒配足夠水、或在躺下姿勢下吞藥時更容易發生。
•胸口悶痛
•胃灼熱
•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
•感覺卡藥、食道灼熱感
常見引起藥物性食道炎的藥物?
1、抗生素(Antibiotics)
部分抗生素會產生酸性,容易刺激食道:
•Doxycycline:屬於 tetracyclines 類,是最常見導致食道炎藥物之一。
•Clindamycin、Amoxicillin:也曾被報告與食道不適有關。
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如 Aspirin、Ibuprofen、Naproxen 等,這類藥物可能損傷胃與食道黏膜,特別是在空腹服用或有胃潰瘍病史者更需注意。
3、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
•如 Alendronate、Risedronate 等骨鬆治療藥物,具腐蝕性,服藥後若未保持直立可能導致嚴重食道損傷。需搭配足量開水,並直立至少30分鐘。
4、影響食道括約肌張力的藥物
•某些藥物會放鬆下食道括約肌,增加胃酸逆流風險,包括:Benzodiazepines(如 diazepam)、Alpha-adrenergic agonists。
5、其他藥物
•Ferrous sulfate(硫酸亞鐵):鐵劑可能會卡在食道造成潰瘍。
•Potassium chloride(氯化鉀):可能引起食道黏膜刺激。
•口服化療藥物、維他命C、大顆錠狀維他命等也可能造成不適。
如何預防藥物性食道炎?
1、每次服藥搭配至少200-250毫升的水(約一杯)
2、服藥後請維持坐姿或站姿至少30分鐘
3、避免睡前服用藥物,服藥後30分鐘內不要躺下
藥師小提醒
藥師洪正憲-藥就趁憲在強調,吃藥時不只是看療效,也要留意潛在的副作用。若你出現吞嚥不適、胸口灼熱或卡藥的感覺,不妨與醫師或藥師討論,評估是否與藥物有關,並考慮更換劑型(如改為膠囊、懸液劑)或調整服藥方式,才能確保用藥安全與效果。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是所有藥都可以一起吃!藥師揭「相剋藥品」 沒效還可能心律不整
·服用安眠藥、心血管藥,千萬別碰「這類中藥」! 醫師示警:可能致命
其他人也在看
健身太用力、衣服穿太緊也會胃食道逆流 中醫建議按這些穴道舒緩
受生活習慣與壓力影響,「火燒心」和「溢赤酸」等胃食道逆流症狀日益普遍。中醫師梁世瀅說,胃食道逆流是指食物和胃酸因賁門括約...
聯合新聞網 ・ 6 小時前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因複雜 生物製劑提升治療精準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錯把自身組織當成外來物攻擊,導致慢性發炎與器官損傷。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方耀凡醫師指出,SLE 的病因與遺傳、環境及荷爾蒙等多重因素有關。若家族中有人罹患狼瘡,發病風險會增加;病毒感染、紫外線與部分藥物也可能觸發或惡化病情。女性在生育年齡期的發病率特別高,顯示雌激素在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症狀多變 從皮膚到內臟皆可能受影響 SLE 症狀因侵犯器官不同而差異極大,常見包括臉部蝴蝶形紅斑、關節疼痛腫脹、極度疲倦、光敏感、口腔潰瘍與發燒。方耀凡醫師表示,若影響腎臟,可能出現蛋白尿或腎炎;侵犯心肺則可能導致心肌炎、漿膜炎;神經系統受累會引起頭痛、意識混亂等。方耀凡表示,診斷需綜合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驗,才能避免延誤治療。 SLE 病程因人而異,有人僅間歇復發,也有人長期疾病活躍並損害重要器官。隨醫療進步,早期診斷與妥善治療能大幅改善預後,但患者仍面臨心血管疾病、感染及器官受損等長期風險。 傳統藥物控制症狀防止器官損害 生物製劑治療更精準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胃食道逆流 中醫提飲食禁忌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常面臨胃食道逆流問題,出現火燒心、胃酸逆流、聲音沙啞、吞嚥進食困難、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中醫提醒,胃食道逆流者應避免辛辣、甜食、油炸等刺激性飲食,平時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食及吃宵夜;日常習慣方面,飯後不宜立刻躺下,睡覺時可稍微墊高上半身。
中時新聞網 ・ 18 小時前
雙十最暖!中榮院長探視榮民 103歲爺爺開心吃蛋糕慶生
今(10)天雙十國慶日,台中榮總院長傅雲慶在前夕探視住院的2名百歲人瑞榮民,獻上祝福和問候,其中軍人轉任警察退休的馮鴻鈿爺爺,在雙十前夕過103歲生日,醫療團隊準備雙十蛋糕為他慶生,祝福早日康復。馮爺爺平時與家人住在南投,最愛騎自行車在社區串門子,也熱於嘗試新事物,對於比薩、漢堡等異國美食更是來者不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一到秋冬就關節痛?中醫教你日常保養秘訣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醫師啊,最近秋冬到了,我關節就開始痠痛」、「我甚至吹冷氣、電風扇都會關節痠痛」、「為什麼以前都不會,最近卻很容易關節痛呢?」我實在很想直接回一句:「因為年紀大了。」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傷人,但卻能解釋大部分的病情,很多地方會引發疼痛,除了腰椎以外,最常看到的可能就是手指與膝關節了。這些關節有時痛起來又重又沉,早上起來感覺僵硬活動不便,動一動會改善,嚴重時還會像針刺一樣難過,但有時卻完全無異常,就跟常人一樣。 關節疼痛不只因年紀 揭常見退化與生活因素 關節疼痛的原因並非一句年紀大就能完全解釋,還有其他更細的機轉,有年紀體質問題、有免疫異常問題、有生活工作所致。這裡會著重在因年紀退化導致的疼痛為主,當然年紀是很重要的因素,退化導致末梢循環不良、關節肌腱緊繃、關節液減少、骨骼磨損,都是疼痛發生的原因。有的患者常常在寒濕的環境下工作,有的患者過度使用關節,甚至飲食不良、缺乏運動或有舊傷,全是關節疼痛加重因子。 氣血不通易痠痛 急性熱痛要這樣調理 中醫有句名言「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就是氣血循環不暢通時引發的疼痛,然而很多原因都可能引發循環不良,比如寒氣導致血管收縮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12台大醫罹肺癌!前感染醫曝「2癌症滿惡性」:以目前醫學難以治療
顏正國過去是知名童星,以《好小子》系列電影走紅,7日傳出因罹患肺腺癌四期病逝,享年50歲。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也回憶, 2013年上半年,台大為全院300位45歲以上的主管及醫師進行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卻意外發現有12人罹患早期肺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連休大家都開心?他為「這原因」喊「放3天太痛苦」 正反意見引起論戰
9月底剛放完教師節3天連假,10月上旬又連著中秋、國慶2個連假,甚至月底還有光復節連假,3連休放不完,讓上班族、學生好開心。不過,也有上班族網友發文抱怨,因為不斷3連休的關係,讓他必須把工作電腦帶回家自主加班,直呼:「看到十月還有好幾個假日我要瘋了。」發文曝光後...
CTWANT ・ 1 天前
網球》喬科維奇意外爆冷負於世界第204 賽後拒談傷勢與沙國表演賽行程
上海大師賽今爆出驚天大冷門,世界排名第204的摩納哥球員瓦謝羅(Valentin Vacherot)竟以6比3、6比4擊敗塞爾維亞前世界球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38歲的喬科維奇全場明顯受身體不適影響,多次申請防護員進場處理疑似髖部傷勢,賽後更拒絕回答關於傷情與後續賽程的提問。 Novak Djokovic doing what only he does. Never beating those faking allegations. pic.twitter.com/uPPb1LC6sp— Sabrina (@SabrinaSpectre) October 11, 2025 喬科維奇原定於9月15至18日參加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六王錦標賽」表演賽,憑藉史上最多大滿貫冠軍頭銜的身份可直接保送四強。但當被問及參賽計劃時,他僅簡短回應:「我想恭喜瓦謝羅首度闖入大師賽決賽,從會外賽晉級真是非凡成就。」 Novak Djokovic and Valentin Vacherot had a beautiful moment at the net after their mat
麗台運動報 ・ 2 小時前

原廠藥掀退台潮!下半年35項喊退出 藥師示警「這原因」明年恐更慘
隨著多款原廠藥陸續宣布退出台灣市場,儘管有學名藥接手,但醫療院所與基層藥局仍面臨藥品供應挑戰。藥師指出,今年退場藥物數量比往年明顯增加,是醫藥供應鏈的一大警訊,呼籲衛福部與健保署應提前規劃。同時,她建議應重啟藥價調查,並取消現行「日劑藥費」制度,改為實支實付。
太報 ・ 15 小時前來慈湖潮復刻 打造秋日盛會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日昨晚間前往大溪區,出席「2025『來慈湖‧潮復刻』開幕式」活動。蘇俊賓表示,市府近年積極改造慈湖旅遊環境,結合文化、生態與設計美學,展現「新慈湖、新風貌」。自即日起展開為期七週的「潮復刻」主題活動,尤其十月份有多個連假,期盼大家可以安排到桃園,來慈湖,一同感受歷史、人文與自然交織的景觀魅力與美麗的日夜景觀。慈湖是全臺少數兼具歷史、軍事與生態價值的景點,十月份適逢中秋節、國慶日及光復節,是深度旅遊的黃金月份,他力邀民眾可多來大溪、北橫與復興。大溪正推動多項創新設計,從白天到夜晚皆有不同的風景與文化體驗,歡迎大家一同慢遊桃園,深入感受在地之美。今日適逢三天中秋連假,許多家族一家大小,包含毛小孩也來欣賞慈湖精采的水舞風貌。蘇俊賓提到,市府團隊正推動拉拉山國際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心臟裝支架並非一勞永逸!醫:支架也可能會再阻塞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心臟支架並非一勞永逸,仍有再阻塞的風險/北市聯醫提供 心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其中冠狀動脈疾病是心肌梗塞與猝死的主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不只咳嗽!腳抽筋一檢查竟是肺癌末期 醫:夜晚痛更要當心
一名中國6旬老翁長期被腳痛所苦,原以為只是年紀大容易抽筋,直到疼痛加劇就醫檢查,才驚覺已是肺癌末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醫師提醒,肺癌症狀不只侷限於呼吸道,有時反而是身體其他部位先出現警訊,特別是雙腳的異常變化更需要警覺。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9月信保融資餘額 近兩年新高
國內景氣熱度持穩,今年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延續,加上風災影響,信保對於受影響企業推出融資方案,9月承保金額1,348.96億元,協助取得融資金額大增至1,612.44億元,已連續31個月破千億,創前年11月以來的23個月新高水準;合計前九月已破兆元,達1兆2,897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的1兆1,976億元續增7.69%,全年很有機會寫下史上新高紀錄。
工商時報 ・ 18 小時前

物資超人送暖! 物資站救急衣褲 "男女老少.長短袖"都有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花蓮光復洪災後,不少居民的家當包括衣物不是被沖走,就是毀損,物資超人收集一箱箱的衣物,男女老少、長袖、短袖都有,今天開放災民來挑選。志工說,大家都很有秩序,居民來挑衣服,只拿需要的,甚至還會自發性幫忙整理。花蓮光復洪災後十多天,家當、衣物都被沖走,居民們來到物資接收發送站,按照尺寸希望挑出適合家人的救急衣物。花蓮光復鄉居民:「都被水泥弄髒了不能用了,幫老公啊小朋友拿衣服,能穿就趕快拿來用。」光復居民到物資站找適合的衣服(圖/民視新聞)尤其冬天快來了,也要找點厚衣,還有看護來幫照顧的長輩找衣服穿,男女老少、長袖短袖、連Baby的包屁衣都有,不過志工說,目前比較缺的是男性衣物,來到這,如果語言不通用比的也可以,志工們都能協助引導。花蓮光復鄉印尼籍看護:「衣服壞掉這樣,因為有淹水所以很嚴重這樣,我來挑衣服找阿公跟阿嬤的;我來這邊幫忙阿嬤拿衣服,阿嬤的一些衣服不見了,阿嬤說沒衣服換洗,要來拿新的替換的。」男女老少、長袖短袖衣物都有(圖/民視新聞)不少長輩為了方便行動,大多住在家中一樓,衣物因此全毀。雙十連假,物資站湧入不少志工,協助把衣物分類得更仔細,部分居民,拿完衣服也都會順手整理。物資接收發送站志工:「來的大部分都是原住民啊,他們都帶著小孫子,應該兒子媳婦在工作,小孫子就來挑一些衣服,阿嬤就挑自己能穿的,他們也不會挑新的或舊的,就是挑他們自己能穿的就好。」一箱箱適合各年齡的衣服、褲子,物資超人送出、貨運超人搬運、一直到整理超人分類,台灣人的愛心源源不絕直送光復。原文出處:物資超人送暖! 物資站救急衣褲 「男女老少、長短袖」都有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舊照都找齊了! 周思齊媽堅守光復家園 見1物暴哭馬太鞍教會停止收容縣府接手! 災民怨:被踢到瑞穗政旺砂石場老闆娘找到了! "連人帶車"深埋2米砂土中
民視影音 ・ 1 天前動作僵硬、手抖竟是頭暈藥惹禍?醫曝「這3類藥物」恐引發類巴金森氏症,腸胃藥也中
68歲婦人因手抖、動作和步伐緩慢與僵硬,被懷疑罹患巴金森氏症。經醫師檢視用藥史後,竟發現元兇是治療頭暈的藥物。停藥後,她的僵硬與顫抖逐漸緩解。醫師提醒,藥物引起的「類巴金森氏症」在臨床並不少見,若誤當作退化性巴金森氏症治療,不僅可能多吃不必要的藥物,還會延誤治療;而藥物引起的「類巴金森氏症」,若停藥......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60歲男胸背長出老人斑 醫一看急叫:是胃癌!
一名60歲男性因胸部及背部在短短半年內出現大量老人斑,原本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欲尋求雷射除斑,經皮膚科醫師診斷後發現,這些突然增生的斑點竟是早期胃癌的警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