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顏正國肺腺癌逝世 醫師解析:肺腺癌早期難察覺、四期治療挑戰高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
顏正國因肺腺癌驟逝,再次提醒社會這種隱匿性高的疾病並非只有吸菸者會罹患。文章分析肺腺癌的高風險族群、早期症狀、標靶與免疫治療進展,並強調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助及早掌握健康,降低遺憾。
資深藝人顏正國驟逝,引發社會對肺腺癌的警覺
因《好小子》系列電影走紅的台灣資深藝人顏正國,今(10/7)傳出因肺腺癌第四期病逝於板橋亞東醫院,享年50歲。消息震驚演藝圈,也再次喚起社會對「肺腺癌」的關注——這種癌症並非僅限吸菸族群,即便不吸菸者仍可能罹患,且多半在發現時已是晚期。
醫師提醒,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若能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早期偵測,可顯著提升治癒率。
一、肺腺癌:非吸菸者也可能中標的「隱形殺手」肺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所有肺癌約 40~50%。它源自肺泡上皮細胞,具分泌性與腺樣特徵。相較於早期常與吸菸相關的鱗狀細胞癌,肺腺癌更常見於女性、不吸菸者及年輕族群。
主要危險因子包括:
吸菸與二手菸暴露
長期暴露於PM2.5、油煙、氡氣或石棉等環境污染
家族病史與遺傳因素(EGFR、ALK、ROS1 基因突變)
慢性肺部發炎或纖維化
近年台灣與亞洲的研究發現,非吸菸女性罹患肺腺癌比例逐年上升,其中高達五成患者帶有 EGFR 基因突變,成為臨床上標靶治療的重要依據。
二、症狀隱匿,確診時常已是第四期肺腺癌早期多數無症狀,或僅有輕微咳嗽、胸悶、氣喘、疲倦等非特異性表現。部分患者甚至在健康檢查或影像檢測中「意外發現」。
典型晚期症狀包括:
持續性咳嗽或咳血
胸痛或肩膀痛
呼吸困難、聲音沙啞
體重快速下降
骨骼或腦部轉移引起疼痛或神經症狀
根據衛福部癌登資料,台灣每年新增肺癌病例逾16,000 例,其中超過70%確診時已為第三或第四期。
三、肺腺癌治療進展:從傳統化療走向精準標靶與免疫療法
手術與放射線治療
適用於第一、二期患者。早期完整切除後五年存活率可達70%。化學治療
用於無法手術或術後輔助治療。常見藥物包括鉑類化合物(cisplatin、carboplatin)與 pemetrexed。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
若檢出 EGFR、ALK、ROS1、BRAF、KRAS 等突變,可使用對應口服標靶藥物,例如:
EGFR 突變:Gefitinib、Osimertinib。
ALK 突變:Alectinib、Lorlatinib
ROS1 突變:Crizotinib。
這類藥物可明顯延長無疾病進展時間(PFS),提升生活品質。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
對 PD-L1 表現高的患者,使用 PD-1/PD-L1 抑制劑(如 Pembrolizumab、Nivolumab),可延長存活並減少副作用。然而,若為第四期或已多處轉移,即使治療能延命,仍屬無法治癒的階段。 四、醫師提醒:早期偵測才是關鍵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能在無症狀時發現肺部微小結節。根據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NLST)」結果,LDCT 可降低肺癌死亡率20%。
台灣目前針對以下高風險族群,已納入健保補助:
年齡50~74歲且有吸菸史(≥30包年)
有一等親肺癌家族史者
醫師建議,即便是不吸菸者,若長期暴露於油煙、空污、或有肺癌家族病史,也應主動進行胸部健康檢查。
五、顏正國案例的社會意義
顏正國非典型高危族群卻仍罹癌,顯示肺腺癌的風險已不限於「老菸槍」。他的驟逝提醒社會:
空氣污染與環境因素是新興風險來源。
健康意識與篩檢行為才能改變疾病命運。
標靶與免疫療法雖進步,但非萬靈丹——越早診斷、治療越有效。
醫療界也應加強推廣「精準健康」與「早期預防」概念,將肺癌從「被動治療」轉為「主動偵測」。
肺腺癌是一場潛伏多年、爆發後兇猛的「沉默風暴」。顏正國的離世不只是演藝圈的損失,更是對社會的警鐘:「別等到咳嗽不止、氣喘胸悶才檢查,健康意識與篩檢才是真正的自保之道」。
從吸菸防制、環境改善,到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普及與基因檢測推廣,都是讓肺腺癌「早一步發現、少一步遺憾」的關鍵。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4年癌症登記報告》.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365:395–409.
Mok TS et al. 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376:629–640.
Herbst RS et al.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PD-L1–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6;375:1823–1833.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藝人顏正國肺腺癌逝世 醫師解析:肺腺癌早期難察覺、四期治療挑戰高
其他人也在看

乳房外科女醫35歲罹三陰性乳癌!她點名「這習慣」是最大元凶
鄭伃書身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卻在35歲正值事業高峰時,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意外發現自己罹患有「最惡乳癌」之稱的三陰性乳癌。抗癌成功後,她深刻反思每天熬夜趕報告、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就是
健康2.0 ・ 22 小時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0 小時前
謝侑芯猝逝、黃明志驗毒呈陽性!名醫揪「疑點」示警:複合用藥恐致猝死
台灣網紅、被封為「護理系女神」的謝侑芯,10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驚傳猝逝,享年31歲,由於謝侑芯平時身體健康,死因引發外界質疑。事發後,馬來西亞籍歌手黃明志被爆人也在現場,且對4項毒品呈陽性反應,引發關注。台灣醫師蘇一峰對此表示,「謝女這年紀沒有特殊病史,自然死亡機會很低,應檢驗她對毒品的反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山東10歲男童腹痛就醫 6器官無故遭切除!母崩潰:兒無法正常進食
綜合陸媒報導,2023年10月26日就讀山東菏澤一間小學五年級的10歲男童小燁,與同學玩耍時撞到腹部,放學回家後持續腹痛,他的母親岳女立刻帶他前往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初步判斷為腹部血塊,醫師建議住院觀察;沒想到進一步做CT後,發現小燁的胃與胰腺間有「佔位性病變」,必須...
CTWANT ・ 1 天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59歲坣娜胰臟癌逝!常被當「腸胃病」,9成確診已晚期…誰是高危險族群?醫:罹糖尿病5年要留意
女星坣娜傳於本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據悉是不敵胰臟癌離世。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即使出現不適,也常被誤認為腸胃病,等到明顯出現黃疸、體重驟減等警訊時,往往已是晚期、甚至喪失手術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罹患糖尿病超過5年,胰臟癌風險是無糖尿病者的2倍,因此控制血糖與三高至關重要。
幸福熟齡 ・ 15 小時前
資深法官周盈文腦出血搶救中!「1常見病」釀禍:500萬人小心
65歲的資深法官周盈文,昨(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於辦公室內,疑似因腦部出血昏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搶救中,初步懷疑是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醫師表示,腦出血就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務必控制日常的血壓值。預估計,台灣約有500萬名高血壓患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喝咖啡別碰12種藥物!藥師示警:恐引發災難性副作用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尤其早晨一杯咖啡能夠提神醒腦,幫助開啟一天的工作。然而,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藥劑師警告,咖啡若與某些特定藥物一同服用,可能會產生危險的交互作用,甚至引發「災難性副作用」,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他做檢查恐得「肝硬化」!醫推多吃「2食物」 6年後奇蹟逆轉
喝咖啡不只提神,還能保護肝臟。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一名B型肝炎帶原者每年做檢查,發現肝硬化指數逐年升高,擔心惡化成肝癌,遂向醫師求助。江守山建議他每天喝4杯咖啡,並攝取富含褪黑激素的食物,後續追蹤約6年,指數未再上升,甚至達到「逆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75歲男確診「攝護腺癌第三期」 4症狀注意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75歲旅居國外的個案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蹤期間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持續偏高,經檢查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透過手術徹底切除病灶,患者也已恢復良好、持續門診追蹤。台...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麵包中恐有2A級致癌物 「這零食」含量比它多1000倍
研究指出,麵包烘烤會產生WHO列2A級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但正常攝取不會顯著提高癌症風險,需長期大量暴露才有疑慮。張適恆醫師提醒,台式麵包糖油鹽較高更需注意,建議選擇添加少的麵包、避免烤焦,並減少油炸食品攝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2歲女咳嗽、大笑就尿失禁!醫曝原因喊很常見 3族群高風險
更年期到了,不少過去沒有的症狀都會跑出來,有時候還會發生令人尷尬的事。泌尿外科醫師曲元正就分享一起個案,有位52歲的林小姐只要咳嗽或大笑,就會不受控制地尿失禁,令她感到尷尬又煩躁,不敢參加聚會或外出運動。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她身上還發生許多更年期的症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營養師推「3飲品」:可延緩血管老化
維持血管健康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但隨著年齡增長與作息失衡,血管逐漸失去彈性、愈來愈硬,導致「血管年齡上升」,也提高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風險。對此,營養師點名「3飲品」每天喝1杯,可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並延緩血管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這時間」吃早餐最健康!研究:延後1小時增11%死亡率
許多人為了遵循168斷食法,會延後或不吃早餐,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新研究發現,早餐早一點吃比較好,早餐太晚吃者,較容易早死。專家也建議,依照現有資料顯示,起床後一小時內進食是好的。若早餐時間從7:30延後1小時,則在這34年間的研究期間死亡率將增加8%至11%。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身體正在「慢性燃燒」?名醫:必做5件事預防癌症
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不僅會加速老化,還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慢性發炎就像星星之火,會逐漸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與粒線體功能,不僅加速老化,還會增加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他建議從「吃、補、睡、動、心」五個面向著手改善,這也是長壽的關鍵之道。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7 小時前
防肺癌不只戒菸!新研究:多吃「3類食物」 罹癌率降35%
預防肺癌除了戒菸、遠離空污,飲食也能降低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食物品質」是防癌關鍵,例如多攝取全穀、高纖蔬果等,少碰精緻糖、白麵包、甜飲料,選擇好油如橄欖油、魚油、堅果油,蛋白質以白肉為主,有助於降低罹肺癌的機率35%,肺癌死亡率少29%。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周五「立冬」 冬天正式來了 馬偕醫院長張文瀚憂「這件事」引爆急診
本周五就是「立冬」,代表冬季正式來臨,醫院急診也恐慢慢會感受患者增加的壓力。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目前氣溫尚未降低,...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一直做恐釀洗腎!醫列「10大傷腎行為」 喝水也得小心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腎功能會隨年齡退化,年輕時就要做好腎臟保養。喝水喝太少、高油高鹽飲食、熬夜、久坐、濫用止痛藥與保健食品等10大傷腎習慣,恐加重腎臟負擔、提前洗腎。掌握生活細節,守護腎功能、遠離腎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假日生病只能跑急診?5大輕症「改去UCC」省時不必排隊 地點、時段、收費一次看懂
為緩解醫學中心急診壅塞,衛福部「假日輕急症中心(UCC)」今起上路,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全國基層診所開診率週六約8成,週日僅2成,為解決民眾就醫需求,而籌設UCC,專門收治急診檢傷分類第三級、第四級及第五級等輕症患者,部分負擔150元,連同掛號費,約200多元。 醫學中心8成急診病人是輕症 「假日輕急症中心」解決民眾週末就醫需求 石崇良表示,分析醫學中心急診就醫資料,以急診檢傷分類第三級為主,占比達70%,第四、五級占10%,等於80%急診病人病情傷勢屬於輕症,就醫後即可回家,真正需要待床、住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的重症患者僅約20%。此外,全台基層診所開診率週六約8成,週日更低,僅2成,但部分民眾仍有就醫需求。石崇良表示,為提供假日急症醫療需要,因此,在地方醫師、護理、藥師、醫檢師、放射師等公會支援下,開設「假日輕急症中心(UCC)」,針對發燒、腹瀉、小外傷等輕症患者,提供一站式就醫服務。 ▲輕急症中心UCC說明。(圖/健保署提供) UCC營運後成效如何評估? 衛福部長石崇良提出兩大判斷指標 至於UCC營運後成效評估,石崇良提出兩大判斷指標: 1.民眾接受度及就醫經驗、使用情形,如醫院急
常春月刊 ・ 1 天前